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融——當代油畫語言研究展」即將在今日美術館開幕

展覽名稱:融——當代油畫語言研究展

開幕時間:2017年8月19日星期六16:00

展覽時間:2017年8月19日——9月10日

展覽地點:今日美術館2號館(北京市朝陽區CBD中心百子灣路蘋果社區)

策展:當代油畫

主辦單位:當代油畫、今日美術館

承辦單位:北京龍吟雅風視覺藝術中心

協辦單位:北京盛世歌雅文化藝術交流有限公司、香港人民藝術出版社(香港)、當代藝術雜誌社、深圳市共生藝術有限公司、北京胤湃景晟廣告有限公司

出版單位:安徽美術出版社

戰略合作:今日美術館、德國伯恩當代藝術館(德國)、地球村美術雜誌(日本)、中日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日本)、法國亞洲藝術家聯合會(法國)、大象藝術空間館(台灣)、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廈門藝術博覽會、安徽美術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美術年刊、當代藝術雜誌、田漢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東方文化藝術團、宋庄藝術論壇、北京盛世歌雅文化藝術交流有限公司、深圳市共生藝術有限公司

參展藝術家:

Ⅰ傳承經典

馮法祀、馬常利、楊松林、宋惠民、劉秉江、路璋、張祖英、曹新林、文國璋、林俊生、買買提·艾依提、鍾耕略、羅章才、郭北平、李坦克、吳銀杉、劉孔喜、駱根興、雷淑娟、劉建平、梁愛平、王嵬、高山、胥肇平、王明月、忻東旺、羊羔、童敬海、宋克、楊麗君、丁勝利、冷軍、劉勐、朱世琴、安靜、白建濤、徐志明、劉燁、劉曉強、張峰、蔡傑、郭福篇、達娃扎西、趙霞、牛浩東

Ⅱ東方意蘊

汪誠一、聞立鵬、趙友萍、龐壔、宋賢珍、鷗洋、洪瑞生、鄂圭俊、若瑄、楊大全、楊曉康、趙開坤、徐福厚、陳敏、王輝、王彥文、段正渠、伍盛、楊參軍、沈國榮、劉文星、賈躍民、鄒光輝、馬志明、劉工、余素政、廖學軍、曾文、張亞偉、黃少鵬、柯萍、張培均、楊舟、趙培智、楊繼鋒、林衛東、紀雨彤、張潔、吳鵬舉、楊朝雨

Ⅲ話語轉型

唐近豪、應天齊、龍全、張煬、毛毳、胡赤駿、布日固德、陳明華、孟祿丁、方力鈞、張永勝、張方白、沈敬東、杜建奇、張闖、楊海、牛方、李劍芳、陳曦、趙爾俊、許東生、羅清、嚴智龍、馬永強、唐華偉、馮相成、王海東、翁道勝、林琛、胡宗祥、秦蓁、康正昊、魏穎、劉宇軒

油畫藝術的語言結構本是建立在西方人文基礎之上。彼時的西方世界發明了「油畫」作為他們的視覺文本是自然而然的選擇,也可以說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油畫藝術承載了可視性的西方文明,就如同古老的選擇了水墨與宣紙承載視覺形象一樣,對應著彼此觀看世界的方式、哲學觀以及文化。

一個民族創造文化並不斷發展,就會形成該民族的傳統文化,也就產生了文化的民族性;而一個民族的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又必然接受和融入別的民族的文化,這就產生了文化的時代性。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既統一又矛盾,缺一不可:繼承傳統文化是保持民族性,而吸收外來文化又賦予了本體文化的時代性。通過對藝術史(或者文明史)的梳理,我們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的以上特性。東西方文化在各個歷史階段的交流中不斷吸收對方的文化而產生新的文化,儘管彼此的融入並沒有消除各自本體文化的民族性,但正是由於新文化的產生開創了新時代,使人類文明的邊際不斷拓展並持續進化。

時至今日,作為西方舶來的油畫藝術,裹挾在近現代西學東漸的這股時代大潮中,在的文化土壤生根發芽,歷經百年而根深葉茂。油畫藝術深深地融入到文化中,已成為當下重要的藝術門類,參與著現代文化的整體建構。

「筆墨當隨時代」,指的是畫的繪畫語言應當隨著時代的更迭而變化,而源自西方的油畫語言又何嘗不是如此。「融:當代油畫語言研究展」以藝術史為背景,觀察油畫語言隨著時代的演進與遞嬗:通過參展油畫家的集體視覺文本,讓我們看到了文明的畫卷依次開啟——抑或上一個時代的終曲往往孕育著下一個時代的序曲。

油畫家對於西方經典的傳統油畫語言從心慕手追而至能夠駕輕就熟地運用它表達現實生活,這一嬗變的過程包含了幾代人的傳承與實踐。與西方不同的是,當下的,仍有數量可觀的藝術家採用西方傳統的油畫形式語言進行創作,並且在傳統的語言樣式中注入了當代人的審美情趣與時代內涵,使「經典」在傳承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部分參展藝術家作品欣賞:

林俊生-油畫-魚系列二-60X60cm-2016

林俊生-油畫-魚系列三-50x60cm-2013

林俊生的造型和色彩都很樸實有力,注意捕捉對象最有特點的意味,隨著學習過程當中能力的逐步增強,描繪出生活更多的細節,更微妙的色彩。這是表現能力的提升,更是觀察能力的提升。在油畫家成長的過程里,觀察能力是最重要的基礎能力之一,因為畫面上一切有趣的表達全部有賴於觀察。看見了才可能感受,有感受才有畫。油畫語言的核心前提在於能不能用油畫藝術的眼光看生活。和普通人一樣,油畫家也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但是不同之處在於油畫家能發現不一樣的視象。既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要提高自己的眼力。這二者並不對立,就如同我們說,畫畫既是表達自己,也是修鍊自己一樣。

——戴士和(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梁愛平-油畫-齒輪系列·記憶-70x105cm-2008

梁愛平-油畫-齒輪系列·期待-60.5x80cm-2008

齒輪是物理中力的運用的經典器物。齒輪是人類工業革命的象徵;齒輪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伴隨者;齒輪時時刻刻見證著我們的過去、今天和未來的生存狀態。它是人類工業文明革命活著的化石。畫家要賦予它有意義、有情感、有生命和美的標誌符號。齒輪的堅硬、鏽蝕、傷痕、斑駁、落漆、油膩以及它們有次序的齒型排列,大小的合理連接,使人想象出運轉時的力量美,在精美描繪中讓生命體的存在附著於冰冷的金屬體內,讓它們有互動、有對話、有照應、有牽扯、有配重。用寫實甚至超寫實手法來表現,給予觀者觸摸的衝動,讓視覺產生動力,觸及腦中的傳導系統,既賞了心,又悅了目。創作的主體是成熟思維的聚集,有邏輯的支撐,有空間的迴轉,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的運作。

楊麗君-油畫-蘿蔔之二-80x80cm-2016

楊麗君-油畫-圓·桃系列之一-80x80cm-2013

20世紀90年代初,油畫界產生了一種新的畫風——油畫靜物超寫實畫風。觀念的更新帶來了技法的變革,新生代女油畫家楊麗君的油畫正是這一畫風中的佼佼者,圓融而和諧,自然天成。晴朗的上午,身入畫室,滿屋畫幅。一幅仙桃靜物油畫躍入眼帘,畫面柔美而圓融、和諧而自然,且刀筆無痕——這是畫家以「花好月圓」為主題創作的系列作品之一,體現了她在追求超寫實的畫風的基礎上獨創新意,以及她對個性的彰顯。超寫實主義的油畫幾可亂真,真實的背後,暗示了它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及真實之中透出的空靈。在她的作品中,她隱藏了一切個性、情感、態度的痕迹,不動聲色地營造著畫面的平淡和冷漠的情調,表達著自己對自然、生命及人性的思考。她對果實、花卉有著敏銳的感受,崇尚圓融之美。她的作品彷彿是喧囂的塵世里的一股清新的氧氣,沁人心脾,能夠讓觀者瞬間沉浸於那份寧靜,亦是她內心的熱情與活力的體現——單純、智慧和靈氣透顯其中。

——師爽(評論家、文學家)

丁勝利-油畫-江南民居之三-80cm×60cm-2017

丁勝利-油畫-江南民居之四-60cm×50cm-2017

在目下眾多的風景畫作中,勝利先生的畫面獨樹一幟,不僅有形,而且有意,形意搭合,相得益彰,視覺上恢宏大氣、率意暢達,縱橫揮灑而不拘小節,但生動處盡在細部經營,層次豐富,耐人尋味。雖然不像寫實人物畫一樣在身姿面目上講究形美,但其造型敷彩中處處體現著意境之唯美,而其中尤以色彩的巧妙運用顯示出其作為優秀藝術家的高超掌控與作為,強烈、溫暖、厚實、滋潤,強調色彩與筆觸的質感,轉換於表現、意象、抽象之間,游於尺幅而胸存天地,見於方寸而意境曠遠。

——苗鳳池(《油畫市場》主編)

冷軍-油畫-紐約古董店之二十-50.5x40.5cm-2014

冷軍-油畫-紐約古董店之十九-50.5x40.5cm-2014

針對不同的作品要站在不同的立場,針對古典的作品,就站在古典主義的立場,不要站在表現主義的立場來判斷。同樣,對表現主義,就不要站在寫實主義的立場來評判,用寫實主義的標準來衡量。如果你是一個普通觀眾,看不懂也不要緊,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裝懂。看不懂當代藝術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只能說明你還沒有啟蒙,也就是沒有被開發,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還沒有被污染。任何東西一旦開發了必然帶來污染,因為人性有善惡之分,所謂的開發其實多半就是把人性中惡的東西開發出來了,就是七情六慾。善的一面是金剛不動的,只有宇宙真理可以打動它,只有道可以與之產生共鳴。所以,在現當代藝術面前看到了什麼就是什麼,因為多半那就是藝術家的想法。現當代藝術並不高深莫測,淺顯才是它的價值所在,不淺顯怎麼給人人成為藝術家鋪路呢?它的發展邏輯就在對前者的突破和背叛上,本質上它也不是視覺藝術,而是藝術的藝術、哲學的藝術、藝術哲學的藝術。而對於傳統繪畫的觀賞也有看不懂的情況,怎麼辦呢?除了多看、多學習,沒有其他辦法。

朱世琴-油畫-紅-60x90cm-2017

朱世琴-油畫-五彩玫瑰-60cmx90cm-2015

我認為融即融合東西方藝術於一體,傳承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並開拓創新、弘揚光大是自己的藝術責任之一。師古人、師造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與人為善,方能創造出真、善、美的藝術佳作。繪畫作品就是點線面,黑白灰,紅黃藍,橙綠紫的奏鳴交響曲,給人以美的享受。我是一棵小樹,在岩石的夾縫中成長,堅忍不拔,勇往向上;我是一匹駿馬,在廣闊的草原馳騁,有著美好的嚮往;我是一隻雄鷹,在藍天上自由地飛翔,翱翔遠方;我是一位畫家,我用畫筆歌頌、塑造大自然的一切美好事物。倘若我是太陽,我願意照亮大地,給人民以溫暖,給繪畫作品增添金色的光芒。我是一位學者,向各位老師學習,吸取各家之長,形成自己之風貌。我要創造更加美好的藝術作品,為祖國獻一點力量。

白建濤-油畫-隴東風俗——鬧喜-160x160cm-2009

白建濤-油畫-民工-150x150cm-2002年

近幾年,白建濤的油畫作品迅速成熟,在圈子中也逐漸為人所知,這得益於建濤能以自己熟悉的身邊生活為母題,尊重自己的心理感受與視覺上的經驗直覺,並抱定這一信念孜孜不倦地探求。其作品的意蘊由曖昧到明晰,形式語言由生澀逐漸自如,建濤正走在自己的康庄大道上。總體來看,白建濤的繪畫作品充滿現實主義色彩和紀實性特色,有著高度的社會關注度和鮮明的時代感。白建濤出生於甘肅鎮原縣,並在此度過了無憂的童年和飽含青春夢想的青少年時代。鎮原縣屬於慶陽地區,毗鄰陝北,是黃土高原的中心地區。這裡民風古樸,交通閉塞,但一些古老而歷史悠久的民間美術,如剪紙、皮影、刺繡以及面花,卻很好地被傳承下來,正是這種濃郁的鄉土藝術氛圍促生了他對美術的熱愛,並完成了啟蒙教育。

——王立夫(泰州學院美術學院教授)

劉燁-油畫-古城的夕陽之二-90x70cm-2017

劉燁-油畫-古城的夕陽之一-60x50cm-2017

把擱置多年的專業重新撿起來不是件容易的事,說要回來畫畫也有一陣兒了,這期間畫些油畫棒寫生也算熱身,畢竟是從小就熟悉的。想畫,畫什麼怎麼畫其實都不重要。畫畫應該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是為自己畫。找一個切入點,跟隨著自己的內心和感覺,放鬆心情,把你想講的表現出來,一切就會自然而然的釋放。

想到黃永玉先生說:想畫和能畫,與能畫好,之間還有很大的距離。畫家的手藝是基本功,手藝需要不斷地磨練,而作為藝術家能夠為人稱道的還是那麼一點手藝活。堅持自己,為自己畫畫,努力找回自己。

劉曉強-油畫-塔縣古城之二-135×178cm-2017

劉曉強-油畫-塔縣古城之一-142×178cm-2017

面對豐富的、多彩的大自然時,所感受的真實呈現,放筆直畫,直抒胸臆,渾然天成,而不夾雜著絲毫的矯揉造作之心態;就像平日里的語言一樣,自然的、樸素的、直接的,越單純越能發揮所有動力,自然而然,揮豪而就,一氣呵成。對景寫生從此就在我的生命里扮演著一個無形的朋友,與我共呼息,又相互作用,將生命里的律動和心理感受一併繪製成一幅幅帶有韻律節奏的繪畫作品;大筆一揮而就,洒脫自然;並且與生命天然渾成,不可分割,就像自己的影子一樣。然而就審美趣味中的關鍵筆法問題,我再略加一談,寫生的創新不是變戲法,也不是先有觀念的預設,依據此進行創作,並喬裝打扮,安上「當代」或「現代」的頭銜,平庸地穿上「超前」的盛裝,以此標新立異來欺世盜名。而真正油畫筆法的運用並非所謂當代藝術家搞的那樣奇異複雜。

郭福篇--油畫-山澗-50x70cm-2015

郭福篇--油畫-山澗之二-80x60cm-2015

大概是習慣了與畫布的對話,每次想寫點什麼都有種莫名的畏懼,一個人久了,張嘴都變得困難。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是孤獨的,孤獨也誘發了各種戀舊和思鄉的情緒。最近20年,城市的鋼筋水泥像一隻巨大的八爪魚轉眼吞噬了廣袤的田園山林,連同舊有的生活方式。格子單元房加網路低頭族的生活形態更是加劇了當代人的孤獨,童年熟悉的環境、地貌甚至昆蟲鳥獸連同時間一起,消失在記憶的深處,無跡可尋,以後,哪裡才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牛浩東-油畫-夢幻敦煌-80x60cm-2015

牛浩東-油畫-祁連星空-100x80cm-2015

牛浩東在甘肅省定西市出生、成長,西北地區磅礴壯觀、豐富多樣的自然地貌,是牛浩東作品的靈感源泉。正所謂「胸中有丘壑」,牛浩東所描繪的不僅是眼中所見,更是心中所想。由紅色礫石、砂岩和泥岩組成的丹霞地貌,經水常年溶蝕而成的喀斯特地貌等,都是牛浩東作品中的常見素材。牛浩東的畫作色彩明艷、純粹,充滿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情感。他對顏色有獨到的理解和駕馭,看似絢爛的畫面,卻往往給人以極其寧靜的感覺。他的作品似為寫實,但實際上脫離了對客觀物象的描摹,每幅畫都是他內心情感的表達。

——景曉萌(《文化報》記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