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職通車】大學生做「快遞小哥」折射就業選擇多元

大學生選擇做「快遞小哥」一事被媒體披露后(3月27日本報報道),一時間引發了不同方面的熱議,認同者有之,譏諷者有之,困惑者有之。他們各執一詞,各抒己見,有的基於生活閱歷,有的囿於固有偏見,還有的在於認知缺失。

熱議大學生做「快遞小哥」,從表面上看,似乎是人們在關注大學生的就業選擇,但其背後卻反映出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各利益相關方對高等教育的期待,這也決定著人們對高等教育的價值取向。具體而言,大學生的擇業觀念需要轉變,社會和家庭的期待需要包容,高等教育的供給需要改革。

首先,大學生應該擁有正確的擇業觀。

在一段時間裡,「眼高手低」「低不成高不就」的就業觀,讓一些大學生經歷過「選擇」與「被選擇」、應聘與被拒絕的糾結和痛苦。他們當中有的不願從基層做起,有的逃避艱苦環境,有的沒有生活目標,還有的宅在家裡成了「啃老」一族,他們的這種行為表現成為社會的一種詬病。

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和豐富,一些多年來在家庭、學校「圈養」下長大的大學生缺乏艱苦的磨礪,缺少面對困難、艱苦環境的心理準備和能力儲備。事實上,知識能力的缺失並不可怕,最為可怕的是精神萎靡、目標缺失。值得肯定和欣慰的是,「快遞小哥」的行動,展示出當代大學生應有的正能量,可以相信,有過這種經歷的大學生,他們日後的發展通道更加廣泛,閱歷更加豐富。

其次,社會應該尊重大學生對職業的選擇。

最關注大學生就業的群體莫過於學生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依然是很多父母對高等教育最大的期待。有些家長擔心子女送快遞吃苦受罪,換個角度想,孩子願意從基礎工作做起,是不是反倒要表揚和鼓勵?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如果此時能做「接地氣」的工作,將來才有可能頂天立地。

社會方面也應該為做「快遞小哥」的大學生提供更加包容的制度和輿論環境。在就業導向上,一些用人部門出於面子的「學歷高消費」現象,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隨著社會發展,一般比較高水平的崗位不應也不可能拒絕大學生,但是高學歷的大學生在一些低端崗位、普通職業工作,也逐漸成為一種常態,因此不必大驚小怪。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任何崗位上都是服務人民、奉獻社會,都有可能建功立業。

第三,高校應該為大學生多元發展提供支持。

亞里士多德曾言:人生最終的價值在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反思我們的教育,標準化式的大而統一要求下的培養,按照標準化的要求去「塑造」所謂的人才,結果導致學生的「營養不良」或者是「吸收不良」,潛質與特長被埋沒,興趣與愛好被限制,一些高校所關注的是當下為了就業的技能教育,而忽視的是為了人生的素養教育。很多教育是在「教書」而不是「育人」。「目中無人」的教育還大有市場,「以生為本」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而已。

實際上,大學生與培養目標崗位不一致,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對一些大學生而言,大學學習並沒有與興趣相關,很多人是「被」專業進來,也有的是他們進入大學后才發現所學的專業與自己的興趣不對應或不適合自己。大學生在大學學習,也是一種人生的經歷,既是學習,有功利性的追求,也是生活,非功利性的享受。

對學校而言,應該滿足求學者的需求,應該關注學生潛在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功利性地以畢業是否為高端崗位來評價人才培養質量、來評判畢業生的能力。很多領袖人物、商界精英不都有過「小人物」的經歷嗎?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羅蘭·安吉爾說:「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你掙得麵包,而是使每一口麵包都香甜。」對此,我認為大學教育最應當回歸「使受教育者成為他自己」的教育本質,注重培養學生在職業生涯乃至終身發展中具備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讓其能夠準確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學生做「快遞小哥」表明,一些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已經開始發生變化,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但願有更多的類似於「快遞小哥」的大學生活躍在社會的不同舞台上,為推動社會和諧進步與經濟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覃川 作者系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