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倫敦辦了史上第一屆建築電影節,五部片子值得一看

「這兩種職業——電影製作和建築,是非常相近的。它們都需要一個敘事結構,你需要去發展連貫的情節。」

在 2008 年上映的電影《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師》里,早年做過記者和電影劇本撰稿人,後來作為建築師並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庫哈斯如此說道。

正如庫哈斯所說,建築和電影的確呈現出了許多方面的相似性。比如它們都通過時間和空間來展開敘述,都是虛擬或真實世界的一種反映。電影通常以城市、風景、建築為背景,通過一系列的視覺語言來講述連貫的故事情節。而建築更像是一種視覺速記,它能夠快速地給你留下某種印象。

想探尋建築和電影的關係,觀看描述建築的電影,是一種最為快捷的方式。

六月初,在倫敦舉辦了首屆建築電影節(Arch Film Fest)。這場兩年一度的慶典由建築師 Charlotte Skene Catling 和設計師 Manuel Toledo Otaegui 共同創辦,並獲得了倫敦建築節、倫敦大學巴特萊特建築學院、倫敦當代藝術學會(ICA)的支持。

在倫敦建築電影節的官網上,它對建築電影給出的定義是:講述建築師、建築師製作的電影、記錄城市及建築的電影、建築在電影布景中起關鍵作用的、藝術或動畫作品直接使用建築元素的電影。電影節以「尺度」為主題,將展出的作品按按照大小,劃分成了 Room、Set、 Tower、City 以及 Planet 這幾個類別,放映了總時長 60 個小時的建築相關電影。

總的來說,這場建築電影節所放映的影片更偏向藝術,並非我們所熟知的院線電影。我們從中挑選了幾部建築電影,或許你能從中窺探一二:

London:Modern Babylon by Beka & Lemoine《倫敦:現代巴比倫》

這部影片於 2012 年在英國上映,它的導演是朱利安·鄧波。它曾獲得第 25 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紀錄片提名,以及第 15 屆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紀錄片提名。

朱利安·鄧波在影片中的敘事方式很特別,他把數量龐大的默片影像、早期特輯和百年後的紀錄鏡頭混雜在一起,當中還充斥著大量的流行音樂。快速而流暢的剪輯能夠讓你在兩個小時內迅速領略倫敦百年歷史中混亂而又豐富的日常。

此外,這次電影節上還放映了朱利安·鄧波的另外兩部關於城市的紀錄片。一部是《底特律安魂曲》(Requiem for Detroit?),以及《五十種里約:卡里奧克舞不歇!》(Rio 50 Degrees: Carry on CaRIOca!)。這兩部影片分別講述了底特律的城市衰落史和里約在 1970 至 2011 年間的文化、政治變革,都很有趣。

The Infinite Happiness by Beka & Lemoine《築起無限快樂》

這是一部於 2015 年上映的法國紀錄片,它由 Ila Bêka 和 Louise Lemoine 共同執導。

影片描繪的對象是風頭正勁的 B.I.G 丹麥事務所,他們由一群青年設計師組成,但已經迅速在國際上囊括無數大獎、接下了不少大項目,還在 2015 年被 Fast Company 評為全球十家最具創新力的建築設計公司之一。B.I.G 設計了 2010 年上海世博會的丹麥館,曼哈頓 W57 空中花園公寓,與倫敦建築設計公司Heatherwick Studio 新近合力設計的 Google 新總部,則讓 B.I.G 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如果你也喜歡大名鼎鼎的 B.I.G,那麼這部影片或許是個快速了解他們的捷徑。影片根據規模大小的不同,探索了 8 個出自 B.I.G 之手的建築,並講述了人與建築的故事。

Francis Keré: An Architect Between by Daniel Schwartz 《Francis Keré:一位折衷主義建築師》

這是一部只有 19 分鐘的紀錄片,導演 Daniel Schwartz 把注意力放在了建築師 Francis Keré 所設計的 7 棟非洲建築上。

要想了解近些年非洲的建築設計實踐,Francis Keré 是繞不過去的一個人。

這位出生於布吉納法索的一個小村莊 Gando 的建築師,他曾是整個村子里第一個上大學的人。在柏林工業大學畢業,並開始自己的建築實踐探索之後,他致力於為家鄉建設教育機構。現在,Francis Keré 已經為全布吉納法索那些需要幫助的兒童設計了許多個可持續發展的學校,他完全融入當地環境,運用粘土和社群力量建造起來的房子,讓他獲得了 2011 年的馬庫斯建築獎。

Concrete Love – The Böhm Family by Maurizius Stakler-Drux《波姆—建築世家》

這部影片於 2015 年在德國上映。它曾獲得了 2014 年德國萊比錫紀錄片節歌德學院紀錄片獎,以及 2015 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藝術電影節評審獎。

Gottfried Böhm 是德國當代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他是 1986 年普利茲克獎的得主。Gottfried Böhm 和他的父輩長期設計教堂,他的作品多以混凝土、鋼材構成,風格渾厚大氣。但是,這些建築局限於歐洲,且大多數都在德國,這讓波姆在國際上並不是那麼出名。

Gottfried Böhm 有一個真正的建築師家庭。他的祖父、父親、妻子和孩子都是建築師。在這部影片中,導演 Maurizius Staerkle-Drux 拜訪了波姆家族的各式建築,它不光是講建築,同時也是一副描繪著名建築師家庭的畫像。

Fragments on Machines by Emma Charles《機器碎片》

這部 17 分鐘的短片不僅僅講建築。

它通過一連串紀錄龐大機械的鏡頭,向觀眾展現互聯網的物理框架。這些龐大機械構成了現實和虛擬世界的物質節點,它們都藏在紐約早期工業資本主義偉大建築的內部。因而你可以看到,現在一些主要位於金融區的裝飾藝術摩天大樓,已經成為了互聯網和虛擬資本基礎設施的容器,它們被光纖電纜元、計算機伺服器和通風系統填充。

《機器碎片》提供了一個看向建築內部的角度,從中仍然可以感知城市建築的演變,這很特別。

圖片來自:dezeen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