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70、80、90后 不同年代大學生就業觀為何大不同

「70后」單純、務實

「80后」獨立、現實

「90后」個性、自我……

近段時間,浙江傳媒學院日漢雙語播音的大四學生陳斯琪有些忙,他簽約了杭城一家影視傳媒公司,成為旗下藝人。為什麼找這樣一份工作?「我們這一代人,就是喜歡嘗鮮。」陳斯琪說。

這個畢業季,「95后」開始大規模步入職場,他們個性鮮明,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對待工作的態度有些隨意,甚至不急著入職玩起了「慢就業」。

對「90后」的洒脫率性,已成為職場中間力量的「80后」,在羨慕的同時還有些不理解:原來還可以這樣找工作。至於「70后」,他們的就業觀更單純:務實、干好手頭的活兒,是這代人最鮮明的態度。

的確,不同年代的人有著截然不同的就業觀。畢業季即將到來,記者採訪了多位「70后」「80后」「90后」大學畢業生,和他們一起聊聊就業觀。

A

70后就業觀主關鍵詞:務實

就業方向:國企 機關單位

其他標籤:單純 講情懷 忠誠 滿意度高

談不上就業觀,閉著眼睛找工作

現如今,大學畢業后在民企找一份工作再常見不過了,可在20多年前,這樣的事兒卻很少。汪洋,1994年從上海財經大學畢業,去了浙江的萬向集團,是當時班級里唯一一個進入民企的學生。

「我是沖著萬向在杭州、沖著離西湖近去的。」汪洋在萬向待了18年,之後在浙江的其他民企任高管。

「『70后』的我們談不上什麼就業觀,屬於閉著眼睛找工作的一代,心思比較單純。」汪洋說,那個時候的大學畢業生處於包分配和自己找工作的過渡時期,「自己找不到的話政府會安排,出身好、有關係的同學就安排在好一點的機關,關係差一些的可能會去農村,不過由於那個年代的大學生金貴,大部分人畢業后還是會分配到國企或機關單位。」汪洋是貴州人,他說,當年如果選擇回貴州,不出意外的話,可以去貴州財經大學當一名老師。

比汪洋晚3年畢業的朱冬生,從師範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回老家當國小老師,之後他半工半讀大學部和研究所,因此他的教師生涯是1年國小老師、7年中學老師以及13年的大學老師,現在的他徹底辭去了教師的工作,成了一家民營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的負責人。

朱冬生說自己是比較另類的「70后」,當了21年老師后竟然還轉行了,他的大部分同學依然在當老師。「我是『70后』中的異類。」他笑言。

心思單純 對工作和單位忠誠度高

這個跳槽(轉行),汪洋用了18年,朱冬生用了21年,也可以說對之前的工作或單位「非常專一」了。

「70后」的心思也非常簡單,1972年出生的余群建,大學期間是學習財務管理的,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老家千島湖的機關單位上班。

「整個班裡的同學即便不是分配的,自己找的單位也幾乎是在國企或機關,相互之間的差異並不大,都是一個月500元左右的薪資。」余群建表示,那時同學們的滿意度都很高,相互之間的差異也比較小,當然更不會有攀比或競爭了。

有一點,無論是汪洋還是朱冬生、余群建都是肯定的:「70后」特別能吃苦,也特別務實、懂得付出,而且對回報不像現在的年輕人那麼迫切,日常生活當中還有小情懷,汪洋喜歡古典音樂,朱冬生喜歡看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著作。

B

80后就業觀主關鍵詞:獨立

就業方向:民企 外企

其他標籤:現實 壓抑 有鬥志 「騎驢找馬」

壓力大造就他們的「獨立」特性

「『80后』是壓力最大的一代」,在和「80后」聊天的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首先給自己這一代人貼這樣一個標籤。

這個標籤並不是憑空說說。「到我們這一代,大學開始擴招了,就業壓力大起來了;既沒有『70后』的包分配和單位分房,也不像『90后』可以拼爹;又趕上獨生子女潮,上有老下有小,現在還面臨著生二孩的壓力。」在銀行上班的劉蕾一開始吐槽就剎不住車了。大學讀金融專業的她畢業後進了銀行,從櫃員做起,現在是一名出色的理財經理。

正因如此,職場中的「80后」表現出的最大特徵就是獨立。這一點,蘭根萍深有體會,「就拿我自身的例子來說明,每個選擇都是精打細算,綜合考慮之後,選一個最具性價比的方案。」

蘭根萍是江西人,大學在武漢讀的,畢業找工作時又選擇了杭州。

為什麼要在三個城市切換?「武漢比南昌發展得好一些,那裡大學多,但畢竟不是東部沿海城市,大學時期的消費水平就不會太高;就業時考慮到浙江經濟發展比較快,所以選了杭州;浙江的製造業比較發達,房產業薪資又高,所以最後去了一個建築公司做人力資源。」她解釋。

蘭根萍2003年來杭工作,一待就是14年。直到現在,蘭根萍依然記得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試用期800元,轉正之後是1000元,那個時候在杭州租一個帶獨立衛生間的單人間是250元一個月,吃飯加上交通費,以及偶爾買買新衣服和化妝品,剛好夠用,不需要再向家裡要錢。」

相比之下,「你看看現在的年輕人,找個工作都讓父母陪著。」蘭根萍忍不住吐槽起來,作為杭州人才市場招聘會的專家顧問,蘭根萍看到這樣的同學,都會建議父母不要跟著孩子進去面試,要學會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很「現實」,危機感讓他們充滿鬥志

正因為這種獨立,「80后」的憂患意識也非常強烈,劉蕾認為這是「80后」的一個典型標籤:現實。

回憶起大學畢業找工作,劉蕾說,參加各類招聘會是主要方式,其中最受同學們歡迎的就是外企的工作。「高大上、規範、薪資高。」身邊要是哪位同學拿到了外企的工作機會,簡直不要太風光哦。「作為壓力最大的一代,『80后』的就業觀就是現實。」劉蕾總結。

而在同為「80后」的靜靜眼裡,與其說「現實」,不如說是「有鬥志」。「對行業、對未來以及對職業的危機感,讓你充滿了鬥志。」靜靜說,很多「80后」大學畢業的時候,已經開始考慮我對自己的定位如何、我未來的目標是什麼以及我怎麼樣才能實現我的目標。

外部機會和內心訴求使他們愛跳槽

因為「80后」不斷反覆思考這些問題,跳槽的頻率也開始加大。外部工作機會的多樣性和內心訴求的變化,讓他們愛上了「騎驢找馬」。1985年出生的靜靜,工作才6年,大學部學英語,研究所學管理,現在她所在的單位,已經是工作后跳的第四家了。

這一點,與從事建築工程工作的曹先生非常相似。從長沙大學畢業后,他追隨女朋友來到杭州,10年職場生涯中換了7份工作。「國企、民企都待過,圍繞著杭州的房產企業輪流轉。」他說,每換一份工作,也是漲薪的好時機。

C

90后就業觀主關鍵詞:個性

就業方向:靈活就業 創業

其他標籤:創新 任性 自我 喜歡嘗鮮

有人不急著入職

玩起「慢就業」

馬上就要從浙江理工大學畢業的史磊說,對工作目前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和想法,「我不著急就業,畢業後會先選擇旅行一段時間,旅行結束再看看是工作還是出國深造。」

對於自己的這種就業觀,史磊並不覺得有問題,而且清楚利弊:「隱患當然是有的,比如一些企業偏向於喜歡應屆畢業生,再就是玩一段時間再出國,機會可能會比現在更難爭取到。」但史磊覺得沒關係,他說,這可能就是「慢就業」帶來的一些挑戰吧。

有人靈活就業

更看重新鮮好玩、有意思

與史磊不同,浙江傳媒學院的應屆畢業生陳斯琪,早在大二時被傳媒公司挖掘,現在的他是一個叫cosmos的男團成員之一,忙於趕各種通告,上綜藝節目或演戲。

而4年前剛進大學校門時,陳斯琪還是一個每天寢室和教室「兩點一線」的宅男,對自己的規劃是畢業後去日本留學繼續升造。「雖然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不過我現在挺滿意。」陳斯琪說,年輕人就應該嘗試新鮮事物,這份工作每天都能帶給自己不同的體驗,好玩、有意思也很有成就感。

與陳斯琪的隨性相似,在浙江工商大學讀金融的君君,現在是淘寶店鋪的兼職模特,有2萬多冬粉,用時下熱門的詞來說,是一名「網紅」。

「很多人會說我放棄自己的金融專業挺可惜,同學們在銀行朝九晚五很穩定,可我並不這樣認為,網紅也是一種職業,我有自己的學習榜樣,像papi醬和雪梨,他們也是認認真真做事的正能量網紅,還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所以一年前偶然接觸到這個領域后,君君就加入一家傳媒公司。

「我承認,的確有一些網紅會用不恰當的手段博眼球,想通過這一方式快速成名。」君君說,但她不會這樣,目前就是想腳踏實地把工作做好,未來的目標是有自己的服裝品牌,「因為我真的很喜歡時尚。因為喜歡,才能堅持,當網紅之後,我都從130斤減肥到90斤了,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有人為增加經歷

加入創業大軍

除了找一些新鮮好玩、有意思的靈活工作外,「90后」也是現如今創業大潮中的主力軍。杭州所有高校都已設立創業學院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浙江科技學院的金鑫雷大學期間一直在創業,即將畢業的他目前和幾個朋友一起和駕校合作,做一個學車的平台。

「選擇創業是因為在校期間就從事創業項目,並且明確自己的未來規劃和發展方向,既然我在大學就勝在了起跑線,就會繼續奔跑。」金鑫雷對於自己的未來有著明確方向。

年輕就是要拼一拼,享受這種成就感。「我很享受每年年底回顧一年的成績時,感到每年都越來越好的感覺,我希望自己創業的領域可以增多,思維可以拓展。」金鑫雷表示,創業的理念,是一種有趣的人生經歷,不一定要成功,「和我一起的小夥伴,大家的目的都十分明確,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的事業和美好生活。」

受不得委屈、吃苦精神弱

在不少人身上表現明顯

無論是喜歡嘗鮮的陳斯琪,還是選擇創業的金鑫雷,抑或是史磊和君君,都將「創新」這個標籤貼到自己這一代的身上,不喜歡被束縛、喜歡自由、有活力,無論做什麼,都希望每天有不同,不墨守成規。

當然,這一代人的缺陷也十分明顯。「大家不想逃離安逸的生活,吃苦的精神越來越弱,又喜歡逃避責任,不願意承擔。」陳斯琪說,他們公司招來的不少實習生最後都沒能堅持下來,就是因為吃不了苦。

此外,喜歡被鼓勵、需要認同感,受不得一丁點兒的不公正也是「90后」這一代的特點。

●國家行動

《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為青年創業創新保駕護航

國內招聘類網站智聯招聘,曾對8萬多名2016屆畢業生做了一項調查:畢業后選擇就業的比例為75.6%,選擇創業的比例為3.1%。

「總體來說,我們是鼓勵年輕人創業的,但要注意一些方式方法。」杭州朵客緯科技創始人王兵說,這個「方式方法」,就是創業者要選擇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領域,並且要目標明確,適當的時侯學會借力。

幫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是一項系統工程。就在前天,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就《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回答記者提問時,就談到如何推進青年創新創業問題。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業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創新創業的大潮中,青年人無疑是主力軍。」秦宜智表示,在《規劃》裡面,創業就業這一部分對青年人的創業創新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也規劃了一些新的措施,團中央也正從10方面著手,為青年「雙創」再添動力。

不僅僅是團組織,其他相關部門也紛紛出台措施和規定,幫助年輕人更好地創業就業。「原來幫扶就業創業講究的是普遍性原則,現在我們所追求的是精準幫扶,個性化幫扶。」杭州市人才市場副主任張大飛就本周二的一場招聘會和記者分析,因為不同年代的大學畢業生所處的就業環境不同,他們的就業觀就不同,而對於政府來說,就要採取與時俱進的方式來幫扶。

這個精準化幫扶,除了將大而全的招聘會進行細分,開設專門的營銷、生物醫藥、酒店管理等招聘會外,還對畢業生進行大數據分析,根據他們的行為、愛好,匹配相應的工作來推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