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砥礪奮進的五年 | 產業扶貧引領百姓走上致富路

摘要

經過工作組一年的努力,西於發營村已從貧困村中整體脫貧出列,工作組因此受到河北省委組織部表彰。那麼,西於發營村的扶貧工作究竟如何?

工作組在村裡看望困難群眾

本報記者 李志成報道

壩上地理位置獨特,海拔高、風沙多、光照足、溫差大,地廣人稀,乾旱少雨,是河北省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

這裡是內蒙古大草原的邊緣,百年前,還天似穹廬,風吹草低見牛羊。清末、民國、新初期,經過移民的辛勤開墾,這裡被種上了高寒作物莜麥、胡麻等。但由於乾旱等原因,廣種薄收,百姓們一直靠天吃飯。近十年來,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這裡逐漸被開發成為夏季蔬菜的絕佳種植地,吸引山東、北京、廣東、湖南等地的商家慕名前來收購。

但受當地天氣、技術、資金、市場、物流等因素的限制,養殖牛羊、種植蔬菜依然難以解決農民致富難題,這裡的大多數農民不得不依靠外出謀求生存發展。村裡只留下老弱病殘,兒童極少,稱之為「空心村」毫不為過。多數村民房屋門窗長年緊閉,甚至乾脆用磚頭塞住。

2016年初,河北省國稅局精選一個由三名國稅幹部組成的工作組,派駐壩上深處的西於發營村進行脫貧攻堅。這個村屬張家口市康保縣處長地鄉,是壩上地區極為普通的一個村,村名來源於這片土地的最先開墾者於發。經過工作組一年的努力,西於發營村已從貧困村中整體脫貧出列,工作組因此受到河北省委組織部表彰。那麼,西於發營村的扶貧工作究竟如何?為此,《產經新聞》記者日前決定前往西於發營村一探究竟。

村裡的婦女們正在編織

進入康保境內,去西於發營村的路委實不好走。衛星導航上顯示的是無名的村路,而實際看到的路卻是斷的或堵的,得繞道行駛,且大多是顛簸不平的砂石路。記者在路上詢問路線時電話就斷了數次,信號實在太差。近70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三個小時。

一進村,記者就向駐村第一書記王建平道歉,導航不準,路又太難走,讓他們在村裡久等了,實在抱歉。王建平說,這已經不錯了,上邊去年考勤定位,經常顯示位置在張北,張北離這有90公里呢。到他們這裡,衛星導航得一段一段地導,直接導到這裡反而走不順。

記者請王建平談一下去年駐村以來的工作及感受。王建平如數家珍,一一道來,引起了記者濃厚興趣。

——為了摸清貧困戶的收支情況,工作組設計了一個貧困戶收支明細表作為貧困戶手冊的補充,表中收入項目包括種植白菜、花菜、土豆、莜麥、胡麻、甜菜、小麥的畝數,還有養殖牛、羊數量,以及包括勞務在內的全部收入狀況,支出項目包括農資投入、日常生活、醫療、上學等,非常具體。

——為了熟悉全村情況,工作組在網上截取了西於發營村衛星地圖,用excel表在地圖上標註全村住戶位置。工作組經常研究這張地圖,做到對每戶情況瞭然於胸。今年,張家口市委組織部要求上報全村人口情況,有了去年的情況做基礎,工作量因此減輕了許多。

——為了立足產業脫貧,工作組帶著村幹部、村民代表考察脫貧攻堅做得好及種植、養殖經驗豐富的示範點,再根據本地及周邊實際,與村民們一起商討,制訂了西於發營村脫貧攻堅兩年規劃,穩步實施。如今,村裡第一個產業養殖合作社已步入正軌,貧困戶、村集體都持有股份。合作社養殖的母牛每下一頭小牛,管理人員都要在微信群里晒晒,不到半年時間已生下20多頭,喜訊頻頻來襲,大大增強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

為降低養殖成本,牛飼料必須儘可能自給自足。工作組與村民代表商量,決定今年由村民自己種菊芋、莜麥。現已利用退耕還林的300畝土地套種菊芋,菊芋已破土出苗,長勢喜人。另外,村裡又聯耕聯種1500畝旱地用來種莜麥,通過規模種植提高了飼料產量,又大大降低種植成本,一本雙利。在規模種植的情況下,村裡今年又順勢成立農機服務合作社,農機除了合作社用,還為其他村民以成本價耕種,直接為村民減少耕種支出。下一步農機合作社還將走出村子,對外提供農機服務,增加收入給貧困戶分紅。

——為了改變這裡冬季漫長、村民以往聚眾打牌的習慣,工作組聯繫技術含量不高、對年齡沒有要求的手工編織落戶西於發營村。如今,移風易俗,聚眾打牌的少了,行動不便的老年婦女們能靠手工編織獲得收入,增強了生活的信心。看到手工編織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鄉里已有意將此項目在全鄉推廣,目前已指定專人負責。

養殖場一角

條件艱苦 以苦為樂

現在工作組脫貧攻堅工作已步入有序發展階段。日常工作是穩步推進實施兩年規劃,培養村民的脫貧致富能力,激發村民的脫貧幹勁,落實上級精神,協調解決一些臨時問題。之外,工作組就是做好幾個地方的日常巡查,一是養牛場,了解養殖場運行情況,二是地里,看一下莊稼長勢,三是村民家,看望行動不便的老人以及困難家庭,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

問及駐村工作及生活遇到的困難,王建平說,村民們都能世世代代住在這裡,他們肯定也沒問題。這裡環境儘管特殊一些,會給他們帶來各種困難,但是這些困難他們也能克服。

王建平說,這裡的冷讓他們終身難忘。最低氣溫能到零下三十七八度,土要凍到將近兩米七八深,冬天戶外就是天然冰櫃,每年十月份后、六月份前不宜動土施工。他們房間里的加壓水泵已用壞了四個。一次冬季回石家莊,土暖氣停燒了一下,因水泵里有水,給凍裂了。另外三個是因井水雜質多,磨壞了。他的手機備用電池放在抽屜里也給凍裂了。由於他們住的村部是原來的村學校,房屋保暖性差,比不上村民住房牆厚保溫。工作組用的取暖電器,由於用得過度,三個全壞了。

這裡的風能很足。冬天刮白毛風,風裹挾著雪花,打在臉上似針扎,四月份刮大黃風,風裹著黃土,遮天蔽日。這裡光照十足。村裡人,稍微歲數大點的,臉都黝黑醬紅,刻滿了大風、暴晒的印痕。一年四季,女人們出家門都愛戴個彩色頭巾,把臉和頭包住。男人們出門則戴個帽子,王建平現在白天轉戶或去地里,也已習慣戴個帽子,既避風又防晒。這裡溫差大,白天與晚上溫差十五六度。這裡的季節比石家莊晚近兩個月。有時候,不注意溫差,沒當即添換衣服,就要受到天氣的懲罰,基本上三人都被凍感冒過。

在西於發營村採訪期間,正好有個大篷車在售賣東西。記者注意到,這個大篷車上東西吃的用的應有盡有。經詢問才得知,村裡根本沒有商店,村民的油鹽醬醋等都得靠這些外來的流動大篷車。據了解,王建平他們工作組日常的蔬菜和主食,很大程度上也是靠這些大篷車解決。

農機合作社的農機手在作業

金碑銀碑不如百姓的口碑

對於工作組的看法,村民紛紛表示,很感謝他們,他們給村裡帶來了資金、項目、收入、信念、希望。有村民指著旁邊的太陽能路燈說,10盞路燈有一半是工作組去年頂著太陽親自安裝的,當時正是農忙種菜,莊戶人都在地里,沒人顧得上安裝。今年工作組又預定了20盞,全村的大路也都要裝上路燈。

記者慕名尋找到一戶名叫吳秀蘭的大媽家,吳大媽已63歲,行動不便,長年生病在床,天天吸氧。在工作組的幫扶下,去年她憑著頑強的毅力學會了手工編織,現在堅持天天編織,日均能收入十幾元。吳大媽為此很開心,健康狀況大為改善,每天的吸氧時間也減少了許多。

在村口一處新建的房子里,記者見到了新房的主人賈金祥。記者注意到,他家新房牆上掛著十字架,賈金祥是村裡唯一信教的。村民介紹,賈金祥也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因貸款買貨車跑運輸,結果因出事故致傷,賤賣貨車后拉了飢荒。賈金祥說,這新房是舊房改造的,多虧工作組、村裡鄉里的幹部幫助,依靠舊房改造的政府資金和工作組幫助購買的磚,去年上凍前打好地基,今年開春稍微暖和后,自己在幾個鄉親的幫助下建的。

在牛場,記者看到管理員肖左正在清理牛舍,他是一名共產黨員,同時是村裡的貧困戶,曾當過兵的他對村子充滿感情。他每天清理牛舍里的牛糞,把牛舍清理得乾淨整潔。在北京一個大醫院工作的大女兒希望他去北京養老,他沒去。肖左說,養殖合作社的成立、牛場的建設、牛的購買、飼料的購買無不傾注了工作組的心血,牛剛買回來,好多患病了,期間,他們每天過來看望,給牛打針,工作組的徐文忠還在牛場值班室的炕上陪他住了一宿;工作組無私幫助他們脫貧,他也得出份力。

最後,記者見到了村支部書記兼主任王旭良。這位臉色黝黑的漢子十分憨厚,話語不多。據工作組介紹,他是村裡的種植大戶,是農活多面手,又是位農機能手。談及對工作組的看法,他說,工作組對西於發營的貢獻沒得說,養殖、種植、農機服務、手工編織、自來水、路燈等無不凝聚了他們的無私奉獻,是他們給村裡帶來了生機和希望,沒有他們,很多東西,如成立合作社想都不敢想。村婦聯工作負責人盧占梅,現在負責手工編織的日常管理工作,組織女人們編織。盧占梅說,有編織后,村裡女人們的地位明顯提高。

在工作組的帶領下,記者爬到西北山坡上眺望西於發營全貌。藍天白雲下,西於發營村俯卧於林蔭深處,東邊牛場的藍色頂棚醒目於方圓十里開外,村外綠悠悠的莜麥、蔬菜長勢喜人。王建平說,七八九月份,這裡視野所及儘是美景,到處似「草原天路」。不過,這一切還僅僅是開始,王建平告訴記者,西於發營村才剛剛脫貧出列,基礎還很薄弱,很容易返貧,產業脫貧仍將是他們今後的工作重點。作為扶貧工作組,他們必須團結當地村幹部不忘初心,繼續努力,假以時日,他們通過產業扶貧,一定會給村民、集體帶來穩定可靠的收入,讓全體西於發營群眾早日走上富裕、幸福、美滿的康庄大道。

新聞拼盤 品味

產經新聞,經濟成功人士的標誌讀物

產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盡在【青晰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