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買下整版《紐約時報》和微軟叫板,Slack為什麼這麼有底氣?

前言:你也許還不熟悉Slack,它是當今一款發展速度最快的企業協作應用,類似於國內的釘釘、今目標、imo等企業協作軟體,並以38億美元的估值躋身了矽谷獨角獸公司的行列。

Slack是一個面向企業內部的協同辦公平台,支持群組互相發送私人信息,以及加入各種不同的群組頻道,為企業提供通訊、文件共享、分工等服務。風頭正勁的Slack在最近遇到了來自傳統軟體巨頭微軟的強力挑戰。

Slack的前世今生

500萬日活躍用戶量,150萬付費用戶,38億美元估值,Slack的現在的巨大成功讓其創始人巴特菲爾德(Stewart Butterfield)成為了矽谷新晉的億萬富翁。

但是,鮮為人知的是,Slack實際上並不是巴特菲爾德的第一桶金。他還是著名的照片分享服務Flickr的創始人。熟悉 Flickr 的人可能知道,Flickr是一款「無心插柳」的產品。當時巴特菲爾德想做的是一款遊戲,後來遊戲沒有成功,但遊戲里發照片的應用很受歡迎,於是就誕生了 Flickr。

後來Flickr於2005年被雅虎收購,巴特菲爾德也順勢進了雅虎工作。然而,巴特菲爾德當年在雅虎的日子並不開心。他稱雅虎「簡直就是一個笑話」,他還告訴透露,「在加盟雅虎后,Flickr的創新被遏制了。」 幾年後,巴特菲爾德最終離開了雅虎,拉上了共同創始Flickr的原班人馬,另尋出路。

CEO巴特菲爾德(Stewart Butterfield)

離開雅虎后,巴特菲爾德又回到了老路,與其公司Tiny Speck一起開發線上遊戲Glitch。當初在開發 Glitch 時,公司的四位創始人分處舊金山、紐約、溫哥華,於是他和小夥伴們在 IRC 的基礎上開發過一款團隊內部溝通的工具,這就是Slack的原型。

後來他們不斷地往該工具添加存檔、檢索等功能,讓這個工具變得更為高效。團隊發現經常使用該工具能夠讓他們更加專註地在一個項目上專心工作,讓他們免受通過郵件溝通所帶來的各種干擾。

於是在Glitch開發失利后,團隊就將業務方向轉到了企業協作溝通領域,將該通信工具命名為Slack,並於2013年8月發布內測版本。

巴特菲爾德回憶道:「我們連哄帶騙地讓其他公司的小夥伴們來試用我們的產品,向我們提供反饋。最開始的時候大概有6-10 家公司來試用我們的產品。」「從 2013 年 8 月份到2014 年 2 月份,我們獲得了最初的 1.5 萬名客戶,然後不斷地改善新用戶體驗。」 巴特菲爾德和他的聯合創始人非常喜歡閱讀用戶的反饋信息。並通過提供幫助信函來提高用戶忠誠度,改善服務水平。在聽取用戶反饋的同時,Slack團隊也不斷地根據反饋進行迭代。

剛推出市場的Slack在當時僅靠口碑傳播便獲得了難以置信的爆髮式增長,每周的用戶增速達到3%-5%。然而當年在德國舉辦的 Digital Life Design 大會上,當 巴特菲爾德被問到自己的產品為什麼那麼火的時候,他的回答非常坦誠:「我這麼說可能會讓我的公關團隊很為難,但我真**不知道(But I have no f* idea)。」具體 Slack 有多火,我們可以看看當時巴特菲爾德展示的一張圖:

但事實上,海投君認為是Slack優越的軟體特點讓其在眾多的企業協作軟體中脫穎而出:

1. 找准目標用戶。Slack的設計主要針對中小型企業和團隊,85%用戶的團隊規模在200人以下。Slack的用戶一半來自信息服務行業、計算機軟體行業和互聯網行業,這與Slack的基因有關:Slack最初便是為了方便創始人所在的開發團隊內部溝通而開發的工具,融入了不少行業專屬性的功能,因此,IT、互聯網從業人員對Slack的接受度也比較高。

2. 智能化及人性化的設定。Slack的文件搜索功能和機器人功能十分亮眼。Slack支持頻道、DM、消息、通知、文件的跨類搜索,甚至能直接搜索第三方服務的內容,既幫助用戶精準地找到了文件,也形成了團隊的知識沉澱;機器人功能不光能提供Slack軟體的幫助,還允許定製自動回復、管理第三方應用,用戶的操作更為便捷。

3. 深度整合第三方應用。Slack集成了Dropbox、GoogleDrive、Trello、Github等等各種常見的第三方應用,使得用戶可直接在會話窗口快速調用第三方應用、收發第三方應用的通知,避免了用戶頻繁在不同應用中切換的不便。

4. 個性鮮明,簡單易用。Slack的界面使用了活潑的顏色,優美的無襯線字體,加入了有趣的交互細節:Logo在載入的時候會有顏色四濺的動畫,各個模塊內容從屏幕的頂端滑入,切換團隊的時候屏幕如撲克牌一樣翻轉。這些設計讓用戶更容易理解產品的邏輯。同時,Slack支持團隊的個性化設置,如團隊Slack 機器人回復、團隊標誌等。團隊個性化設置功能一方面有利於團隊文化建設,以及對外形象的統一;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團隊根據自身特點進行一些定製,從而間接提高團隊成員的工作效率。

雖然Slack只是推出了三年左右的時間,但其增長速度堪稱驚人。在2014年2月剛推出的時候,Slack的日活用戶就有15,000人。到2014年8月,Slack的日活用戶增至171,000人;到了2014年11月,日活用戶就增至285,000人;到2015年2月,Slack的日活用戶達到50萬;到去年年底最新數據顯示,Slack的日活用戶已經突破500萬人,付費用戶達150萬人。

如此驚人的增長表現讓Slack吸引了眾多風投資本的熱捧。2016年4月,Slack完成最新一輪2億美元的融資,由Thrive Capital領投,使其估值達38億美元。至今,Slack已經完成共計5.39億美金的融資,投資機構包括Index風投、安德森霍洛維茨、Accel、Digital Sky、谷歌風投、KPCB等。

微軟發布Microsoft Team,Slack買下紐約時報整版廣告正面開撕

在2016年初,微軟內部便提出了要以80億美元收購Slack的提案,然而,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也都不贊同這一收購Slack的方案。

蓋茨認為,對微軟來說的最佳做法是利用好Skype,並將其發展成為Slack的競爭對手。微軟於2011年以8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Skype。事實上,微軟在企業協作領域打造了不少工具,也收購了很多公司,包括SharePoint、Yammer、Lync 和 Skype等。

Skype

果其不然,微軟在2016年11月發布了新的企業內部協作工具Teams預覽版本。Teams工具與微軟的Office辦公組件深度整合,並基於Office365的雲平台打造。藉助這一工具,企業可以在Office平台上打造屬於自己的協作小組,進行群組溝通、文件分享、共同辦公等功能。這也宣布了微軟將用Teams與Slack在企業協作領域展開直接競爭。

Slack在企業協作領域已經是不爭的佼佼者,日活躍用戶數500萬在同類市場排名第一。所以面對微軟的正面挑釁,Slack並不膽怯。在微軟發布Teams的消息傳出后,Slack在紐約時報上買下一幅整版廣告位並刊發了一封關於微軟的新應用的公開信。Slack的首席執行官巴特菲爾德用他的個人Twitter帳戶發表了一條推特消息,同時附上了公司致微軟的公開信的照片。

巴特菲德推特配圖(@stewart)

「很高興你們將幫助我們定義這種全新的產品類別。我們欽佩你們取得的很多成就並且知道你們會是一個有力的競爭對手。我們堅信你們也會提出你們自己的一些新想法。我們就在這裡,時刻準備著。」

Slack發布的這條廣告與蘋果在1981年發布的、歡迎IBM進入PC市場的廣告如出一轍,目的是提醒新來者,自己早就在該領域站穩了腳跟。當時蘋果在華爾街日報上買下了一個整版廣告位,內容與Slack發布的這封信差不多。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Slack對於其目前市場地位的自信。

就在上周,微軟正式面向全球推出了Teams,共支持19種語言,面向181個國家開放。微軟Teams是基於Office 365 雲平台的企業協作工具,支持多個團隊同時就不同項目開展協作,並針對辦公場景來做即時信息溝通、文件分享、協作等。

另外,Teams能與微軟其它Office辦公組件緊密整合,包括 Word、Excel、PowerPoint、OneNote、SharePointPlanner、PowerBI 等。與Slack一樣,Teams也支持頻道/群組、私信功能,並且提供Skype視頻和音頻通話,支持表情符號、動圖等。自預覽版發布以來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5萬家組織試用了微軟Teams,微軟在此期間也增加了超過100項新功能。

儘管微軟的產品有Slack的影子,但是在第三方應用的集成度以及軟體易用性方面還不能跟後者相比。但是Teams也有其優勢,比如大的用戶群基礎、完善的微軟Office產品族群、強大的AI能力支撐等。

微軟Teams的正式推出顯示出企業協作領域進入到了一場空前激烈的混戰當中。Slack已經表明了態度,不懼挑戰。所以,未來企業協作市場鹿死誰手呢?觀察這場圍繞著企業協作展開的戰爭將會非常有趣。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