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專訪高考專家:如何讓高考招生真正做到地域公平?

今年是恢復統一聯考40周年,本期「高端訪談」就將目光投向聯考招生,準確來說,是聚焦近年來尤為受人關注的高招地域公平。

全文3536,預計閱讀6

題圖:2016年「聯考減招風波」曾引發專家、民眾、社會議論(來源:搜狐教育)

2017年聯考已經落下帷幕,之後的招生錄取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每年聯考,除了作文題目,人們總會一再討論的就是招生的地域公平問題。2016年湖北、江蘇等地發生的「減招風波」就是這一矛盾的集中體現。

對此,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潘昆峰已有一定研究積累,他參與的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組」委託課題正是《區域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的政策設計》,而他關於央屬高校跨省招生分配的博士論文也曾獲2012年度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

2016年「聯考減招風波」后,潘昆峰和一些學者曾一道向教育部遞交了相關政策建議。因此,一讀君近日約訪潘昆峰,請其暢談高招地域公平問題。

背景鏈接

聯考減招風波:2016年5月,一份包含在教育部和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於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編製和管理工作的通知》里的「2016年部分地區跨省生源調控方案」,成了社會聚焦點。肇端於生源調出計劃,江蘇、湖北等部分省份的學生家長陳情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表達疑慮,認為這些支援外省的名額是從本省自己孩子那拿走的,引發了關於聯考改革、教育公平等的廣泛討論。

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潘昆峰個人照片(受訪者供圖)

換個角度看「聯考減招風波」

一讀君:每年5月初,教育部會公布關於招生計劃編製和管理的相關《通知》,但去年《通知》裡面的「2016年部分地區跨省生源調控方案」卻導致江蘇、湖北等地發生了「減招風波」,今年教育部再公布有關《通知》時配發了詳細解讀,這種應對措施是否和去年的「減招風波」有關?

潘昆峰:去年「減招風波」的前因後果比較複雜,有人說是因為公布了「跨省生源調控方案」,但這個方案並非去年才出現,我個人也不認為調控對湖北、江蘇不利。

我們研究發現,學生在哪上大學對他(她)將來在哪就業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各地可通過高校招生手段,吸引、爭奪更多的人力資本

但為何湖北、江蘇的高校願意減招本地考生?首先需要明確,減招本地招生計劃的基本是當地省屬高校,其次,對這些省屬高校而言,如果在本地招生,則要面臨和當地眾多優質部屬高校一同競爭的不利局面,可能只能招到成績靠後的學生,但如果將招生計劃投放到省外,就可能招到成績靠前的學生。

而且,對當地政府而言,高校招來的學生很可能畢業后留在當地工作,為地方財政、稅收做貢獻,進而給當地老百姓帶來福利。然而,這個鏈條過長,老百姓大多隻關注自己孩子在當年的聯考入學機會是否會受損

建議教育部運用經濟調控手段引導高校跨省招生

教育部官網截圖

一讀君:教育部今年提出「五個確保」,包括確保中央部委所屬高校在各地的招生計劃總量不降低或略有增加,如果能落實,能否真正解決老百姓關注的「上好學」問題?

潘昆峰:這和我們這些年一直呼籲的部屬直屬高校不能降低招生規模不謀而合。

部屬高校沒有增加大學部招生規模的內在驅動力,原因在於,一方面,「雙一流」等高校考核體系側重於與大學部生關係不大的科研指標,大學部生少了反而能凸顯出高校的精英特質,並保證一個很好的錄取分數線,另一方面,國家給大學部生的生均撥款明顯不如給碩士生、博士生。事實上,自1999年擴招以來,部屬高校的大學部擴招比例也確實很小,擴招的主力基本是地方高校和獨立學院。

應當從制度、政策上入手,確保部屬高校不降低大學部招生規模,所以我很贊成教育部的做法。

但需注意的是,雖然這種行政命令可能很有效,但長期來看,還需要建立激勵機制,要考慮從高校考核指標上、「雙一流」評估指標的方面入手,激勵部屬高校在不減招的基礎上,擴大大學部招生規模

一讀君:在招生地域公平方面,這些年教育部下發的文件有沒有什麼變化趨勢?

潘昆峰:根據我們的測算,部屬高校對於上級要求降低在屬地招生比例的任務完成得都不錯,除極個別學校外,所有部屬學校的屬地招生比例都有明顯降低。

然而,與此同時,根據我的研究,部屬高校卻沒有做好在全國範圍內的招生地域平衡。在切分招生計劃這個「大蛋糕」時,部屬高校雖然減少了給屬地的「蛋糕」,但在將減少的屬地招生計劃投放給其他地區時,仍按照以前給各省的招生計劃分配模式,該怎麼切塊還怎麼切,並非把本應給屬地的「蛋糕」定向分配給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

我的結論是,在沒有中央干預的情況,部屬高校可能仍將按照歷史慣性去分配招生計劃。所以,需要用其他手段干預,如專項計劃。

一讀君:隨著新聯考改革,以往存在慣性的招生分配模式是否會有所調整?

潘昆峰:招生計劃的數據相對不太容易得到,背後的利益紛爭和決策過程也比較複雜,所以現在大家對新聯考的討論主要還是圍繞考試科目,改革方案里也並未提及新的招生計劃分配方式,對招生地域公平更多的是數字要求。

鑒於教育部保障招生公平的政策工具比較有限,我在此前給教育部的彙報里也建議,在引導高校跨省招生促進地域公平方面,要引入市場化機制,加入經濟方面的調控手段

例如,東部地區高校如果招收一個西部地區考生,中央財政可考慮給予一定補貼,當做政府購買服務,生源輸出地也要考慮給予生源流入地一定的補貼。

或者,建立協商機制,讓被幫扶省份和發達地區高校協商確定今年哪個高校幫扶哪個省,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定向「分死」,要求某個高校今年就必須定點支持這個省份。

聯考如果變為全國統一錄取將帶來新問題

一讀君:如果廢除分省定額制,實行「全國聯考一張卷」,然後全國統一錄取,是否能解決招生地域公平問題?

潘昆峰:目前來看,增加全國統一命題的省份並不是說要實行「全國一張卷」,而是「一綱多卷」。據我們測算,如果實行「全國一張卷」,由於基礎教育差距很大,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招生地域不公平,中西部省份可能很多就考不出幾個人上好大學了

如果真是「全國一張卷」,但還要讓高校多錄取中西部欠發達省份的學生,可能就要給中西部地區考生實行聯考加分,這樣的話,似乎會帶來新的問題。

一讀君:但考研就是全國統一錄取,能否和聯考結合?

潘昆峰:我認為,聯考和考研還是有本質差別的,表現在兩者的目的不一致,研究所教育是選拔大學部生再做進一步研究的,可以完全在全國範圍內擇優錄取,一個人沒有研究所學位是可以的,但對於一個相對現代化的國家而言,需要確保相當的高等教育入學率水平,不能讓大學部招生完全擇優。

聯考「全國一張卷」是否更公平?(來源:《山西晚報》)

招生計劃暫無退出時間表 但教育部在放權

一讀君:計劃色彩濃厚的大學部招生計劃有沒有退出歷史舞台的可能,現在是否已經有退出時間表了?

潘昆峰:目前並未有明確的退出時間表,但可以看出有教育部在放權的趨勢。

聯考招生是國之重器,招生計劃也是教育部宏觀調控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年的國家招生計劃都是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共同設計、下發的,這個總盤子的設定屬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一部分,牽涉到對教育經費的總體投資和國民財富的分配。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認為,它不太可能退出歷史舞台。

但從微觀干預上來講,例如,這個學校到底應該在A省招多少人,在B省招多少人,可能會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一讀君:有哪些跡象能體現出這種變化?

潘昆峰:從程序上來說,至少從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段來看,恢復聯考之後,分省計劃分配是教育部「做死」的,是由它來進行分配的,或者,至少說部屬高校的分省招生計劃,是按照教育部下達嚴格執行的,但現在是,各個高校根據各校情況等因素制定分省招生計劃,然後上報給教育部,由教育部來核准。在核准過程中,教育部會對高校進行指導,雙方至少能夠進行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

從形式上來講,除了統一聯考,目前高校招生還有其他幾種錄取形式,如「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自主招生,相當於教育部放了一些權力給一些學校自己來做。

微觀上還能進步的地方是,教育部要進行激勵性質的放權,比如高校在某地多招生的話,教育部就給高校一些刺激激勵手段,或者,讓高校自身在學費設計上有些自主權,促進招生地域公平,以及,給予高校和各省之間關於招生計劃多輪商談的操作空間,等等。

結語

最後,讓我們摘錄幾條潘昆峰的觀點,作為本次訪談的結尾:

■ 學生在哪上大學對他(她)將來在哪就業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各地可通過高校招生手段,吸引、爭奪更多的人力資本。

■ 部屬高校沒有增加大學部招生規模的內在驅動力,應當從制度、政策上入手,確保它們不降低大學部招生規模,長期來看,還需要建立激勵機制,要考慮從高校考核指標上、「雙一流」評估指標的方面入手,激勵它們在不減招的基礎上,擴大大學部招生規模。

■ 部屬高校對於上級要求降低在屬地招生比例的任務完成得都不錯,然而,卻沒有做好在全國範圍內的招生地域平衡,並未把本應給屬地的「蛋糕」定向分配給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

■ 鑒於教育部保障招生公平的政策工具比較有限,潘昆峰在此前給教育部的彙報里也建議,在引導高校跨省招生促進地域公平方面,要引入市場化機制,加入經濟方面的調控手段。

本期作者

北京研究分站 許路陽

一讀EDU編輯部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