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周名醫】羅成華:勇闖腹膜后腫瘤禁區

人物名片

羅成華,北京大學國際醫院腹膜后腫瘤中心主任,抗癌協會肉瘤專業委員會委員,美國結直腸外科學會(ASCRS)Fellow,肛腸診療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中醫高教肛腸分會副會長,《解放軍醫學雜誌》、《中華胃腸外科雜誌》編委等。

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多項,已出版《腹膜后腫瘤》、《原發性腹膜后腫瘤外科學-理論與實踐》、《結直腸腫瘤》、《便秘治療學》、《痔治療新技術-LigaSure痔切除術(附手術操作DVD)》等專著。

在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腹膜后疾病外科醫師委員會成立大會上,作為主任委員的羅成華在致辭中抱著一本厚厚的書上台,他並沒如以往分會召開成立大會時以介紹籌備情況作開場白,而是向大家介紹他的恩師蔣彥永教授用畢生撰寫的一本腹膜后疾病經典病案集。

羅成華的恩師蔣彥永教授是2003年「非典」率先披露疫情第一人、解放軍總醫院著名外科專家,他也是國內較早探索腹膜后腫瘤治療的臨床專家,而羅成華正是在恩師的引領下,逐漸地喜歡上了這醫學界鮮有人涉足的領域。

由於腹膜后疾病在醫學界常被認為是禁區,不僅很少有醫生願意專攻此項疾病,就連發布這方面的書籍和論文也遠不如其他專著那麼火。至今為止,蔣彥永撰寫的這本書一直沒有以正式文號出版,但羅成華希望能有更多的外科醫生熟悉和學習這本書。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成立后,單獨設立了腹膜后腫瘤中心。羅成華說,腹膜后疾病常被歸為外科、腫瘤科等,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建立的中心應該是首家腹膜后腫瘤中心,但我們成立新分會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幫助成千上萬的醫院建起腹膜后疾病中心。

儘管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腹膜后疾病並沒有受到醫學界的高度重視,但羅成華在這個領域的研究和探索從來沒有中斷過,在北京大學國際醫院腹膜后腫瘤中心和腹膜后疾病外科醫師委員會這兩個大平台上,羅成華已帶領著腹膜后疾病學開始起跑。

他不遺餘力,集合國內腹膜后腫瘤專家合著了一本英文專著,名為《Retroperitoneal Tumor: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目前,該書的寫作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2016年在美國Springer出版社出版,希望能夠集合所有的力量讓的腹膜后疾病儘快與國際接軌。

對話>>>

請輸入標題

醫藥經濟報:隨著人類疾病譜的快速轉變,疾病在此時表現出不同的增長態勢, 目前排在前位的依然是心血管疾病和腫瘤,請您介紹一下腹膜后腫瘤現階段的發病態勢?

羅成華:已有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腹膜后腫瘤的發病率較低,僅佔全身腫瘤總量的0.2%。但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尚無腹膜后腫瘤的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這也對腹膜后腫瘤的治療與科研的深入開展帶來障礙。

現階段,腹膜后腫瘤患者到醫院就診時,往往已是晚期或瘤體較大的患者,而這部分患者多數都會令醫生束手無策。與此同時,相當一部分早期患者也因無法得到及時的篩檢而被動地拖延了治療時期,這就意味著真正患有此類腫瘤的患者遠遠超出現有數量。

醫藥經濟報:在很長一段時間,腹膜后腫瘤在醫療界都被認為是禁區。能否請您介紹一下這個疾病的學科建設情況?

羅成華:2012年北京醫師協會曾經做過一次調查,但僅限於北京地區。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市共有73000名醫生,外科醫生有9940名,其中有35%的大夫不清楚自己屬於哪個科。我們也在調查中發現,外科醫生在執業過程中常常跨學科,然後又因為一個專病形成了一個醫生群體。

另外,每一個專病的醫生群體在臨床工作中都存在特殊性,這個時候就需要成立一個分會來進行維權自律。今年5月17日,「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第八屆年會暨第十九屆歐洲外科年會」上,我們正式成立了「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腹膜后疾病外科醫師委員會」,這也是首個腹膜后疾病行業組織,填補了一直以來腹膜后腫瘤領域醫師組織的空白。

醫藥經濟報:據了解,在臨床實踐中,很少有外科醫生願意專攻腹膜后疾病方面的手術,作為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腹膜后疾病外科醫師委員會主任委員,您能否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羅成華:我的恩師蔣彥永教授將腹膜后腫瘤總結為四大特徵:它是膨脹性生長,不是侵入性生長;有一個完整的包膜,外科醫生可準確找到包膜,順著包膜準確解剖;它就在腹腔內;易複發。實際上,與其他腫瘤病種相比,腹膜后腫瘤涉及的器官非常多,手術風險非常高,不易成功。但由於缺少腹膜后腫瘤治療的臨床規範和指導,現階段只要是能開展外科手術的醫院都能做這樣的手術,特別是一些基層醫院腹膜后腫瘤的手術做得很草率。據我了解,現在除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外,其他醫院的腹膜后腫瘤可能會在泌尿外科、婦科等科室執行,沒有行業准入,專業的醫生非常少,不僅需要維權,他們的行為也亟待規範。

醫藥經濟報:現階段由於各大協會銜頭眾多,每類協會都發揮不同的作用,新成立的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腹膜后疾病外科醫師委員會將肩負哪些職責?

羅成華:第一,針對當前腹膜后疾病醫生專業知識欠缺的現狀,委員會成立后第一件重要的工作是加強對醫生的培訓。接下來,我們計劃以腹膜后疾病外科醫師委員會的名義在全國巡講,可能會在每個省挑選1~2家醫院,讓他們召集組織本區域的腹膜后疾病的外科培訓活動,派專家去做巡講,甚至是手術技術的演示。

第二,目前除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外,其他醫院的腹膜后腫瘤的手術散落在很多科室,將來我們會在全國建立一些培訓中心和專科基地。各個省有興趣的符合條件的醫院,都可以作為我們委員會的基地或專科中心,幫助大家把學科建設起來。

第三,委員會還要推進行業規範,甚至做行業准入,明確哪些級別的醫院、哪些級別的醫生才可以開展此類手術,要規範資質准入,規範行業行為,甚至開培訓班,那些通過培訓后考核合格的醫生才能開展此類手術。比如,文獻中已經指明多數腹膜后腫瘤的化療沒有明確效果,但現在有的醫生還在做。

第四,由於腹膜后腫瘤處理起來非常難,經常會有各種併發症,有時患者不理解,容易發生糾紛,委員會要維護醫生的利益和執業權利,委員會組織將從事腹膜后疾病臨床工作的醫生,一起把腹膜后疾病的維權、自律以及規範行業行為工作推上一個新的高度。

此外,委員會還將在全國加強腹膜后疾病的科普教育,讓老百姓重視這方面的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觀察>>>

規範學科發展迫在眉睫

學科建設是醫院品牌、聲譽、地位的基石;是醫院績效、補償、人才的基礎;也是醫院管理、質量、業務的抓手。正如有醫學方面的專家所言,現今的任何一個醫療機構離開專科都是無法開展醫療活動的,專科水平決定了醫院整體的醫療質量。

羅成華告訴記者,儘管有數據顯示,腹膜后腫瘤的發病率僅佔全身腫瘤的0.2%,但實際上該病種發病率在近年來攀升速度很快。羅成華在北京世紀壇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任職了5年,每年接收的腹膜后腫瘤患者約為200多人,幾乎腹膜后腫瘤與結直腸腫瘤的比例達到了1:1。

另外,從北京大學國際醫院腹膜后腫瘤中心成立的僅2個月時間內,該中心就接診了30餘位患者,可見腹膜后疾病患者對醫療的需求量很大。但遺憾的是,在眾多的外科醫生中對腹膜后疾病有深入研究的醫生卻很少。

羅成華坦言,現階段中心收治的很多患者都是「二次手術」患者,這是由於不同地區醫療水平差異較大,很多患者在接受過治療后病情並沒有得到減緩,反而是大範圍的複發。這讓羅成華深刻感覺到,規範行業行為,建手術標準化流程對帶動學科發展至關重要。

作為該中心主任,羅成華為腹膜后腫瘤中心的未來規劃了兩個病區:一個作為腹膜后腫瘤外科病區,主要為手術適應症患者實施標準的外科手術治療;另一個則是腹膜后腫瘤綜合治療病區,主要提供藥物、微波射頻消融、介入、冷凍、免疫腫瘤靶向甚至是中醫中藥治療。

作為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腹膜后疾病外科醫師委員會主任委員,羅成華表示,中心平台搭建完善後,計劃常年招收進修生,培養來自全國各地的普外科醫生,一方面得以傳承並推廣技術,更重要的是規範全國腹膜后腫瘤的治療流程。

編輯 鄭智敏

上周閱讀TOP 5

回復「TOP」輕鬆獲取上周最熱門文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