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每天古書畫:元 山水畫選

《澄江寒月圖》 元 趙雍 扇頁 絹本設色

縱25.5厘米 橫24.8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趙雍(1289—約1360),字仲穆,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頫次子,善書畫,精鑒賞。其畫能承家法,擅人馬、竹石及山水。此圖描繪的是冬夜江上寒月當空的景色,淡黃色的寒月與料峭的寒風與浩渺的江水和清淡悠遠的遠山形成對比,為畫面創造了清寒曠遠的意境。畫家以細小之筆描繪,筆法靈活多變,工放運用恰當,使造型堅實而又洒脫,用墨濃淡相宜,變化豐富,著色溫雅清淡,既有宋畫之境,又具元人氣質。

《漢苑圖》 元 李容瑾 絹本水墨

縱156.6厘米 橫108.7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

李容瑾,字公琰,生卒年不詳,約在至正初。界畫、山水師王振鵬。《漢苑圖》畫華麗的樓閣台榭建築在高嶺上。以天空、樹木、遠山為襯景。界畫工整,折算精確。畫家以無限精細的手筆,描繪出規矩嚴謹而結構複雜的建築物,布局有致,層次分明,既繁複精緻,又富麗堂皇。

《六君子圖》 元 倪瓚 紙本水墨

縱61.9厘米 橫33.3厘米 上海博物館收藏

倪瓚(1301-1374), 「元四家」之一, 字元鎮, 號雲林, 別號幼霞生、荊蠻民、奚元朗、凈名居士、朱陽館主等, 常州無錫梅祗陀村人。出身江南富豪, 家境十分富裕。倪瓚早年喪父, 由長兄撫養成人。《六君子圖》寫江南秋色, 坡陀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種樹木, 疏密掩映, 姿勢挺拔。圖的上部有遠山地抹。全圖氣象蕭疏, 近乎荒涼, 用筆簡潔疏放。此圖後有黃公望題詩云:「遠望雲山隔秋水, 近有古木擁披陀, 居然相對六君子, 正直特立無偏頗。」《六君子圖》因此得名。

《漁庄秋霽圖》 元 倪瓚 紙本水墨

縱96厘米 橫4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倪瓚信奉道教(全真教), 崇尚佛學, 常與和尚和道士們為友, 也許因研習佛道之故, 養成他孤僻狷介的性格, 加之他愛潔成癖, 故世人稱他為「倪迂」。倪瓚主張作品要表現畫家的「胸中逸氣」, 強調主觀意興的抒發, 反對刻意求工、求似, 曾云:「仆之所謂畫者, 不過逸筆草草, 不求形似, 聊以自娛耳!」「余之竹聊以寫胸中之逸氣耳!」

《漁庄秋霽圖》一畫是倪瓚山水畫典型風格的作品。近景是平坡, 上有雜樹五六枝, 中景是一片空白, 實為浩森的湖水, 遠景是低平的巒頭,境界極為曠遠。此畫墨法濃潤, 與他晚年一意平淡的風格稍有不同。

《赤壁圖》 金 武元直 紙本水墨

高50.8厘米 長136.4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武元直, 字善夫, 生卒年不詳。金明昌(1190—1196)名士。其作品散見於同代人和元明諸家詩文集題詠。武元直以山水畫見長。《赤壁圖》一畫繪蘇軾《赤壁懷古》之意境。畫大江峭壁, 崖壁以勁利的斧劈皴法, 表現石塊的嶙峋與堅實, 樹木細小而茂密, 峰石只略加皴染。江水波浪激涌處, 一小舟順流飄然而下, 舟上三人泰然而坐, 似在吟詩作賦, 指點江山, 人物雖小, 其精神面貌卻可得其大略。按此圖原定為宋人朱銳所畫, 論畫法略為接近南宋院體, 但不像朱銳之筆。

《赤壁圖》(局部)金 武元直 紙本水墨

高50.8厘米 長136.4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赤壁圖》(局部)金 武元直 紙本水墨

高50.8厘米 長136.4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洞天山堂圖》 金 佚名 絹本設色

縱183.2厘米 橫121.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圖繪了白雲吞吐漂浮於山間,山谷中松林茂密,清溪流淌,隱露樓觀,境界清幽,表現了一派世外桃源般的仙境,畫幅右上楷書「洞天山堂」四字,點明了全畫的主題。詩堂有王鐸跋語:「神理氣韻,古秀靈通,入於口微,董源此圖,當屬玄化,丙戌端陽后二日題於琅華館。」

有人認為是董源手筆。但是此圖筆墨蒼勁,景色茂密,雲朵以白粉染繪,與董源之淡墨輕嵐風格迥異,更近於金代畫家那種承襲董巨而有所變化的風格,所以認為是金代繪畫更為符合此畫的風格。

《雲橫秀嶺圖》 元 高克恭 絹本設色

縱182.3厘米 橫106.7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雲橫秀嶺圖》是高克恭山水畫代表作,畫雲山煙樹,溪橋亭屋,氣韻流潤,山頂作青綠橫點;坡腳勾皴染赭色,用筆凝重蒼渾,墨色淋漓酣暢。此畫為合參米氏雲山、董巨皴染畫法的典型之作,別開生面。本幅無作者款印,上有元代鄧文源等題及清高宗弘曆題。此畫經梁清標及清內府收藏,有梁氏和清內府諸藏印,曾入《大觀錄》和《石渠寶芨續編》等著錄。

《水村圖》 元 趙孟頫 紙本設色

縱24.9厘米 橫120.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在元代歷受元世祖和元仁宗的寵遇, 仁宗尤其敬重他的才華, 將其與李白和蘇軾相比。他博學多才, 工古文詩詞, 通音韻, 精鑒賞。在書畫方面造詣尤深, 篆、隸、行、草, 無一不精;山水、竹石、人馬、花鳥, 無所不能。在藝術發展史上, 像他這樣具有多方面成就、影響深遠的人物, 實在是很罕見的。此畫以董源披麻皴畫山,墨色清淡,行筆多曲折變化,近乎解索皴。淡墨點苔,樹木蒼老,水致細密。

《水村圖》元 趙孟頫 紙本設色

縱24.9厘米 橫120.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洞庭東山圖》 元 趙孟頫 絹本設色

縱61.9厘米 橫27.6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趙孟頫畫山水畫喜畫南方山村水鄉, 多寫文人隱逸的生活情趣。在筆墨技法上, 兼善工筆和寫意, 呈多種面貌。《洞庭東山圖》畫太湖洞庭湖東山之景。東山山勢非高,圓渾平緩,山徑曲折,山居雲霧迷濛,崗巒隱約。湖面波光掠影,一葉輕舟,由左方駛向對岸,岸上一人待渡。近處坡石,雜草叢生。描繪了太湖中的幽美景色,境界寂靜。畫上自題:「洞庭波兮岌岌,川可濟兮不可以涉。木蘭為舟兮為楫,渺余懷兮風一葉。子昂。」

《寒林圖》 元 曹知白 絹本水墨

縱27.3厘米 橫26.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曹知白(1272—1355), 字又元, 號雲西, 又字貞素, 人稱貞素先生, 華亭(今上海松江縣) 人。至元中任崑山教諭, 曾北上大都(今北京), 不久辭歸, 隱居不仕, 飽覽經書和研究道家之說。自寫書齋匾額曰:「常清凈」以示求閑適恬靜意趣。《寒林圖》畫枯林一行於坡石之間, 樹榦勁挺, 疏落有致, 筆墨帶有秀潤氣, 屬中年之作。自題:「僧弟自聞以不得予畫為根, 幾閑有此不了者, 即了與之, 然末為佳。他時有得意者為易之。泰定乙丑九日, 雲西兄作。」

《溪山泛艇圖》 元 曹知白 紙本水墨

縱86.3厘米 橫51.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曹氏和崑山顧氏(瑛)、無錫倪氏(瓚)為元代江南著名的三大豪門旺族。他家有數處亭台池館和園林花圃, 盛極一時。曹知白喜結賓客, 家藏書畫古玩甚多, 四方文人多願與之交遊。曹知白善畫山水, 遠法李誠、郭熙,追求清疏簡淡的畫風, 其作畫多用柔細之筆, 極少渲染, 早年筆墨秀潤, 晚年趨於蒼秀簡逸。此圖是曹知白變體后的佳作,上有倪瓚題詩「雲氣四時多似雨,濤聲八月大如雷」,足以說明此畫的意境。

《松下鳴琴圖》 元 朱德潤 絹本水墨

縱120.8厘米 橫5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朱德潤(1294—1365), 字澤民, 號睢陽山人, 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 25歲抵大都, 得趙孟頫推薦, 受之於仁宗、英宗兩朝, 官國史院編修, 授鎮東行中書省儒學提舉。早年受高克恭、趙孟頫的影響。山水師法許道寧和郭熙, 樹枝作「蟹爪」, 山石用捲雲皴。構圖或作溪山清遠, 或作林木挺健、峰巒聳秀, 極富真實感。筆墨秀勁清雅。

《松下鳴琴圖》畫高松下石坡上三人對坐, 一人操琴演奏。水中一魚翁正划舟歸來。近景蒼松挺立, 遠處峰巒起伏, 景物曠遠。筆墨挺健秀潤。

《渾淪圖》元 朱德潤 紙本水墨

縱29.7厘米 橫86.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渾淪,指渾然一體不可分的狀態。《列子·天瑞》曰:「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渾淪圖》畫坡石古松斜立,勢若虯龍,樹上藤蔓牽繞,飄然向上。右有一圓盤,或日乎,或月乎。景物雖簡而內含玄奧涵義深刻。

此圖似乎表現作者對世界的認識及宇宙觀,即如作者題畫所言是:渾淪圖,渾淪者不方而圓,不圓而方。先天地生者,無形而形存。後天地生者,有形而形亡。一翕一張是,豈有繩墨之可量哉。所畫松石筆緻密和精巧,墨韻溫潤雅秀。

《秀野軒圖》 元 朱德潤 紙本淡設色

縱28.3厘米 橫210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為秀野軒主人周景安畫。據此圖作者在圖所寫的《秀野軒記》中雲,秀野軒是元代文人周景安讀書之所,地處浙江,軒旁幽溪曲澗,佳木秀卉映於其間,是一處理想的幽居之所,畫家當時也在此地避居,離周氏秀野軒不遠,此圖即取材於秀野軒及周圍實景。採用平遠章法,以花青運墨寫平林疏材,遠山映葦,小屋臨溪,二人軒對坐間話,三五行人往來溪橋邊,境界清曠幽美,筆法秀雅蒼潤,設色清雅明快,恰到好處地表現了秀野幽居的主題。

《秀野軒圖》(局部) 元 朱德潤 紙本淡設色

縱28.3厘米 橫210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天池石壁圖》 元 黃公望 絹本設色

縱139.4厘米 橫57.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在畫史上, 黃公望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為「元四家」, 被推為「元四家之冠」。對明、清山水畫影響巨大, 許多作品被當作範本。 黃公望的畫跡流傳至今, 據說有50幅以上。 黃公望著有《寫山水訣》一書, 對山水樹石的筆墨、設色、布局、結構、意趣等都有精闢論述, 此書被認為是南宋山水畫理論的真傳。《天池石壁圖》畫層巒疊嶂, 雜木長松, 構圖繁複而筆法簡潔, 煙雲流潤, 氣勢雄渾, 是黃公望自創的淺絳山水的代表作。

《九峰雪霽圖》 元 黃公望 絹本水墨

縱116.4厘米 橫54.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雪中高嶺、層崖、雪山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潔凈、清幽,宛如神仙居住之所。畫面採用了荊浩、關仝和李成遺意,並參從己法而成,用筆簡練,皴染單純,淡墨烘染的群山與濃重的底色相輝映,映襯在潔白如玉的雪地上分外突出。意境十分深遠,恰當地表現出隆冬季節雪山寒林的蕭索氣氛,極具藝術感染力。是黃公望雪景山水的典型之作。

畫上自題:「至正九年春正月,為彥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兩三次直至畢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時年八十有一,書此以記歲月雲。」

《丹崖雲樹圖》 元 黃公望 紙本設色

縱101.3厘米 橫43.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黃公望的繪畫曾受趙孟頫影響, 遠宗董、巨, 間及荊浩、關仝、李成, 晚年大變其法, 自成一家。黃公望常攜帶筆墨, 寄身於深山大川之間, 「領略山川之情韻」, 手摩心記。《丹崖雲樹圖》畫重峰疊嶺,高松層崖,山石用董源、巨然之法,多作披麻皴和礬頭石,兼旋洗色。筆法松秀、設色淡冶。「自有一種天機活潑隱現出沒於其間」。本幅上有一題,無款印,又有元·張翥題詩中有云:「一峰居士精神健,此筆前生應畫師。」

《快雪時晴圖》元 黃公望 紙本淡設色

縱29.7厘米 橫104.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黃公望天資聰慧, 十二三歲便參加神童考試, 稍長更是博覽群書, 逐漸文名顯著, 曾充任「浙西憲吏」, 因受累入獄, 幾乎喪命。 出獄后隱居不仕, 皈依道教全真派。工書法、詩詞, 善散曲, 50歲左右才專心從事山水創作。《快雪時晴圖》畫面除一輪寒冬紅日外,該畫全以墨色畫成,描繪雪霽后的山中之景。通幅用筆柔潤如羽,令人稱奇的是黃公望竟能運用這種極其柔潤的線條建構如此宏大的山石結構,並且使之穩固清晰。

《快雪時晴圖》局部

《快雪時晴圖》局部

《水閣清幽圖》 元 黃公望 紙本墨筆

縱104.7 厘米 橫67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此圖景物以雲氣間隔,可分為遠近兩部分。近景描繪一山間溪流從遠處密林中涓涓而來。溪流兩岸,坡石層疊,樹木成林,蔥鬱茂盛。山谷之間,雲氣瀰漫,其後遠景中一主峰聳立,兩旁低峰迴護,前伸的山頂平台,使遠近之景相互呼應。

此畫筆法與黃公望其它典型作品有所不同,除山石輪廓及屋樹多以勾點法之外,山石紋理則多用拖擦的筆法,從而給畫面增添了一種舒曠灑落的氣質。此畫布景簡潔凝練,意境開闊大方,勢態端莊渾穆,平淡天然之趣,由此可見一斑。

《洞庭漁隱圖》 元 吳鎮 紙本水墨

縱146.4厘米 橫58.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館藏

此圖畫嘉興東洞庭的湖山景色,秋巒蔥鬱,長鬆勁拔,漁舟細小如葉在水面飄浮。構圖用闊遠的二段式,突出了江南山重水複的自然之美,內容亦為畫家長年活動的湖澤沙渚,黃蘆短荻。山石作披麻皴,再加濕筆濃墨點苔,充分發揮了水墨氤氳的特性,抒發了幽閑澹遠的情致。

自識:「梅花道人戲墨」,「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白方印。幅上又自題詞:「洞庭湖上晚風生,風攪湖心一葉橫。蘭棹穩,草花新,只釣鱸魚不釣石。至正元年秋九月,梅花道人並書。」

《雙檜平遠圖》 元 吳鎮 絹本水墨

縱180.1厘米 橫111.4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吳鎮年輕時從毗陵柳天驥學「天人性命之學」,一意韜晦,隱居終身。除研究儒家經典外,旁通佛、道學說。常往來於嘉興、杭州一帶,以占卜為主。《雙檜平遠圖》畫平地上並立古檜兩株,參天聳立,氣勢雄偉挺秀,下臨坡石溪流,遠山層疊,具有平遠之勢,筆力堅實,筆墨圓潤。此為吳鎮現存最早的山水畫。

《漁父圖》 元 吳鎮 絹本水墨

縱84.7厘米 橫29.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吳鎮善寫草書,師法懷素和五代的揚凝式,筆勢宛轉遒麗,自成一家。他常用草書寫畫跋。姜紹書《韻石齋筆談》云:「梅道人畫秀勁拓落,運斤成風,款側墨沈淋漓,龍蛇飛動,即綴以篇計,亦摩空獨運,旁無贅詞。正如獅子跳躑,威震林壑,百獸斂跡,尤足稱遵。」

此幅作遠山叢樹, 流泉曲水, 平坡老樹。坡旁水澤, 小舟閑泊。筆法圓潤。境界迷濛幽深。畫上自題:「目斷煙波青有無, 霜凋楓葉錦模糊, 千尺浪, 四腮鱸, 詩筒相對酒葫蘆。至元二年秋八月, 梅花道人戲作漁父四幅並題。」

《秋江漁隱圖》 元 吳鎮 絹本水墨

縱189.1厘米 橫88.5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桐陰論畫》稱吳畫墨汁淋漓,古厚之氣,撲人眉宇」。吳鎮的繪畫對後世的影響頗為深遠,明代沈周、文徵明等人多以他為師。《秋江漁隱圖》畫高山平湖, 一葉輕舟隨波蕩漾。左方高嶺斜聳, 一道清泉順勢而下, 注入平湖之水中。山腳林木郁然。前方喬松挺立, 松下樓閣, 州渚蘆荻搖曳。筆墨濕潤雄秀。境界深遠。畫上自題:「江上秋光薄, 楓林霜葉稀, 斜陽隨樹轉, 去雁背人飛, 雲影連江滸, 漁家並翠微, 沙涯如有約, 相伴釣船歸」。

《秋林高士圖》 元 盛懋 軸 絹本淺設色

縱135.3厘米 橫59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盛懋,字子昭,生卒不詳,約在至正年間(1341—1368),嘉興(今屬浙江)人。繼其父業,初為民間畫工,后受趙孟頫影響。擅作山水、人物及花鳥,筆力精勁,境界深奇。

《秋林高士圖》的景物分前後兩層,前方畫一碎石疊積的水岸,生長著幾叢瘦勁的樹木,枯枝挺立。其後一條平靜而寬闊的河水,水邊葦草叢生,在微風中輕盪。畫家取景造物精細具體,其整體姿態又生動自然。前方叢樹轉折多姿,而其交錯疏密,極有態勢,有如秋寒之中,清勁蕭疏。畫中筆法精勁,細而不碎,墨色變化豐富微妙,跡簡而意足。

《秋江待渡圖》 元 盛懋 紙本墨筆

縱112.5厘米 橫46.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盛懋與吳鎮的墨竹、岳彥高的草書、章文茂的筆,共被譽為「武塘四絕」。其畫風特點是結構嚴整,筆墨清潤,在濃郁渾厚的氣韻中具有瀟洒雋逸的情趣。《秋江待渡圖》用濃淡墨筆表現江山秋景。近處秋樹蘆荻,岸邊兩人對坐仰首眺望。遠處峰巒疊嶂,煙靄瀰漫,中間一大段空白,表現出江波浩蕩,一望無際。畫法略近董源,用筆較為疏簡尖硬。款識:「至正辛卯歲三月十又六日,武塘盛懋為鹵白作秋江待渡圖」。

《容膝齋圖》 元 倪瓚 紙本水墨

縱74.4厘米 橫35.5厘米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

倪瓚少小聰明, 早年專意讀書, 家中清秘閣藏書數千卷, 經史子集, 佛道經典, 他都專心閱讀批校, 所藏法書名畫, 亦悉心臨學。其書法天然古淡, 有魏晉人風格。倪瓚隱居於太湖四周的宜興、常州、湖州、松江一帶, 常領略這裡秀麗清幽的湖光山色, 他的畫也多取材於此。

此畫分近、中、遠三景, 近處作平坡, 上植數枝樹木, 間或綴以茅舍亭閣; 遠處作巒頭或低矮的土坡。作為近景與遠景之間的過渡部分則多為大片空白, 不著一墨, 是為湖水。

《水竹居圖》 元 倪瓚 紙本設色

縱55.5 厘米 橫28.2厘米 歷史博物館藏

倪瓚宗法董源,參以荊、關,創折帶皴法,常寫蕭疏簡遠的景色,為「元四家」之一。此圖寫一仙居景緻,平靜的水面環繞著一段坡石,幾株大樹簇生其上,枝葉扶蘇。樹后一岸邊空地上,樹間茅舍掩映,屋后竹林茂密。遠處高大山坡下,林木蔥鬱,相比而生。整個畫面彌散著幽靜、清涼的氣氛。畫中筆墨沉實,賦形具體,為畫家中年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雨後空林圖》 元 倪瓚 紙本設色

縱63.5 厘米 橫37.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倪瓚以畫水墨山水見長,少作設色,《雨後空林圖》即為其少有的設色作品之一。而且,倪瓚的多數作品,寫景極簡,而這件作品則寫高大山川,景物豐富。畫面描繪一高大的山嶺,細瀑從山澗穿石而下,匯入山腳一片水域之中。山前,一條小河蜿蜒曲折,緩緩流動,石橋橫跨,水波不興。兩岸地勢低平,疏林空落,林下一間屋舍,人去屋空。

畫中山石多用披麻、折帶皴,干筆淡墨,濃墨點苔,敷色清淡溫和。整個畫面布局充實飽滿,平穩而有變,景象開闊,意境清淡蕭疏,雨霽林空之景,宛然目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