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那些對孩子來說「沒用」的東西,最後都怎樣影響了人生?

我們總喜歡跟孩子說:「別做沒用的事!」「別學沒用的東西」。其實世界上不存在孩子感興趣,卻沒用的事情。只是它們變現的時間早晚和變現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1

自由而無用

不知道你有沒看過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開學禮上的那番經典演講。

就是讓「Stay hungry,stay foolish」( Drbing翻譯:做人啊一定要又餓又笨。。。。好吧直譯好像不行,上官方翻譯:求知若渴,虛懷若愚)變成經家喻戶曉的雞湯之王的那個演講。

演講上,喬幫主講的第一個故事叫做connecting the dots(DrBing翻譯:連接生命的碎片)。講的是他成長中每個階段一個個生命碎片是最後怎樣連接起來,讓他成為了最後的自己。

幫主在里德學院讀大學時候對於浪費養父母的學費有一種恐懼感:花光了藍領階層父母的一生積蓄,卻學不到讓他興奮的東西。

他最終決定退學,然後做了一系列沒用但很(亂)感(七)興(八)趣(糟)的事情,原話就是跟著直覺和好奇心走,例如說——學書法(calligraphy)。

看來就是一種狗不拉屎鳥不生蛋就業前景灰暗和考古差不多的狗屁學科吧。

「當時看起來這些東西在我的生命中,好像都沒有什麼實際應用的可能。但是十年之後設計第一台Macintosh電腦的時候,就不是那樣了。」 幫主說,通過美術字學習,他發現了一種「科學永遠不能捕捉到的、美麗的、真實的藝術精妙」。

這和復旦的校訓「自由而無用」的靈魂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講究實主義而導致一切奇醜無比的的微軟結束對時代的統治以後,以藝術為本的蘋果就忽然佔領了世界,成了史上最賺錢公司。

一開始以為「沒用」的東西,不但有用,還成了必殺技。這就是喬幫主之「自由而無用」變現。

另外,幫主作為一隻禪修造詣很深的心靈狗,對人的精神世界了解甚深。神馬?「禪修」!!! 又是一種看來「沒用」的東西,但幫主的宣傳方法總能用某種形式打動人心,和這項造詣是脫不了關係的。

2

朋友圈有個德國工程師,可以說是我見過最敬業的人。

朋友圈裡的醫生和律師,問起工作,他們回答經常是三種:無聊(律師專用);累(醫生專用);太不爽了不想提起(公用)。

工程師畫風完全不一樣:每天比上班時間早一兩小時就樂哈哈地出門了,巴不得越早越好讓快樂的一天早點開始。遇到技術難題簡直是日思夜想,有時會夢裡想到解決方案,然後半夜跳起來開始奮筆疾書。

簡直走火入魔。

PS:公司是他開的。

他說起自己4、5歲時,對家電很好奇。身為機械工的爸爸就會幫他把每一樣東西拆開,給他盡量解釋裡面是怎麼運作的。小到鐘錶,大到電爐,都被爸爸拆開過。

因為爸爸自己技術有限,經常拆過重新裝好后不能用了。家境不富裕,接著就是媽媽的一頓大罵,說父子兩「不務正業」。

但是爸爸還是堅持不懈地為兒子拆開家裡每一樣東西。不難理解後來娃成了一個快樂的工程師

這又是一個「connecting the dots」連接生命的碎片的故事,「無用」最後以某種意想不到的形式變現的故事。

3

對「connecting the dots」連接生命的碎片,我自己也深有體會。

例如說,這次義大利之行,大費周章地去看《最後的晚餐》,《大衛》和《創世紀》,想想那痛苦的排隊和人山人海的盛況,自找苦吃程度和上長城簡直不相上下。覺得自己有病!

啥時長的草?——國小美術史課上的專題內容,當時美術老師袁老師講得唾沫亂飛,還給我們傳閱她的私伙珍藏圖書,真是個文藝復興骨灰粉,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給她這麼一打雞血,就種下了種子。二十多年後的今天,種子發了芽。。。

現在的每一個能力,每一種想法,做每一個選擇、決策的原始動機,只要我靜下心來去細細回憶,總能追根溯源到童年的某個瞬間——看一本書,聽一首歌,看一幅畫而被觸動的時刻。

它們綜合的結果就是現在的我自己。撇開物質上變現不說,精神上它們讓我對世界的體驗豐厚,這就很足夠了。

4

人的生命有兩條線:

  • 一條是明線:學歷軌跡,定居地、職業,和誰結婚生子(對方素養、家境),事業軌跡(如收入、職稱,社會地位等)。。。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 一條是暗線:消費哪些媒體,興趣好愛,藝術人文素養,走過的路,見過的人,聊過的天,接受的思想,形成的世界觀。。。心智與精神——這些都是「沒用」的東西。

塑造一個人的,往往是後者。

當然,前者和後者會相互交叉影響:例如說娃進了個狗屁學校,身邊無疑就只會有狐朋狗友,容易害娃共同淪陷;但娃可能讀了一本好書後忽然覺悟,決定要遠離這些狐朋狗友,發憤圖強,離開這個狗屁學校。

這是心智和精神的變現。是一種間接的變現形式。

5

到了今天,所有家長大概都贊成下面的觀點:

當娃對自己未來的工作感興趣時,他取得成就的幾率就會大大提高。

退一步,即使因為天賦或運氣欠缺而沒有取得多大成就,他至少不會每天被這份工作折磨煎熬。

從小培養娃的興趣,就是為了希望他能成為上面的人。無論是喬幫主,快樂工程師,我的美術老師還是我自己,雖然在物質上的變現程度不同,但都屬於幸運兒的行列吧。

興趣,甚至是生命中的熱忱,都是在人生早期看似「無用」的東西中萌芽的。

娃喜歡觀察花花草草,家長覺得是沒用的,應該去讀書。

為啥不順水推舟教娃寫觀察記錄,變成培養科學思維習慣呢?

娃喜歡讀課外書,家長覺得是沒用的,應該讀課文。

為啥不順水推舟,讓娃仿寫書里的優秀片段,變成培養寫作能力呢?

娃喜歡文學藝術,家長覺得沒用,應該學數理化。

為啥不順水推舟,讓娃早早去發表作品,投稿,讓娃早早知道這條路走不走的通,怎樣才能走通,走不通時有什麼備選方案,怎樣曲線救國,做到心裡有底呢。

所有娃感興趣的事情,都不是「沒用」的。在家長眼中沒用,只是因為家長局限的生命經驗和眼光,看不到它們將來變現的途徑而已。

在斯坦福那次開學演講中,幫主說到:

在變動的社會中,人的生命去向從來就不確定,只有那些追尋著天賦和興趣的人,才能在不確定性中碰到所有美麗的意外,並且在未來的某一天,把這些意外(dots)都連接(connect)在一起。

翻譯成大白話:別鄙視「沒用」的事情,只要娃願意去動腦筋,變現只是個時間問題。

作者介紹:DrBing,知性逗比德國兒童教育學者,精通英法德三語,遊走生活於多個國家和文化,通過對無數孩子和不同階層家庭背景孩子和成人生命軌跡的思考,呈現給你一副兒童教育最總體的畫面,告訴你早期養育和孩子一生命運的邏輯關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