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塘約之變|花絮:6個「塘約人」的小確幸

塘約村羊肚菌今年產值能達900萬元

塘約村受災村民自力更生:

我們要水泥,要沙子,要修路!

洪水過後的塘約村,形同廢墟。

年過七旬的曾金芬老人想起被沖走的稻穀、油菜籽和肥料,失聲痛哭:「都沒有了,今年吃哪樣哦。」

傷心的情緒感染著眾人,一時間,老人、婦女、孩子,哭聲不止。

這時候,聽說市裡面有領導下來查看災情,慰問群眾。

村民們好像看到了救星,他們踩著泥濘,急步去找市裡面下來的領導。

市裡面下來的,是時任安順市委書記周建琨一行。村民看到周建琨后,把他團團圍住,哭喊著:「請領導幫幫我們吧!」

「你們需要什麼?需要我們怎麼幫?」

「我們要水泥,要沙子,要修路!」

這句話讓周建琨始終難忘:「受災后,群眾不要錢不要糧,而是要水泥和沙子去修路,他們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讓我感動。」

水泥和各種材料運來后,全村人自帶乾糧,出工出力,28天建好了一條寬8米、長4公里的柏油通村路。

「當時連吃的都沒有,為什麼不要錢不要糧呢?」

記者採訪時,問起當年的情形。

村民陳華秀說:「沒有想那麼多,只想著修好了路方便種糧,就可以吃飽了。」

李淑瓊說:「被洪水沖的也不止我們村,家家都要錢,政府哪有那麼多。」

游成英說:「我們要自力更生。」

後來,塘約村成立合作社發展蔬菜產業,村民們又自發投工投勞建設了9公里的機耕道。李淑瓊、游成英、陳華秀三家也加入了合作社,她們用家裡土地入股,按照合作社30%、村集體30%、村民40%的模式來分配利潤。2016年,她們每家都獲得了近10萬元的分紅和務工收入。

村民以土地入股、資金入股等形式加入合作社

共產黨員、老生產隊長魯登昌:

「看到這些場景,我心裡發熱」

「全村老少齊上陣,挑燈夜戰苦修路;人人齊心埋頭干,誓要黃土變成金。」80歲的老共產黨員魯登昌激動地說,「看到這些場景,心裡發熱!」

魯登昌老人當過生產隊長,那時候,塘約還叫石頭寨。

進村公路寬敞筆直,靚麗的民居錯落有致,文化廣場旗幟飄揚,陣陣花香沁人心脾……說起塘約村現在的變化,老人滿臉笑容。在他看來,不管是過去搞大集體生產,還是現在搞「七權同確」,成立合作社抱團發展,關鍵是如何提高群眾生產積極性的問題。

「一塊地、分兩半,一邊科學種地,一邊按老辦法種地,等到收糧的時候,群眾就會信服,積極性就上來了。」魯登昌說,這是過去的老辦法,時代不一樣了,辦法也要不一樣。

魯登昌的女婿唐從富深有感觸。過去,他靠流轉土地種植蔬菜發了家,成為致富能手,2014年的兩場洪水卻把他多年的辛苦化為泡影。

「在外闖蕩、妻離子散,回家種地,天災不斷。我常思考我們農民的出路在哪裡?」唐從富說,農民的根本就是土地,土地效益要發揮好、利用率要提高、價值要提升,風險要能抵禦,抱團發展才是出路。

今年,唐從富被聘為塘約村合作社的蔬菜技術員,他說,只要規模上去了,品牌才會打出來,要讓外面都知道,買蔬菜就到塘約來。

村幹部邱明祥:

「不拿我開刀,群眾就會不服氣!」

「我是黨員幹部,只有按規矩認罰,群眾才會信任我們做的事。」說這句話的是塘約村合作社出納,65歲的邱明祥。

故事要從一盤冷盤說起。

去年11月,老邱家兒子迎娶新媳婦。按照村規民約,老邱提前一周向「紅白理事會」申報,獲批后,由村集體提供餐具、廚具以及廚師等服務人員為他免費操辦。廚師和服務人員的工錢,由村集體按標準支付1000元。

八菜一湯的喜宴正在緊張忙碌地張羅著,當天天氣炎熱,一位管事的廚師在老邱不知情的情況下為每桌加了個拌粉條,這就讓當天的喜宴超出了規格,八菜一湯變為了九菜一湯。

事情很快擺到了村委會會議上。塘約村監委會主任楊天勝發言說:「老邱,你是老黨員,以前是老村支書,現在又是村裡的出納,政策面前人人平等……」

老邱接過話頭:「我認罰,村集體按標準支付的1000元由我自己出,不拿我開刀,群眾就會不服氣!」

老邱的擔憂不無由來。村民以前「不是在吃酒,就是在吃酒的路上」,塘約村辦酒五花八門,滿月酒、周歲酒、母豬下崽酒、甚至賭博輸了還辦個「落難酒」……辦酒規格也令人咂舌,一辦幾十上百桌,一桌20多個菜,禮金最少都要一百,有人甚至賣豬賣牛貸款辦酒、貸款吃酒,甚至有每年拿3000多元低保的貧困戶,一年竟然要舉債送禮14000餘元。

禁「亂辦酒席」是2014年由村民大會討論通過的村規民約中的一條,「紅白理事會」統一辦理全村酒席,且只准辦結婚酒和喪葬酒,此外一律禁止,酒席規格嚴格按標準化管理。

「酒瘋剎住了,淳樸的鄉風回來了,大家才能把精力放在謀發展上去。」邱明祥說。

返鄉農民工彭勝的人生規劃:

「在家鄉發展,讓家業長興」

3月25日,彭勝開著他新買的東南越野車來到塘約村村委會,29歲的他指著不遠處的三層小樓告訴記者,那是他花了50多萬元新修的房子,周末會帶著母親、妻兒回來住。

彭勝在樂平鎮上開化妝品店,兒子也在鎮上上幼稚園,他們一家平時都在鎮上租房住。

車開出幾分鐘,彭勝停下車來,指著遠處一個工地。幾輛挖掘機在工地上轟鳴翻挖。「其中有一輛是我的,才買25天,估計一個月能掙2萬塊。如果不是村裡和樂平鎮有這麼好的發展勢頭,我也不敢買。」鼓勝說。

彭勝家的土地流轉給村裡入股企業后,他不僅有土地收益,還可以享受低息貸款。他通過土地流轉低息貸款6萬元,又在信用社貸了30萬元,才下決心買了這輛53萬多元的挖掘機。

彭勝有貸款的經驗,也有很好的個人信譽。從2011年2萬元起開始貸款,經歷了15萬元、20萬元、30萬元的貸款經歷,由於還款及時,他的信貸資金越來越大,家業也越來越大。

說起當初貸款,鼓勝還記得第一筆他想貸3萬元,結果銀行只貸了2萬元給他。2011年,他就和妻子在樂平鎮開起了化妝品店,如今樂平鎮步行街上的「芯雨美容日化」有50多個平方米,還在樂平鎮新區按揭買了1間48平方米的門面,現在已經還款過半。

讀過中專的彭勝和同村許多年輕人一樣,曾到廣東、浙江打工多年。但彭勝一直不安心,直到2011年回到塘約結婚、創業,又可以照顧體弱的母親,他才感覺安頓下來。

讀過書、打過工,彭勝有著朝氣蓬勃和吃苦耐勞的心性,按照他自己的人生設想,既不做「一身汗,兩腳泥」的農民,也不做進了城的「農二代」,要在家鄉發展,讓家業長興。

貧困戶王學英住新居當股東:

「我現在活得很有尊嚴!」

王學英和她的四個孩子終於住進了新房。

新房在谷掰寨,穿過一片油菜花地,馬路邊的牙子上,一層的小平房,窗戶兩邊都貼著紅色對聯。

提起王學英,塘約村的人都知道,「她家是寨子里最窮的」「她是寨子里最苦的」「她是最堅強、最勤勞的媽媽。」

8年前,王學英的丈夫因風濕性心臟病去世,給她留下的除了一畝五分地、十幾平方米的危房外,還有近8萬元的債務。那年,王學英35歲,孩子最大的不到十歲,最小的才一歲多。她沒有改嫁,而是一個人撐著這個家。

「那時候每天到鎮上的工地當泥水工,別人60塊一天,開給我只有40塊一天,但不敢講價,必須要做。」王學英說,為了錢,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碰上搞運輸的上貨,也要上前去問,十幾二十塊錢,幫別人上一整車的貨,「從來沒有想過委屈,只要人家給我活路做,就是我的恩人。」

就這樣,王學英熬了6年。

2014年洪水過後,塘約村成立合作社,王學英第一個報了名,把家裡的一畝五分地入了股。後來,村裡又要成立建築隊,她又是谷掰寨第一個報名的。「都是一個村子的人,大家都照顧我,幫我找活路,幫我談工錢,在工地上也讓我做輕巧的活。」得到大家的關心,王學英覺得自己現在活得也有尊嚴了。

從2014年入股、打工到現在,王學英家欠的債已經還了6萬多,壓力小多了。現在,她在村裡的羊肚菌基地上班,每天80元的工錢,還可以每天給孩子們做晚飯,她覺得很幸福。

「她真的了不起。」村支書左文學說,塘約村最敬重的就是這種自力更生、堅強勤勞的人,所以大家都特別照顧她。

王學英是平壩區定點幫扶對象,她的120平方米的新房是區委區政府建的。新居共有5個房間,王學英高興地說:「孩子們終於不用和我擠一張床了。」房間里沒有多少傢具,但看著床上鋪著紅彤彤的床單被套。王學英說,日子就得這樣,紅紅火火地過下去。

100多名村民踴躍報名參加建築技術培訓

村建築公司負責人羅德才:

「一個大家庭,要好就要一起好」

3月24日中午,塘約村村支兩委前的院子里,100多人圍在一起,拿著一張紙傳遞著輪流簽名。

記者上前詢問,原來是村裡的建築公司要組織村民培訓,村民們傳遞著報名表,簽上自己的名字和需要培訓的工種。

「請大家站好隊,我交代一些事情。」羅德才拿著喇叭高喊,「第一,今天的培訓地點在平壩區的傳奇酒店,培訓半天,培訓完之後給大家發證。第二,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第三,要聽指揮守紀律……」

過去,塘約村的青壯男女都外出打工,做得最多的就是建築行業,泥水工、水電工、電焊工、瓷粉工、磚工……做什麼的都有,零零散散各做各的。

村民羅德才算是「混」得好的,當上了小包工頭,一年能幹五六個工程。

2015年,塘約村成立了建築公司,由公司出面聯繫建築項目,然後組織村民在農閑的時候出去做工多增加一份收入。「這樣的話,大家可以相互照應,有活路就一起干,有錢一起賺。」

在村級規劃中,塘約村以後要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因此,村子中心區域的房屋現在都在統一外觀:三層小樓、紅色屋頂、黃色牆面、拱形窗戶,陽光照下來的時候,格外亮眼。

塘約村有11個村民組,兩年時間,經濟收入從貧困村變成了小康村,但遠一點的谷掰寨組等,還有部分村民沒有住上新房子。要達到規劃中的美麗鄉村,塘約村還需要大力建設。

羅德才今年推掉了3個工程,他下一步的計劃,是要先組織人把村裡的建設先搞好。

「那你個人不是虧了?」面對的記者的問題,羅德才回答:「我們塘約就是一個集體,一個大家庭,要好就要大家一起好。」

撰文攝影:貴報傳媒全媒體記者 李衛紅 黃蔚 胡麗華 方春英 馬剛 曠光彪 蘆曉娟

號外

政前方冬粉一群開放

為了加強與政粉溝通交流,政前方運營團隊開通政粉一群。添加運營人員微信"政粉"(zhengqianfang123456),由政粉邀您入群。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