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孫中山與第一次國共合作

1922年6月來自革命陣營內部的陳炯明叛變,促使孫中山深刻總結第二次護法鬥爭的經歷,進一步思考革命的途徑等重要問題,在已有認識的基礎上又有前進,並終於排除種種阻力,實現了國共合作,開始了革命的新篇章。

△孫中山畫像

孫中山的新思考

經歷陳炯明叛亂后,孫中山對依靠少數人再走護法的老路不再抱有希望。同時,在北洋軍閥的支持下,一批原國會議員在天津召集會議,公開為北洋軍閥幫腔,這也促使孫中山下決心放棄護法主張,改用革命手段解決國內政治問題。

孫中山對帝國主義及其與革命的關係,也有了新的認識。第一次護法運動失敗時,孫中山已看到南北軍閥「一丘之貉」,是的禍患,但他對站在這些軍閥背後的帝國主義的認識仍有模糊。1919年五四運動中,民眾強烈的反帝情緒,感染和觸動了孫中山。他對帝國主義及其與反動勢力關係的認識有所深化,但這主要還只是針對日本。對英、美等國,孫中山仍抱有幻想。以後嚴峻的現實,讓他大失所望。

1921年當他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時,港英當局竟然阻撓群眾集會慶祝和捐款支持孫中山。英、美等國拒絕承認孫中山領導的護法軍政府,而北洋軍閥把持的北京政府,卻受到英、美的多方支持。為了解決北伐軍所需費用,孫中山曾要求列強將粵海關關余(指扣除償付賠款、外債后的關稅餘款)撥付廣州軍政府。但外國駐華使團以孫中山領導的軍政府權力只及廣東為借口,予以拒絕,並將保管的250萬兩關余劃歸北京政府。孫中山針鋒相對地作出反應,準備收回海關。港英當局聞訊,公然派遣炮艦抵粵巡弋,以武力相威脅。這些嚴酷的現實,促使孫中山對英、美的認識有所轉變。隨著鬥爭的開展和英、美等國政府破壞革命真實面目的日益暴露,孫中山的認識在繼續提高。

孫中山與蘇俄

孫中山在鬥爭實踐中,明確了學習蘇維埃俄國和爭取得到蘇俄的幫助,以推進革命的態度。1917年十月革命發生后,孫中山立刻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但對它的了解還很少。到1920年,情況有所變化。一是這年初外國干涉十月革命的軍隊,在俄國軍民的抗擊下,被迫從西伯利亞撤退,遠東共和國在赤塔成立,改變了蘇俄與原先那種阻隔的狀態,使孫中山有可能對蘇俄的真實情況有更多的了解。二是這年的11月28日,也就是粵軍打回廣東后,孫中山從上海到達廣州的那一天,收到了蘇俄的第二次對華宣言,鄭重宣布放棄沙俄政府在攫取的一切侵略權益。這對一直憎恨列強把不平等條約強加給的孫中山,有很大的吸引力,他對蘇俄有了更多的親近感。

1921年12月,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在共產黨人張太雷陪同下,在桂林與孫中山進行了三次長談,向孫中山較詳細地介紹了蘇俄的情況。孫中山對蘇俄的了解,更有加深。不久,他明確表示打算與蘇俄建立交往關係。但蘇俄距離廣東畢竟太遠,而華南和長江流域卻是英國的勢力範圍,孫中山顧慮過早與蘇俄交往會激怒英國,對革命不利,打算待北伐軍攻克漢口后再正式承認蘇俄。以後,當他對英、美等國政府尚有的一點幻想破滅,他便決定公開地作出了聯俄的決定。

孫中山與民眾

孫中山在革命鬥爭中,開始注意發揮民眾特別是工人群眾的力量。過去,孫中山的追隨者中也有不少工人,但他對的工人運動卻沒有表現出多少熱情。這一方面固然由於自覺自為的工人運動還沒有發展起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孫中山對下層民眾政治覺悟的保守估計。1922年初掀起的規模空前的香港海員大罷工,引起孫中山的重視。

這次大罷工,最初雖由增加工資、改善待遇等經濟要求所引起,但很快就把鬥爭的矛頭集中指向外國帝國主義。當時正在桂林準備北伐的孫中山,積極給予支持,並要廖仲愷在廣州籌款支援。同年5月1日,有許多共產黨員參加的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廣州召開,並舉行了有廣州數萬工人參加的大遊行。這些都對孫中山的思想產生了影響,在與馬林的會見中,兩人曾討論了群眾運動和在工人群眾中進行宣傳的必要性等問題。不久,在孫中山因陳炯明叛亂離粵抵滬后,曾有31個工會團體的代表前往拜訪,表示聲援,兩者間的關係進一步密切。

孫中山與中共

孫中山思想的上述發展,是他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后,對革命一系列重要問題重新認識、思考的結果,也體現了他對革命實踐的及時總結,並得到他周圍一些國民黨人的推動,實際上也反映了廖仲愷、朱執信等相當一部分居於領導地位的國民黨人的思想發展歷程。基於上述認識,孫中山對1921年成立后,即積極組織民眾開展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共產黨人抱有好感,並開始考慮通過採取國共合作的方式,恢復和增強國民黨的活力。

他在桂林曾與陪同馬林前往的張太雷,詳細討論了如何動員廣大青年更加積極地參加革命運動的問題,希望在這項工作中能得到共產黨人的幫助,表示了願意合作的積極態度。

正是經過了較長時間地了解、比較和思索,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和推動下,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一批國民黨人,開始樹立了改變以往的鬥爭方式,走新的革命道路的願望。陳炯明的叛變和第二次護法運動的失敗,促使他們最終下了決心。

中共的支持

共產黨成立之初,對國情和革命一些基本問題的認識,還是相當幼稚的。1921年黨的第一份決議中,曾規定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與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係。但孫中山等民主革命派的救國熱忱和不懈努力,以及蘇俄及共產國際與孫中山的交往,促使共產黨對革命有了新的認識。

1922年6月15日,中共發表對於時局的主張

1922年6月15日,中共發表對於時局的主張,認為「依政治經濟的現狀,依歷史進化的過程,無產階級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還應該聯絡民主派共同對封建式的軍閥革命,以達到軍閥覆滅、能夠建設民主政治為止」。陳炯明叛亂髮生后,中共對孫中山明確表示支持。同年7月發表的中共「二大」宣言,強調「只有無產階級的革命勢力和民主主義的革命勢力合同動作,才能使真正民主主義革命格外迅速成功」。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舉行特別會議,通過了國共合作的有關決定。

也是在1922年8月下旬,李大釗與孫中山在上海會見,就如何開創革命新局面的問題,進行了多次深入地討論。孫中山非常感謝共產黨人的真誠幫助,對李大釗豐富的學識和關於革命的精闢見解十分讚賞。兩人「暢談不倦,幾乎忘食」。一天,送走李大釗后,孫中山興奮地對宋慶齡說,共產黨人是他真正的革命同志,在今後的革命鬥爭中,能夠依靠他們明確的思想和無畏的勇氣。他誠摯地希望李大釗加入國民黨,幫助他一起完成通過振興國民黨來振興革命的任務。在孫中山的熱情邀請下,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張太雷等一批共產黨人,先後以個人名義加入了國民黨,為實現國共合作提供了條件。

孫中山改組國民黨

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1923年元旦,孫中山在上海發表了《國民黨宣言》,強調今後革命必須依靠民眾的力量。1月26日,孫中山與蘇俄代表越飛聯名發表了《孫文越飛宣言》,標誌著孫中山與蘇俄友好合作關係的確立。宣言指出:「最要最急之問題,乃在民國的統一之成功,與完全國家的獨立之獲得。關於此項大事業,越飛君並確告孫博士,當得俄國國民最摯熱之同情,且可以俄國援助為依賴也。」同時,孫中山組織力量將陳炯明趕出了廣州。2月21日,他從上海回到廣州,第三次在廣州建立了革命政權,成立了大元帥府,孫中山被推舉為陸海軍大元帥。

之後,孫中山立即著手改組國民黨,並得到共產黨的積極支持。6月,中共在廣州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在保持中共政治上和組織上獨立的條件下,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幫助孫中山把國民黨改造成為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勢力的革命中堅力量。蘇俄政府常駐廣州代表鮑羅廷,由孫中山聘為國民黨訓練組織員,指導和幫助國民黨改組。

在中俄兩國共產黨人的積極幫助下,改組國民黨的工作全面展開。但是,它從一開始就遭到國民黨內一部分人的阻撓和反對,企圖以此dongyao孫中山的決心。但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決定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是堅定不移的。當那些人竟然以tuidang來yaoxie孫中山取消改組決定時,孫中山勃然大怒:「你們若不贊成,可以退出國民黨!」他深知魚龍混雜的國民黨,若再不進行嚴肅認真的改組整頓,勢必會被奔騰向前的歷史發展潮流所淘汰,更談不上靠它來進行革命了。

有一次,宋慶齡問他為什麼要決定改組國民黨,孫中山神情嚴肅地回答:「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他所指的,就是代表著革命前進方向的生氣勃勃的共產黨人。正是基於這樣深刻的認識,孫中山才能夠如此堅定不移地開展改組國民黨的工作。

國民黨「一大」

△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1924年1月20日,在孫中山的主持下,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排除各種阻力,在廣州隆重召開。孫中山明確指出,這次大會的任務「是重新來研究國家的現狀,重新解釋三民主義,重新來改組國民黨的全體」。在出席會議的代表中,共產黨人佔了五分之一,其中有李大釗、毛澤東、瞿秋白、林伯渠等人。

大會期間,孫中山作了多次重要講話,闡述改組國民黨的必要性。經過激烈辯論,大會通過了一系列有關改組工作的重要決議,其中包括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的決定,成立了有李大釗、毛澤東、瞿秋白等共產黨人參加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

1月23日,在孫中山主持下,通過了大會宣言,並於31日正式發表,昭告中外。它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貫穿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精神。國民黨「一大」的召開及其大會宣言,標誌著國共合作的實現,是孫中山革命思想和實踐新的里程碑,他的革命生涯和救國事業也隨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1

本文作者戴鞍鋼

作者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歡迎關注「文史e家」(wenshiyijia2016)

喜歡今天的內容嗎

請給我一個大大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