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文化|雞年各地「藏在博物館里的雞」競相走紅 湖北館藏的萌雞也開心笑了

恭賀新禧,雞年大吉

今年是丁酉年,春節期間,全國各地「藏在博物館里的雞」在微信號上走紅。其中,既有早在文物界紅透了半邊天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也有北宋文藝范兒皇帝宋徽宗所繪的《芙蓉錦雞圖》,還有神秘莫測的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銅雞,昂首挺立,神氣十足,萌翻網友。

其實,湖北省博物館、武漢市博物館也藏有不少與雞有關的文物,萌態不輸給上述「網紅」。2月10日,省博物館保管部主任蔡路武、副主任王曉鍾,武漢市博物館辦公室主任丁燕,為您導覽介紹。

省博館藏的最古老的雞

年代:新石器時代晚期

出土地:天門市石家河鄧家灣

石家河文化陶雞

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雞的藝術形象了。

湖北的石家河文化,為承襲屈家嶺文化演變而來,年代距今約4800~4200年,由鄧家灣、土城、肖家屋脊等數十處遺址組成。鄧家灣遺址的個別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達數千件之多。所塑有鳥、雞、豬、狗、羊、虎、象、猴、龜、鱉以及抱魚跪坐的人物等。以陶雞多見,形體雖小,但輪廓鮮明,頗具神采。還有雞形陶壺等器物。這些都是長江流域重雞習俗的早期表現。

上古時期,雞與鳥被視為同類,野生為鳥,家養為雞。鳥類具有展翅高飛的自然屬性,原始先民將它看作能夠溝通天地人神的使者。

六朝最流行的雞首壺

年代:起於三國,流行於兩晉南北朝至隋代

出土地:武昌、鄂城、江夏等地

省博所藏西晉雞首壺

省博藏南朝雞首壺

武漢市博物館藏隋代雞首龍柄壺

省博物館中藏有的雞主題文物,以雞首壺最多,多達26件。武漢市博物館中也藏有數件。

雞首壺,又名雞頭壺、天雞壺。起於三國,流行於兩晉至隋代。兩晉時期較為常見。

最早的雞首壺,雞首為實心,不通壺腹,不能用於傾注,主要用於裝飾。到東晉時期,雞首壺才向實用功能轉化,雞首由裝飾性的實心變為空心,可以出水。至南北朝時,雞首壺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用器,壺身整體加高,雞頸較前期加長,盤口加深,柄也加高,除了雞嘴與壺腹相通能倒水之外,還出現了龍柄與蓮紋裝飾。隋代時壺身更高,雞頸不僅更長,而且作仰首啼鳴狀。

因為「雞」和「吉」諧音,有吉祥、誠信之義。雞首壺的出現,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戰亂頻繁、動蕩不安的年代,人們對於吉祥安寧生活的一種渴望和祈求。

栩栩如生的陶雞專用於陪葬

年代:東漢,南北朝,唐代等

出土地:宜昌、隨州、荊州等地

省博藏的東漢時期醬色釉陶雞

湖北也出土了一些東漢、南北朝、隋唐時期的陶雞,這些陶雞通常與其他陶豬、陶狗、陶馬一起,專門用於陪葬。

荊州博物館藏的南北朝時期瓷雞(荊州)

因為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傳統,陪葬品是還原墓葬主人生前生活場景,寓意主人到了另一個世界仍然什麼都不缺。

省博藏的唐代紅陶雞

畫家喜歡贈友人的「冠上加官」圖

清代張敔花鳥軸

省博物館藏有清代畫家張敔所繪的一幅花鳥軸,以雞和雞冠花為主體。雄雞雞冠高聳,色澤火紅,因「冠」與「官」諧音,將雞與雞冠花組合組成「官上加官」,寓意事業有成,仕途光明,步步高升。齊白石、王大羽、王雪濤均有以此類題材創作的繪畫。

張敔(1734-1803),字虎人,一字敬之,號雪鴻、茞園等,祖籍安徽桐城。張敔是乾隆二十七年曆城舉人,曾任湖北房縣縣令。他主工山水、人物、花鳥,而以花鳥成就最高。

這些「雞」物件讓人愛不釋手

鑲嵌綠松石的雞骨器

琥珀雛雞

鍾祥博物館藏的明成化雙雞覓食高足杯(民窯)

省博物館庫房中還收藏有 2件雞主題的雜件,一件鑲嵌綠松石的雞骨器,憨態可掬,一件琥珀雛雞,色澤通透,翩翩欲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