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研發人員獨家揭秘:九寨溝地震前手機為何能提前40秒收到預警?

原標題:研發人員獨家揭秘:九寨溝地震前手機為何能提前40秒收到預警?

央廣網北京8月9日消息(記者王晶)昨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地震前40秒,汶川電視台和一款地震預警APP提前發出預警信息」,網友在關注九寨溝災區受災情況的同時,對這款地震預警系統也產生極大興趣,引發不少關注和討論。

8月8日晚22時07分,微博網友「宜賓生活播報」上傳的視頻顯示,在地震剛剛發生時,同屬阿壩州的汶川縣電視台提前40多秒彈出預警畫面。記者通過視頻看到,正在播放的電視節目變成一段藍底白字的地震預警畫面,正在從40多秒開始進行倒計時。視頻後段,拍攝者所在房屋頂部的吊燈開始晃動。

而這套預警系統的研發團隊,正是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今天,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接受央廣網記者專訪透露,這套電視地震預警系統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研發,並在汶川縣政府、汶川縣防震減災局、汶川縣廣播局支持下建成的。一旦汶川周邊發生大地震,地震預警系統會自動切斷電視節目,發出倒計時警報。另外,APP也會同時提前向用戶發出預警。但此前汶川地震時尚未有該地震預警系統。

目前,只有四川汶川、北川、茂縣三個地方可通過電視台來對民眾發布預警信息。

提前40秒預警的「地震逃生必備保命」 秘訣到底在哪?

據研究表明,地震預警時間為三秒,傷亡率可減少14%;預警時間為10秒,傷亡率可減少39%;預警時間為20秒,傷亡率可減少63%。「增加地震的預警時間是非常有意義的。」王暾向央廣網記者介紹說,這款地震預警系統分為四個環節:地震監測→預警信息產生→預警信息推送→預警信息接收和應用。

「從技術本身來講,這次反響很好。根據我的了解,包括成都高新區軟體園的電梯里的乘客都疏散到了外面。」王暾說,昨天九寨溝發生地震時,預警信息是及時發布的,在通訊網路發出信息之前,地震警報已經發提醒,所以地震預警在通訊網路受到地震影響前已及時發出了。」

「地震預警」app對此次地震進行了預警和速報」

「地震預警的過程複雜,但其實整個過程就幾秒鐘就完成了。震中地震后6、7秒鐘地震預警網就發出警報,它是一個全自動的過程。」王暾解釋說,提前預警只是針對於地震波還沒有波及的地區,而不是針對震中。對震中而言,震中在地震預警網發出預警時其實已經發生地震了。

記者下載「地震預警」軟體體驗發現,如果手機屏幕顯示前方發生地震倒計時時,手機就會嗡嗡作響。記者還了解到,該系統採用ICL地震預警技術,在地震高危區域布設相對密集的地震預警監測台網,監測儀將監測到的地震動關鍵信息發送至地震預警中心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然後地震預警中心自動發布預警信息,用戶接收預警信息並進行避險和緊急處置。

王暾舉例說,地震預警就像水波逐漸在向前推動,到達岸邊前,我們就已經知道它將會波及到岸邊,同理,把震波的信號及時通過網路傳到用戶,在地震波在向外傳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收到了。

「地震預警是指地震在震中發生時,破壞性地震波在到達預警目標前,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災難到來前幾秒到幾十秒給出警報的技術。」此前,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辦公室主任歐墊竹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說,比如說在北京,如果唐山發生地震,破壞性地震波還沒有到達北京之前,這預警信息就已經發到你的手機上了,告訴你唐山已經地震了民眾還有多少秒的時間可以利用。

成都高新減災所答疑:何為地震預警盲區?

王暾向記者提供這樣一組數據,這次由阿壩州防震減災局和該所聯合建設的地震預警系統,在地震發生後為四川廣元、成都、綿陽、阿壩,甘肅隴南市和陝西漢中市等6個市的11所學校的地震預警終端發出預警信息,預警時間為地震波到達前的5秒至38秒。

很多網友表示,此次九寨溝地震,汶川電視台能夠提前40秒預警,這可以說是黃金40秒,在最大的震動來臨之前,給市民提供逃生的機會。

「地震預警是全自動的物聯網,包括阿壩州、北京等全國31省市區建立5600個地震預警感測器,感測器將數據傳到預警中心。」王暾補充說到,預警中心在地震來襲時自動分析判定地震的位置和大小,給出警報信息。

但地震預警也存在預警盲區,其原因是地震預警網在震中、震后發出警報前需要幾秒鐘的響應時間,但是在這幾秒內,地震波已波及周邊區域,該區域的人會先感受到晃動,再收到警報,該區域就是地震預警盲區,可以通過減少地震預警網的響應時間,減少盲區半徑。

具體來說,破壞性地震波傳播速度大約3.5千米/秒,6秒鐘就已跑了21千米。所以這個盲區就是指地震從地震發生開始到發布信息地震波所影響的區域。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目前,日本的預警系統的平均響應時間是9秒,盲區為30千米。「我們的這個時間目前是約6秒。然而破壞性地震波3.5千米/秒,6秒鐘就已跑了21千米,在這方面,我們的預警系統比日本的還要先進。」王暾認為。

地震預警≠地震預報 後者是全球至今尚未突破的難題

事實上,全人類都還沒有破解「地震預報」這一難題。

總有網友將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這兩個概念混淆,王暾解釋說,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時,利用電波和地震波的速度差,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前給目標發出警報。而地震預報(臨震預報)是指地震發生前,由地震預測專家、行政領導開會討論的結果,有時間(數小時或數天)組織專家開會討論決定是否發布。

但是,地震預報是尚未解決的科技難題。「在地震預報實現之前,可利用地震預警減少人員傷亡,比如還可以讓高鐵、捷運緊急關停等。」另外,王暾及他的團隊現在正在做關於地震預報,取得的成果會適時向外公布。

地震雖只有一個震級,但是烈度不同。「比如昨天的地震北京的手機不會發出預警,因為北京的預警烈度小於設定的兩度數值。大體上看,距離震中越遠,烈度越小,但是遇到斷層就會有所區別」。

因此,由於地震預警只有幾秒的響應時間,來不及人工轉發,用戶需要直接接收地震預警信息,立即採取措施避險,而地震預報至少有數小時響應,來得及人工轉發。但地震預報是科學問題,全球還未突破。

距離震中越近,烈度就越大。因此,預警系統設定的是向烈度≥3的區域發出預警。對於用戶來說,當地震的烈度大於預先設計的數值,才會發出警報。比如,如果成都捷運在未收到大於閾值烈度的地震時,就不會發生警報。

地震預警信息接收仍是「軟肋」 使用人口不到2%

目前,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全國31個省份的市、縣地震部門合作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的覆蓋面積達220萬平方公里,占人口密集的多震區面積的90%,已成功預警蘆山、魯甸、康定等38次破壞性地震。

但從總體上看,王暾認為,地震預警信息接收仍是「軟肋」。雖然地震預警網已覆蓋6.6億人口,但能夠真正應用地震預警信息的人口不到2%。「作為墨西哥、日本之後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技術能力的國家,我們雖然起步較晚,但無論是從預警盲區半徑、響應時間等指標,還是近年來的實際預報效果來看,的ICL地震預警系統都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但王暾看來,我們這幾個國家都是在大災難過後而研發的,希望能夠通過這次地震預警的應用,加快電視地震預警,及app的應用,也加快地震預警在學校、化工廠等的應用。

今早在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北緯44.27度,東經82.89度)發生 6.6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王暾透露,目前新疆除了烏魯木齊之外的地區尚未覆蓋地震預警網,因此此次6.6級地震未被預警。

地震會波及到每個部門、每個行業、每個人,每個工程。如危化企業、重大工程的應用,會很高程度的減少人員傷亡。目前,主要應用的還是四川、雲南、安徽的一些學校。「在北京,只有北京第十中學有這個地震預警系統。」王暾建議,增強重大工程應對大震的能力。例如,貧困地區很多在地震帶,這些地方的大部分居民住在質量不高的樓層建築,而這些地方的民眾在收到預警后,容易撤離建築,因而是預警應用效益高的場所,建議扶貧工作應該將地震預警考慮進去。

目前,該地震預警系統已投入1.1億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