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端午節說粽子

端午節,一大波粽子正在靠近,想必很多吃貨們早已按捺不住一顆饞心,迫不及待地吃起來啦。

提起端午節,除了粽子,大家還會想起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在屈原之前端午節就早已存在。

端午節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在屈原就曾描述過當時端午節浴蘭的景象,《九歌•雲中君》中「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後來屈原在當日跳江殉國,不知是巧合,還是因為他對這端午節愛得深沉呢?後世人們為了祭奠他,就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而粽子的起源也是在屈原之前。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五穀之一,長相類似小米,俗稱大黃米,有粘度)成牛角狀,稱「角黍」;也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鹼水粽。現代多用糯米代替黍米,煮出來的粽子呈晶瑩油亮的棕黃色。

晉代時,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

南北朝時期,開始出現雜粽。就是在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

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

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各地粽子品種豐富多彩。每年甜粽黨和咸粽黨爭得不可開交,粽子餡兒變化多端,但是不論怎麼變化,做粽子用到的三種原料——米、葉和繩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撕了那麼多個粽子,你可知道它的青衣都是用什麼做的嗎?

其實只要是堅韌的,扯一下就破了當然是不行噠~安全無毒的,有股植物的清香,大小適中的葉子,都可能會被用來包粽子的。

一、蘆葦葉

禾大學部蘆葦屬植物,多年水生或濕生,葉子細長。一般挑選比較寬大的用,包出小巧可愛的粽子,北方地區用的粽葉以此為主。

二、箬竹葉

禾大學部箬竹屬,為灌木狀或小灌木狀類,性喜溫暖濕潤氣候。箬竹屬約含20種以上,均產,主要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很多種都可以用來包粽子,葉子較蘆葦葉寬,南方普遍使用。

三、芭蕉葉

芭蕉科芭蕉屬植物,常綠大型多年生草木,葉子碩大可達3米,包粽子可是一把好手啦,可以包出碩大的粽子。

四、荷葉

蓮科蓮屬多年生草本挺水植物,闊大帶有荷香的荷葉當然被人們不會放過啦~荷葉糯米雞可以說是粽子啦~

五、槲(音「胡」)樹葉

殼斗科落葉喬木,別名柞櫟。主產北部地區,以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省山地多見。所以山東、山西部分地區有用這種葉子。包出來的粽子樸實得很。

六、玉米葉

同屬於禾大學部的玉米,與蘆葦、箬竹一樣有著又長又寬的葉子,也是可以用來包粽子的。也有用玉米皮的,就是玉米棒子外麵包的那個,包出來的粽子會不會是一股玉米味兒啊~

七、柊(音「中」)葉

竹芋科肖竹芋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寬大,可長達半米,形如芭蕉。主要分佈於兩廣地區和海南,包出來的粽子煮熟後會染上一層淡淡的綠色,看起來很誘人。

八、竹筍皮

不是葉子也能用來包粽子——竹筍皮。用筍皮來包裝茶葉倒是常見,用筍皮包的粽子還真的挺少見的。一身豹紋,野性十足啊。此外有些地區還會用美人蕉葉、露兜樹葉、椰子葉以及砂仁葉等等。

你以為粽子都是四角的嗎?NO,NO,NO,我大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怎麼可能只有這一種?儘管都是四角粽,但是又有南北方之分

南方四角粽

北方四角粽

正三角粽

五角的——又稱塔形粽

錐形粽,就是像牛角一樣的

長筒型的,又稱龍舟粽

大長粽

枕頭粽,大枕頭

枕頭粽,小枕頭

還有方形的

還有長方形的

竹筒粽

看完之後,是不是蒙圈了啊?這些豐富的粽子可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不論是什麼形狀的粽子,其實好吃就行,你就說似不似~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