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績效考評到底是個啥?

長期以來,有些人一直都有這樣一種認知:「績效管理就是在考核期末時,由上級給下屬評出一個考核分數,然後將這個分數作為員工績效工資或獎金的核算依據的管理方式。」換句話說,也就是大家常調侃的「績效考核就是上級用來扣罰員工工資的工具」。

不僅如此,管理者/考評者在考評員工績效時,首先想到的也往往是該給員工打多少分,而不是關注員工的實際績效。不得不說,這種認知是人們對績效管理的一大誤區——績效考評體系的設計者和考評者自身沒有認識到「績效考評的是績效,而不是評分」。

1

有這樣一家公司,對員工採用了「關鍵任務」考評方法,在考核表中詳細規定了考核項目名稱、行動計劃以及輸出結果,還設定了工作任務的實際完成結果描述(如時間、質量等),指標的績效得分由直接上級和間接上級評分后按照6:4的比例綜合計算得出,上級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考核評分。

乍一看,這個考核方法好像設計得很不錯,然而,實施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例如某項關鍵任務,指標的滿分(標準分)設定為20分,在實際考核評分的時候,領導可能會給這項任務評20分,也可能評18分,不同的領導也會有不同的評分。

那麼問題就來了:20分或18分,是表示這項工作完成得優秀,領導比較滿意嗎?17分或10分,是表示這項工作完成得一般、合格、還是良好呢?

顯然,從分數上,員工無法確認自己的這項工作到底完成到了什麼程度,也無法獲悉領導對這項工作任務的目標和期望,更無法知道領導對這項工作的完成結果是否滿意。最後,員工只能通過領導的評分猜測領導的滿意度,這樣一來,就會在無形中將員工的注意力轉移到績效的評分或者說是領導評分高低的偏好上,失去了對任務本身過程、結果及改進的關注。以至於有些員工在面對18分而不是19分的評分時,琢磨著:這一分的差異是不是代表我這項工作完成得還不夠好?

久而久之,員工自然就會認為績效考核就是考核自己與領導的關係——與領導關係好考核分數自然就高,關係不好分數自然就低。因此,出現「績效考核就是一種形式主義」和「績效考核就是上級用來扣罰員工工資的工具」等誤解,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其實就是很多公司的績效考評體系設計者一直以來都沒有意識到的一大誤區——績效考評體系設計者所設計的考評體系的導向是考核「評分」,而不是為了提升「績效」,即忽視了績效評分規劃和績效評價等級的設計,從而給管理者/考評者傳遞了一種錯誤的考評導向。

2

考評者的認識誤區:

考核評分就是管理員工的「指揮棒」

某公司對員工採用了「行為態度」考評方法,設定了詳細的行為態度考核指標,明確了每項指標的定義和評分標準,並在考評時結合員工的日常關鍵事件/行為記錄材料進行評分。

然而,在實際的考評工作中,領導往往以自己的主觀印象或者綜合比較部門所有人員的表現后,再將某一個人的所有指標放在一起進行綜合評分,而不是根據實際情況對每個行為態度指標逐一考評,從而導致「員工自認為表現好的行為指標而領導評分卻很低,員工自認為表現不好的行為指標而領導的評分卻還不錯」等情況出現。結果,員工對這種考評方法和領導的主觀評價結果非常不滿意,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員工對績效管理的認識誤區。

這裡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作為績效管理的考評者缺乏「公平、公正、客觀」的績效意識和考評態度,認為績效考評就是管理員工的「指揮棒」,怎麼給下屬員工評分由自己說了算,帶有很強的個人主觀色彩,違反了績效管理的原則和制度規定。

3

按照指標的性質來分,績效指標可以分為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一般來說,定量指標的績效得分,可以通過採集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信息,統計核算出指標的實際值,然後對照目標值和指標得分的計分規則綜合計算得出。

只要績效指標的目標值和計分規則設定合理,績效數據真實有效,那麼通過計分規則計算出來的績效得分就可以合理地確定該指標的績效結果/等級。所以定量指標的考評結果比較客觀。

定性指標的考核評價是由領導個人進行主觀評價,而不同的領導各有各的評價標準和喜好,所以往往帶著很強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因此,對於定性指標的考評方式,不僅要科學地設計出「以績效而非分數為導向」的考評方法,還需要考評者具備正確的績效意識和考評態度。

一方面,在設計定性指標的考評方法時,首先要對考評指標進行界定和描述,明確定義績效指標的具體內容。

其次,界定績效指標的目標結果以及績效評分的標準和規則,如採用「等級描述法」對每個定性指標的工作標準分別進行分級描述,並確定各等級的績效標準和評分規則,此方法要求事先對每一個定性指標的目標結果和評價標準進行詳細描述,操作過程比較繁瑣。還有一種「標準等級擇一法」操作比較簡單,即對定性指標的績效結果劃分統一的績效評價等級,並詳細定義每一個績效評價等級標準,然後將其對應一個相應的績效分數或分數區間。

這樣做的好處是,員工可以通過領導評出的指標評價等級或者評分所對應的指標評價等級,獲悉該項指標的目標完成程度以及上級領導對該項指標績效的滿意程度,從而促使員工個人精力和注意力專註於工作績效本身的改進和提升上。

需要注意的是,指標績效評價等級的數量和分數標準,應當與員工最終績效等級的數量和分數標準保持一致,否則可能會導致考評出來的績效結果與員工的實際績效出現偏差。

最後,對所有管理者/考評者制定統一的考評管理規定,要求管理者/考評者在日常工作中及時記錄和採集員工的日常行為表現和關鍵事件,考評時必須以這些材料為評分依據,並嚴格對照指標的定義和評價標準進行考核評分,同時對不按規定考評的管理者/考評者採取相應的監察和處罰措施。

另一方面,作為績效管理的考評者,在對員工的績效考評時,只要能夠考評出員工的工作行為和結果,衡量出員工的績效是否達到了設定的績效目標或者達到程度,其實就已經達到了績效考評的目的,至於評不評分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

與此同時,考評者還需要掌握正確的績效考評方法。

第一,在績效實施過程中,要實時跟進和指導員工績效的完成過程,發現問題要及時溝通、輔導和糾正,確保員工能夠完成工作目標,並且記錄和搜集與員工指標相關的行為表現、績效數據和信息,匯總和整理出員工績效指標的數據結果;

第二,對照員工的績效計劃和指標目標以及評價標準,確定員工該項指標的實際績效是否達到了指標的績效目標;

第三,在正式進行績效考評前,建議管理者應當和員工進行績效面談,聽取員工的自我評價,並及時對其自我評價進行反饋;

第四,根據員工該項指標的實際績效達到程度以及關鍵行為事件,判斷員工該項指標的績效結果所處的績效評價等級,再對照指標績效評價等級對應的分數區間給予該項指標相應的績效評分;

最後,採用同樣的方法,考評出其他所有指標的績效評分,然後加權得出員工最終的績效得分,再根據績效等級分數標準確定員工最終的績效等級/係數。

只有考評者具備了這些績效意識和考評態度,績效考評的結果才會真實有效,績效管理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激勵效果。

想要了解更多更有深度的專業知識,小范向你推薦HRGO線下公開課,幫助你通過學習成為一枚更加優秀的HR,課程涉及薪酬績效、管理效能、合夥制度、勞動法律、積分制等各方面,詳情了解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