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糧價持續下跌「倒逼」種糧戶轉型

第二期 糧食市場化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列為2017年農業工作重點。自2014年起,國家開始對糧食臨儲收購政策進行調整,主要糧食市場價開始下滑,一度出現國內國外糧價倒掛現象。那麼,穀賤傷農究竟應如何解決呢?

春風和煦,又到一年「兩會」時。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對2017年的重點工作,《政府工作報告》陳述的範圍,涉及「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業持續增收」等九大方面。

「使命重在擔當,實幹鑄就輝煌。」李克強總理說。

在「兩會時間」,新京報推出《經濟策》專題。我們通過深入採訪,呈現目前去產能、農業、資本市場等領域的現狀。同時,我們還採訪了多位兩會代表,希望從代表們的回答中,尋找到解答問題的對策。

柳學友是河南信陽地區最早的土地承包戶。從2001年至今,他承包的土地從30多畝擴張到16000畝,成為河南地區有名的糧食大王。17年間,他見證了種田人的「黃金十年」,也正在經歷糧價下跌帶來的憂慮。

托市政策促種糧「黃金十年」

「讓我種也沒錢給你們啊!我這根本不掙錢,種的越多賠得越多。」

2015年年底開始,河南南陽種植大戶郭樹(化名)決定退掉承包的土地。和村民簽訂的十年合同期限剛過三年,村民並不樂意接收未到期的田地。

「半路出家」的郭樹,此前一直從事農資生意,2012年,郭樹拿出做生意的積蓄承包土地一千多畝。在河南糧食大王柳學友看來,2012年還處於種田人的黃金時代,「2004年至2014年,是種糧人最好的十年。」

從2004年起,國家對重點地區、重要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即糧價托市政策。當市場價格低於最低收購價時,由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按照最低收購價掛牌敞開收糧。

從2008年起,國家連續上調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截至2014年,7年間小麥價格由每斤0.7元左右上調至2014年的每斤1.18元,7年間小麥價格上漲了60%以上。

追逐著種地紅利,柳學友承包田地面積不斷擴張,如今承包的土地面積擴張到16000多畝,成為河南地區有名的糧食大王。與此同時,也有農業領域外的「新手」攜帶資金入場。但如今,和郭樹一樣的黯然離場者卻並非少數。

「我認識的種糧大戶大概有50%已棄約退耕,」柳學友的侄子柳超(化名)也從2015年開始陸續退掉了承包的五六千畝田地。「他大學畢業就跟著我開始承包地,這兩年賠了一二百萬元,現在對象還沒有找到,天天在家發愁。」

最低收儲價下調 糧王轉戰高端市場

記者檢索國家發改委網站發現,2015年持續7年上調臨儲小麥收購價格的政策止步,小麥的國家保護價出現自2006年以來首次下滑。與小麥價格相比,玉米價格更是經歷了斷崖式下跌——2015年,國家首次下調了已經連續七年上漲的玉米臨儲收購價;2016年,已執行8年的國家取消臨儲收購政策被徹底取消,實行「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政策。

在臨儲退出元年,2016年玉米價格多次探底,年末跌至10年來最低水平。

「糧價下調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糧食階段性過剩,國家庫存高;第二,國際糧價處於歷史低位;第三,國內種植成本高;此外,優質優價的機制尚未建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解釋。

雖然近年糧價下滑嚴重,但柳學友是「幸運」的。「其實市場對優質小麥有很大需求,我去年選了抗病害能力強的優質小麥品種,畝產900斤,小麥品質也好,所以價格高時飆到了每斤1.3元,平均比市場高出三四角錢,」柳學友毫不諱言指出,2016年受小麥病害多發影響,有種糧戶產量和質量雙雙下降,「他們一畝地賠了一二百元」。

「今年糧價還會繼續下跌」

國家一號文件提出要「重點發展強筋弱筋小麥,擴大優質小麥面積。」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優質優價的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在托市收購政策對所有小麥在托市價格相等的情況下,農民仍然更樂意種植要求低、產量高的普通小麥。

在剛剛過去的2月份,國家發改委公布了今年稻穀最低收購價,市場首次迎來稻穀最低收購價的全面下調。

「國家目前正在進行收儲制度、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2017年糧價還會繼續下跌,」李國祥說,稻穀最低收購價下調發出的信號顯示,目前國家糧食庫存較高,種糧大戶指望通過外部環境來改變自身困境的路子走不通了。

李國祥說,國家在倒逼種糧大戶轉變觀念、調整結構,朝著市場的需求而變化,走增效提質的道路。

代表委員建言

馬瑞強:需要政府扶持龍頭企業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散戶農民和種植大戶普遍反映的「糧價低」問題?您周圍農戶這兩年收益情況如何?

馬瑞強:農村存在著賣糧難、糧價低等問題,現在很多大戶或者說規模化經營的農業都在賠錢。有百分之八九十都在賠錢,掙錢的不多。這是糧價走向市場化的陣痛。

種地賠錢原因在於糧價不高,而地租成本太高。這也是一個調節的過程,如果糧價繼續下降,地租必然下降。否則,就沒有種植大戶願意承包土地了。

目前看,玉米小麥稻米等主糧的這種價格會常態化,也許政府的補貼會有所改變。

新京報:種植戶在目前情況下,如何走出困境?

馬瑞強:其實,種植戶的困境是市場問題。種植戶不能一味依靠政府,要少種糧食作物,多種植高品質、綠色的經濟作物,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這些出路大家都知道的,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

優質優價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從農戶到消費者,這中間存在很多環節,並非一個農戶就能輕易做到。只有消費者買單,優質產品才能實現優價,否則再好的東西如果對接不到市場,也只能壞在地里。

但目前,農戶或者經營主體都存在銷售短板,只能依靠龍頭企業。在這個過程中,龍頭企業要發揮帶頭領導作用。如果沒有龍頭企業的帶動,農戶自身很難直接面對市場。所以,政府要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如果沒有這些企業的帶頭,優質優價實現不了。

孫斌:農戶要學會面對市場

新京報:你認為如何在糧價下降的背景下,保證農民收入不逆轉?

孫斌:我認為重點在兩個方面。第一,要扶持和壯大新型農業經濟組織,特別是農業合作社或者大型家庭農場。糧食價格下調將導致土地流轉費用的下降,這樣承租戶就有了一個大規模整合土地的機會。在整合土地的過程中,經營方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樣就需要財政資金、金融政策等各方面支持。

少數人種植多數地,多數人離開土地從事二三產業。對走出去的農民進行技能、素質、創業等方面培訓和提供就業機會。這樣土地可以進入託管、入社入股獲得收入,同時二三產業也有收入,散戶農民的效益可以得到保證。

第二,建議國家改革現有糧食收儲制度。原有的收儲政策是國有糧庫按國家最低保護價和托市價收糧、又享有國家收儲補貼等政策,加工企業並沒有這個同樣的收儲補貼,不平等的收儲政策導致糧食加工企業開不了機。

建議國家糧食收儲政策向帶動農民參與產業化經營的糧食加工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聯合社、大型家庭農場傾斜享受與國有收儲企業一樣的國家收儲政策,這樣生產經營者才能從政策和市場上獲得紅利,通過市場和產業化的收入彌補糧食價格調整降低的種糧收入,確保生產經營者收入不逆轉。

新京報:具體到規模化的農業經營者,在生產過程中,如何提高收入?

孫斌:可以走農產品深加工這條路。我們縣有個種植大戶叫董長彥,他流轉了130公頃的土地。其中,他將種植的80多公頃的大豆榨成了油。豆油銷路很好,笨榨豆油賣到10元錢一斤,豆粕也能賣到2.15元一斤,這樣他的大豆比市場價每斤高出了一塊多。他將種植的馬鈴薯加工成了馬鈴薯粉條和澱粉,馬鈴薯殘渣做成了飼料搞養豬,養豬的農家肥經發酵后又搞了幾十棟有機瓜菜種植,這樣把所有的東西都吃干榨凈了,通過一個微產業化獲得很好的效益。

但受各種因素影響,可以進行農產品深加工的農戶不多。建議農戶抱團取暖,有市場頭腦的負責銷售市場、有加工能力的負責加工等多種方式聯合互助合作,最後共享市場紅利。

農戶不能在短期效益的環境下看待目前形勢,不能光想著依賴國家政策,要解放思想,學會面對市場、進入市場和轉移離開土地,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自身努力下快速融入到一二三產業融合中。

王海波:要釐清糧補政策中的問題

新京報:我們走訪發現,不少種植大戶選擇從農業離場。你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王海波: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種植戶的效益無法得到保障。目前,不少地方土地流轉成本高,而受國際市場的影響產品的價格卻在向低,種植大戶受到兩面夾擊,所以效益不能維持。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需要給種植大戶進行一些效益上的平衡,比如把糧食補貼政策向種植大戶傾斜。國家採取糧食補貼的初衷是,提高種糧人積極性、把糧食種好。目前,糧食補貼的對象是擁有土地承包權的農民,而利用土地進行經營的、真正的糧食生產者並沒有拿到補貼,導致了糧食補貼政策使用不合理。如果政策使用上不能調整過來,糧食補貼的意義將不再激勵糧食生產,而是轉化成土地承包權的一種利益。

新京報:如果有土地承包權的農民不再拿到補貼,他們會不會通過提高土地流轉費用而間接獲得這種土地紅利呢?

王海波:當然有這種可能。所以,應通過設立一定的政策進行約束。現在政策上需要釐清糧食補貼的方向和目標問題:補給誰、怎麼補、如何補?

對於規模化經營,除了傾斜糧補政策外,還應注重成立與之配套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適度規模化情況下的種植戶,還不適於投入很大成本購買各種機械設備,否則會導致大部分時間閑置。通過成立農機服務公司、植保公司等服務種植大戶,便可以形成都可享受規模效益但又不造成閑置浪費的利益分享、降低成本的機制。

新京報:在糧食價格改革的過程中,糧價低是否是種植戶必須經歷的陣痛?

王海波:這不是一個陣痛的問題,而是一種理性思維下必然回歸。一方面,我們糧食生產的成本越來越高,導致了對糧食最低收購價增長的需求不斷抬升;另一方面,國際糧價處於歷史低位。在這種落差中,我們對糧食的調整已經到了天花板,不允許繼續增高了。所以,糧食收購價回落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目前靠提升糧價已經不能繼續,所以為了既保障糧食安全又保障農民利益國家正在開闢新的道路。即推進農業實行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因為有了規模化才好有標準化、規範化的生產,才好保證質量、形成品牌等。此外,通過這樣的經營也可以提高轉化應用科技成果的能力,進而提高生產能力、保障能力和經營效益等。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雖然還不能從規模化上獲得大規模農場那種效益,但是也有其優勢,可通過特色化和產業鏈的延伸挖掘大規模農場不能實現的延伸效益。適度規模經營是特色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的一個重要方向。

群策群力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穩定的基礎,重中之重。中儲糧和中糧兩個大麥克央企的存在就是控制糧價的,每年國家也會出糧食控制價,不容許糧價暴漲和暴跌,糧食價高傷民價低傷農。一直在強調糧食自給率,就是為了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網友:航頁

自從取消了糧價的保底收購,玉米的價格一路走低,如今已經跌至每市斤五毛左右還愁賣,農民的增收不知從何出來。既然玉米的需求已經飽和,能否根據國家的各類商品糧需求量而引導農民適當的改換商品糧種類的均衡種植?

——網友:張聞銘

目前來看,只有政府、企業、農民三方合作才能解決困境,三方通力合作,幫助農民建立現代化農場,打造區域內的糧食供需平衡才是王道。

——網友:這個夏季沒有蟬鳴

B04/B05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