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王國維:有境界自成高格

1927年,一位國學大師離我們而去,他自沉於頤和園內昆明湖中,了卻了他的凡塵事,留給後人無盡悲傷。他就是王國維。

伯希和這樣說過:「近代之世界學者,惟王國維及陳(陳垣)先生兩人。」胡適也有過類似的言論:「南方史學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學能疑古而學問太簡陋......能夠融南北之長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國維與陳垣。」王國維一去,國學少了半壁江山。

他的人生三種境界,點醒了多少人: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人間詞話》

他的「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理論,將千古詩文分析個透徹。他說作詩無外乎「以我觀物」、「以物觀物」: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人間詞話》

他不只對國學有深刻的認識,對於讀書也有自己體會:

讀書的三重境界,符合古學的國小,大學的通義。

古人治學講究「厚積薄發」,所以第一階段,重點在於「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看,要博覽;其次的階段就是要思考,論語中講「學而不思則罔」。看了那麼多東西,就會互相比較,和自己的經歷比較,就有所得,就外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終的成就要返璞歸真,也是大學中說的「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學習的最後是體悟自然的規律,順應於這個規律「隨心所欲不逾矩」。

初能望文生義,死記硬背,可小成。

進能變通運用,能說會道,有一得。

終能深入淺出,知行合一,方大就。——《讀書的三重境界》

王國維的詩評寫得太好,以至於很多人忽略了他本身也是一個詞人。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蝶戀花》

世間最可悲的是英雄末路、美人遲暮,偏偏歲月無情,朱顏易逝。

君看今日樹頭花,不是去年枝上朵。——《玉樓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啊,切記切記,「人無再少年。」

書成付與爐中火,了卻人間是與非。——《書古書中故紙》

書成竟是要付之一炬,也許他要毀去的不是書,他更想把那些是是非非「付與爐中火」。

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浣溪沙》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想要認清楚一件事,就必須跳到事外來看。可惜我們不是開了天眼,靜看凡間的神,我們只是凡間人,是被看的那個。

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採桑子》

只有經過大起大落,方能看透大喜大悲。

王國維說過一句話:「有境界自成高格。」這是他來評價那些詩詞大家的話,今天,我更想把這句話送給他,王國維老先生自有一番大境界、高格調。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我死後當草草棺殮,即行藁葬於清華塋地。汝等不能南歸,亦可暫移城內居住。汝兄亦不必奔喪,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門故也。書籍可托陳吳二先生處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於不能南歸。我雖無財產分文遺汝等,然苟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也。

書,本身就是情趣,可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書,立在架上,放在案頭,擺在枕邊,無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我對線裝書有一分偏愛。吳稚暉先生曾主張把線裝書一律丟在茅廁坑裡,這偏激之言令人聽了不大舒服。如果一定要丟在茅廁坑裡,我丟洋裝書,捨不得丟線裝書。可惜現在線裝書很少見了,就像穿長袍的人一樣的稀罕。幾十年前我搜求杜詩版本,看到古逸叢書影印宋版蔡孟弼《草堂詩箋》,真是愛玩不忍釋手,想見原本之版面大,刻字精,其紙張墨色亦均屬上選。在校勘上箋註上此書不見得有多少價值,可是這部書本身確是無上的藝術品。

END

推薦閱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