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蘭台說史•黃易玄幻武俠作品為何風靡華人圈

香港知名武俠小說家黃易上周三(4月5日)中風並且於醫院病逝,享年65歲。黃易原名黃祖強,曾獲翁靈宇藝術獎,亦曾任香港藝術館助理館長。其著名作品如《尋秦記》及《大唐雙龍傳》廣為人知,更被翻拍成電視劇,而《破碎虛空》則改編成的遊戲。

在大陸就算沒有讀過他的作品也不乏看過《尋秦記》或者《大唐雙龍傳》電視劇的,這兩部電視劇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

《尋秦記》電視劇誕生於2001年

不過,僅僅是看過電視劇的人可能並不了解黃易,在小說界,這位大神級的人物可算是開創了網路小說的先河,而他的作品也稱得上是「起點」為首的一群網路小說模板的鼻祖。

自《尋秦記》以後穿越時空加入(改變)歷史迅速成為了潮流。同時《大唐雙龍傳》也徹底突破了武俠小說的以往的模式。

以金庸為例,面對蒙古大軍的圍困,強如天不怕地不怕的周伯通也說道「黃老邪,咱們三條老命,瞧來今日要斷送在這裡了,只是你怎生想個法兒,把這四個小女娃兒救了出去」。到了明清火器得到了普及,更是連韋小寶這種不會武功的凡人都能憑藉火器犀利,以一己之力擊殺高手。可以說這時候的武俠小說,只是在凡人可以做到的基礎上增高了一級。

而到了大唐雙龍傳里,可以說內力的威力已經強於早期火藥,甚至還有附加效果,可以讓人產生自己想要幻覺,比今天的化學藥品還要厲害得多。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已經進入仙俠級別的人物,其中不乏真實歷史上存在的名人。這是為何呢?

可稱之為仙俠劇的《大唐雙龍傳》

傳統文明讓東亞人對名人英雄有一種特殊情結

首先這個和傳統中的「為尊者諱,為賢者諱」有關。在這套系統之下,不說歷史被掩蓋了,但是人們更多地看到的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神。以李世民為例,大部分人時至今日依舊覺得這是一個完美的「神邸」,他的功績和魏徵的故事一切的一切是那麼地完美。除此之外,還有名將戚繼光,史可法等人物不勝枚舉,雖然他們確實忠肝義膽,但是身上缺乏了「人」的氣息更接近一個完美的神。

BBC劇集《孤國春秋》中拯救英國的阿爾佛雷德大帝是個有慾望的老辣政客

反之,在歐美文化中,除了那些被教會賦予了「神性」的人物之外,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一個個有缺陷的甚至是巨大缺陷的人,哪怕他是家喻戶曉的英雄。比如,蘇格蘭民族英雄華萊士,包括蘇格蘭人也認可他是個屠城的劊子手;美國國父華盛頓多多少少有些帝王思想常被後人病詬,而且他主張暫時保留奴隸制,其手下就有大量黑奴,完全與美國的立國思想背道而馳;法國的拿破崙原本是個革命者,卻通過政變手段取得的最高權力。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因為歐美模式英雄的定義是「在特殊時間段出現的表現特殊的凡人」。因此,哪怕在傳統文明逐漸式微的今天,在正劇中我們往往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心為公臉譜化的主人公,而絕少有為了自己的私心,或者某種目的而行動的主角。

恐怕沒幾個人記得華萊士最初的目的是報私仇,這以標準簡直是抹黑英雄

但是,人也不是傻瓜,自然知道「人無完人」這個道理。因此,在非正式的必須表達符合儒家「政治正確」的場合,各種野史簡直可以用漫天飛舞來形容。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小說」一詞最早的概念,是所謂「小說者,街談巷語之說也」,孔子認為這雖然是「小道」但是依舊是能不能遠離的,因為就和今天網路小說一樣,只要開講就算是小巷中也會擠滿人,畢竟八卦這種東西古今中外從來沒有不受歡迎的道理。從這方面來說,從古至今人對大人物從來都有這麼一種微妙的心態。

歷史教育讓每個中華兒女都渴望改變

不過,古代的小說或者野史僅僅是今天八卦的加強版,滿足下市井們對於大人物的一些幻想而已。那麼到底是如何演變成黃易式網路小說中的那種極限YY呢?凡是接受過基礎歷史教育的人,都不會忘記近現代屈辱的歷史。而根據人類是有著集體榮譽感的原則,就像老年人會回憶過往的榮光一樣,近代過於屈辱的歷史,會讓人們產生「如果當初這樣做」會怎麼樣的想法,是所謂「讀古人書,多鴜古人之失」。

例如,隨著《明朝那些事》的火爆,很多人認為如果明朝在就會比清朝好。在這個「共同體」的只因之下,各種「明穿」紛沓而至,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例如理工科過去研發新式火器,或者農學院的改良農作物,亦或者依仗著現代人的國際觀通過來明朝的洋人合作來應對關外女真人的威脅。

《甄嬛傳》是近年來最成功的小說改編之一

與此同時,在一些文筆質量優質的小說中,我們也不難發現YY很大程度也體現了一種文化焦慮感。以大紅的《甄嬛》為例,原著(註:原著為架空非清朝)中在很多細節之處非常詳細地描述了古代貴族階級的生活。安德森在《想象共同體》中提出了博物館其實也是建立國家民族意識的裝置之一。

而這個裝置換下位,其實未必專指博物館,而是獨屬於人的一個共同體的歷史記憶。今天,無論怎麼說我們在大部分正式場合都穿著西裝,今天的人用的是歐美的公曆,老黃曆除了過節之外就連偏僻農村也不再使用,髮型更是和希臘羅馬的雕塑一樣而非和古代人一樣束起來。

這一切無疑觸發了很多人的文化焦慮,讓他們試圖通過一個虛構的社會來重建這部分人所想要的「人的想象共同體」。最好的證據便是,進入21世紀之後,市場上的「國學」、「經典」、「大師」等相關書籍的購買浪潮,在TV上《百家講壇》以及《文化》等各路教授的講座--這些原本只有專業人士感興趣的東西,在民間也頗有市場,收視率一度非常不錯。

而現代,網路的普及以及市民階級的崛起更是給了小說以充足的市場。不過,由於小說的受眾從古至今都是以草根市民為主,這點毋庸置疑會影響到作者,因為無論作者想要寫什麼都必然顧慮到讀者,不然沒人看的小說在快餐文學中很快就會被淘汰和埋沒。

根據阿勒德的解析,所有的人類一切的行動目的都是因為自卑,而要克服這種自卑就需要進行自我實現。很多讀者其實在現實中並非網路小說批判者口中的失敗者,但是無論如何其身份地位絕對無法和秦始皇或者唐太宗相提並論的。而一本稍微入流的小說,第一要素就是讓讀者有足夠的代入感,把自己幻想成為小說的主角。有什麼比和這些大人物稱兄道弟甚至擊敗他們更有成就感呢?

以《尋秦記》為例,主角項少龍差點娶了嬴政母親,當上嬴政他爹不說,他的養子更是大名鼎鼎的項羽,以人的倫理概念來看這可能比直接打敗他們更有成就感。

原著中的項少龍身材高大,肌肉結實,而且妻妾成群,這無一不是男人的夢想

而《大唐雙龍傳》中,雙龍起始的身份是地地道道的草根。這樣的人物設計無疑非常容易讓受眾們有代入感。在原著中雙龍通過自身的努力,抓住各種奇遇,變成了能夠左右天下局勢的人物,這個相當也極為符合讀者們期望通過自身努力,抓住各種機遇來實現自我突破的想法。而如果穿越回去拯救了,改變了未來的話,那麼主人公就是當之無愧的英雄,這滿足了人的某種「使命感」在個人實現上是極大的刺激。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這一切都只是虛幻的,歷史不會重來,社會依舊在向前。退一步,古人尤其是那些「英雄」無論是否完人,都無一例外有著過人的能耐和手段,絕非出生於一般家庭的人能夠應付。黃易老師的所有書籍,無一改變歷史結局,這恐怕也是最後不能改變的一條底線了。

在鼻祖《尋秦記》的最後,黃易讓偏離「時間軸」的歷史回到原來的軌跡:項少龍就被蛻變的嬴政逼走塞外,在《大唐雙龍傳》中最後的最後還是選擇了李世民,無他,因為李世民的胸襟和能力。

黃易用比今天很多穿越小說更高明的手法,提醒讀者:YY適度,切勿沉迷,否則傷身傷神。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