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何美國老華裔看新華裔不順眼

【摘要】 新移民適應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圍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用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心態、以「傲慢與偏見」的眼光去看待新移民,只會讓雙方的對立更加嚴重。在文章中,吳華揚痛陳新移民各種不入流的壞毛病,比如珠光寶氣、不排隊、隨地吐痰、開車不守規矩等。

視點

新移民適應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圍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用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心態、以「傲慢與偏見」的眼光去看待新移民,只會讓雙方的對立更加嚴重。

最近,在海內外的互聯網上,由於知名美籍華裔教授吳華揚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目為《關於新移民——給美國亞裔活動家的一封私信》,引發了一場美國華人圈子中的新老移民之爭。

在文章中,吳華揚痛陳新移民各種不入流的壞毛病,比如珠光寶氣、不排隊、隨地吐痰、開車不守規矩等。不僅如此,吳華揚發現新移民在許多問題上和本土亞裔美國人的理念截然不同:「從高等教育多元化,到『非法』移民、同性戀權利、警察暴力、體罰、死刑等問題……即使在環境問題上,他們也擔心對魚翅或某種瀕危物種的保護,會影響到自己對山珍海味的熱愛……他們冥頑不化,覺得自己比別的膚色的人更優越……」而另一方面,新移民又覺得老亞裔們「高高在上」,對「新來的鄉下親戚」流露出優越感。

新老移民融入海外程度不同

這篇文章不僅在美國華人圈子流傳,還傳到了太平洋的另一邊,在華人世界中引發了軒然大波。有人指出,吳華揚文章中有意無意流露的對移民的輕蔑態度,讓人吃驚和不安,難以相信他居然是一個以反對種族歧視著稱的教授、學者和活動家。

作為在國外工作生活多年的華裔,我認為,有關新老移民,歸根結底,只是融入海外的程度存在差異而已。很多人講,華裔融入海外社會要做好至少犧牲一代人的準備,這也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中外之間包括文化差異在內的巨大鴻溝,短時間內都難以跨越。無論是新移民,還是老移民,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也是一個文化交融的過程。

其實,人移民到海外,尤其是移民歐美的,其中至少一半的人生,都應當是充當東西方文化互通的橋樑,而非由外界所謾罵的只是圖掙錢而已。因為在歐美的中產觀里,賺錢是最低級的需求,而時代的使命感並不會因為坐標的變化而位移,這與儒家士大夫的中產觀何其相似。

眾所周知,從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留美學生,與其他國家的移民一樣,都是為了尋找新的生活,但這並非那麼容易。

留學生難以融入歐美主流社會

留學生剛走出國門的時候,生活就像「漂」一族。可是在北美,留學生無論「留」多久,即使後來成為美國公民,融入所謂的「主流社會」,卻仍然只能是「邊緣人」。

《FIASCO》(《誠信的背後》)的作者說過:「1994年,我在瑞士信貸的培訓課程就很具代表性,絕大多數實習生都是白種男性,不是哈佛、耶魯、牛津的畢業生,就是富家子弟……就我所知,瑞士信貸在美國還沒有聘用過任何有色人種……」

2003年初,我「有幸」進入瑞士信貸上班。我的同事吉姆是內地某省的聯考狀元、北大的物理學學士和碩士、中科院的天體物理學博士和哈佛大學的博士。吉姆曾在華盛頓國家級實驗室做過兩年博士后,工作能力超強,沒有他解決不了的問題,說他是一個天才都不為過。然而他的職務級別至少比同等資歷的美國人相差三級!

我們部門幾次三番將吉姆升遷的名字報上去,並且還有部門總經理查理的強力推薦,可他的升遷之路一次又一次被堵在公司高層。有一次在公司大會上,他終於忍不住大膽地質問高層人物:「我們公司升遷根據什麼標準?是根據能力呢?還是根據姓氏?」這就是所謂的「玻璃天花板」,你能望到天空,就是沖不破那層玻璃板……

其實,從「邊緣」試圖靠近「中心」的過程更加艱難,正如吉姆一樣,這已經不是犧牲一代人能夠解決的了的。有些人可能已經越來越貼近「中心」,正如吳華揚教授一樣。但是,大多數人在艱難地讓自己去適應新文化氛圍的路上。誠然,新移民的確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適應一個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圍並不能一蹴而就,如果用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心態、以「傲慢與偏見」的眼光去看待新移民,只會讓雙方的對立更加嚴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