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理論】科普是科學家的天然使命(下)

科普是科學家的天然使命與科研同等重要(下)

鄭永春

二、青年科學家從事科學傳播面臨的現實障礙

科學研究是科學傳播的源頭,是「發球員」。青年科學家作為在一線從事科學研究的主體,理應成為科學傳播的重要力量。但毋庸諱言,現行科研體制下還有很多現實障礙,阻礙了他們開展科學傳播工作。

儘管眾多科學家口頭上都表示科學傳播很重要,但內心深處仍然是很不屑的。科學家和部分公眾也認為科學家應該專心做科研,做科學傳播勢必會分散做科研的精力,有不務正業之嫌。青年科學家投入科學傳播並不會給他在學術圈內的形象加分,相反這可能還會對個人的學術影響產生負面效果,因為會有人認為他好出風頭、想出名。同時,青年科學家正處於學術成果積累、個人職業發展的上升階段,而科學傳播並沒有被納入到學術評價體系中,不能計算「學分」。這是青年科研工作者在從事科學傳播時面臨的最主要的心理障礙、環境障礙和政策障礙。

然而,科學傳播是科學家的責任和義務,一線科學家應該成為科學傳播的主力軍。在國外,優秀科學家往往也是熱心科學傳播的領導者,《暗淡藍點》的作者、太空探索領域的卡爾·薩根,《星際穿越》的作者、天體物理領域的基普·索恩,《時間簡史》的作者、宇宙大爆炸理論的貢獻者史蒂芬·霍金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就科學技術發展的內生需求而言,也需要公眾對科學技術有更多的了解和支持;反之,必將阻礙科學技術的發展。比如我們在轉基因科學上的缺位,已經導致公眾情緒影響到了正常的科研活動。因此,一個國家科普工作開展得如何,直接影響著科學技術研發活動能否順利進行。科學傳播可以促進公眾和政府對相關學科的重視,增加經費投入,從而形成科研與科學傳播的良性循環。

科學家群體非常珍惜自己的羽毛。科學傳播雖然要求通俗易懂,但仍應反映科學的本質和規律,嚴謹、準確是科普作品的必然屬性。青年科學家面對公眾的機會較少,有些青年科學家缺乏開展科學傳播工作的必要技能和技巧。同時,不少青年科學家在進行科學傳播時,或多或少都會遇到被媒體誤讀或誇大的情況,原本一腔熱血,卻被輿論的力量碰得灰頭土臉。這也是青年科學家參與科學傳播的能力障礙和輿論障礙。

第一,《科普法》明確規定:科普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

社會各界都應當組織參加各類科普活動。主管部門要旗幟鮮明地表明科學傳播是科學家奉獻社會、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方面,倡導和幫助科學家開展科學傳播工作。正如三四十年前,圍繞華羅庚、陳景潤等科學家的科研事迹開展的科學傳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那樣,科學傳播直接面向14億人口,如果能讓相當部分的人從中受益,其貢獻絕不亞於只有少數專業人士才懂的科學研究。為活躍科學傳播氛圍,一個可供操作的建議是,主管科技工作的相關部委(科協、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基金委等)進行跨部門商談,要求國家財政經費資助的百萬以上的科研項目應履行科學傳播的義務,允許列支0.5-1%的經費比例用於科學傳播,通過科普報告、科普文章、科普書、科普講座等形式反饋給公眾,這對這些部門的年度預算獲得人大代表和公眾的支持也有相當裨益。

第二,適合科學傳播的學科和科研工作者都是有限的。

並非所有學科和所有科研工作者都適合做科學傳播工作,醫學、保健、養生、食品安全等學科的科普很受歡迎,但數學、工程等學科的科普比較困難。有些科研工作者比較外向、願意分享和交流,但也有一些科研工作者不善於表達。因此,不僅會做科研、寫論文的是人才,善於與公眾溝通交流的科研工作者也是人才。但目前,的各類人才計劃還沒有科學傳播人才的支持項目,建議儘快補上這一缺口。就我本人的經歷而言,我接觸的科普作家和一些科研單位的科普主管對科學傳播的現狀不甚滿意,科普工作在大多數單位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專職科普隊伍的士氣不高,這嚴重影響了原本就數量有限的科普人員的積極性。建議主管部門在政策制定和人才遴選方面要公平對待,為科普人員在職稱晉陞、工資待遇和入選各類人才計劃方面提供公平機會,特別是儘快改革唯SCI論文是舉的績效考核制度,將科學傳播納入科研人員的績效考核體系,使科學傳播獲得應有「學分」。

第三,簡化科普團體的設立程序。

只有科普團體大發展,才有科學傳播事業的大發展。科普團體以科學傳播為使命,對社會和諧穩定只會有正面效應,而無負面影響,應該加以政策激勵。

為此我建議,科普團體的設立程序應區別於其他民間群團組織,可考慮在各類學會框架內簡化科普團體的設立程序。對優秀科普團隊要給予適當獎勵和持續支持,避免出現有熱情就做一做,卻無法長期堅持的現象。

第四,科學傳播是一門藝術,需要做到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

目前,媒體與科學家之間的交流大多僅限於單向採訪,缺少雙向互動,這也是科學傳播缺少人格特質、不夠生動的原因之一。科學家嚴謹細緻的專業意見與媒體追求傳播效果之間如何兼具,是科學傳播面臨的重要問題。針對部分青年科學家缺乏必要科學傳播技能的現狀,有必要開展有針對性的科學傳播培訓。

第五,科學傳播要針對受眾需求實現精準供應。

的科學傳播工作長期忽視受眾需求,沒有對受眾的需求做準確分析,導致傳播效果不佳,對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的作用有限。建議科學傳播需明確對象,即:重點面向全民傳播科學精神的「科學傳播」,將艱深的專業知識轉化成公眾可理解的「科學普及」,以及面向青少年和中國小生傳授科學方法的「科學教育」。同時,目前推出的科普作品大多缺少明確的受眾定位,建議根據公眾的知識結構和受教育程度,根據內容深淺和年齡特點進行內容分級,分別提供給學齡前兒童、國小低年級、國小高年級、中學、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受眾,並為中國小教師等教育工作者提供授課素材。這就像做菜一樣,雖然買的菜是一樣的,但廚師可以針對不同受眾的口味做成川菜、粵菜、湘菜、東北菜等不同風味。即便是同一主題,也應根據受眾的接受能力和興趣特點對科學傳播內容和風格進行相應調整,這是提升科學傳播效果的關鍵一環。

科學傳播功德無量,科普事業的發展,將激發公眾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大大提升人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身科技,成為未來建設國家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只有當科學的聲音在決策者和公眾中越來越響亮,科學才能得到真正的重視。當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在廣泛領域得到真心認可和貫徹實施,科學將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發揮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作用,使我們的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協調統一,使這個社會更加文明、理性、平和。

微信ID:kpzgcbzd

掃描或我們!轉載請務註明出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