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016年上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報告

導讀:近日,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會同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公共文化研究室編寫的《2016年上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報告》出爐。報告全面反映了2016年上海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整體狀況。據了解,上海在公共文化服務綜合指數的人均排名上是在全國首位的。供朋友們參考。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上海市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按照全市公共文化建設工作會議的要求,紮實推進《上海市貫徹<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的實施意見》和《關於本市貫徹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的落實,實施《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把握「保基本、重內涵、激活力、提效能」的基調,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為基礎,以加強文化資源整合,激發社會力量參與為突破口,補好公共文化發展「短板」,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文化需求,加快推進上海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建設。

為了全面反映2016年上海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整體狀況,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會同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公共文化研究室編寫本報告。

一、2016年上海公共文化服務基礎數據

2016年上海市新增博物館2家,目前共有博物館126家,全市共評定國家一級博物館4家、二級博物館7家、三級博物館8家,其中上海博物館被確定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上海市現有各級公共圖書館238家,市中心圖書館「一卡通」有效讀者證325.2萬張,「一卡通」文獻流通量6547.1萬冊,「一卡通」文獻入藏量2664.8萬冊。上海市現有區級文化館24個,標準化社區文化活動中心226個,居村委會綜合文化活動室5245個,農家書屋1514個,百姓健身房125家,社區創新屋79家。

2016年上海市區兩級公共文化配送文藝演出9385場,文化講座3155場,藝術教育活動20727場,派送文藝指導員78226課時,電影和農村數字電影放映139293場,受眾總人次2462.7210萬,另外,東方信息苑服務總人次1862.3368萬。

二、2016年上海公共文化服務基本情況

(一)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

1.大力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城鄉均衡發展

2016年4月,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本市貫徹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強調「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推進基層公共文化資源有效整合和統籌利用,提升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為加快本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8月,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文廣影視局聯合印發《上海市「十三五」時期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實施方案》。12月,上海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和《上海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十三五」規劃》,強調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保障市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2016年,上海以文化設施服務人口、服務半徑為基本依據,重點研究街道鄉鎮、居村公共文化設施不足的問題,統籌安排資金,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資源,採取盤活存量、調整置換、集中利用等方式,重點推進析出街道、基本管理單元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分中心)建設,不斷完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路。

2.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

上海市鼓勵有條件的行政區依據國家和上海標準,制定符合本地區發展實際的公共文化服務具體標準。嘉定區於2016年7月通過了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申請,穩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嘉定區確定了17家涵蓋區級文化設施、街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居村綜合文化活動室、公共文化設施延伸點等四級七類公共文化設施的試點,先後組織本區文化單位負責人及標準化試點工作人員參加「標準化人員崗位資格」專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標準化基礎知識、標準化項目、標準考評等,基本實現每個文化單位至少1名標準化專員。

普陀區圖書館作為上海市唯一的公共圖書館入選全國首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於8月通過上海市普陀區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國家級)全國中期評估檢查。

3.優化重大文化設施空間布局

十三五」時期是上海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的衝刺階段。上海共有20多個市級文化項目將陸續完成建設和設施功能升級,並將新建、改建、擴建40多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在未來五年間,上海將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文化設施。上海博物館東館將與上博浦西館相互呼應,形成上海博物館「一體兩翼、聯動東西、特色清晰、相輔合璧」的總體格局。上海圖書館東館將設置圖書情報服務、社會科學、通志研究三大功能模塊,打造融閱讀學習、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為一體的城市創新空間。上海大歌劇院將努力成為國內頂級、亞洲一流的劇院,主要服務於歌劇、芭蕾舞劇的演出。

除上述位於浦東的三大場館外,劉海粟美術館新館(以下簡稱「新館」)已於2016年8月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新館與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一起,形成上海「三足鼎立」的美術館新生態。上海國際舞蹈中心於2016年10月1日正式運營開放。此外,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選址人民廣場歷史文化風貌區,預計2017年開放。2016年在建和投入使用的文化設施,與正在改建的上海宛平戲曲中心、上海越劇院、上海滬劇院、上海馬戲城中劇場等項目,將進一步完善《上海市「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兩軸一廊,雙核多點」的文化空間新格局。

4.保障特殊人群的基本文化權益

上海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資源統籌、均衡發展」,引導文化資源配送額度向經濟薄弱街鎮和基層農村傾斜,向學校、駐軍及外來務工群體延伸,穩步提升群眾滿意度。在用好市級配送、做實區級配送的同時,全面激活街鎮配送。浦東、嘉定、松江、閔行、奉賢、金山等幾個郊區每年到社區、工地、農村向來滬務工人員配送文藝演出,每個區每年不少於200場,並創作了一批反映當地群眾與來滬務工人員和諧相處的文藝節目。一些由來滬務工人員組成的文化團隊積极參加區內的文化演出活動,提高了來滬務工人員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

2016年上海市農村公益放映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全市共放映農村公益影片51965場,累計觀影人次391.83萬人,覆蓋全市9個區1701個具有農業功能的行政村、342個居委會,連續11年達到國家規定的全市農村一月一村放映兩場數字電影的目標。

為進一步滿足農民工節假日觀影需求,市文廣影視局、市總工會聯合開展「同在陽光下」——上海農民工假日免費電影專場放映活動,在春節、「五一」、「十一」期間為在滬農民工及家屬放映電影,每個放映點每場觀看人次超過120人次,累計近25萬人次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上海出版界針對學生、社區居民、城市白領、工人、農民、軍人等重點人群,開展了「書香六進」——「進社區、進校園、進樓宇、進企業、進農村、進軍營」活動,先後組織「讀科普書,做科學人」科普圖書、期刊進社區活動;「大手牽小手,書香伴童年」進校園活動;「書香進樓宇——青年文化之旅」活動;定期送書到寶鋼集團開展職工讀書活動;實施了「農家書香五個一百」工程,即全年向農家書屋推薦100種重點圖書,組織100場科技文化講座,評選100篇「農家書香」徵文優秀作品結集出版,評選100名書屋優秀管理員,建立一支由100名出版社青年編輯組成的「文化導讀志願者隊伍」,將文化服務向遠郊區和農村傾斜。

(二)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動力

1.積極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

2016年上海根據文化部辦公廳、國家文物局辦公室《關於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工作有關事情的通知》要求,確定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等14家文博單位為首批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機構,下發了《關於上海文博單位開發文化創意產品試點工作的通知》,探索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模式,拓展文創產品開發經營渠道,特別注重研發適合青少年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發揮對本市文博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工作的示範效應和推動作用。

2.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

上海市依據國家和本市政府購買服務相關規定,制定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實施目錄,加大了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工作的力度,將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資金納入財政預算。2016年4月6日,上海市發布了本年度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公告,購買服務共涉及17類68個項目,同時進一步完善了購買服務的措施,細化了申請程序及評審流程,提高了購買服務工作的質量。

3.培育和規範文化類社會組織

按照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中央辦公廳《關於加強文化領域行業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健全准入退出機制,放管服並重,完善扶持措施,以社會組織年檢、規範化建設評估為抓手,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強社會組織自身能力建設。2016年完成1家社會團體註銷,新增登記成立文化類社會組織25家,其中社會團體1家、民辦非企業單位20家、基金會4家。一是組織召開2016年文廣影視行業協會座談會,二是完成上海市文化娛樂行業協會、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動漫行業協會換屆改選工作。三是籌備組建上海市網路遊戲行業協會。四是組織市級文化類社會組織負責人能力建設專題培訓。五是完成上海市動漫行業協會脫鉤試點工作。六是完成文化類社會組織年度發展報告,並按照《加強文化領域行業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開展調研,擬定具體實施方案。七是開展社會組織黨建「兩覆蓋」工作的排查梳理調研。

截至2016年底,市文廣影視局、市文物局主管的正式註冊登記文化類社會組織共計238家,其中社會團體50家(含行業協會8家)、民辦非企業單位166家(含民辦博物館25家),基金會22家,總體數量較2015年增加25家,增幅11.7%。

4.健全文化志願服務體制機制

上海市努力健全文化志願服務機制,將文化志願服務納入全市統一的志願者建設體系,廣泛招募文化志願者。2016年,上海各區在完善志願服務方面不斷進行有益嘗試。浦東新區加強志願服務規範化、陣地化建設,舉辦「我志願、我快樂」主題宣傳表彰大會,製作推出「浦東志願之歌」。嘉定區加強文化志願者服務與管理,出台《嘉定區公共圖書館志願者管理辦法》,明確了志願者權利與義務、服務內容、管理與激勵等細則,完善志願者工作模式和方法。嘉定新城(馬陸鎮)成立鎮級文化志願者協會。安亭鎮完善「文化義工」管理模式,增設「親子義工」、「家庭義工」等新的服務模式,逐步形成志願者隊伍長效化管理機制。楊浦區在國際管樂藝術節期間與部分高校團委合作招募志願者,已形成一套相對成熟的機制。上海市文聯成立文藝志願服務總隊,組織文藝工作者開展慰問演出等文藝志願活動;組織文藝家深入社區、企業、學校,以合作培訓辦班、定期文藝指導、基層慰問等方式,開展文化志願活動。

2016年12月,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科協聯合印發《關於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的實施意見》,上海圖書館、上海博物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上海科技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5家單位被列入《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首批示範單位名單》。

5.加強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1)啟動實施新一輪公共文化從業人員三年萬人培訓計劃

2016年上海市啟動了新一輪公共文化從業人員三年萬人培訓計劃。培訓工作更加註重與本市知名高校合作,採取脫產集中培訓和講座相結合的方式,引入藝術體驗、學習討論、實地考察、總結交流等多樣化培訓環節,邀請各領域大師、知名教授、專家學者以及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優秀專業人員擔任主講。新一輪「萬人培訓」計劃全年開設短訓班10個,講座24場,共計培訓2613人次。培訓提升了全市公共文化從業人員業務水平,受到參訓學員好評。

(2)圓滿完成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任務

根據文化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通知》,文化部正式啟動2016年度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工作。上海大學、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同濟大學、東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戲劇學院等7所高校入選計劃院校名單,入選院校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本市高校共承接研培任務14期,其中培訓6期、研修6期、研習2期,累計培訓學員533名,生源覆蓋全國各地。

(3)實施《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培訓

10月27日至11月3日,在劉海粟美術館共同舉辦《非遺條例》業務培訓班。本市各區委宣傳部部長、分管副區長、文化(廣)局局長、分管副局長、職能科室科長,各區非遺保護中心負責人及相關基層工作人員,本市63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單項)的保護單位負責人及國家級項目的傳承人代表近300人分3批參加了培訓,培訓採用「多路專家,短時課程,專題講解」的方式開展,教學效果良好,後續效應顯著。

(三)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

1.夯實公共文化服務配送機制

上海市積極發揮「東方系列」機構整合后的集聚效應,建立統一的、新的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及工作規範,先後出台《2016年上海公共文化配送工作要點》、《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工作管理辦法》,修訂《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產品採購申報指南》、《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產品徵集公告》,編製《上海公共文化配送工作簡明流程及說明》、《上海公共文化配送項目巡查標準》、《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產品評審標準》、《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產品採購標準》、《上海市各區公共文化配送工作管理規範指標(徵求意見稿)》等,按照「東方系列」機構改革后的總體要求,重在優化機制,完善體系,夯實平台,強化服務,提級增效,不斷滿足社區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市級配送平台結合市民需求,在配送資源的結構上進一步做出了調整和優化。

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對東方社區信息苑進行改革。在浦東新區泥城鎮、徐匯區徐家匯街道、嘉定區菊園新區三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內東方社區信息苑開展改革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東方社區信息苑的管理運行機制,用「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創新服務內容和形式,將東方社區信息苑轉型升級為「智慧化的社區綜合服務平台」。提高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水平,力爭通過2至3年努力,進一步提升東方社區信息苑的綜合服務能效,為加快構建上海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做出貢獻。

2.市民文化節著力提升市民文化素養

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節的主題是「文化引領市民素養」。市民文化節發揮文化節慶的平台效應,深化「政府主導、社會支持、各方參與、群眾得益」的辦節機制,藉助市民文化協會的力量與資源優勢,推動市民文化節社會化運作機制。2016年市民文化節共舉辦了6萬餘項活動,吸引超過3000萬人次參與。市民文化節整合資源、融合發展、拓展服務的效應持續發酵,聲勢與影響力持續擴大。

本年度上海市民文化節體現出三大亮點。第一,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傳承和創新性轉化。市民文化節全年活動根據節慶與時令形成幾大高潮,更加註重市民藝術普及和文化素養提升。第二,進一步激發更多社會主體參與,讓市民文化協會走向前台。市民文化節以更加開放的平檯面向社會徵集項目、活動和資源,歡迎社會各界圍繞主題自行開展活動、設計項目。各區參照市級層面的辦節思路與機制,將文化服務延伸到區域內的各個社會群體,形成了「1+16+216」的三級體系,有效整合了區域文化資源,進一步促進基層設施滿載運營,形成了公共文化跨界聯動、共建共享的新格局。本年度市民文化節還積極引導市民文化協會發揮社會組織優勢,凝聚會員,主動作為,各顯其能,通過項目申報激勵、資源對接指導等舉措,鼓勵優秀主體在今年市民文化節的活動中走向前台。第三,市民文化節創新公共文化供給方式。配合提升市民文化素養工程,編製了文化普及讀物《文化上海市民讀本——裝飾派建築鑒賞》,受到廣大市民歡迎。「文化上海雲」平台在「文化服務日」正式上線,市民文化節與「文化上海雲」共同開展「雲應用」大賽,為市民開闢參與市民文化的嶄新渠道。

3.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1)上海博物館、美術館服務豐富多彩

2016年上海市博物館辦館主體更加多元化,社會力量興辦的博物館日漸增多,初步形成門類豐富、特色鮮明、分佈廣泛的博物館發展新格局。上海市完成了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基本陳列改建、開放工作,充實全市革命歷史類場館,策劃了一批以紀念建黨95周年為主題的高質量展覽項目。上海市博物館服務質量也大幅提升,在「5.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全市103家博物館、紀念館等場館免費開放,3家博物館半價開放;「博物館之夜」活動為群眾提供獨特的夜間參觀體驗,廣受市民歡迎。2016年度全市博物館接待觀眾總數超過1500萬人次,全市共有90家博物館向社會免費開放,接待觀眾800餘萬人次。全市博物館共舉辦展覽450多個,在第十三屆(2015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終評中,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基本陳列」獲得精品獎,陳雲紀念館「共和國掌柜——陳雲生平業績基本陳列」獲得優勝獎。中華藝術宮《現實的光芒——畫現代人物畫研究展》、劉海粟美術館的《再寫劉海粟》、上海畫院美術館《文心爍爍——豐子愷、程十發藝術特展》等三個項目入圍2016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這裡陽光燦爛——哈定文獻展》、上海畫院美術館《海上風華——上海城市景觀畫特展》、徐匯藝術館《上海字記》、喜瑪拉雅美術館《山水社會——測繪未來》、民生現代美術館《「物體系」當代藝術群展》等五個項目入圍優秀展覽項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我的理想之城》入圍優秀公共教育項目。

(2)上海各級圖書館建立完善「一卡通」服務體系

上海各級圖書館「一卡通」服務體系的建設充分體現了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務特點,發揮了「一卡通」就近、便捷、高效的服務優越性。

上海加強中心圖書館業務協作,「一卡通」流通量持續增長。全年完成新辦讀者證30.08萬張,有效讀者證達到325.2萬張,文獻流通量6547.1萬冊次,同比增長5.6%。其中,全年到總館讀者370餘萬人次,開展線上線下讀者活動1,190場,參與活動讀者達到27.5萬人次。完成「預約借書」與讀者證免押金工作推進調研報告及階段性推進工作,「新辦證,查信用,免普通外借押金」活動向試點街鎮延伸,對信用記錄良好的上海常住市民取消了辦證門檻。

2016年上海各級圖書館「一卡通」服務體現出四大特色。第一,「一卡通」少兒服務流通量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少兒圖書借還冊次達2088.5萬冊,同比增長14.7%,「一卡通」少兒服務已成為中心圖書館發展的一大亮點。第二,跨館借閱流通量穩步增長。「一卡通」文獻物流和分揀的數量為141.8萬冊;物流服務覆蓋16個區270多個館點,完成異地歸還書籍返回原藏館,發送讀者卡346批次、條碼發放328批次。第三,進一步拓展外文圖書普通外借服務。2016年外文圖書服務點實現區域全覆蓋,全市所有行政區皆設有提供外文圖書外借的圖書館。第四,參考諮詢服務能力不斷提升。2016年網上聯合知識導航站服務共有來自7個國家和地區、49家圖書館和科研院所的128位專家加盟。讀者訪問網頁次數共計102243次,讀者提問5869次(不包括微博、微信諮詢),收到來自讀者的各類表揚信件123封。通過系列培訓和導航站答問實戰磨練,參考諮詢人員的業務素質得到了很大提高。

(3)全市開展特色鮮明的閱讀推廣活動

上海市立足全民閱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形成以公共圖書館、社區書屋、農家書屋、實體書店為核心的閱讀服務網路,不斷強化上海書展、上海國際童書展、思南讀書會、「解放書單」、「農家書香」等閱讀活動品牌,逐步構建起「媒體聯盟、精品聯展、市區聯動」的閱讀促進模式,形成相關政府機構、社會團體和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開放性工作機制。

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啟動了「百名閱讀推廣人(組織)」評選,活動由上海市圖書館行業協會、上海市圖書館學會、上海市中國小生讀書活動促進會、上海圖書館、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和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共同承辦,旨在將各類優秀閱讀模式推廣至社會大眾,充分發揮全民閱讀先進典型的引領示範作用。活動吸引了上海各行各界熱愛閱讀的市民和熱心公益、積極傳播閱讀理念的優秀閱讀組織。通過對候選者各方面的綜合評審,最終產生了100個優秀閱讀推廣組織(項目)和90名優秀閱讀推廣人。在本次評選中,教育機構、社會力量與公共圖書館成為滬上閱讀推廣的主力軍,文化閱讀、立體閱讀與親子閱讀成為最具有影響力的閱讀推廣理念,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所有讀書機構(個人)的出發點和歸結點。「百名閱讀推廣人(組織)」評選活動,扶植了一批閱讀推廣人和閱讀推廣組織,營造了濃郁的城市閱讀氛圍。

2016年3月28日「市民服務日」和4月23日「世界閱讀日」期間,上海圖書館、上海少兒圖書館和各區縣圖書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上海圖書館啟動了「微閱讀讓全民閱讀無處不在」系列活動;上海市少兒圖書館啟動了2016「上海童話節」系列活動;楊浦區圖書館開展「閱讀好聲音」微朗誦大賽;靜安區圖書館與智利駐滬領事館合作,開展「雙城讀書」活動,邀請16個智利來滬人士家庭和本市16個家庭一起舉辦故事會,介紹兩國文學作品;虹口區圖書館為菜場書屋配置了wifi路由器,方便居民和菜場商戶下載文化共享工程老電影、講座等視頻以及電子書等數字資源。

第十三屆上海書展期間,500餘家出版單位參展,參展圖書品種超過15萬種。上海書展的最大特色是把閱讀活動和圖書並列作為「主角」,重視閱讀活動的「價值」與「品質」,突出主題性、大眾性和創新性,為廣大讀者提供豐富的閱讀內容和更加多樣的閱讀體驗。今年書展期間舉辦的860餘場閱讀文化活動中,主題引領類閱讀活動50場,「國際文學周」文學交流活動50餘場,青少年閱讀活動170場。以「故事與文化自信」為主題的「書香」閱讀論壇、以「文化自信與出版傳播能力建設」為主旨的主題出版論壇以及「世紀論壇」、實體書店創新發展年會、「書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講座、「望道講讀會」系列學術講座等活動都獲得了很好的反響。

上海市作協整合文學資源,積极參与公共文化建設,通過閱讀推廣活動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標。作協主辦的「思南書集」和「思南讀書會」系列活動入選2016上海市民文化節的「100個上海城市空間塑造案例」,已舉辦150場,共有彼得•漢德克等130餘位國內外知名作家、學者和青年作家在此舉辦講座,大大激發了市民的文學閱讀興趣。

(4)舉辦「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

2016年6月11日是第11個「文化遺產日」。文化部確定,今年「文化遺產日」非遺活動的主題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本市也迎來了《非遺條例》頒布施行以來首個「文化遺產日」。今年非遺系列活動貫徹落實《非遺條例》,重點宣傳傳統工藝,謳歌工匠精神。6月3日,在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舉辦第四屆國際(上海)非遺保護論壇,共有、日本、韓國、匈牙利、捷克、奧地利6國約100名非遺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這一國際交流平台也將為未來建立「一帶一路」國家友好城市非遺保護聯盟發揮重要作用。6月10日-11日,在劉海粟美術館新館舉辦「致敬匠心」——2016年「文化遺產日」上海非遺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和主會場活動,公布第五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發布《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手繪名錄》和《上海匠心》專輯,推出手工藝課堂、連環畫專題展、創意集市等互動活動,2天活動共吸引3100餘名市民入場,成為劉海粟美術館開館試運行以來參與人數最多的活動。此外,我局還在全市統籌組織傳統醫藥服務市民、專題片展播、中日韓藝術邀請展等各類展覽、展示、體驗等活動近200項,是「文化遺產日」設立以來全市活動最豐富的一年,受到市民的熱烈歡迎。

4.激發群眾文藝創作活力

(1)上海市出台《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的實施意見》

2016年10月17日,上海市委發布《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分為五個部分共計23條,對「十三五」時期全市文藝創作工作進行規劃布局,確立了今後五年中,將在六大領域(文學、影視、舞台藝術、美術、群眾文藝、網路文藝)推出100部文藝精品的目標,將圍繞上海市民文化素養提升工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黨的誕生地文藝創作工程和重大創作選題工程的實施,共同推動上海成為全國文化中心。在創作題材方面,《實施意見》提出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表達鄉土情懷;用百姓故事展現城市發展;用好人好事歌頌真善美。在明確創作任務的同時,《實施意見》還著眼於文化建設,要求有關部門在未來五年間積極落實創作經費,並在全市設立一批創作基地和示範點,鼓勵和培育多元化的群眾文藝創作隊伍。《實施意見》號召全市各級群藝館、文化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要強化群文創作的責任意識,明確創作任務,聯合專業院團和藝術院校,共同提升基層群文創作水平。

(2)資助群眾文化項目

自2015年起,群眾文化項目資助由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劃歸市文廣局負責。2016年初,對《上海市群眾文化項目資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上海市群眾文化項目資助申報指南》進行了修訂,同時制訂了《上海市群眾文化項目資助評審規則》、《上海市群眾文化項目資助評審標準》,並確定2016年該項目的資助資金為700萬元。經評審,75個項目得到資助,資助經費為667.3萬元,其中,文藝創作類項目資助金額為227.8萬元;文化活動類項目資助金額為439.5萬元。

(3)群眾文藝創作繁榮發展

上海群文創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化以區文化館及街鎮文體中心為主的專業創作隊伍建設,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文化類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市級配送文藝指導員作用,不斷提升本土文化「三品」原創能力。

2016年「上海之春」新人新作展評展演作品緊緊圍繞「建黨95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和「夢」主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講述百姓故事。本次展評展演活動作為「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節」的市級賽事項目,全市共申報了音樂、舞蹈、戲劇、曲藝4個藝術門類156個原創作品,舉行了10場展演評選,24個作品獲「優秀新作獎」,80個作品獲「新作獎」。

上海市各區精心打造原創文藝品牌。虹口區結合本區小品創作優勢,創作的《實話實說》、《醉了》《五百塊錢》等海派小品屢次晉京,先後赴央視三套「我愛滿堂彩」欄目進行錄播。劇協上海(虹口)小戲小品基地受2017年央視春晚邀請,定向創作《不定期失蹤》。央視三套欄目組赴上海採風,聽取虹口文藝創作幹部的意見和建議。為紀念魯迅逝世80周年,虹口區創排原創大型情景劇《魯迅在上海》,以現實主義手法展現了魯迅與革命青年和共產黨人深厚的戰鬥友情。虹口區還引進「社區劇場」表現形式,組織社區文化志願者參與公民道德建設小品大賽,宣傳「新七不規範」。

上海市群文創作繁榮發展,靜安區選送的小品《親!還在嗎》榮獲全國群眾文化藝術領域最高獎——群星獎;靜安區組織編撰的「繁景夢源」連環畫叢書《火輪奔流:百年上海鐵路》獲第十屆全國連環畫創作大賽一等獎。

5.營造良好城市文化氛圍

上海市編製《上海城市文化氛圍營造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實施包括18類52項內容的營造城市文化氛圍計劃。

文教融合方面,根據《上海市文教結合2016年工作要點》,上海實施23個文教結合項目,重點聚焦提升學生素養、開展文化保護傳承、鼓勵文藝創作等方面。2016年文教融合主要有五大特色:一是高雅藝術進校園走向品牌化。全市共組織13家國有文藝院團進入學校演出400餘場,國家三大軍樂團在上海高校舉辦8個專場演出;「相約經典」學生公益票支持1萬多名大學生走進劇場欣賞高雅藝術。文藝演出配送到校園,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六進」機制相結合,提高了廣大學生的文化素養與藝術欣賞水平,初步形成「一區一特,一校一品」的文化傳承特色。二是啟動上海非遺「進課堂」試點項目。按照《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對「學校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的相關規定,上海市自2016年起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課堂」試點工作,嘉定區、徐匯區、黃浦區、寶山區被確定為進課堂試點區。通過一年試點,新增市級「非遺」校園傳習基地34個,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課堂教育全覆蓋,更多中國小生通過課堂教育參與「非遺」傳承。三是深化學生藝術實踐基地建設。依託上海大劇院、上海交響樂團等文藝院團,開展高質量學生藝術實踐活動,培育了上海學生舞蹈團、上海學生戲劇團,進一步完善了學生藝術團聯盟。四是扶持校園文藝創作。上海開展「文藝創意創作支持計劃」,創編《潘序倫》、《裘沛然》、《劉湛恩》等一批校園大師劇目,扶持創作劇本10個;創排校園版民族歌劇《黨的女兒》,赴京展演引起強烈反響。五是積極探索「互聯網+文教結合」。製作《少年說》等微視頻,引導學生感受國家人文及歷史變遷;推出「交響樂指揮家曹鵬講演實錄」等名師授課視頻,搶救性保護一批文藝精品課程資源。

文商融合方面,2016年「文化陸家嘴」項目繼續有序推進,白領午間爵士音樂會、午間戲曲講座、午間音樂欣賞會等項目得到陸家嘴地區廣大白領的熱烈歡迎。同時,在上海知名商圈引進全市範圍內多家國有、民營主體申報的文化項目,僅第四季度就集中了包括文藝演出、音樂賞析、展覽展示、名家講座、手工體驗等30多個項目入駐黃浦商圈,開創了「文商結合」的新模式。文商融合充分調動起本市各商圈和文化運營主體的積極性,通過市區兩級搭建的平台,將各種文化資源融會貫通,形成多贏局面。

(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合發展

1.「文化上海雲」正式上線

2016年3月26日,「文化上海雲」正式上線,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省級區域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平台。「文化上海雲」覆蓋了市、區縣和街道鄉鎮共400多家文化館、圖書館、展覽館、美術館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集合了全市主要的公共文化活動信息。平台建成后,主要體現了三個方面的成效:一是方便了市民參與。通過點擊手機APP、微信公眾號和網站,市民對全市文化活動一目了然,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便捷地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二是大數據分析推動服務轉型。目前,「文化上海雲」平台每月發布活動4000場,服務人次超過1000萬,海量的公共文化信息形成了真實可靠的公共文化大數據,進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需精準對接。三是凝聚了更多的社會主體。「文化上海雲」激發更多的社會主體通過「雲端」開發優質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既彌補了各區公共文化設施和文化資源不均衡的現狀,又實現了公共文化促進文化消費的目標。

2.加大公共文化服務科技創新力度

上海圖書館打造移動數字閱讀服務體系,加大微信、微站和手機客戶端數字閱讀服務推廣力度,在原有電子書「微閱讀」品牌基礎上,推出電子期刊「微文堂」品牌,累計推送「微閱讀」45期,推送圖書270多本,讀者可以直接在微信和支付寶客戶端等熱門應用界面閱讀全文電子書,全年點擊量達到22.79萬次,獨立用戶訪問量達到13.34萬人次。「微文堂」根據每周閱讀的熱點重點,推薦期刊文章,共推薦期刊361種,已擁有一群固定的讀者和用戶。上海圖書館還針對欠發達地區的數字閱讀推廣和服務模式,首創開發「愛悅讀盒子」智能機頂盒和「上圖愛悅讀WiFi閱讀盒」,經新疆喀什等多地試用,受到高度肯定。

3.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傳播能力

2016年上海市完成了「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建設,實現了中央12套標清數字電視節目和3套CDR數字廣播節目的傳送。為解決目前頻譜資源困境,實現傳輸帶寬的擴容,以承載更高質量,更高速率的音視頻文化服務,上海積極推進NGB-W的技術試驗。NGB-W試驗網是上海市經信委重點實施推進項目,現已制定了上海NGB-W擴大試驗交互小塔站點規劃方案。NGB-W試驗網的意義在於協調各區縣頻率頻道,擴大上海NGB-W試驗網規模,更好提供文化服務。

(五)深化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創新

1.推動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

上海市各級圖書館作為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的試點單位,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嘉定區圖書館於2016年5月成立議事會,9月成立理事會並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理事會制度,議事會通過引入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圖書館服務與建設,成為公眾參與圖書館建設建言獻策的平台。嘉定區圖書館理事會由11名理事組成,監事會由3名監事組成,通過議事會、理事會及監事會,區圖書館正逐步構建起以公益目標為導向,內部激勵機制完善,外部監管制度健全的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級。

上海圖書館在逐步理順理事會日常工作和完善制度建設的同時,加強理事會工作總結和研究。以文化部「2015-2016年度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課題」《治理路徑下的公共圖書館理事會模式探索與實踐》為抓手,對國外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政策、國內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工作現狀、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研究熱點等開展了系統調研,對圖書館理事會兩年來運行實踐、成效與存在不足進行了深入總結和分析,提出了完善理事會制度建設的五點建議。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圖書館雜誌》上發表4篇論文,形成報告近10萬字,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改革積累了有益的探索經驗。

2.創新基層社區公共文化管理運行機制

上海市各區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思路和新做法。

松江區作為國家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試點地區,充分調動各街鎮文化服務的積極性,試點「3+4+X+1」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模式。所謂「3+4+X+1」,「3」指「三個一」,即一個文化廣場、一個演藝廳、一個宣傳欄;「4」指「四室」,即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老年活動室和健康衛生室;「X」是指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主題「廳」、「室」;「1」指建立一支優秀群眾性文化團隊。松江區將建設經費全部下撥至各街(鎮),要求各街(鎮)嚴格按照「3+4+X+1」的建設模式和有關標準實施,由區級層面負責監督、指導,在確保建設進度的同時,也確保了建設質量,還建出了各自的特色。

黃浦區公共文化服務網路為「1+3+10」模式,即1個區級文化資源配送中心,3個區級公益性文化場館(區文化館、區圖書館、明復圖書館),10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區文化資源配送中心對接市級配送資源,統籌協調區級資源配送工作,構建市—區—街道三級資源配送體系,提供符合市民群眾需求的公共文化內容。

閔行區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雙向發展路徑,所謂「雙向」,第一指「從上至下」,即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資源配送網路,融合各類社會資源,依託文化項目,通過「接地氣」的文化空間和「有人氣」的文化活動,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第二指「從下至上」,即扶持和培育基層群眾文化團隊,利用區級資源平台,搭建基層群眾自我展示平台,用老百姓自己的作品夯實區級文化品牌建設,讓市民群眾在享受自己文化成果的同時,提升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認同,凝聚文化共識。

3.完成上海市第六輪街道(鄉鎮)圖書館評估

上海市圖書館行業協會於1月至6月開展了第六輪全市街道(鄉鎮)圖書館評估考核工作。此項工作分四個階段進行,一是組織專家調研並起草《評估標準》;二是各區按照評估要求,進行工作動員,各街鎮圖書館自查整改,各區組織專家開展評估考核;三是市圖書館行業協會成立包括部分區縣圖書館館長在內的專家評估組,對申報優秀館的95家街鎮圖書館逐一進行現場考評;四是匯總評估情況,進行打分排名。

4.公共文化示範區(項目)穩步推進

2016年5月16日至18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北京組織召開第二批示範區(項目)驗收集中評審會議,對申報參加第二批次驗收的32個示範區、57個示範項目進行集中評審。浦東新區獲得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稱號;普陀區「蘇州河文化品牌打造,構建公共文化服務新空間」、松江區「『萬千百』文化惠民工程」被文化部正式命名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

5.發布公共文化建設創新項目

2016年1月26日,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通過《新民晚報》、文化上海微信、微博等媒介,面向全市發布了推薦2015年全市公共文化建設創新項目的公告,並從公共文化專家庫中抽取了政府部門代表、公共文化機構代表,學者代表、社會機構代表、媒體代表,以及區、街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市民代表等六個方面21位專家組成推薦評審組。經評議,一共推薦出150個公共文化建設創新項目,其中市級機關單位類18個、區縣類37個、街鎮社區類46個、社會團體類49個。2016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公共文化建設工作會議上,對150個項目進行了表彰,引導全社會積极參与公共文化建設。

6.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創新相關調研

2016年7月,根據文化部公共文化司《關於開展繁榮群眾文藝專題調研的通知》要求,上海市文廣影視局組織課題組開展「上海市繁榮群眾文藝專題調研」,在對本市群眾文藝發展狀況全面摸底的基礎上,總結了上海市群文工作的成績與不足,並對「十三五」時期繁榮群眾文藝工作提出了思路和建議。本次調研獲得文化部好評。

2016年11月,上海市完成了《國際文化大都市背景下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益性服務機制研究》專項調研。課題組提出,公益性文化服務機制政策設計的重點,是構建公共文化供給的兩大渠道,進而突破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傳統界限,從需求側挖掘供給側的公共文化服務資源與動力,切實實現以國家福利與社會公益互補為標誌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價值取向。

三、2016年上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索與創新

(一)全面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專業化發展

根據市政府2016年重點工作安排,結合2016年市委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大會要求,在2015年徐匯、浦東、嘉定、閔行4區試點的基礎上,上海市全面推進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發展。

上海市根據試點區工作中期督導情況,歸納總結經驗,編寫了《上海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工作手冊》,彙編已印發的配套文件和試點區經驗介紹,聚焦做法成效、困難問題,提供實際案例,供各區推進本區域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工作參考。

2016年3月29日,在黃浦區五里橋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召開全面推進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工作現場會,由4個試點區介紹經驗做法,向各區縣文化(廣)局印發《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工作的通知》,配發《上海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工作手冊》,進一步明確年度工作目標。

上海市將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工作納入萬人培訓工作計劃,針對各區縣文化(廣)局開展專題培訓,深入學習解讀《關於推進上海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的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充分理解內涵要求、實施方式、工作任務等,提高工作推進效率。各區結合區內實際,積極制定本區推進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工作方案,明確各項工作推進時間表、路線圖,因地制宜確定各中心的管理模式,努力做到「一中心一模式」。

上海市各區積極推進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實踐。徐匯區作為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上海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指定試點區,認真貫徹執行市裡相關要求,針對如何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化發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後續建設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完成系列相關課題研究,委託社會組織參與在11個居委綜合文化活動室試點的「五位一體」建設,在重視硬體建設的同時,更加重視功能配置和運營管理等軟體建設。普陀區完成了《關於普陀區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的調研報告》及《在普陀區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管理的現狀及路徑分析》,全面考察本區10家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現狀,推進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工作,增強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活力、提升服務效能。青浦區制定了《青浦區街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實施方案》,先後組織華新鎮、盈浦街道文體中心赴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市級示範點進行學習考察,然後結合實際情況,在華新鎮鳳溪(含大居)社區文化活動分中心率先試點全委託管理模式。奉賢區出台了多項政策,明確「一中心一方案」的工作要求,不斷總結推進過程中的新思路、新做法。崇明區制定配套參考文件,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提供政策依據和操作規範,同時完善了鄉鎮文化活動中心日常評估考核意見,研究落實文化人才引進政策、文藝團隊分級管理補貼辦法,以及文化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等。

(二)公共文化配送工作不斷創新

上海市東方公共文化配送中心不斷優化配送工作的手段、途徑和方法,在2016年的配送工作中,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嘗試:首次推出全面反映本市公共文化三級配送工作的《上海公共文化配送手冊》,與全市群文工作者和社區市民見面。首次組織上海18家國有專業院團在市民文化節首日集體亮相,分別走進全市各區,為廣大市民提供文化服務。首次完成市級公共文化配送四類產品同步招標,目前參與市級配送的單位共計110家,項目355個,其中今年通過評審的新晉主體41家,新增項目190個。首次召開配送主體溝通會,通過與中標單位集體見面、個別約談的方式,搭建有效的溝通平台,對配送主體進行實務培訓,在規範配送流程,服務中標單位,培育合格主體方面起到積極作用。首次舉行公共文化配送產品徵集工作信息發布會,吸引更多優秀的社會主體參與到公共文化配送工作中來。首次開展社區文藝指導員舞蹈實訓基地試點工作,與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合作,啟動大學生文藝指導員培養輸出計劃,派送的20名大學生指導員順利完成全年基層輔導任務,教學成果展示活動獲各方好評。首次依託「文化上海雲」搭建線上報名、節目視頻上傳和評選平台,開展社區文藝指導員教學成果展評展演活動,共有188名市級文藝指導員、253支社區文藝團隊報名參評,10天節目網上瀏覽量達505萬人次,活動不僅成為社區文藝指導員展示教學成果的舞台,更是普通市民充分展示、充分交流、相互點贊的平台。首次舉辦全市公共文化配送產品設計大賽,引導配送主體為社區設計符合群眾需求的公共文化配送定製品,讓按需定製引領配送新風尚。2016年東方公共文化配送中心共編寫發送18份配送專題簡報,4月中旬和12月初,中央及本市十多家媒體分別圍繞「上海公共文化向精準配送方向邁進」和「點單式配送打造公共文化『淘寶』」主題給予了深入報道。

(三)《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正式實施

2016年5月1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以下簡稱《非遺條例》)正式施行。《非遺條例》全文共八章47條,是繼《上海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規定》、《上海市文物保護條例》后的又一部重要地方文化法規,對於推動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非遺條例》立足保護工作實際,確定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採取分類保護的原則,更加強調政府的責任,確立了以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文化行政管理等部門為主,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同時加大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教育的力度,以提高全社會非遺保護意識。

《非遺條例》鼓勵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非遺項目開發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大眾生活。《非遺條例》還建立了「退出機制」,即要求全市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每三年對本級代表性項目的保護情況進行評估,並向社會公開評估結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依據評估和限期整改情況,取消無正當理由未履行義務的代表性傳承人或保護單位的資格,並予以重新認定。

為做好普法宣傳工作,上海市召開《非遺條例》專題新聞發布會,開展各類媒體宣傳,平面媒體多次刊登專家文章,上海電視台《新聞透視》欄目進行專題報道,形成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印製《非遺條例》單行本,在本市各區縣圖書館、文化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免費派發,普及非遺保護知識。

《非遺條例》施行后,上海市將根據法律規定,相繼完善市級非遺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專家委員會制度,完成市級代表性項目和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文件的修訂工作,加快推進220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的認定工作。

2017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工作將秉持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真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圍繞《上海市「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進一步夯實基礎,補足短板,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制度化、標準化、均等化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效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

轉自:上海市文廣影視局

歡迎關注「元浦說文」訂閱號

金元浦 教授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文化部動漫類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博導

「元浦說文」由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創辦。目標在於速遞文化信息、傳播深度思考、彙集文化創意產業的業界和學術精英,搭建產學研的合作橋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