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周為啥非得上五天班?兩天不行嗎? | 壹讀百科

圖片來自網路

天天都不想上班的壹讀君 | 廢柴れいこ

又是萬念俱灰的周一。

每到今天日子就變得格外難過,畢竟距離周六還有四天。情緒也異常崩潰,為什麼一周非得上五天班,兩天不行嗎?

按照目前五天八小時的標準工作制度來說,答案是的確不行。畢竟,實現一周工作五天的生活才22年,就連有全國固定的公休時間也花了蠻長時間的。

古代,沒有「星期」的概念

最開始,根本就沒有「星期」的概念,日子都是按年、月、日、時算的。但沒有星期不代表天天都要幹活,完全不休息。實際上,古代的士農工商都會休息:

古之為農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日之休息也;日為改歲,人此室處,一歲之休息也;此言農亦有休息之時。古之為工者,霜始降,則百工休,此育工亦有休息之日。古之為商賈者,市罷而歸,游倦而返,此言商賈亦有休息之時。

農民過年的時候休息,手工業從業者霜降的時候開始休息,商人就每天罷市的時候休息。但這些休息都不是全國通行的。時間既不固定,還因群體而異。

上班族就不一樣了。秦漢時期,官員們就開始有了固定的放假時間,「漢制中朝官五日一下里舍休沐」,每上五天班就休一天。唐代,官員們雜七雜八的假很多,能把人看紅眼,《唐六典》記載「內外官吏則有假寧之節」,解釋說:

謂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臘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並給休假一日。五月給田假,九月給授衣假,為兩番,各十五日。私家油廟,各給假五日。四時祭,各四日。父母在三千裡外,三年一給定省假三十五日;五百里,五年一給拜掃假十五日,併除程,五品已上並奏聞。冠,給三日;五服內親冠,給假一日,不給程。婚嫁,九日,除程。周親婚嫁,五日;大功,三日;小功,一日,不給程。齊衰周,給假三十日;葬,三日;除服,二日。小功五月,給假十五日;葬,二日;除服,一日。總麻三月,給假七日;葬及除服皆一日。周已上親皆給程。若聞喪舉哀,並三分減一。

【唐】李林甫,《唐六典》卷二,明刻本

放眼一看全是假,連滿二十歲都有三天假,還給路假,算起來一年能休個四五十天。不過這些假都有名頭,而固定的放假時間是「旬休」,每上十天休假一次。宋、明也按照「旬休」給官員放假。

學生比上班族可憐得多,常規的假只有初一和十五。《明史·選舉志》記載,國子監的學生「惟朔望給假」,上十幾天才能休一天。

雖然官員和學生有假,但這假非常局限。對於全國來說,除了節假日,是沒有固定的常規公共休息時間的。

星期傳入,開始上六休一

直到「七曜歷」傳入,國人才慢慢有了公休意識。

古巴比倫人創立了「七曜歷」,按照七天一個輪迴的方式來紀日,分別是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對應今天的周日到周六,周日為專門的休息日。「曜日」這個說法在漢代也有記載,不過與時間沒什麼關係。唐代,七曜歷傳入,不過一直對沒產生過啥影響,唐高宗甚至還禁過七曜歷。直到清末,國人才有意識的按照一周七天的方式工作和生活。

清末,因為通商港口開放、傳教士傳教等,很多外國人在活動,他們的星期觀念也影響到了國人。為學習西方而奔走的維新人士,也極力主張學習西方的星期制度,大好周日應該用來休息。他們也在自己創辦的各種學會中,規定星期天為休息日。

與此同時,來演出的外國劇團,大多時間都定在周日。為了看劇,國人不得不讓周日變得有空。所以,在這種被迫接受和主動學習之間,開始推行星期制度。

1902年,清政府頒布學堂章程,在《欽定學堂章程》中明確規定星期天要給學生放假:

除年假、暑假合計在七十日之外,每歲恭逢皇太后皇上萬壽聖節、皇后千秋節、至聖先師誕日。仲春仲秋上丁釋莫日、端午中秋節,暨房、虛、星、昴日,各停課一日。

「房、虛、星、昴」是當時對「星期日」的說法。這段意思是說,全國中等、高等學堂全部在星期日放假一天。這是政府第一次出面直接規定星期日為公休日。

教育界開始公休僅僅只是個開始,星期日成為全國公休的大勢根本無法阻擋。

  • 1903年設立的商部實行星期日公休制度。

  • 1905年設立的學部實行星期日公休制度。

  • 1906年清政府各衙門實行官制改革,各部官署相繼實行星期日公休制度。

  • 1911年,清政府中最守舊最傳統的吏部與禮部最終開始實行星期日公休制度。

在此期間,文化娛樂場所也按星期安排日程,星期日休息。

到1911年,清政府整個中央機構全部實行了星期天公休制度。按照七天一周的方式紀日,上六天班休一天,成為了整個社會的共識。國人也在這時用「星期」來稱呼這種七天一輪迴的紀日方式,用來稱呼星期日的「房、虛、昴、星」也變成「星期日」,也有人用從日本傳來的「周」來稱呼。

但是,星期日休息的制度踐行得並不徹底。比如在工人處於弱勢的服務業和製造業等社會行業中,工人很難在每周周日都得到休息,基本上只能上兩周才休一天。20年代后,因為後工業化的推進和國際國內勞工運動的蓬勃展開,星期日休息成為工人的一項基本權利,獲得了法律上的保護,國民政府也在1929年底頒布的《工廠法》中明確規定了這一權益。

1995年,開始上五休二

上六休一的制度在持續了很長時間,一直到1995年實行五天工作製為止。而其實,在效仿西方開始星期制度的作息不久,世界上就出現了一周只五天的制度。

最先提出一周只工作五天的人,是汽車大王亨利·福特。1926年9月,他在自己的汽車公司里實行了每周工作五天的制度,把每周六天八小時的工作減為了五天。

亨利·福特

但同意福特做法的人沒幾個,畢竟資本家的任務是儘可能多的壓榨工人的剩餘價值,給工人太多休息時間怎麼看都不划算。然而福特認為如果工人天天工作的話,生產的東西就沒人買:

進一步縮短每周工時間是大勢所趨,不這樣做的話,全國就消化不了各個工業部門生產的產品,國家的繁榮也難以持久。

工人有更多的休息時間,就可以花更多的錢來買東西,買東西的人多了又能增加更多的工作,更多的工作又能創造更多的利潤,更多的利潤就會有更高的工資。如此循環往,所以減少工作時間、六天變為五天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

在福特的理論和實踐下,美國企業逐漸開始實行五天工作制度。差不多40年代左右,美國基本實現了五天工作制,世界各國也開始推廣這項制度,除了。

新剛成立的時候,只在《共同綱領》中規定了幹部職工每天要工作八小時到十小時,並沒有規定一周要工作多少天。加上特殊時期,群眾們的建設熱情高漲,所以基本都是按照一周六天的節奏工作。

到了70年代,世界各國基本上都實現了五天工作制和年帶薪休假制,淪落成為世界上僅有的4個沒有實行年帶薪休假制的國家之一。加上為了縮減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開始考慮縮短工作時間,甚至在1986年初,成立了專門研究縮短工時的課題組,考慮把工作時間由六天變為五天的可能性。

事實證明只要有目標,都是有可能實現的。1995年,國家發布《國務院關於修改〈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決定》,決定自1995年5月1日起,實行五天工作制。

終於,開始過上了上五休二的生活。

現在美國部分城市開始了四天工作制,也有學者如王琪延認為能在2030年實現工作四天休息三天。

那隻工作兩天呢?當然也是可以的,如果你有錢的話。

參考資料

1.王爾敏著,《近代文化生態及其變遷》,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2.歐陽淞、高永中主編,《改革開放口述史》,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3.閔傑,《近代社會文化變遷錄第二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丁兆倩,《唐代官員的休沐制度初探》,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5.《從七曜說到「禮拜」、「星期」、「周」的語源》,黃河清,

6.《人大教授回應四天工作制質疑:過勞可恥 不想被累死》,張琳,新聞網轉光明網

7.(美)亨利·福特著、汝敏譯,《亨利·福特商道 勇往直前》城市出版社,2006年版

8.湛曉白,《從禮拜到星期:城市日常休閑、民族主義與現代性》,《史林》2017年第2期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