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藝術家藏在畫里的小秘密 都被X光揭穿了

有時候當我們在書上或是博物館里看到一幅《蒙娜麗莎》時可能只會想到:「哇,達?芬奇,好厲害」;而在研究者或鑒賞者眼中,卻能看出一本《達?芬奇密碼》。把業餘玩家和專業人士區分開的是什麼?除了對畫面風格、歷史背景的了解程度不同之外,專業的鑒定者們往往還需要在研究中加入科學技術的幫助,比如X光。

X光檢測繪畫的原理是?X光用於檢測繪畫,當然跟X光用於醫學檢測一樣。簡要來說,X光射線可以穿透物質,但它對不同密度的物質穿透力不同,密度越大,穿透力越小。如果放在繪畫中,一件作品中圖層的厚度、顏料顆粒的密度、基底支撐物的密度各不相同,於是不同的射線量會在底片上留下不同層次的圖像。比如鉛白、朱紅的透光能力強,而土黃、赭石、藍等顏色的透光能力弱。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到隱藏在畫布表層顏色下的各種秘密了。

X光的運用已經在藝術鑒定領域十分常見了,它不僅可以解鎖作品下的秘密,同樣可以確認作品的真實性。使用的紙張類型、材料、草稿、作品的改變等等因素,都可以在X光的運用之下被發現,以確認這幅作品是原作還是仿品。同時X光還可以探測畫中不同的礦物顏料以及其他元素。這些痕迹為作品創作的時間、地點提供線索。比如說,這幅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檢測中發現,它在創作時使用到了鉛。

X光檢測在判斷作品真偽的同時,總有一些驚喜的新發現,要不然就是在顏料的背後發現了一件新作品,要不然就是發現作者在修改作品的過程中透露出的小心事。下面我們看看,X光都幫人們發現了什麼?一張畫布能用多少次?

畫布下被掩埋的另一幅畫最近在華盛頓國家畫廊的展覽「弗雷德里克?巴齊耶(Fr?d?ric Bazille)與印象派的誕生」中,研究人員通過X光從巴齊耶1870年創作的一幅《Ruth and Boaz》中發現了另一幅名為《鋼琴前的年輕女人》(Young Woman at the Piano)的作品。這幅作品創作於1866年,巴齊耶曾在給母親的信中提到過它,但卻沒有人見過它的真面目。

Fr?d?ric Bazille, Young Woman at the Piano (1866)

為什麼要把這幅畫覆蓋掉?本次展覽的策展人Kimberly A.Jones說「這可能是一種節省開支、省錢的選擇,但更有可能是因為他對這幅作品並不滿意。特別是在這幅作品被沙龍拒絕之後,這種感受更加強了——畢竟你不可能毀掉一幅你很喜歡的畫。」

Fr?d?ric Bazille, Ruth and Boaz (1870).

19世紀六十年代,巴齊耶曾和莫奈、雷雷諾阿等人在巴黎的同一個工作室中創作,但由於1870年巴齊耶在戰爭中不幸逝世,所以他沒能等到七十年代與印象派畫家一同參展。但這幅畫的出現,無疑可以幫助我們一窺印象派萌芽的那段歲月——那時候「印象派」甚至還沒有名字。

Fr?d?ric Bazille, The Western Ramparts at Aigues-Mortes (1867).

在另一個例子中,X光幫助研究者們確認了一幅梵高的作品。下面這幅靜物畫到底是不是出自梵高之手,曾經有過幾次爭論,而最終終結這場爭論的,正是X光技術。

早在1974年,這幅靜物畫就被認為是出自梵高之手,收藏在一座荷蘭博物館中。但從2003年起,由於這幅畫的風格和尺寸上跟梵高的其他作品都有出入,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對它持懷疑態度。終於在X光技術的檢測之下,他們在這幅畫下面發現了另一幅梵高的作品:「兩位摔跤手」。

這幅畫應該是1886年梵高跟弟弟提奧一起住在巴黎時創作的。在X光技術之下,「兩個摔跤手」呈現出了梵高慣用的顏色和筆觸。同時,研究者發現這幅畫的尺寸正是梵高當時在安特衛普學院學習時所使用的人物畫標準尺寸。一位梵高博物館的專業研究者還稱,這幅作品中摔跤者半裸的姿勢正是安特衛普學院當時流行的樣式。於是這幅畫最終被確認為梵高作品。

為什麼要修改作品?

畫布下的另一個真相在另一些時候,X光幫助我們發現藝術家最早的繪畫意圖。有時藝術家作品的改動背後,隱藏著他的一段往事。比如庫爾貝的這幅《受傷的男人》。畫中的男子在樹下躺著,胸口有一道傷口正在流血。

Gustave Courbet,The Wounded Man

但研究者在X光之下,卻發現了這個男人受傷的原因:

研究結果是,創作這幅畫時時庫爾貝20歲,正是熱情似火的年紀。他畫下了自己和未婚妻Virginie Binet在一棵樹下小憩的畫面。但在這幅作品創作六年後,妻子帶著他們的兒子一同離開他。於是1854年,這幅畫就變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未婚妻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流血的傷口和倚在身旁的一柄短劍。愛情已成往事,而他自己成了那個「受傷的男人」。是一塊鳥糞還是一滴蠟?

擊碎民族精神的一個白點有時X光的結果卻讓人無法接受。比如愛德華?蒙克的《吶喊》中一個有名的白點。蒙克有很多個版本的《吶喊》,但是在挪威國家博物館的這幅中,有一個著名的「白點」,很多年來,研究者都認為這個白點是一滴鳥糞。因為蒙克有把自己的畫作帶到自然中的習慣。

挪威人一直引以為傲,因為這正代表著他們親近自然的民族精神。所以當專家提出這個白點可能是白色顏料或是油漆時,並沒有人相信。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2016年一種新型的X光技術之下,研究者發現,這個白點中並沒有鳥糞中應該含有的成分,隨著檢驗的深入進行,最終這個白點被確認為是:蒙克工作室中一滴不小心濺上去的白蠟。這可怎麼辦啊……說好的親近自然呢……

委拉斯貴支、倫勃朗、畢加索……還有眾多藝術大師的畫布下都隱藏著另一個真相。或是完全抹去了自己的的一幅畫作,或是出於「甲方」要求或個人情感變化對畫面進行修改,亦或是像蒙克的「白點」一樣給研究者們留下一些跟創作場景有關的信息。不管怎麼樣,一切都瞞不過X光的眼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