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太虛大師簡介

太虛大師

太虛大師簡介

太虛,法名唯心,字太虛,號華子、悲華、雪山老僧、縉雲老人,俗姓張,乳名淦森,學名沛林,生於清光緒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圓寂於公元1947年,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生於浙江海寧長安鎮,近代著名高僧。1904年,太虛大師十六歲去蘇州小九華寺禮士達上人為師,師為取法名唯心。是年九、十月間,士達上人攜大師往鎮海拜見師祖奘年和尚,和尚為取法號太虛。太虛大師是近代佛教改革運動中的一位理論家和實踐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振興佛教、建設新佛教文化的事業。

大師對於佛教改革的主張和實踐是多方面的,而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

這就是他在《志行之自述》中所歸納的:「志在整興佛教僧會,行在瑜伽菩薩戒本」。對此,他自述說:「斯志斯行,余蓋決定於民四(1915年)之冬,而迄今(民十三,1924年)持之弗渝者也。」再進一步講,此「志行之所在」,也是他「將奉之以盡此一報身,而為長劫修菩薩道之資糧者。」所以,從這兩方面入手來探討太虛大師對近代佛教發展的構想與貢獻,無疑是最為恰當的。所謂整興佛教僧會,就是要從出家的主持僧(僧伽集團)和在家的居士正信會兩方面來整頓和振興佛教。大師認為,在家信眾和出家僧眾是相輔相行的,佛教的振興必須落實到正信的俗世士女,才是圓滿。所以,他積極支持和協助各地信眾組織成立佛教正信會,為廣大信眾講經說法。他主張以五戒十善作為在家信眾的根本,培養善美的人倫道德,改善社會風尚。不過,與此相比,整頓僧伽制度顯得更為重要和根本,因為僧伽是「住持三寶之本」。早在1913年,大師在寄禪和尚的追悼會上,針對當時佛教叢林存在的積弊,就提出了「教理革命」、「教製革命」、「教產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這裡,教理革命的中心是要革除愚弄世人的鬼神迷信,積極倡導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精神,去改善國家社會。教製革命的中心是要改革僧眾的生活、組織制度,建立起適應時代需要的住持僧團。教產革命的中心是要變按法派繼承寺廟遺產的舊規為十方僧眾公有制,並作為供養有德長老,培養青年僧伽,興辦佛教事業之用。

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是在於: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饒益有情」的精神去改進社會和人類,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他嘗說:「末法期佛教之主潮,必在密切人間生活,而導善信男女向上增上,即人成佛之人生佛教」。因此,他提出了「即人成佛」、「人圓佛即成」等口號,以鼓勵僧眾和信眾從現實人生出發,由自身當下做起。這也就是說,成佛就在人的現實生活中,就在人的日常道德行為中。否則,人格尚虧,菩薩的地位便無處安置,更談不上佛陀果成了。太虛大師有一首自述偈充分說說明了人生佛教的這一特徵,偈曰:「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圓佛即成,是名真現實」(《即人成佛的真現實論》)。本書選入的《真現實論》是大師為揭示佛教為一面向現實的宗教所做的理論論證,也是他建設人生佛教的理論基礎。

太虛大師一生可書之行實極多,這裡僅就一個方面做了一些簡要的介紹。大師學識廣博、思想深邃,他兼通內學外學、舊學新學,融會唯識中觀、法性法相,在佛學和世學理論上,都提出了不少精深的見解。大師著述等身,今已由其弟子印順法師等彙編成《太虛大師全書》,甚便研究。

—錦江區大慈寺路23號—

關注大慈寺微博、微信。

成都大慈寺微信公眾號 |@成都大慈寺官方微博

◆ ◆ ◆

官方網站:www.dacisi.org.cn

隨喜善款賬號:05012010213313000017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