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鎮痛分娩的實施率為何如此之低?

本文來自李清晨的微信公眾號,地址在這裡

醫院,凡夫俗子死生之所,古人云:「死生亦大矣」,醫院也是人間發生大喜大悲之事最頻繁的地方,然而像榆林產婦臨產前跳樓而亡一屍兩命的慘劇仍是文明社會的不可承受之痛。

輿情紛擾,真相早已為口水淹沒,無論是當事醫患雙方的哪一邊都不可能在這一場廣受矚目的羅生門中取勝,唯一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大悲劇中沒有贏家,目前所以爭執不下,只不過是兩邊誰也不想做那個輸得更慘的一方罷了。

眾說紛紜中,最值得局外人關注的話題其實只有一個:鎮痛分娩(稱其為無痛分娩或麻醉下分娩都不太準確,因為鎮痛的意思是大大減輕產婦順產時的疼痛感而不是毫無疼痛,鎮痛藥物的用量和濃度也遠遠低於臨床麻醉的要求)的實施率為何如此之低?

美國超過85%、英國90% 以上的產婦實施了分娩鎮痛,法國儒勒·凡爾納大學婦產醫院分娩鎮痛率更達到96%。而三級醫院分娩鎮痛僅佔分娩總數的16%,二級醫院的這一數字是1%……分娩鎮痛方面與歐美髮達國家的差距大得簡直不像在同一個文明世界,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難道是我們的醫生技不如人嗎?

其實,就算有技術方面的差距,那也不是導致這個現狀的主要原因,更多的乃是非技術因素,因為一項醫療技術的普及從來就不只是技術本身的事,醫學的進步從來就與社會 觀念的更新相伴隨,雖然現代麻醉技術發端於十九世紀的美國,但分娩鎮痛卻肇始於歐洲。

匪夷所思的是,在外科界迅速接受了麻醉技術並藉此擴大手術刀的疆域之後,這一技術在產科的應用卻一度遭到了保守人士的猛烈攻擊,神學家及各種道德學家也包括很多醫生都真誠地認為這種疼痛是上帝給予的,是女性生命中神聖的一部分,最離譜的是,曾有人因試圖減輕婦女在分娩時的疼痛而被宗教勢力指責為褻瀆神靈罪孽深重,最終竟被處死。

當時的產科醫生自然不可能跳出時代的局限,必然要受到宗教因素的影響,他們警告產婦們說,分娩的疼痛是由宮縮引起的,沒有疼痛就沒有宮縮,沒有宮縮就沒有正常的分娩,分娩時的疼痛可以使女性更溫柔更具有母性。

幸運的是,並非所有十九世紀的醫生都跳不出傳統的窠臼,James Young Simpson(1811-1879)是愛丁堡產科學教授,也是麻醉學先驅之一,他為同行們的死腦筋感到悲哀,有什麼理由認為麻醉可以應用於手術刀引起的疼痛卻不可以應用於分娩鎮痛呢?

對於神學界,Simpson的回擊更是叫絕,他援引《聖經 》中的記載說,上帝從不會反對麻醉技術的應用,正是上帝在給亞當取肋骨造女人時先讓他沉睡從而建立了麻醉的原理。

1847年,Simpson成功地將氯仿應用於分娩鎮痛,這是人類歷史上破天荒的第一例。

1853年維多利亞女王生奧波德王子和1857 年生比阿特麗斯公主時,John Snow(1813-1858)給她使用了氯仿以減輕疼痛,宗教勢力膽量再大也不至於敢在女王頭上動土吧。

如今,分娩鎮痛技術的安全性早已今非昔比,歐洲仍然是鎮痛分娩應用率最高的地區,受惠於這項技術而免遭徹骨疼痛的歐洲產婦又有多少人知道,僅僅在一百多年以前。試圖減輕產婦的疼痛還可能是死罪呢?

的鎮痛分娩技術起步於1952年(雖比歐洲落後了100多年,可也比多數人想象的要早得多吧),目前在技術層面早已日臻完善,可該技術的推廣卻困難重重,曾有一位記者寫文章稱「讓生育走向文明」,以我的理解,該標題的言外之意恐怕是說,在現代醫學技術條件可以完美止痛的前提下,繼續無視大量產婦的疼痛無異於野蠻行徑。

也許是有些產科醫生習慣了產婦們痛苦的哀嚎與呻吟,居然有人寫文章說不要過於強調鎮痛分娩的好處,也要看到其副作用……說的就好像在鎮痛分娩已經多到了被濫用的地步似的,明明是大量產婦在臨產前望眼欲穿地想用而用不上好嗎?(至於那些抱怨自己宮口開三指才上鎮痛的產婦,其實你已經比另外90%的女性同胞幸運許多了,與醫界通行標準看齊,尚有待時日哦,吃不上饅頭的日子,有稀湯寡水也得先對付著)在一個因食物匱乏而普遍營養不良的人群里普及吃肉的危害,即使你每一句在科學層面都是對的,也未免太冰冷了些。

任何一項醫療技術都非絕對安全,這不應該是有關方面(這個鍋主要應該由ZF來背,既不應指責民間觀念陳舊,也不應指責醫院不積極開展,后兩者都是一條船上的無辜者,具體在此不展開了)不作為的理由。試問,當鎮痛分娩技術是一個在醫院裡觸手可及的選項時,請問還有哪些女人真的會擔心其副作用而主動選擇靠毅力和堅韌來度過那難熬的疼痛?想想有那麼多事到臨頭僅僅因為難忍的痛疼而順轉剖(有絕對剖宮指征者另當別論)的病例,就不難理解所謂人類的毅力是有多麼不可靠了。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婦幼保健院產科是國內僅有的開展鎮痛分娩技術相當成功的公立醫院,自2000年起至今累計已有8萬多例新生兒是分娩鎮痛狀態下出生,分娩鎮痛率已達到96%。

在很多時候,醫學的真相是多重的,我們應該讓讀者將注意力集中在真相的哪一重?面向公眾的醫學科普寫作必然應是選擇性的呈現,如果力求面面俱到、事無巨細地精準平衡介紹,那你何不直接把全部參考文獻的原文扔給讀者讓大家自己去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間的災禍與不幸隨機在人群中發生,榆林產婦的悲劇也許只是機緣巧合地成為萬眾矚目的熱點事件,更多人的死亡都是無聲無息的,就像他們平凡的出生一樣不曾驚擾過不相干的旁人,當新的熱點出現,曾經的討論又有多少會落在實處?即使這樣的一屍兩命也不太可能立刻扭轉分娩鎮痛技術推廣不力的慘淡現實,因為,早在這一慘劇出現之前,青壯年麻醉醫生猝死的事件就已發生過多起……且……還將繼續不斷發生。

曾死了那麼多麻醉醫生,又有誰引起過如此熱鬧的輿論關注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