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心理罪》撲街,問題不在李易峰 | 706放映室

導語

葉底藏花一度,夢裡踏雪幾回。生活中不敢想之事,在光影圓夢。今天,電影和電視已經走進千家萬戶,觀看熱門電影,品評流行劇目,成為了青年人消遣生活的常見方式。那麼,這一屆青年人,他們對影視劇的看法是怎樣的呢?在紛繁不一的聲音背後,青年要有屬於自己的發聲陣地。706放映室是706發起的一個新欄目,在每一期欄目中,我們專門談論一部影視作品,負責提供屬於青年的新意見。

今天是706放映室的第2期,我們來聊聊一部新上映的片子,改編自同名小說的《心理罪》。

706放映室第二期

《心理罪》的懸疑感是如何崩塌的?

坊間傳聞,在《心理罪》上映前,李易峰主演的片子豆瓣評分從沒高過六分,而廖凡主演的片子都是七分起步。所以,當李易峰碰上廖凡,究竟誰的「Flag」能壓制另一個人?這是《心理罪》的一大看點。

借鑒了大衛·芬奇的《消失的愛人》和《龍紋身的女孩》,吸取諾蘭《盜夢空間》的創意,又如同《嫌疑人X的獻身》般早早公布兇手,追求一種深淵般的惡之花式美感,可廖凡和李易峰主演的《心理罪》口碑卻不如預期,和未上映前的良好口碑截然不同,《心理罪》上映第一天,豆瓣評分卻直降到及格線以下。那麼,這部片子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讓大量觀眾失望而回?這個問題,不妨和兩部偵探電影的經典之作對比來看。

在韓國電影《殺人回憶》中,當宋康昊飾演的警察自以為他抓到了兇手——那位白面秀氣的工人,突然傳來的精液DNA鑒定結果卻推翻了他的判斷,他只能目送「小白臉」遁入黑暗。

無獨有偶,日本電影《點與線》同樣塑造了個體在伸張正義時的無力感。北野武飾演的警察查到了真兇,可兇手及其妻子已經雙雙服毒死去,而真正的幕後操縱者石田主任卻因為證據不足而逍遙法外,並且升官發財。

在這裡,沒有超人般的罪犯,也沒有具備特異功能的警察,每個人物都有身為個體的弱點,而偵查的一方明明離真相那麼近,最後卻停在一步之遙,並不是由於兇手有通天的本事,而全在於一些很現實的原因。

《殺人回憶》中,警察對案件的查詢常會收到當地群眾的阻撓。警察局門口,群眾抗議成為司空見慣的事,這種軍警與公眾間深深的不信任,是韓國軍政府時期的投射,而恰恰是這種不信任,間接延緩了警方追查真兇的步伐。

《點與線》里,服毒自殺的安田夫婦只是高官們取之棄之的小卒,最後阻擋主人公的是堅固的權力網路。

兇手是普通的,危險是普遍的,那些鏡頭裡演繹的矛盾,在平凡人的生活里也隨處可見。因此,這樣的電影不僅僅是懸疑片,也對現實和人性有一種精準的捕捉,從而喚起觀眾超越懸念的共鳴。於是,它們是可以一遍遍回味的電影

但《心理罪》缺乏這種現實的關照,正因為它沒有或無意探討那些與現實鑲嵌的主題,沒有對人性的普遍一面、平凡生活中的個體危機做出更深的呈現,使它將自己懸置於一個尷尬的境況——它對觀眾的主要吸引力,只有通過對懸念、血腥的渲染來構建。它缺乏給予大眾共鳴的空間,而急於顯露的「表達」又一步壓縮了電影的回味空間,讓電影難以成為一部可供仔細品味的作品。

如果論對懸疑甚至血腥氛圍的呈現,《心理罪》高出大部分粗製濫造的低端國產懸疑片、恐怖片甚至科幻片。僅僅從可看性而言,比起前段時期上映的蘇有朋版《嫌疑人X的獻身》,已經差強人意。廖凡、李易峰、萬茜等,亦完成了各自的任務,沒有明顯拖累全片或與其他人割裂的人物。但受限於《心理罪》的立意、文本與人物,要他們有非常出彩的表現,似乎也是難為了他們。畢竟,一個雕刻感過重、留白空間不足、深度欠缺,而把寶都押在「懸念」的文本,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枷鎖。

天賦異稟的助手、身手非凡且心理極度扭曲的兇手、探長與助手從矛盾到和解的過程、案件本身的反轉模式,這個結構和安排本身已經讓影片充滿模式感,如果再往裡面填充欠缺合理性的情節,哪怕有戲劇衝突,其結果也得不償失,非但無助於觀眾對影片代入感的積累,反而有進一步令觀眾抽離齣電影的風險,因為,懸疑感環環相扣,有一環不合理,就如多米諾骨牌,影響全局。所以,當女性警員自動給嗜血殺手送人頭、方木孤身一人闖入蝙蝠島、邰偉又孤身一人去營救,它體現出創作者敘述的無力,只能靠不合理的個體冒險助推情節。

《心理罪》中喋喋不休的「畫像」和「心理入侵」初看新鮮,卻又於缺乏合理的理論或邏輯支持,等新鮮感一過,既故弄玄虛,又沖淡了解密的快感。懸疑片要做到扣人心弦,需要激發起觀眾解密的興趣。「真兇是誰?」「辦案手法是怎樣的?」「證據和動機?」

追隨著主角的思路,依據故事提供的線索,成功的懸疑片可以讓觀眾在謎底揭曉時恍然大悟,並且,當觀眾回味整個推理的過程,不會有明顯的邏輯硬傷。這方面,島田莊司、克里斯蒂的一系列作品都完成的很出色,而像我們熟悉的大導演諾蘭,亦是營造懸疑氛圍的高手,《致命魔術》、《記憶碎片》等電影說明諾蘭對懸疑感的超強把控力。

但是《心理罪》營造懸疑感的努力被喋喋不休的方木式解密給拆解了。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推理路子,解密的依據也非常單薄,方木就像一位提前知道一切的演員,一點點背誦出他知道的真相,方木是爽了,可觀眾未必,當觀眾發現一切的一切你這位「超人」都說出來了,而故事提供的線索又如此牽強,他們就沒有了解密的興趣。而方木的問題,出在人物設定本身上,李易峰只是按照那個設定來詮釋罷了。

懸疑欠缺,那人物情感的塑造呢?

確實有些偵探電影早早公布兇手,卻能依靠豐滿的情感致勝,比如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但很遺憾,《心理罪》在情感鋪墊上也乏善可陳,只有廖凡飾演的角色,多少具備感染觀眾的張力。

在這一點上,《心理罪》犯了和蘇有朋版《嫌疑人X的獻身》一樣的問題。

《嫌疑人X的獻身》本身追求的就不是一般偵探小說的「誰是兇手」,兇手一開始就現身了,抓住觀眾的是石神對女主的細膩情感和他如何造出一個瞞天過海的不在場證明,以及當最終一切破滅的巨大落差。在小說中,構建人與人之間驚心動魄的情感,勝過對懸疑軌跡絲絲入扣的追求。但蘇有朋也許是考慮到非書迷的觀眾,以及東野圭吾本人對改編的要求,所以他的電影一開始並不告訴你兇手是誰,還要留那個懸念。並且每個章節他都要安排一次反轉。

想法是好的,可問題也很致命,由於蘇有朋對整個故事掌控力的欠缺,以及他無法提供一個針對石泓的行事變化良好的邏輯自洽,所以反轉變得十分生硬,觀眾在中段就猜到了反轉的結果,所以精心營造的懸疑性也就蕩然無存。反倒使石泓的行事與性格思維出現矛盾。觀眾最直接的疑問就是:「以石泓的智商,他會設計出那麼笨拙顯露的圈套?」

正因為懸疑性瓦解、角色選角失誤,還有前期已經抑制不住的奇怪笑點,所以《嫌疑人X的獻身》,這個本來讓人震撼讓人心酸的故事,在蘇有朋的努力中,成功一部偵探喜劇。

《心理罪》不是喜劇,客觀來說,它有幾段戲確實有緊張驚悚的效果,但如果我們將它納入整個故事的框架來考量,它並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的效果,鬆鬆散散,有驚艷之筆,卻無法將整個故事編得純熟。

根據參與過劇組工作的網友透露:「吸血鬼案在《畫像》中只佔了一部分,但是因為涉及到時長和容量的原因,因此第一部《心理罪》選擇把吸血鬼案作為第一部的主線。」

於是,該劇的幕後大BOSS成為披著吸血鬼外衣的醫生。漁船公墓的對手戲、咖啡館與方木的對峙、對方木愛人的設計殺害,這幾段戲節奏感和氛圍的營造很見功力,但是與這幾段戲相比,結尾中醫生與邰偉、方木的對抗又弱了。

精心設計的BOSS卻只是一個力大無窮而神經兮兮,且一被光照就力量大減的瘋子,這時候,他只是一個穿戴人皮的怪物,一個站在對立面的符號,而無法像《沉默的羔羊》中令人毛骨悚然的漢尼拔,或諾蘭版《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一般,達成一種「反派的魅力」。

所以,《心理罪》的結局成為壓垮它的懸疑感和渲染力的最後稻草,給人的感覺倒像是:「嗯,我看完了,和想的一樣。」

然後,沒了。

end-

今日話題

你喜歡過哪一部懸疑片?

文字 | 宗城

圖片 | 豆瓣

編輯 | 吳憲達

about 706

706青年空間位於宇宙中心五道口,是第一家青年空間。706已經舉辦了上千場活動,發起了數十個創新項目,世界各地有趣好玩的青年人在此匯流。我們試圖創造一種新型的實體空間形態,孵化具有潛力的合伙人項目,通過社群式的學習,倡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讓青年人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關注706青年空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