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春天來了怎麼擺脫單身?古人戀愛教你一言不合就寫詩

人們常說,愛情是文學的永恆主題。歌唱愛情的篇章,在古代文學的天空中如繁星遍布,處處閃爍著美麗、神秘、誘人的光芒。她之所以有如此無止境的魅力,是因為她本身就代表著某種人性和某種對人生的感悟。

我們下面就沿著愛情發展線索,去欣賞這道五彩繽紛、濃淡有致的人生風景。

(一)情竇初開:

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初開的情竇,猶如一瓣剛破土的萌芽,乍看似有似無,細看則美妙無比;她還如一扇虛掩的門扉,裡面隱藏著無盡的詩篇。

李清照有一首《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首詞當然不能算是典型的情歌,其內容主要是描寫了少女在來客面前的羞澀和好奇,而在這種羞澀和好奇之中,不能說不是預示著人性的覺醒,孕育著愛情的萌芽。

元人徐再思的《雙調·蟾宮曲·春情》就比較典型了: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遊絲。

……癥候來時,正是何時?

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年齡幼小時不懂得什麼叫做相思,可一懂得,就被相思「病魔」纏身。少年的愛真誠執著,是人性中最純潔的部分。因此,初戀給他們帶來的感受更是刻骨銘心,相思給他們帶來的痛苦也就更加深沉。

(二)情人相會:

「要他微雨散閑人」和「更閏一更兒妨甚麼」

一般情況下,情人相會,大概會有兩個希望,一是無人打擾,二是時間充足。

如果有別人站在身邊,相會的情人一定很難進入角色,一切都將變得無味和沮喪。所以他們總希望無人打擾。

《詩經·靜女》寫一個女孩子與情人約會的情況: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兩人為什麼要把約會的地點安排在城牆角呢?我的老師侯先生講解本詩時,曾為我們畫了一幅簡單的城牆俯視圖,然後告訴我們,城門附近的人最多,而城角的人最少,那麼城角作為情人幽會的場所就顯得更為合適一些。

楊次也《西湖竹枝》其一也說:

自翻黃曆揀良辰,幾日前頭約比鄰。

郎自乞晴儂乞雨,要他微雨散閑人。

男子心粗,只想到天晴好做事。女孩子心細,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人多眼雜這個煩人的問題,因此她乞求老天下雨,但雨也不可太大,瓢潑大雨會使自己的約會泡湯,雨的大小程度要以能夠把那些到處轉悠的閑人趕回家中為宜。女孩子心理的細膩微妙,實在是可憐生的。

從《詩經》時代至今,已經數千年了,而情人相會愛找僻靜處的習慣並沒有任何的改變,人類在愛情方面的進化速度實在太緩慢了。

情人在一起所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時間。情人相會,情深意綿,自然會感到時間不夠用。

描寫情人相會時對時間感受的詩歌以南朝民歌《讀曲歌》與元人貫雲石《中呂·紅繡鞋》寫得最為真實感人:

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

願得連冥不復曙,一年都一曉。

(《讀曲歌》)

挨著靠著雲窗同坐,偎著抱著月枕雙歌,聽著數著愁著怕著早四更過。

四更過,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閏一更兒妨甚麼!

(《中呂·紅繡鞋》)

這兩首詩歌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一首採用不講道理的「錯怪」和異想天開的「妄想」來揭示情人相會時的那種「歡娛恨短」的心理狀態。天亮本是自然現象,詩中的兩位主人公對天亮雖然很怨恨,但又無可奈何,於是就不管他是否冤枉,把一肚子的怨氣都發泄到經常在天快亮時鳴叫的長鳴雞和烏臼鳥的身上去了。這顯然是「錯怪」。

后兩句所表達的內容,對情人來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隻能是一種異想天開的「妄想」。這首民歌就是通過這種荒唐的錯怪和稚氣的妄想,把情人那種「歡娛恨短」的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我們讀了這首詩歌,並不因主人公的傻氣而感到可笑,相反,卻感到他們的感情非常真實。

第二首的末尾採用的手法與第一首相似,一對情人想入非非,提出「更閏一更兒妨甚麼」的要求,這種違反常識的要求看似無理,但在「無理」之中卻飽含著真情至性。

至於情人相會時的幸福感受更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明代有一首無名氏作品,叫做《南雙調·鎖南枝·傻俊角》,它描寫了情人相處時的那種如膠似漆的狀態:

傻俊角,我的哥,和塊黃泥捏咱兩個。捏一個兒你,捏一個兒我,捏的來一似活托,捏的來同床上歇卧。將泥人兒摔碎,著水兒重和過,再捏一個你,再捏一個我。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當時的文人對這首曲子的評價非常之高,李開先《詞謔·時調》說:

「有學詩文於李崆峒(李夢陽)者,自旁郡而至汴省。崆峒教以若似得傳唱《鎖南枝》,則詩文無以加矣。」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時尚小令》也說它是「時調中狀元」。

文人們說它代表了詩歌的最高水平,可見文人對這首曲子的喜愛程度。甚至有人把它附會到趙孟頫夫婦的身上,《堯山堂外記》卷十七說是趙孟頫想置妾,就給管夫人寫了一首小調以為試探:

「我為學士,你作夫人。豈不聞陶學士有桃葉桃根,蘇學士有朝雲暮雲。我便多娶幾個吳姬趙女何過分?你年紀已過四旬,只管佔住玉堂春。」

管夫人看了,就寫下這首小曲作答,趙孟頫看后一笑作罷。

(三)情人相思: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情人能夠生活在一起當然是幸福的,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往往又不得不天各一涯。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江淹《別賦》)

分別給情人帶來的痛苦是巨大的。

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收有大量的男女相思之作,其中《伯兮》寫得較有意味,我們看其中的兩章: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女主人公的丈夫到東邊打仗去了,自從丈夫離家之後,女主人公的頭髮就一直亂蓬蓬的無心打扮,因為丈夫不在家,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給誰看呢?由於思念丈夫,女主人公痛苦不堪,於是就想尋找忘憂草,使自己能夠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在女詩人中,文學藝術成就最高的當屬李清照,而且她與趙明誠結成的婚姻也十分美滿。元人伊世珍在《琅嬛記》中說,二人剛結婚不久,丈夫就出門遊學,李清照不忍遠別,就寫下了一首《一剪梅》相送: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更著名的相思詞是她的《醉花陰·重陽》: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作於趙明誠在外做官時期。詞的末三句把自己比作消瘦的菊花,既說明了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深,又烘托出自己品格的高潔和清雅。

據《琅嬛記》說,趙明誠收到夫人寄來的這首詞之後,非常佩服,自愧不如,可又不甘心,一心想寫出比這更好的詞作。於是他就謝絕一切客人,廢寢忘食地連續寫了三天三夜,總算寫出了50首。然後他把妻子的這首詞同自己的50首攙雜在一起,送給友人陸德夫。陸德夫把玩良久,認為「只三句絕佳」,明誠詢問,陸回答說:「就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

元人姚燧《越調·憑闌人·寄征衣》和清人席佩蘭《寄衣曲》題材相似,寫得都十分成功:

欲寄征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與不寄間,妾身難上難。

(《寄征衣》)

欲制寒衣下剪難,幾回冰淚灑霜紈。

去時寬窄難憑準,夢裡尋君作樣看。

(《寄衣曲》)

第一首曲子的構思非常巧妙,妙就妙在作者抓住了思婦寄衣服給丈夫時的那一刻矛盾心理,不寄怕丈夫受凍,寄了又怕他吃飽穿暖了不思歸家。詩歌語言通俗,抒情真切,心理描寫細膩而真實,是難得的好作品。

第二首的作者是女性,她把對丈夫的思念和關心融而為一,情感更顯得真實感人。

袁枚《隨園詩話》卷三第六二條說:

金陵女徐氏,嫁桐城張某,夫久客不歸,徐氏寄詩云:殘漏已催明月盡,五更如度五重關。

孤獨的思婦在長夜中所受的煎熬和痛苦,「五更如度五重關」一句寫盡。

生前的相思雖然苦,但那是一種飽含著希望的相思,而死後的相思則是一種絕望的相思。

《詩經·葛生》中的兩章說:

葛生蒙楚,蘞蔓於野。

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夏之日,冬之夜。

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這是一位喪偶少婦去看望死去的丈夫時的內心獨白:丈夫的墳墓上已經長滿了荊棘、葛條和野草,而自己所愛的人就靜靜地躺在這荊棘野草的下面,他是那樣的孤獨凄涼。夏天的白晝是那樣的漫長,冬天的夜晚是那樣的難熬,待我百年之後,一定要再次回到他的身邊去陪伴他。

這一類的悼亡詩詞,寫得最好的還是蘇東坡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這是蘇東坡為悼念亡妻而作,詞朴意切,深刻地表達了生死兩隔的相思、痛苦之情。

這種悼亡詩雖然也表達了情人的思念,但確切地講,它與情人生前兩人相悅、相愛的情況還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就不再多舉例了。

(四)單相思:

多情卻被無情惱

相思已經是一件苦事,而單相思就更苦了。

《詩經·蒹葭》是一首描寫單相思的佳作: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很明顯,這是一首單相思的作品。在一望無際的蒼蒼蒹葭叢中,在白霧茫茫的凄冷清晨,詩人徘徊在流水的旁邊,他所心愛的人兒就好像站在四望無路的水中小洲上,使自己可望而不可即。本詩反覆沉吟,一唱三嘆,深刻地表達出主人公那種欲得不能、欲罷不忍的凄苦心情。

當然不太嚴重的單相思也是有的,我們不妨舉兩位名人為例。一是蘇東坡,一是袁枚。

蘇東坡在《蝶戀花·春景》中就抒發了一種單相思的淡淡哀愁: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知道「天涯何處無芳草」的詩人,還是被也許連面孔都未能看清楚的鞦韆佳人弄得心煩意亂。

蘇東坡隔牆偷窺鞦韆佳人,「雖不得魚,無後災」,而另一位風流才子袁枚就沒有他那樣幸運。《隨園軼事》「窺常熟織機女受窘」條記載:

先生到蘇州,聞常熟虞山之勝,買舟游之。偶行至西門外,桑麻遍野,一小村落也。忽聞機聲軋軋,自茅屋中出,隔窗窺之:一女郎年可十六七,丰神裊娜,正在翻梭織素,手腕輕靈,行所無事。先生愛其貌而又服其技也,凝眸不轉,佇立多時。鄉人見其狀,怒其輕薄也,群起而攻之,大為所窘。舟人聞聲至,解圍乃已。常熟某令聞其事,迎先生到署,置酒為之壓驚,並欲簽提鄉人,先生力止之,曰:「風流罪過,宜受輕懲也!」

因為偷窺佳人入了迷,結果挨了農夫們一頓老拳。袁枚也挺大度,以為自己有風流之罪過,吃一點皮肉之苦也是理所當然。至於這兩位大名人由一見鍾情而引起的單相思究竟持續了多久,我們就無法知道了。

不僅一般人為相思所苦惱,就連那些手握重權的人有時也無法解決相思的難題。

北魏胡太后是魏宣武帝之妻、孝明帝之母,性聰悟,多才藝,一度垂簾聽政,大權在握,是歷史上少有的傑出女性,然而她也有一段苦澀的戀情史。《南史》卷六十三記載:

「(楊)華本名白花,武都仇池人。父大眼為魏名將。華少有勇力,容貌瑰偉,魏胡太后逼幸之。華懼禍,及大眼死,擁部曲,載父屍,改名華,來降(指降梁)。胡太后追思不已,為作《楊白花歌辭》,使宮人晝夜連臂踏蹄歌之,聲甚凄斷。」

據載,歌詞是:

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

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

秋去春來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里。

楊白花知道這段愛情充滿了危險,所以為避禍逃到了南方。這可苦了太后,她情滿懷、淚滿面地期待著奇迹的出現:小燕子把自己朝思暮想的楊華再銜回北朝。明代的高啟對胡太后的愛情遭遇深表同情,也寫了一首《楊白花》:

楊白花,太輕薄,不向宮中飛,卻度江南落。美人踏踏連臂歌,山長水闊奈爾何!

奈爾何,春欲晚,何不飛去仍飛返?洛陽樹,多啼鴉,愁殺人,楊白花。

胡太后貴為帝母,且大權在握,尚且無法解決感情上的危機。史書上說胡太后與多人有情,因而在這一點上對她持否定態度。

對此,我想引用《宋書·前廢帝紀》中的一段記載來加以品評:

「山陰公主淫恣過度,謂帝曰:『妾與陛下雖男女有殊,俱托體先帝,陛下六宮萬數,而妾唯駙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

我們且不去評價山陰公主的其他行事,僅就她的這一提問,我想沒有一個男子能夠作出合情合理的圓滿回答。

是啊,男女同樣是人,為什麼男子可以妻妾成群,而女子一生只許從一而終。人類總是自詡為萬物之靈,然而在這一點上,他們卻是愚蠢之至。他們無端地立出許多規矩,實際上是在搓擰自縛的繩索,他們用這些繩索,把自己本來自由自在的身體懸挂在空中,過著一種動輒得咎的生活。我支持山陰公主的責問,同情胡太后的遭遇。

不僅凡人會有相思的煩惱,神仙也是如此。唐代詩人曹唐《小遊仙詩》寫道:

九天王母皺娥眉,惆悵無言倚桂枝。

悔不長留穆天子,任將妻妾住瑤池。

傳說周穆王駕八駿到西方遊歷,受到西王母的熱情接待,兩人一起游宴,相互贈答,情意綿綿。當二人分手時,西王母還唱道:

將子無死,尚能復來。

(《穆天子傳》卷三)

希望穆王不死,二人能夠再次見面。當然,穆天子還是死了,沒有能夠再次赴約,重溫舊情。死者無知,而西王母卻能長生,這就為西王母留下了不盡的遺憾。西王母是道教中女仙之首,擁有無限的權勢和法力,然而當她陷入單相思時,竟也無可奈何。

既然連神仙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凡人又能如何?對於無可奈何之事,且不妨把它置之度外。

本文摘自《道冠儒履釋袈裟》;作者:張松輝;嶽麓書社出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