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十二公民》:你憑什麼說一個人有罪?

這應該是花白有限的觀影史上看到最成功的翻拍電影。觀影過程中幾乎沒有出現違和感。以往翻拍國外的片子,即便再用心,但由於不可避免的文化差異,難免有種說不出的彆扭。

譬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即便更換了時代背景,但天朝在那個年代並不可能存在茨威格原著中風流倜儻男主角那樣的人物,讓以後的情節顯得站不住腳。再譬如《危險關係》,完全不像人能幹出來的事情。

《十二公民》除了前幾分鐘政法學院大學生補考,找家長來幫忙當陪審團這個設置有些不合常理之外,主要情節部分,可以說基本挑不出錯。

電影主要呈現的是十二個不同職業不同階級的家長圍在一起,討論一個二十齣頭的富二代,是否犯了弒生父之罪。這些家長必須達成意見全部一致,才能結束討論。

在這場關於有罪無罪的辯論中,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故事都被展開來。一群毫不相識的陌生人,一開始矛盾叢生,最後實現了某種默契與和諧,中間就隔著一場辯論。

首先必須讚美一下電影精準的選角,每一個演員都是實力派,你可能叫不上名字,但是你絕對看過他們的戲。這些演員把各自的角色詮釋的精準到位。演員演技集體在線的電影,本身就差不到哪裡去。

其次就是豐富的人物矛盾設置,北京人對河南人的偏見,群眾對乾爹乾女兒的有色眼鏡,父親與叛逆兒子的矛盾,底層人對有錢人的仇富心理,這些矛盾吸引你繼續看下去。

隨著矛盾衝突越來越激烈,一些看似固執或者讓人討厭的形象,揭開屬於他們本身的心結,讓人又忍不住心生同情。

比如乾爹和乾女兒其實是奔著結婚去的真愛。比如炮轟河南人的北京人是因為覺得河南人搶走了教育資源,害得他兒子以後要去當農民工。比如政法大學保安的夢想是考政法大學,考了兩年沒考上,只好當了保安

比如一直咄咄逼人,強調君臣父子孝道的計程車司機,其實是因為他兒子和他鬧矛盾幾個月不理他,所以堅持案件中的富二代殺了生父,是有罪的。而那個陰鷙的劉海遮臉的男人,曾被冤枉判了八年,關到一年半的時候,向他道歉說搞錯了。

主線傳遞的思想,其實只有兩句話,一句是由何冰說的:我們不能隨便認定一個人有罪。另一句是蹲過冤獄的男人說的,你的萬一,就是他的一萬。

討論富二代是否有罪這條主線無疑是清晰豐滿的,儘管場景只是一間倉庫,儘管推論和辯證只靠人物對話撐起來。它探討了在一條年輕生命的面前,能否簡單主觀判斷他有罪,輿論和證人的指向是否正確,能否簡單決定一個人的生死。

你認為證據確鑿,覺得冤枉他的可能性只有萬分之一,但在你看來的萬分之一,卻百分之百的能決定當事人生與死。

在豐滿的主線前提下,拓展開的每個人物支線,階級、職業的矛盾,才能顯得井井有條,層層推進。北京人覺得河南人就一定有罪,底層人民覺得富二代一定有罪,大家一致覺得有錢人和乾女兒一定有包養和被包養的關係。

當每個人的心結被解開,每個人對於社會的訴求被大家聽見,被傾聽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他們陸續從「自我」「主觀」跳出來,開始關注案件本身的疑點和證據的不可信之處,直到最終達成和解,站在個人之外,客觀的去評判一個人是否有罪。

不給他貼上富二代的標籤,不給他套上殺死親生父親的道德審判,不談河南人還是北京人,放下先入為主的偏見,僅僅把他當成一個二十齣頭的孩子看。這個結局無疑是圓滿的,而引導著這一系列討論的角色,他的職業在最後揭曉,檢察官。

回歸主旋律還能讓人不吐槽偉光正假大空,足以見這部電影的成功。

有時候我們想要的,可能並不是全體公民的富裕,而是無論你的身份,職業是什麼,無論你貧富還是貴賤,你的訴求都能夠被大眾聽到,你的生命和權利,可以得到同樣的尊重,可以得到同樣公正而客觀的評判。

國際慣例,純屬原創。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