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葯創新,從「跟跑」到「領跑」還要多久丨知識分子「落地」科技日報

信達生物董事長俞德超博士

最近,《華爾街日報》和《美國化學會周刊》同時關注正在快速增長的新葯研發環境,《華爾街日報》更是用「Powerhouse」來形容正成為生物技術的世界強國。不過,國內專家倒是有清醒的認識。國家「千人計劃」專家、信達生物董事長俞德超博士表示,正在朝著生物技術世界強國這個目標走,但離實現目標還很遠。

俞德超博士認為,在國家近20年的大力推動下,基礎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新葯研發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但當下在新葯研發監管、國家支付體系以及資本市場准入方面,新葯創新仍頻頻遭受限制。新葯創新生態系統急需進一步完善、創新。

國內新葯創新生態系統的三要素

對於創新,特別是創新的生態系統,這三方面要素非常重要:

第一,基礎研究。所有的創新葯都是基於基礎研究。在「四個五」投入后,基礎研究、技術方面有很大提高,論文和專利數量多了,但原始創新還不多,真正革命性的技術如基因編輯、RNA疫苗等技術還很少。

第二,監管科學。近年來,食葯監局(CFDA)正在實施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實施仿製葯一致性評價、鼓勵創新葯發展等,這在醫藥創新史上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三,市場准入。搞創新葯,一定要讓搞創新葯的企業或個人掙到錢,創造了財富才有動力和實力,從而更好地推動創新,但現在面臨的現狀是新葯研發出來后如果進不了醫保,葯就賣不出去,企業就掙不到錢。據目前統計,在批准的17個創新葯裡面,一年銷售額超過1億人民幣的,只有4個葯。即使賣了1億,因為前期投入大,企業掙不到錢,因而也就缺乏創新的動力。有一點,我們需要扭轉觀念,就是「合理的回報,才是持續創新的基礎」。

基礎研究、監管科學、市場准入,只有這三個方面的體系建成了,才會有真正的創新葯。

新葯研究方向要專註、要有創新點

一個公司就像一個人一樣,要有所為,也要有所不為。在新葯熱點紛繁的今天,公司新葯研究需瞄準自己選擇的創新點,專註做好自己的研究。

新葯研發公司要有特色,就必須創新。現在國內整個新葯創新導向還是以跟蹤為主,這就像在操場裡面跑步,以跟跑為主,但還有一大部分人是在操場外面跑,這是不入流的,連方向都搞錯,浪費更多的資源。創新和投入還是要以市場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

一個新葯好不好,有沒有創新點,評價標準很簡單:第一,新葯能不能被批下來;第二,跨國公司願不願意花大錢買它。大的葯企應該要做世界標準的葯。

監管科學要遵從「科學精神」

今年,食葯監局接連推出重大改革舉措,出台了《調整進口藥品註冊管理有關事項的決定》;發布了四條鼓勵創新葯發展的公告(徵求意見稿),這樣的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對推動葯業與國際接軌將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藥品監管是一門科學,要遵從「科學精神」也要有「科學的路徑」,兩者缺一不可。事實上,美國所有的治療技術、產品上的突破,都與它的監管科學密切相關。在美國,如果你有創新的想法,有一些異想天開的東西,只要符合科學,都容許你去嘗試、去做,最後還容許上市。

科學地監管,不僅對整個新葯研發環境有利,同時對患者來說也是好事。如今年3月,CFDA鼓勵境外未上市新葯,在境內外同步開展臨床試驗,縮短新葯境內外上市的時間。它同樣會帶來諸多好處:第一,對老百姓有利,老百姓有機會與全球患者同步用到世界最先進的葯,以往這些葯要等國外上市五六年後,才有機會在上市;第二,對外企是重大利好,因為是全球第二大市場;第三,對企業產生巨大衝擊,但長痛不如短痛,就像當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樣,如今回過頭去看,這個決策倒逼著我們實現了飛躍發展。

市場准入與資本市場對創新至關重要

在新葯創新的三個關鍵要素中,當下最大的挑戰是市場准入。很多時候,一個好葯最後送不到老百姓手上去。因此,我們國家一定要改變支付體系。美國也不是靠國家掏錢來買葯,它靠的是商業保險,要大力發展商業保險,醫療市場應該放開,讓更多的社會資金進來,比如腫瘤葯可治病救人,但如果完全自費結算,價格很貴,農村裡很多人買不起,所以要有支付體系和准入機制。美國擁有完備的商業保險體系,病人看病的錢,商業保險公司會掏一大部分。

目前,國內資本市場對新葯創新並不友善。資本市場普遍追求短期實現回報,這對創新戰略的落地是非常不利的。創新的企業,要進入資本市場,有門檻,只有盈利的公司才可進入,哪怕賣的是生理鹽水、糖水也好,只要能掙錢都可以上市。這情況會導致真正搞創新的企業在不掙錢的時候不能上市,融不到錢。美國納斯達克則不一樣,只要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有創新基礎,有潛在盈利的可能,就可以上市。

此外,美國創業會有人連續接盤,到了某一個階段就有人接盤,比如說,新葯「青苗」出來后,就有人買,做到一期有人買,二期三期上市也有人買,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人買。而且,它還有退出機制,這就變成一個良性循環,對投資、創業者、產品是一種良性的生態。在國內,則沒有這種生態環境,你如果做葯,那你就要一直做到上市為止,所以風險非常大。

總而言之,新葯研發的大環境,從政策、人才、資金、風投、監管上來說,都在進一步完善、變好,前景光明,國際市場對葯的觀念也正在改變。但國內生物技術產業化階段還沒有真正來臨,很多技術仍處於「青苗」階段,未來五到十年,這種局面也不會有很大轉變,但新葯研發肯定會從現階段的「跟跑」變成「並跑」,然後再到「領跑」階段。這是發展的一個必然過程。

註: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