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悅讀:中國式科幻作品 從《三體》到《北京摺疊》

提到科幻,你最先想起的是什麼?

2015年8月23日,《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這部作品和劉慈欣這個名字因此而在大熱,《三體》自此成為了科幻的里程碑之作。

2017年,劉慈欣的《三體3:死神永生》再次獲得了美國科幻最高殊榮之一「雨果獎」的入圍提名,與此同時,本屆雨果獎競爭激烈,但是《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R.R.馬丁表示比較喜歡《三體》這部作品,但對於之前媒體報道的喬治•R.R.馬丁表示《三體》很有希望獲得「雨果獎」的說法,劉慈欣認為是媒體報道有誤。「雨果獎」的結果將於8月下旬揭曉,對於國內的科幻迷來說,依然是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三體》系列作品劃分在硬科幻一類中。對於科幻和硬科幻我們可以了解這麼兩點:【科幻science fiction】就是科學小說,指的是在尊重其寫作年代的科學事實和結論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設想的小說。后從小說被擴展為涵蓋其他領域(比如電影)的文藝形式。【硬科幻】除了尊重科學事實和結論使它成為【科幻】之外,還比較樂於解讀科學原理,故事內容多圍繞科學新發現和科技新發展展開,而不是太注重【人物演繹故事】。

2016年8月21日,《北京摺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北京摺疊》以及它的作者郝景芳對大眾來說,都不算是熟悉的名字,在這一次得獎之後,科幻再次迎來了一個關注的小高峰,《北京摺疊》作為一個並未展開太多的故事,到底講述了一些什麼呢?

《北京摺疊》是郝景芳在2012年年底完成的,初稿只用3天時間就寫完了,最初發表於清華大學學生論壇水木社區的科幻版上。談到《北京摺疊》,郝景芳曾透露,創作的契機就是生活所見。她曾經租住在北京北五環外的城鄉接合部。樓下就是嘈雜的小巷子、小飯館和大市場。郝景芳想,「有一些人是可以藏起來的,藏在看不見的空間。然後再幾個小時后又進入另一個世界。我會覺得北京是幾個不同空間疊加在一起,就進行了更誇張的衍伸。」她說,無論怎麼書寫這個世界的荒誕,還是在這個世界中貌似嚴肅地活著,並為此忙碌。

因此,這篇中短篇小說其實是做了一個「反映現實」的鏡子,在競爭愈加激烈的,對於資源,時間,生存空間的佔領和分配已經在現實生活中發生著,而這部作品,透過科幻和未來的外衣,把這一個嚴峻的或者說令大眾關注的現實展現出來,這應該是《北京摺疊》最吸引人的魅力之一。這部作品篇幅雖短,但其中提到的階級劃分,資源分配等等問題,相信能投引起很多人的深思,這只是在龐大現實問題中的冰山一角。

科幻很早起步,而我們其實對於早期的作品也許並不陌生,關於科幻,這些事情你可以了解:

1、最早的原創科幻小說是1904年發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說》,作者筆名"荒江釣叟"。最早的純文學刊物《小說林》的創辦人徐念慈不僅翻譯國外科幻小說,本人還創作有科幻小說《新法螺先生譚》。著名作家老舍也創作過一本名為《貓城記》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說。

2、童恩正的作品《珊瑚島上的死光》曾被改編為內地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電影。

3、倪匡,出生於大陸的香港作家,自70年代起創作大量科幻小說,多以衛斯理和原振俠為主人公,形成了數量可觀的系列作品。他本人也以勤於筆耕著稱,曾自稱"寫漢字最多的人"。代表作有《藍血人》等。倪匡作品深受中文讀者歡迎,被翻拍成多部香港電影及電視劇集。

4、1978年在大陸創辦的《科學文藝》雜誌成為科幻文學最主要的期刊,編輯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該雜誌后改名為《科幻世界》(SFW),在20世紀90年代初成長為全球發行量最大的科幻雜誌。在《科幻世界》雜誌的推動下,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新生代科幻作家,如星河、劉慈欣、王晉康、唐風、姚海軍、錢莉芳、羅隆翔、何夕等人。

5、華語科幻作品含金量最高獎項: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如果有想對科幻作品有更多的了解閱讀,不妨在往屆的星雲獎獲獎作品中挑選作品來閱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