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同學已是年薪百萬,他卻淪落到月薪3000,且看他是如何扭轉乾坤的?

他少年成名,26歲縱橫江湖,從合成做到識別,從識別做到了評測,從評測做到了翻譯,連續8年在國際大賽中獲得一路第一,並將市值從32億做到近900億,9年增長28倍,他就是科大訊飛的董事長,劉慶峰。

1973年,劉慶峰出生於安徽涇縣。涇縣風景優美,黃山余脈、九華山支脈穿境而過,更有煙波浩渺的太平湖點綴其中。2000年前,李白應涇縣名士汪倫之邀請,暢遊桃花潭,豪飲於「萬家酒店」,臨別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千古絕句。

不過,到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自然科學更加吃香,「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尤其是1978年,少年天才寧鉑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受此影響,劉慶峰5歲就開始喜歡數學,母親上街賣菜,他就在旁邊算數,經常是母親剛把菜稱完,劉慶峰已經噼里啪啦算好了價錢,包括要找的零錢。

到了國中,劉慶峰開始自學立體幾何、微積分、線性代數。1985年,12歲的他參加涇縣國中數學、物理競賽,結果包攬兩個第一,隔年又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入宣城中學。

剛入宣城中學,劉慶峰就發誓要報考中科大,「當時是國內最難考的大學,也是少年時的夢想。」以至於1990年,他被推薦到清華汽車工程專業時,想都沒想就放棄了,轉而參加當年的聯考,最終以高出清華錄取分數線40分的成績,被中科大電子工程系錄取。

中科大有這麼大的魅力?沒錯,作為國內第一家開班少年班的高校,神童的號召力排山倒海,當年,與劉慶峰一起進入中科大的,還有13個省市的聯考狀元。

不過,天才就是天才。在高手雲集的中科大,劉慶峰入校后的第一次高等數學、理論物理摸底考試就在77人中考了兩個第一。此後,數理方程、力學、電磁場、光學等課程都是全系第一。劉慶峰可不只是學習好,人緣也好,口才也棒,於是順理成章當上了班代。

你知道的,作為偏距合肥一角的中科大,在國內雖然名聲也很大,但真正揚名的卻是海外,尤其是在美國高校的數學界、物理界,「遇到的5個華人教授,有4個是中科大畢業的。」所以,很多中科大的大學生都是把出國深造作為大學4年的終極目標。

劉慶峰也一樣。大二那年,他開始醞釀轉學到數學系,「數學系和物理系出國的機會最多。」沒有想到的是,1992年五一剛過,王仁華教授就敲開了宿舍的門。

王仁華教授是誰?中科大電子工程系的博導,曾在日本東京大學做過訪問學者,是著名的人機語音通信,數字信號處理專家,他一眼就相中了19歲的劉慶峰,「數理計算能力強,是個語音技術研究的好苗子。」

什麼是語音研究?劉慶峰有點發矇,直到他第一次走進人機語音實驗室,親眼看到通過一排排的計算機合成人聲,他被震撼了,「原來數學還可以用來做數字信號處理。」從此,劉慶峰就決定跟著王仁華教授。

老先生很開明,只管大的研究方向,具體試驗充分放手。所以,大三劉慶峰就帶隊參加了國家863項目,要知道,即便是在學風相當開放的中科大,能夠進入實驗室最起碼也得是碩士。

當然,劉慶峰確實爭氣。1995年下半年,老先生提到日本的語音分析工具效率太低,「有沒有提升空間?」結果劉慶峰僅用了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將效率提高整整10倍。

4年磨一劍,1996年,已是研二的劉慶峰獲得科學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這是中科院的最高獎項,每年整個科學院系統只有10個名額。」 同年夏天,他帶隊參加全國「挑戰杯」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結果其參賽的「語音合成系統」以優良的語音自然度,毫無爭議獲得了一等獎,並且是唯一可達到實用門檻的作品。

也正是參加那次「挑戰杯」,劉慶峰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所從事的語音識別技術具有極高的門檻,「必須具備優秀的演算法,強大的計算能力,和龐大的資料庫支持。」他也第一次聽說微軟、IBM、摩托羅拉等國際巨頭紛紛在設立語音研究基地。

「挑戰杯」的一鳴驚人也驚動了深圳華為。1996年暑假,華為邀請劉慶峰去深圳優化114電話語音平台。大師兄就是大師兄,僅僅兩個月就使電話語音接近於真人語音,最後華為在4萬元研發經費的基礎上,又追加了1萬元的獎勵。

「看來,語音技術真的可以實現產業化。」1996年秋天,劉慶峰拒絕了時任微軟亞洲研究院李開復博士的邀請,轉而向王仁華教授提議,「能否一邊攻讀博士,一邊辦公司創業?」

產業經濟學高級課程班(符合條件可申請博士學位)

敢跟自己的老闆提條件,這不是太歲頭上動土嗎?的確,換上一般的教授,估計不是博士畢不了業,就是被打入冷宮。然而,王仁華教授卻立即就答應了,「當然可以,而且你的股份應該比我拿得還要多。」

聽說劉慶峰要辦公司,馬上來了18條好漢,不但來了10多個實驗室里的師兄弟,而且中科大BBS論壇中的8個版主,有6個要求加盟,包括當年電子工程系的第一名胡郁,計算機系第一名胡國平。

最有意思的是黑客版版主,網路ID名為「絕地戰警」的陳濤。當初,劉慶峰邀請陳濤加盟時,陳濤也準備創業,「有一家日本的投資公司給我投資辦軟體公司。」劉慶峰話鋒一轉,「給日本人打工多沒意思,搞出自主知識產權,將來能做產業霸主才過癮。」這就樣,桀驁不馴的「絕地戰警」最終選擇了加盟。

沒有經費,18個年輕人就蝸居在租來的民房中,在悶熱的夏日中夜以繼日,「幾乎天天吃盒飯,餓了就啃黃瓜充饑。」

剛開始,大夥認為只有研發才算是創新,才是有意義,其他諸如品牌、營銷、公司註冊等雜七雜八的事情純屬浪費時間。劉慶峰也是這麼想的,所以前期的大量運營工作交給了一家福建企業,他自己則擔任總工程師,只負責產品研發。

沒有想到,團隊辛辛苦苦開發出來的產品,卻叫好不叫座,「在展覽會上頗受好評,但一旦投放市場卻舉步維艱。」

更要命的是,企業家與科學家是有分歧的,技術變成產品,需要一個漫長的孵化過程,但是福建那家企業要生存,要盈利,所以強迫團隊四處試錯,「今天做語音PDA,明天做語音聽寫軟體,後天又搞工商查詢系統。」結果半年下來,沒有一個做深做透的,企業沒有賺到一分錢,團隊也搞得精疲力竭。

大夥瘋了!1999年五一,十幾個兄弟找到劉慶峰,「要不你當CEO,要不我們就地解散!」解散?劉慶峰嚇了一大跳,好不容易聚集了那麼多學霸!「行!如果做不好,我半年就走人!」就這樣,1999年12月30日,26歲的劉慶峰正式創辦了科大訊飛。

合肥市的領導識貨,當聽說劉慶峰要搞語音合成技術,當即表態,「這些小夥子必須留在合肥,」隨後,市政府下面的3家投資機構當即投了3060萬。

僅靠一張藍圖就融來3000萬現金?大夥徹底服了,劉慶峰也開始拔高,「做燃燒最亮的火把,要麼率先燎原,要麼率先熄滅。」此後,他決定通過資本的力量把民族語音產業擰成一股繩,與國際巨頭們抗衡。

為此,劉慶峰逐個拜訪了清華、中科院、社科院的有關教授,主要表達了三層意思。第一,中文語音產業已經被外國人掐住了喉嚨,必須聯合起來。第二,由科大訊飛提供項目經費,比國家劃撥的經費還要多。第三,各個機構現有研究領域不變,由科大訊飛負責產業整合,同時給各個機構股權,實現成果共享。

太好了!要知道,10多年以來,那些搞中文語音的老先生們正被國外的大公司打得抬不起頭來,突然有這麼一個後生主動給錢、給人,「於民族感情,於經濟利益,都沒有理由拒絕啊。」

於是,中科院聲學所、社科院語言所和清華大學等科研院校,最終跟科大訊飛結成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劉慶峰也就此完成了語音產業核心源頭技術的資源整合。

有了核心源頭技術,很快,「暢言2000」的電腦軟體問世。那是一款能把語音自動轉換成文字的軟體,「通過語音控制電腦,最大程度解放用戶的雙手。」為此,劉慶峰信心滿滿,「過不了兩三年,科大訊飛的營收就能突破10億,甚至100億。」

然而,產品推向市場卻根本沒有人買賬。

怎麼回事?你想啊,團隊18個人,個個都是技術出身,哪裡懂什麼鋪市場,建渠道,做推廣?而且當時正趕上國內盜版最猖獗的時候,這邊暢言2000剛一面世,那邊北京中關村的盜版已經走向街頭。

好不容易遇到用戶購買,還是些年齡偏大的老年人,操作電腦的能力弱,動不動就因為電腦本身的硬體問題來電話,而且一聊就是半個小時,其他客戶根本打不進來。

既然大眾消費市場不行,劉慶峰馬上把方向對準企業客戶。很快,生意就來了。當時,電信168電話信息平台採取人工錄音接聽,全國業務量非常大,即便500名客戶代表同時在線都搞不定,而採取語音合成技術,只需50人就可以輕鬆解決。

電信是什麼級別,哪怕安徽一個省會城市的單子也有1000多萬元,如果30多個省會城市都採用訊飛的產品,那還得了,馬上就是上億的規模,劉慶峰那叫一個激動哦,更令團隊激動的是,最終的實驗效果也非常理想。

然而,激動只持續到招標前,產品在安徽電信第一次過會就慘遭淘汰。對方的理由很簡單,「你們成立時間都不到一年,十幾個人的團隊,一點經驗都沒有,拿我們練手啊?我們要合作,也是跟華為那樣的大企業合作。」

是啊,人家說的沒錯,企業合作講究的是對等交流。

怎麼辦?到手的鴨子又飛了,劉慶峰不甘心,琢磨來琢磨去,最後他來了靈感,「既然電信願意找華為合作,那我們為什麼不把技術直接嵌入到華為的系統平台上呢?」

對於華為,劉慶峰不陌生,1996年研二就合作過,「對方對中科大的語音合成技術相當認可。」果然,沒有費太多口舌,華為就答應在系統平台上試用語音技術。

不過,測試報告一出來,劉慶峰就瘋了,「系統兼容性不強,語音合成不自然,連續性差……。」更加讓人抓狂的是,對方要求一周的時間搞定,否則免談。

接下來就是一場硬仗。在隨後的一個星期里,18個人吃住全在辦公室,「不分白天黑夜,幾乎不眠不休。」有位副總裁回憶,「走出辦公室的時間大概是下午4點,回到家倒頭就睡,一直睡到第二天的中午12點,整整睡了20個小時。」

辛苦付出確實值得,後來華為的評價非常高,從此雙方開始了長期合作。更重要的是,團隊終於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把技術嵌入合作方的系統平台上。」

到2000年底,劉慶峰拓展了包括華為、中興、聯想在內的50多個合作夥伴,公司賬面也有了500多萬的收入。

但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公司一年的支出就達到1000多萬,尤其在語音核心源頭技術的整合,一次性投入就是3000多萬,公司的那點資本金全部投入還不夠。最困難的2001年8月,財務總監告訴劉慶峰,「公司賬上只剩20萬元,只夠維持2個月」。

整個2001年,劉慶峰都在一種莫大的痛苦中煎熬。想想看,團隊中的18個人,哪個不是精英?他們為了語音夢想而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和唾手可得的百萬高薪,卻拿著2000多元的月薪玩命奮鬥,大家圖什麼?

所以,當一些股東和同事詢問銷售數字時,那是劉慶峰最煎熬的時刻。

是捂著還是蓋著?劉慶峰夜不能寐,反覆掂量了2個月,最終他決定跟大家說實話。是啊,從大眾消費市場,到企業客戶市場,再到技術授權市場,一次次的折磨,一次次的打擊,劉慶峰清醒了,「語音產業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來進行技術積累,別說過100億,就是過1億元規模,也不可能兩三年達到。」

不過,團隊中的大部分人無法接受這一現實。那段時間,大夥都在私底下議論,「語音產業到底能不能做大?」「語音業務賺不了錢,不如改做網路遊戲。」「公司還不如做房地產來錢快。」

何去何從?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劉慶峰。為此,2001年底,他專門將團隊拉到巢湖半湯開了兩天的務虛會議。聽完大家七嘴八舌地發言后,劉慶峰放出狠話,「如果不看好語音,請走人!」當然,沒有一個人動窩,他也就此一錘定音,「未來,語音是公司的唯一方向。」從此,再無雜音。

不過,此時的語音已經成為一個燒錢童子,要想繼續朝前走,找到金主是當務之急。

2002年,在一次全國青年大會上,劉慶峰遇到了復星集團的郭廣昌,一個是科大系出身,一個是復旦系出身,成長軌跡與企業基因都高度類似,兩人惺惺相惜,郭總當即表示要投資。

此後,聯想投資和英特爾也相繼入股。這些股東帶來的不只是資金,更多的是資源和經驗。

聯想的那筆投資,是IT教父柳傳志進軍投資領域的第一筆業務,所以柳總很看重,隔三岔五就對劉慶峰面授機宜,劉慶峰也正是從柳總身上學到了諸多管理經驗,不只是著名的「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包括花60%的精力跟團隊溝通,也不只是埋頭研發技術。

這期間,支撐劉慶峰仍舊只有夢想與希望。當時,很多同班同學在微軟、IBM、華為等已是百萬年薪,而他和18人的創業團隊月薪僅有可憐的2000多元。2003年年初,復星集團的副董事長來參加訊飛的董事會,看到高管團隊的薪資時,當時的眼淚就下來了,「多發點工資吧,不然,團隊不穩定。」劉慶峰卻一擺手,「股東還在虧錢,我們應該少拿點。」

不過,山中無甲子,寒暑又一年。正由於那長達5年的堅持,科大訊飛不知不覺練就了絕世神功「一陽指」,逐步形成了以語音合成和語音識別為核心的技術體系,成為了中文語音技術標準,並開始在全球英文語音合成大賽中拿獎。

2001年底,劉慶峰帶領團隊在電信168和114呼叫中心的基礎上,開始延伸到旅遊信息服務、工商稅務查詢等業務,「以智能語音替代人工服務。」2002年上半年,他一舉開發智能語音晶元,植入家用電器、車載系統和兒童玩具等終端設備。

人工智慧的風終於來了!2004年,科大訊飛扭虧為盈,從2005年開始,連續3年保持凈利潤130%的複合增長,2007年,營收更是達到歷史性的2億元,凈利潤突破5300萬。

2008年 5月12日,汶川地震永遠留在了全國人民的記憶中。不過,也就是這一天,科大訊飛成功登陸深交所,成為第一個由在校大學生創業的上市公司,也是語音產業唯一的上市公司。

上市以後,名氣上來了,也有了業績壓力。如何才能讓自己的核心技術變現呢?很快,他從與移動、電信等運營商合作中找到突破口,通過搜索歌曲、定製彩鈴,收入分成。2010年,劉慶峰一舉搞定了7000萬元的收入。沿著這思路,科大訊飛開始在客服、車載、教育、雲平台等4個方面發力。

第一、做大客服行業

銀行、保險和電信的客戶服務中心,每天都要接聽10多萬通客服電話,產生幾十萬條電話錄音,「很難一個個去測聽,了解用戶訴求。」而訊飛的智能語音客服能夠實現全網運營,「通過關鍵詞實現語音信息檢索、語音導航,」包括後來推出的「曉曼」智能客服機器人更是集成訊飛超腦的絕大多數階段性成果,一舉減少80%的人工工作量,先後在移動,平安、建設銀行、徽商銀行等行業展開應用,打造面向服務行業的機器人產業鏈。

第二、瞄準車載市場

老司機都知道,開車過程中只能動口不能動手,因為車禍就是一瞬間的事。劉慶峰敏銳地發現了司機的這一糾結,「車載語音是剛需」。當然,他不是第一個看到的,賓士、寶馬等廠家很早就注意到這個市場了,但苦於一直無法逾越行車過程中的噪音,「語音識別率40%都到不了,無法商業化。」

不過,劉慶峰一出手,情況就不一樣了。在2013年德國全球語音技術評測會議上,即便在時速超過1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訊飛的語音識別技術依然高達98%,從此,劉慶峰的背後就有了賓士、寶馬、奧迪、福特和沃爾沃等汽車廠商,奇瑞前裝轎車出貨量更是突破百萬輛。

第三、通過普通話測試撬開教育市場

經濟一火,帶動了老外的普通話測試,並孕育出一個上億規模的市場。」5年前,國際上的幾大巨頭都找過教育部普通話測試中心,想要用語音技術替代人工,但最後都倒在了普通話的技術標準上。

但是,劉慶峰不服輸。那一年,他去了全國10多個考點觀摩普通話考試,發現每個考點的老師每天都要測試上千考生,一天下來疲憊不堪, 而這正是語音技術的強項。所以,劉慶峰放出狠話,「橫豎都要搞出來,3年不成就5年,5年不成就10年。」

的確,一堅持就是4年,光研發成本就扔進去2000多萬。功夫不負有心人,4年後的2008年,訊飛的普通話測試終於通過了教育部的測評。

隨後,劉慶峰乘勝追擊,相繼搞出英語口語測試,並開發出全學科教學的暢言智能教具,「能夠用標準發音進行教學,還能為學生的口語發音打分。」如今,訊飛擁有7000多萬的中國小師生用戶,新加坡94%的中國小校在使用訊飛的產品。

第四、開放語音雲平台

經過5年的摸索,劉慶峰慢慢發現語音的應用領域實在太廣闊,尤其是迅速崛起的移動互聯網,徹底打開了語音技術的萬花筒,「與各種終端形態結合,可以排列成幾十萬種商業應用。」

學蘋果做封閉的業態?顯然不現實,而要讓用戶從鍵盤輸入的習慣切換到語音交互上,單憑訊飛一家難成大氣候。所以,劉慶峰決定學習安卓,「搞開放的業態。」

於是,2010年10月,劉慶峰發布了「訊飛語音雲」平台,「集成語音合成、語音搜索和語音聽寫等訊飛核心技術,」主要面向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音箱、智能家電等行業客戶。

7年後,語音雲平台開發者達26萬,總用戶數達到9億,月活躍用戶超過3億,日服務量達30億人次,不僅有高德、滴滴、攜程、新浪微博和58同城等大公司,更多的是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劉慶峰自己也沒有閑著,他帶領團隊開發出靈犀語音助手、酷音鈴聲、訊飛音箱、車載小語點等15款終端產品,尤其是訊飛輸入法,僅靠自然增長,短短5年時間就累計了2億多客戶,語音輸入覆蓋率超過40%,一舉擠入移動端輸入法前三甲。

如此開放,就不怕核心技術外泄嗎?對此,劉慶峰胸有成竹,他的自信只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與大公司合作開發APP,「借船出海,獲得收入的同時,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中文語音語言資料庫。」另一方面,從雲平台中遴選出有潛力的創業團隊,將創業型公司扶持到一定規模后通過資本市場兌現收益。

當然,關注語音技術的並非只有劉慶峰,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都在虎視眈眈,「未來,語音是一個重要的交互方式,包括手機、電視、玩具、汽車都是載體。」

最有意思的是騰訊的態度,「既合作又競爭。」在移動QQ上直接採用了訊飛的技術,而在微信上則採用自己的語音技術,「哪怕技術水平還有差距。」

在訊飛的廣場上,有一尊雕塑叫「孺子牛」,寓意「扭轉乾坤,敢為人先」。

與劉慶峰一樣,訊飛的團隊非常年輕,很多業務骨幹都是剛剛畢業3-4年的大學生,他們稚氣未脫,平均年齡不到28歲,出差坐三等座,住快捷酒店,不過所有訊飛人眼睛里都充滿著對成功的渴望,而那種激情往往能夠感染到客戶。

訊飛輸入法總用戶超過4.3億,活躍用戶超過1.1億,輸入法語音輸入的月覆蓋率超過40%,支持方言已達19種;

靈犀語音助手用戶穩步增長,活躍用戶達到1600萬,保持同類產品中用戶規模第一。

語音合成方面,在國際最高水平的語音合成比賽Blizzard Challenge(暴風雪競賽)中再度奪冠,七項指標全部全球第一;

語音識別領域,是業界唯一能夠在實際應用場景中達到實用門檻的中文語音轉寫;

首次參加由Google承辦的第四屆CHiMEChallenge國際多通道語音分離和識別大賽就獲取全部三項賽事的第一名;

常識推理方面,獲得國際著名的常識推理比賽Winograd Schema Challenge2016的第一名成績;

知識圖譜方面,2016年首次參加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舉辦的國際知識圖譜構建大賽(NIST TAC Knowledge BasePopulation)並獲第一名;

智能測評方面,中英文口語作文自動評價經專家鑒定,業界唯一達到實用水平;

無疑,在這場人工智慧的風口中,訊飛是一顆最閃亮的星星。2012年以後,科大訊飛在感知智能、認知智能以及感知智能等與認知智能的深度結合等領域,均取得達到顯著研究,訊飛超腦也成為網路搜索熱詞,甚至進入政府高層的法眼。

今年6月27日,《MIT科技評論》評選「全球最聰明50家公司」的榜單在北京全球首發,有9家來自,科大訊飛竟然一舉超過騰訊大疆、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排名國內第一,全球第六。

資本市場也對劉慶峰9年的付出做出了反應。2008年,科大訊飛上市的市值是32億,如今市值已經接近900億,9年28倍,營收規模從上市之初的2.6億增長到2017年的33億。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訊飛的發展路徑也引發了投資界的巨大爭議,不少價值投資者更是拿酒類、銀行的評估模型來觀察訊飛,認為訊飛毛利率不夠高,收入增長不夠快,誇大了技術門檻。

但是,對於天才的劉慶峰來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也許是魚與飛鳥的距離,「一個在天,一個卻深潛海底。」因為他堅信夢想不是一成不變的,不管夢想如何改變,有兩件事特別重要。「一是要勤奮,努力積累;二是要做一個誠信的人。」

精彩人物

翟美卿張秀琬姜志強郝鴻峰張近東孫孟全萬隆嚴琦產業經濟學報名MBA報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