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 為什麼每一位家長都這麼焦慮

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家長,突然間狀態大變,很可能是他的孩子要升學了。

20年前,為了孩子升學而緊張的家長,主要是一些聯考生的家長。現在焦慮的家長已經從聯考生家長群體蔓延到中考生家長、小升初家長、幼升小家長……對此,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主任醫師劉琦說,適度的焦慮有助於人們提高效率,但焦慮過度就需要治療了。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方女士是一個12歲女孩的媽媽。女兒今年將迎來人生中最重要的節點:小升初。「天底下人都知道小升初是場惡戰。」方女士說,誰都不願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上一所好的國中,是我為她升學路上唯一能做的事兒,如果做不到,我會覺得對不起她。」

其實,類似小升初的焦慮情緒早已經在家長中蔓延開來,大家各想各的辦法,「不想辦法的家長,都是沒有辦法、沒有能力的家長。」對於那些安心等待「大派位」的家長,方女士很是不以為然。她為女兒選擇了特長生的道路:女兒是學聲樂的,面對即將到來的特長生考試,方女士現在最擔心的是女兒考試那天嗓子會失聲,「萬一唱不出來,她只能等著派位了。」越擔心什麼,就越發生什麼。無處不在的墨菲定律,讓方女士的心懸了起來,「這兩天女兒的嗓子竟然發炎了,這種情況會不會持續到考試啊?」朋友們勸她,考試還有好多天呢,到時候孩子的病自然就好了。方女士覺得大家都不理解她,她帶著女兒先去看兒內科,然後看中醫科,接下來又去看了耳鼻喉科,「轉了一圈,醫生都讓我等,說應該過幾天就好了。可是萬一不好呢?這一輩子不就毀了!」

不光是小升初,幼升小的媽媽中也有不少人處於焦慮狀態。萱萱今年6歲,要上國小了。她的媽媽兩周前在朋友圈就呈現出「癲狂」狀態,同事們都笑她:至於嗎?萱萱媽最擔心女兒信息採集所需要的各種資料不合格,她反反覆復的檢查,反反覆復在朋友圈求教,直到順利地在信息採集系統完成登記,才安靜下來。不過接下來,她又擔心孩子能不能進入到划片的學校,會不會被調劑。

中考的孩子就要看自己的真本領了,按理說家長可以少操點心,但是體育現場測試讓李先生的心揪了起來。「你知道嗎,中考差一分,就是一操場的人排在你前面了!」體育現場考試一共30分,孩子們都想拿下滿分,李先生現在最擔心孩子出現肌肉拉傷,骨折這兩個字更是在家裡被「禁言」,「傷筋動骨100天,這要是骨折了,要被甩出多少個操場!」墨菲定律又現形了,李先生的兒子竟然在鍛煉中拉傷了大腿肌肉,為此李先生又到處打聽如何能讓兒子拉傷的大腿迅速好起來。

李女士的女兒今年聯考。考試越來越近了,家裡的氣氛也愈發凝重。她小心翼翼地照顧著女兒,生怕有個閃失。她早早地開始研究食譜,天天接送女兒上學放學,「本來她騎車上學,可是現在路上車這麼多,萬一要是剮了蹭了,就會影響聯考。」

焦慮情緒也會「傳染」

「現在的家長們,如果回想一下,就會發現當年他們的父母,其實只有在他們聯考時略有焦慮。但現在,這種焦慮情緒已經蔓延到所有年齡段孩子的家長。」劉琦說,升學不同於日常生活,確實是特殊的生活事件。「特殊事件來了,在事件前後出現緊張焦慮也屬於正常情況。」如果說20年前的家長就是在孩子聯考時緊張一次,現在的家長會明顯感到:有了孩子的人生,就再沒有放鬆過。

有人說,家長焦慮只存在於中產家庭中,但劉琦認為,不同階層的家長都緊張焦慮,只是大家追求的目標不一樣。外地戶籍的孩子希望能上本地的公立校,北京的孩子希望能上名校,經濟條件更好的家長追求國外名校中的頂級名校,「那也是有名額限制的啊。」不同階層的家長,都希望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提供足夠應對今後激烈競爭的有利環境和資源。有的家長可能本來不太著急,但每個班級里總有一兩個心急的家長。這些心急的家長沉浸在焦慮中,他們就像「鯰魚」一樣,攪動了本來平靜的家長群,然後將這種情緒「傳染」給其他家長,從而帶動整個班級的家長集體進入焦慮狀態。

家長因為孩子升學而焦慮,與社會和家庭都有關係。「我們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是有傳承的。」劉琦說,自古以來重視教育,金榜題名是人生最重要的時刻,歷朝歷代一直認定「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雖然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這種對教育重視的文化,對家長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家長們分外重視教育,與自身的經歷也有一定的關係。「有些家長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也許他現在的成就也不低,但他會把學習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上更好的學校,從而彌補自己當年的遺憾。」也有的家長生長在書香門第中,希望孩子上好的學校,考好的成績,要不然在家族中抬不起頭來。草根階層則秉承「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希冀通過接受更優秀的教育來實現向其他階層的流動。

從目前的社會環境來看,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增加了成年人的不確定感。這種內心的不確定感,需要通過外在的「確定」來減輕,比如掌握更多的財富、權利、人脈、資源甚至知識來獲得確定感,「有些人覺得提升自己,就能增加內心的安全感和確定感,所以會出現不停地學習,不停地考證、然而各種證都用不上的成年人。」家長的內心不確定感,讓他們相信:孩子的未來更加不確定。一張好的成績單,一所好的學校,會增加家長們的確定感。

也有一些家長焦慮是因為個體原因,「比如他在成長中曾經有過痛苦的經歷。」劉琦說,曾經有家長自己小時候有考試焦慮症,一到考試就緊張,他會認為孩子考試的時候也緊張,就替孩子感到焦慮。當然,也有的家長是自己「瞎緊張」,比如高三孩子的家長會認為孩子特別累,「你看他們一天到晚的學習,太辛苦了!」其實,孩子未必會覺得辛苦,因為他周邊的同學每天都是這種狀態,他覺得這樣很正常啊。「有的家長焦慮到一定程度,就會表現為抱怨升學制度,甚至有家長不想讓孩子這麼苦,早早決定讓孩子到國外學習。」

過度焦慮需要醫治

適度的焦慮有利於人們積極應對特殊事件,可以使人們動員資源,發揮主觀能動性,產生出更為積極的效果。但是長期或過度焦慮會影響到心理和生理健康,就要到醫院去看看了。

劉琦說,如果家長焦慮到引起自身的精神痛苦、影響生理和社會功能、造成人際困擾,這就說明焦慮已經影響到身心健康了。

焦慮常見的心理表現是內心感覺到焦躁、不安、緊張、擔心甚至驚恐萬狀,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情緒易激惹、容易發脾氣、怨天尤人等。從生理上來看,長期處於焦慮狀態會導致心血管系統受累,出現心慌、胸悶、心悸、心跳感癥狀;有的人會感到憋氣,經常要長出氣,「這是因為緊張狀態下,人的呼吸幅度變小了。」還有的人會影響到消化系統,比如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腹瀉或者便秘與腹瀉相互交替的情況。有人會出現緊張性頭疼,這是因為緊張焦慮時,人的細小肌肉處於收縮狀態,所以太焦慮的人可能會覺得後腦勺疼、后脖頸疼等。焦慮也會侵犯內分泌和生殖系統,引起月經不調、慢性炎症和性功能障礙。還有的人頭暈、乏力、失眠……焦慮到病態的人還會出現外在日常非語言表述的表現,比如細小動作特別多,揪衣服、扶眼鏡、摸口袋、摸頭髮、坐立不安等。這些下意識的小動作,背後的主因往往是焦慮緊張。

輕微的緊張可以通過自我調整恢復到正常狀態,但是嚴重的焦慮則需要到醫院就診,藥物治療或者心理治療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癥狀,減輕壓力,「焦慮的家長中,真正能夠達到焦慮症標準的其實不到10%。」

焦慮的自我調整也有技巧。

首先要從認知上來調整,識別並糾正我們內心認為升學是「一錘定江山」的不合理信念。家長要認識到,其實升學只是孩子人生過程中的一件事,一次考不好不等於未來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的伴侶、沒有幸福的家庭等等。

其次可以從情緒管理上入手,加強對自我情緒的識別,判斷自己到底有多緊張。

然後,通過放鬆訓練,通過肌肉鬆弛來消除內心的緊張。瑜伽、冥想、正念呼吸法等都能幫助人們安靜下來,讓心靜下來、慢下來,減少外在的壓力。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增加正性積極的感受,「如果一個人的情感『吃飽』了,遇到大的事件,就有豐富的情感資源去應對。」而情感吃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關係,需要一直抱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滿足自己及孩子的玩耍嬉戲需求,滿足友誼需求。「這些需求都滿足了,就有了足夠的心理能量來應對突發事件。」

也歡迎關注北京晚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