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要在清明祭祀祖先

記得從小時開始,每年清明,父母都會備下很多紙線,並用金銀箔折成元寶,帶著孩子們一起祭祖。這些年,父親年年帶我哥哥、弟弟回安徽太湖鄉間掃墓。我因在京,沒到墳前供祭,這兩年只好自己完成這些事。每逢清明也會備了紙錢、元寶、冥鈔,與妻子一起封裝包袱,包袱外用毛筆寫上皇祖考、皇祖妣的名諱及「冥中受用」等字樣。清明夜找個僻靜的街口,焚化給祖先們。《論語》中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追遠,就是指祭祀祖先、表達虔誠追懷之思。

為何要在春天祭祖,《禮記》是有說法的:春天,雨露濕潤了大地,有才識的人走在上面,一定會有驚醒的心情,萬物復甦,好像將要見到重返人間的親人。所以春天最宜祭祖,在這個時節,人們也往往用歡樂的心情,來迎接親人的到來。

《禮記》中規定:祭祀前,人們要在內室調整身心、安定心志,這叫做齋。齋是誠信至極的事,有了誠信才能與逝去的親人相互溝通。在致齋的日子裡,人們對逝去的親人要「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心中要常常浮現出所祭奉親人的音容笑貌。

過去祭祀,多在宗宙。經過致齋,到了祭祀那天,走進供奉先人的廟堂時,就會隱約看到親人的面容在靈位之上;祭祀后,轉身出門,在肅穆中也像聽到了親人說話的聲音;到了門外,耳邊還好似聽到了親人嘆息的聲音。

看一個人祭祀的神態,就可以知道他的孝敬:他站立時,恭敬地微屈身體;他進前時,面色和悅以示恭敬;他進獻祭品時,恭敬地希望神靈享用;獻完退後,好像聽從了親人的吩咐;撤下祭品退後時,恭敬莊重的神色還一直留在臉上。這是因為,「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可以說,祭祀之禮中,一切行為所體現的核心精神,就是一個「敬」字。所謂「身致其誠信,誠信之謂盡,盡之謂敬,敬盡然後可以事神明,此祭之道也。」

《禮記》中說的清楚,祭禮,並不是什麼外在事物使人們這麼做的,而是出自人們的內心。內心懷念逝去的親人,表現出來后,就是祭禮。因此,只有賢德的人才能透徹了解祭禮的意義。賢德的人舉行祭禮,必然受福。這個「福」,並不是世俗所謂的福。福就是備,備是百事順利的名稱。無所不順稱之為備,就是說在內能盡自己的心意,對外能完全順從天道。因此賢者的祭祀,只是想表達自己的誠信和忠敬之心,用器物供奉,依禮而行,以樂慰藉,合乎時節地進獻潔凈祭品,如此而已,此外並不求神靈給自己什麼佑助,降什麼福祉。這才是孝子的心情。

祭禮的目的,是為了提醒民眾追懷先祖,返回本原,不忘自己從何而來。只有致其敬意,發其真情,返璞歸真,才能體現對先祖原初的那種虔敬與誠信。古時祭祀,最尊貴的酒,叫玄酒,其實就是清水。平時用細軟的席子,祭祀時反而用草編粗席。天子祭天時,不能穿華麗衣裳,只穿素樸大裘。最高貴的祭品,是牲血,天子祭天才能用。因為這些事物都更接近原始與自然,所以在祭祀中,也更顯尊貴。

《禮記》還預見到,後世會出現不尊重先祖的情形,它指出:古時有才識的人,論述自己先祖的美德,顯示給後世的人,用來比照自身,也用來威重自己的國家。子孫中主持宗宙社稷的人,他的先祖沒有美德卻加以稱揚,就是說謊;先祖有美德,子孫們卻不知道,就是愚昧不明;知道有美德,而不加以傳揚,就是不仁。這三種情況,都是有才識的人認為可恥的事。

曾聽父親說起過,他小時在鄉間清明祭祖的事。那是土改前,村中還有公田,公田收入用來開支村裡祭祀的費用。對孩子來說,清明是個盛大的節日。那天,全村人聚集在一起,殺豬,煮黃豆,在祠堂中祭祖。之後,村中最好的廚師被請來烹飪祭祀的食物,所有的人在一起會餐。父親那時10多歲,他回憶道,那是他一年吃得最好的一天,比過年還好。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