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選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和我在青島走一走

傳說天上有位彈琴的仙女,愛上了一位小青島的漁民,就從天上飛下來,與漁民結為夫妻。每當丈夫出海,她就坐在島上彈琴,傾訴自己的思盼,同時用琴聲,為遠行的丈夫導航。后玉帝知道了此事,震怒了,派天兵天將來懲罰。琴女忠貞不渝,撞死在小島上,但她的琴聲,時常在島上縈繞,為漂泊的航船導航。後來,人們把這小島命名為琴島。

這是小青島之琴嶼飄燈的傳說,最早的青島的那個「島」指的是小青島。最早期的青島考察筆記中,這樣描述青島:「青島是一個面積只有0.012平方公里的小島,這大概是青島作為島的名稱的第一次出現。

小青島又名「青島之琴島」,因為小青島的外形像極了一把琵琶。小青島上,還建有一座白色的燈塔。這座燈塔是1900年由德國人修成,其外形特別像一隻貓頭鷹,燈塔照明是由牛眼形旋轉式造鏡電力發光,天氣晴朗時,射程為12海里。

遠遠望去,猶如一條粉紅色的綢帶,纏繞著塔身飄舞。若是陰天雨日,茫茫大海,如同黑漆,塔上燈光,熠熠閃耀,紅光似火炬映照著帆影,碧海彷彿染上了胭脂。

01 「個字形」棧橋

回首過去,還曾有段時間,青島棧橋被稱為「個字形」的棧橋。因棧橋從高處看是個大大的「個」字形的防波堤,伸入海中,這大概是在未出現回瀾閣時,人們對棧橋的認識吧。

到青島,未去過棧橋,等於未來過青島」。這是多少年來對青島城市旅行的重要宣傳口號。

回想一下青島百年,發現青島每個年代似乎都要修一修棧橋。

第一個修建棧橋的是清朝登州總兵章高元,他修了棧橋使青島口具備了成為軍港的必要條件。

第二個修棧橋的是德國海軍司令部,修了橋,戰略物資進了青島,山東資源進了歐洲。從德國運來的設備,修了大港碼頭,使德國人在青島紮下根。那時,碼頭上還建了輕便鐵軌方便物資連接膠濟鐵路。如今,這鐵軌已經消失。

從大港、小港碼頭投入使用以後,棧橋成了象征性大於實用性的「公共地標」。日本人、北洋政府在這裡舉行閱兵式,由於沒修橋,所以沒待幾日就被趕跑了。第三個修橋的是民國政府的沈鴻烈市長,他在橋上修了回瀾閣。所以雖在嶗山遇到兵變,但在青島任上卻風雨不倒,一干就是6年,之後還升了官,當了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對棧橋多次維修,1985年大修,1998、1999年大修。2013年又大修。修棧橋,經濟好,成了青島特色的「風水」。

02 信號山的記憶

信號山,對於遊客而言,並不出名,但對於本地居民而言,則代表的是一種身份。因為這裡是青島老城區的高點,山下即是迎賓館(老總督府邸)及老青島最核心的地塊。雖然現在城市核心遷往了東部,但只要說起小的時候曾住過信號山附近,那都代表著一種家族的榮耀。即使如今,住在那裡的居民也會顯現出見過大世面的氣質:熱情、開放、還有幾分小資和小情調。

我眼中的信號山是伴著美術寫生的記憶存在的。一到周末,背著畫夾,爬到半山上去寫個生,畫畫山下的基督教堂和迎賓館,是我童年生活的重要記憶。

信號山名稱的由來源自它的功能,此山海拔98米,是市區較高的一座山。青島建港后,山上建有信旗台,專為輪船和帆船入港時傳遞信號,故得名信號山,又被本地居民稱為「掛旗山」。而在青島建城完成後,這座山周圍有五條「龍」字頭的路,所以又叫「五龍山」。

1897年11月,德侵入青島,首先搶佔信號山。在此山上槍口指向了山下的清軍總兵衙門,迫使清軍撤離,並在這裡設立了青島第一座無線電台和信號導向台。當然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信號導向旗已失去了意義,所以自1983年開始,這裡便開闢成了山頭公園,定名為信號山公園。1989年又續建了旋轉觀景樓,從觀景樓上可以看到老城區的大部分景觀建築。

對於市民,信號山出產的一種野生植物更有吸引力,那就是艾蒿。采艾挹露是膠東的習俗。

在農曆的五月初五黎明前,把采來的鮮艾蒿插在門上,可以避邪。而這個習俗源自於紀念一位偉大的後母。從前,人們不知何故得罪了玉帝,玉帝派天兵到人間,要把人類殺絕。端午節前的晚上,天兵化作強盜,手拿鬼頭刀,逢人便殺。強盜發現一女子,領著兩個小孩,大的背著,小的領著跑。母親背著大的拚命跑,小孩趕不上,邊跑邊哭。強盜上前問話,女人說:小的是我生的,大的是我前頭的女人生的,請你們行行善,把我和我的小孩殺了,留下這個沒娘的孩子吧。天兵感動了說:我們不殺好人!明日端午節你家門窗插上艾蒿,做個記號,見到記號我們不進門。第二天,女人廣收艾蒿,插遍全村,全村得救。村民們感恩,以此列為民俗。這大概是為數不多的讚美後娘的故事吧。如今,後娘的傳說已很少有人知道,但艾蒿可以驅蟲的功效被放大。在夏季來臨前,門前插上艾蒿也成為了民俗傳承的另一種方式。

03 五月的風

青島市政府的正對面有個廣場名叫「五四廣場」,是為了紀念改變命運的「五四」運動而設立的。

1919年巴黎和會上,作為戰勝國的,卻在列強的「設計」下丟了主權,把山東和青島的權益讓給了日本,所以,在北京的學生和愛國志士們,打出了「還我青島」的標語,舉行罷工、罷課、遊行等活動。

最終,代表並沒有在巴黎合約上簽字,這亦成為愛國行為正式左右歷史發展的第一個事件。共產黨的萌芽也在那時開始萌動。

「五四」運動至今已經度過了近百年的歷史,參與「五四」運動的那些個年輕學子,早已作古。但政治愛國的精神,卻以文化紀念碑的形式留存了下來,這個通體通紅,像一股子旋風直衝而上的雕塑,成了官方認可的新青島的城市精神的象徵之物。

歷史是由當代人解讀的,在這個和平的年代,紅色的五月的風,又被年輕人解讀出了不同的小情調。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冰激淋」「超級大花捲」「畢加索版財神爺」等等。現在,已無人會在意評述的對錯與動機。

這個時代,正在向包容異議的新精神前進了。

04 天主教堂

——鐘聲歌聲離天堂更近一些

天主教堂,是老青島的地標建築。對於建築本身,有許多歷史傳說。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鐘樓。

老輩人講,從前,中山路附近聚了許多商家、買賣人,這些人大多沒有手錶和掛鐘,所以天主教堂的鐘聲成了大家生意時令的唯一標準。據說曾經有幾日鐘聲未響,商家們都不敢下班,鬧出了笑話。附近的職員等鐘響一直等到天黑,急得幾戶人家的太太們以為家裡男人們不提前「請示」就敢出去鬼混了。

關於青島,還有很多我想帶你去領略的風景。這裡有故事,也有酒,你要不要選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和我一起在島城走一走?

本文摘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