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想成為主流?數據中心不可少!

點藍字關注我

導讀

新媒體時代,面對前所未有的變局,傳統媒體驚慌失措、手忙腳亂。連年下滑的廣告、發行量、收視率更是讓主流媒體對「主流」二字產生了懷疑。

喪失了渠道優勢的傳統媒體該如何延續自身的影響力?又該如何藉助新技術、新手段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更將如何補上技術「短板」?

本文或許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主流媒體不要妄自菲薄

「在當今時代,情感超過理性,人們不關心事實,人們關心的是八卦和煽情,所以形成了『無視頻不新聞』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紙質媒體進入嚴冬。」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榮對紙媒的現狀很是痛心。他說,2015年全球紙質媒體發行量上升5%,雖然網路新聞媒體衝擊傳統媒體,這是全球性的現象,但是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國家傳統媒體這樣跳水。為什麼會跳水得如此厲害?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李良榮認為,黨報的命運跟當代媒體的融合息息相關。沒有主流媒體,新興媒體什麼都不是。沒有主流媒體的支撐,沒有傳統媒體的優勢,媒體融合也做不好。

他建議,主流媒體在新聞報道上,要做到「你無我有,你假我真,你快我慢,你碎我全,你偏我正」。黨報應該推出更多綜合性報道,讓大眾看清全局。

「主流媒體面對新媒體這場挑戰,本質上是移動互聯網的挑戰,它並不可怕,只要我們穩住心神,找到自己的優勢,把它接入到移動互聯網,就會找到夢想和光榮。」新華社新媒體中心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凱星對主流媒體的未來很有信心。

他認為,主流媒體如今面臨兩大挑戰,一是新媒體的挑戰,二是在主流媒體介入新媒體後面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挑戰。所謂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主要有三個特點:

☆ 手機網民增速顯著下滑,人口紅利開始消失;

☆ 獲取用戶成本顯著增加,據有關數據顯示,現在要獲取一個付費用戶的成本,最高要達到幾千元;

☆ 國民閱讀的總時間不會增加,無論現在、未來還是過去,一天只有24小時。

不過,陳凱星認為,雖然挑戰艱巨,但是主流媒體已經漸漸從被動適應逐步過渡到把握主動權的階段,並且進行了一些積極的嘗試和探索。

怎樣推進數據挖掘

「現場雲」是新華社媒體融合的一個重要探索與實踐。據陳凱星介紹,現場新聞是一個古老而全新的理念,背後實質上是移動化全息直播報道,它比單純的視頻流豐富得多,它兼容文字、圖片、圖表、視頻和虛擬現實等各種形式。這項創新可以實現在線生產、在線採集、在線編輯、在線審核、在線分發、在線錄用,改變了采編流程、采編機制、組織結構,實現了全息移動直播。

值得一提的是,新華社微信公眾號已經有了相當的冬粉量,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從10萬上漲到1000萬。同時,新華社微信公眾號利用自己創造的「剛剛體」,即6月20日發布的一條快訊「剛剛,沙烏地王儲被廢了」,實現點擊量過千萬。陳凱星認為:「這不但是微信公眾號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了一個既有品牌又有流量的社交入口。」

作為主流媒體的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不僅有「南方+」「並讀」等新媒體產品,在媒體的功能轉型上也探索出了一條可行性道路。「除了黨報的輿論引導之外,有沒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服務能力,這是我們要關心的。」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南方輿情數據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曹軻認為,報紙跟所有傳媒一樣,有輿論的引導能力和傳播能力,但是缺少的是服務能力。

何為傳媒的服務能力?曹軻進一步說道,就是內容供給側的能力,增加內容的生產能力或者真正符合新媒體時代需求內容的能力,不僅包括原創,也包括來自於數據、分析、運營等方面。南方輿情經過三四年的發展,從2000名記者中選出了200名培養成分析師,通過輿情預警、輿情研判、輿情應對、輿情培訓、決策諮詢、數據分析6項傳媒服務,為各行各業提供智力產品和智力服務。

對於媒體深度融合創新,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建議,要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推進新聞生產和數據挖掘。

技術是不能忽視的軟肋

澎湃新聞的推出,曾經引起業內轟動。3年過後,很多傳統媒體都爭相在客戶端上發力。那麼,澎湃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呢?澎湃新聞客戶端常務副總編輯李嶸告誡後來者,一定要重視新媒體的技術。

「我們從傳統媒體轉型過來,技術不是我們的強項,技術主要依靠外包和社會力量幫助我們進行開發。但是這樣就有一個短板,我們想實現一些意圖的時候,因為是外包團隊,不可能一天24小時按照我們的需求指令操作。我們想實現幾個意圖,來來回回地倒騰,耽誤了很多時間。」李嶸說,以前報紙兩三年進行大的改版,屬於正常的節奏,但是新媒體大概幾個月就要進行一次大的迭代,小的迭代則是幾個星期一次,迭代周期越來越短。因此,新媒體技術一定需要傳統媒體倍加重視。

大眾日報融媒體中心副主任王冰也深有體會。據王冰介紹,《大眾日報》的客戶端以及大數據平台建設,技術均是外包形式。「這裡面有扯不完的皮,打不完的仗,技術外包公司對新聞的理解相對比較膚淺,甚至對用戶的流失和體驗的偏差也會冷漠、無視,這讓我們非常觸目驚心。」技術的瓶頸讓他們吃到了苦頭,王冰說,在媒體融合的當下,首先是和技術公司的融合。「如何把技術公司的數據和用戶數據進行高度匹配,進行高端、精準的推送,這應該是我們和技術公司相互融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技術與內容階段性的主導,但絕非是誰稱王、稱霸的過程,更多是相互交流、相互融合。」

封面新聞客戶端從2016年5月4日亮相以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如今加入了人工智慧技術后,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現在封面傳媒有180人的團隊,技術團隊占近一半。我們通過專業的技術類招聘網站來招聘技術團隊,技術人才薪酬水平是參照互聯網行業標準,比傳統報業的主任工資要高。」封面新聞客戶端市場公關部總監張發揚介紹了華西都市報社打造封面新聞客戶端所下的決心和力氣。之所以如此做強技術團隊,主要是為人工智慧提供支撐,同時為互聯網運營提供人才保障。

「黨報發展新媒體主要依靠『兩微一端』,通過引進先進的大數據技術,智能分析目標信息源,精準挖掘內容數據價值,實現標籤化、結構化智能數據服務,讓新聞客戶端成為黨報融合發展的主要平台,推動傳統媒體內容轉型升級。」杭州凡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鳴通過凡聞科技所統計的一系列數據告訴主流媒體從業者,主流新聞客戶端、主流報業、主流網站一定要建設數據中心,從內容為王階段向內容數據為王階段發展。

據最新披露的《傳媒融合創新報告(2016—2017年版)》顯示,2016—2017年媒體融合所呈現出的特點之一就是為了推進深度融合,主流媒體發力移動端,打造自有平台。相信未來一段時間裡,主流媒體將繼續在大數據的視野下深度融合,迎接新媒體挑戰,趕超新媒體快速發展。

本文來源:新聞出版廣電報,原標題《想成為主流?數據中心不可少!》。

近期熱門文章

1.【一周盤點】有人把事兒搞大,有人把事兒搞砸!

2.媒體人必讀:新華社新聞信息報道中禁用詞和慎用詞(最新修訂版)

3.是否直到今天,你還不知道他的存在?

4.一家行業報的7年逆襲記:脫困!營收翻番!

5.專稿|杜昌華:我給央視寫了近2000篇評論,總結起來就這四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