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IB中文老師對談滿分學生,他們最終學到的是看待問題的方式

上海世界外國語中學李博老師的「IB文學五講」此前已陸續推出四講,在IBDP和中文教學圈內均收到不少積極反饋。本文是該系列的收官篇,李老師對談兩名優秀畢業生,讓我們有機會從學生角度了解IB文學課程對他們學業的幫助,甚或人格的塑造。本專欄一如既往地歡迎國際課程一線教師來稿,與更多同行及有興趣了解國際課程的家長分享執教心得。

編輯 | 聞琛

本篇是IB文學五講的最後一講。前面的四講,我們分別從課程的意義及問題、基本學習方法、文學比較原則、課程中的批判性思維幾個方面大致探討了一線教師眼中的IB中文A:文學課程的教學狀況。但所謂教學,是師生間的雙向活動;若只談教師所感,則難逃管窺蠡測之嫌。

鑒於此,我便邀約到自己的兩位優秀IB畢業生,聽他們從教學對象的角度談談對這門課程的認識。這兩位學生在DP全球考試中都獲得了中文A滿分的成績,善於反思。訪談大約進行了一個小時,氣氛輕鬆,對話隨意;但所謂教學理念、目標,到底在他們眼中意義幾何,又實現了多少,我們或可從話語中找尋出一些蹤跡。

Q:兩位同學,很高興又能一起聊聊天。現在回過頭看看DP兩年的學習,覺得中文A文學課程給你們留下了何種印象?

A:很客觀地說,這門課程首先教會我們做一個真正的「人」。DP的課程讓我們和文本從「學生與考試材料」的固化關係中解放出來,我們獲得了真正的感知空間。

到十二年級時,我在閱讀張愛玲、白先勇小說的過程中,會有一些瞬間感覺自己就置身在文本情境中,強烈的共鳴感甚至會讓我有一種流淚的衝動。那個時候我意識到,火候到了。

人都是情感動物,這些在文學學習中積累的「溫度」會自然被帶入我的生活,人會變得更真誠。我在Youth Mental Health Canada機構實習,機構創始人是一個單親媽媽,兒子患有精神疾病,自己也並不富裕。與她交流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加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現狀,以及這些家庭的處境,能真切體會(但無法完全體會)他們嚮往美好而無奈的心情。我覺得理解是人與人之間最有效的橋樑。我覺得我應該為他們做些什麼。

日常生活的溫度

今天回過頭來,那些高中課本中的人物和故事還是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家的視角都很特別,他們看待問題的方式也會深刻地影響我們。這種影響不僅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

老師會提醒我們文學的本質是「人學」,我們自然也會將作者拉下神壇,把他們當作身邊的普通人一樣看待。有的時候,為了了解一個人,繼而了解他的作品,我們會閱讀文學文本之外的論文、書籍等材料,真正地了解作家。這個就是調查精神吧,這種精神下的文學不再空洞和無用。

Q:我很感興趣你們剛才所提到的收穫。如果具體總結一下,這門課程,或者更寬泛地說,IB課程給你們帶來了哪些具體的能力?

A:我倒覺得具體的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一種「情懷」,或者說「精神」,這些抽象的東西會高於能力,當然也能催生很多意想不到的能力。例如我剛才談到,讀文學作品會給人一種感性的情懷,這種情懷會不自覺地給人很多藝術的靈感和創作能力。

雖然現在我的專業與此無關,但我很感激它帶給我發現美的眼睛。我上大學離開上海,時常想念這座城市。假期回來,就想努力用鏡頭記錄下這城市正不斷失去的一些東西。我和幾個夥伴做了一個項目,叫做「上海一分鐘」,我們每次去一個地方,用一分鐘的時間拍攝它最自然的樣子。大家去了弄堂、醫院、拆遷辦等很多地方,還在拍攝時淋過大雨。但是這些回味起來都很讓人開心。

▲ 嚴子堯與小夥伴一起創建的 「上海一分鐘網站

補充一點,我倒是覺得我們在討論課程於我們的意義時,不能只停留在文學本身。課堂中的活動組織也給我們很多啟示。我記得上世界文學課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時,我們是同學之間相互討論的模式。老師不會插手太多,這非常有利於我們「開腦洞」。原來一個問題的解釋可以是多個方面的,你可以說阿里薩愛費爾明娜,也可以說不愛,但是你必須得給出有說服力的理由。

中文A課程帶給我最深刻的價值之一,是必須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和思考的能力人應有質疑精神,不能完全去相信一個人、一本書、一件事帶給你的觀點,即使出自於權威。我們課堂上會提到一句話「作者死了」,文本闡釋的空間應該被有意識地放大。

是的,我們很多課程是會採取團隊協作的模式進行學習。例如理科的G4、文科的討論課等。我們從協作中獲益很多,到今天大家仍然在一起做事情。我們畢業以後的校友聚會,不是只沉浸在對高中生活的回憶中,而是有很多新鮮的話題——這可能就是IB課程和世外這所學校賦予我們的美妙之處,這真是充滿魔力。

Q:談談你們一起做了哪些事情?

我們還在DP讀書的時候,大概在2014年的6月份,參與創辦了世外的校友會。這個校友會旨在推動世外主幹校友網路的建設,為校友與學校、校友與校友之間,提供全球化的交流與資源共享平台。

今年4月,我們倆和其他夥伴在紐約曼哈頓舉辦了世外校史上首次正式的海外校友雞尾酒會,總計超過130人參加,更有從其他城市與國家趕來參會的校友。11月,我們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辦了第二屆校友會。當月,我們在加州洛杉磯舉辦了第三次校友會。這幾次會都非常成功。

2016年11月的世外多倫多校友會

聚會之外,我們還聯合在會計、投行、諮詢領域實習、工作的校友,將他們對職業規劃的理解、求職的經驗,與IB所學相結合,以論壇等形式回饋給世外學弟學妹。10月份,就在世外IB國際部,我們世外校友商業論壇(WACP)成功連線美國芝加哥、洛杉磯與香港,完成了首次WACP商業經驗分享。

在來自高盛、安永、德勤等單位的學長學姐們的鼎力支持下,我們成功構築了校友們與在讀學生之間的橋樑。現在已有510人加入校友會,其中有超過71%的校友願意成為地區聯絡人。後續,我們將由校友們牽頭,在香港、英國、澳大利亞等地,繼續組織世界各地的校友社交活動策劃、帶領世外在校學生參觀大學校園等活動。正是共同的母校和課程把我們這麼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我們非常願意為後來者提供經驗!

世外20周年校慶上的分享

Q:聽起來真是讓人高興。我們談談你們現在所學的專業?實際上已經和我們的文學課程沒什麼聯繫了。

A:說句實話,學術理論層面,會計專業和中文直接聯繫不大。但是課程學習中涉及到一些問題的研究時,我們可以用高中時掌握的檢索方法,搜索一下國內外的不同研究角度。也可以拓寬一下思路。但是網上很多論文質量不高,甚至存在抄襲錯誤的問題,好在我們在高中階段已經學會如何篩選資料。

隨著學習的深入,我發現會計是一門語言,不單單是數字計算,不是非黑即白的,某種意義上也是文科,和金融、管理相結合。我們教授說過一句話,翻譯過來大概意思是:「不是這個就是這個,不是那個就是那個。」你必須思考看到金融現象所歸屬的範疇。做報表時,個人的一些意見、公司信息等要整理進去,這其中整理概念和思維方式時,確實會覺得與我們的中文學習有相同之處。

會計專業的實驗室

我在高三全球考前做了30頁的Word目錄,將曾經的真題分類列舉出來,將不同的文本選段進行歸類整理。這樣的整理思路,其實已經在提前幫助我適應大學的學習。實際上,大多數學科都離不開「歸類」這項要義。

正如上面所說,中文課程帶給我們的不少東西是「普適」性的。我們在寫論文、報告或是與人交流之時,因為經過了高中的訓練,語言或修辭會顯得非常得體。有人只是強調簡練,簡練是很可貴的,但是信息一定要完整。不可因為簡練而捨棄信息。所以簡練和複雜必須有一個平衡,好在這一點我們做得還不錯。再比如,我們會經常畫思維導圖,這也是會促進我們對知識的消化。

Q:說完專業,咱們談談你們現在的生活吧。生活還順利嗎?有沒有文化上的障礙?

A:生活很不錯。現在我們是室友,經常一起學習做菜,這也算是延續文化。做菜還真的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其他的,就和正常的大學生差不多吧。

兩個同學已經可以自己打理生活

談到文化,我們和外國人接觸得並不是很多,主要還是華人圈子。但是大部分同學還是因為我們改變了對人刻板的印象,比如人只是數學好,看到問題不懂得變通,只是模式化的思考……我最近在教一個新加坡室友講一些基礎的漢語,帶他了解一些現代文化的東西。京劇、餃子這些文化符號已經比較滯后了,他們也未必喜歡。

Q:好的,謝謝。最後的幾個問題,我們來回饋IB的老師和同學們。你們都在最終考試中得到了7分,那麼是否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供給同學們?

最初的最初,是必須要讀懂文本,要愛文本。並且必須置身於文本之中,發自內心地和作者產生一定程度的共鳴。這是我前面強調過的。如果做不到這一步,也就失去了學好這門課程的基礎。

理解文本后,嘗試閱讀一些文本之外的材料。比如,有關作者個人生平、經歷、在其他作品中流露出的觀點和看法,或者是作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自己作品的詮釋。最終把作者這個人當作活人來看待,代入文本理解中去。

應試層面,準備相應的論述材料。我準備了一個30頁的Word文檔,相當於是一個解題的目錄。按照題目類型、文本類型劃分。就跟做菜一樣,唯有食材準備充分了,在考場上才會有更多的選擇,選擇自己最拿手的題,而不是排除出自己會的題。不至於慌亂了陣腳。

嚴子堯準備考試很有心得

Q:還有什麼具體建議嗎?

1. 前期最關鍵的有兩點:第一點是「要愛」,第二點是「要準備」

2. 後期:反饋反思很重要。寫完文章后,如果考得不好,要請老師把你的文章重新看一遍,檢查是文本的理解上有偏差,還是解題的思路有問題,或者是行文的表述方式不恰當。

3. 得到反饋,反思后:多看高分文章,兩條思路。

第一是要拓展對文本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談到張愛玲就想到月光」的思維瓶頸中,看看別人用什麼樣的思考模式來突破僵局,找到新的視角。

第二是看別人文章的結構,從中尋找搭建出這篇文章的方法(網上論文不一定適用,應該看學生的範文)。

4. 論文質量良莠不齊,要學會篩選合適的專業的嚴謹的學術期刊。

5. 多找李老師聊人生。

加拿大生活

Q:你覺得中文A:文學課程有哪些待改進的地方?老師操作有何不足?

除卻文本學習之外,多教點應試方法。但是這樣操作是有利弊的,套路越深,文本本身具有的美學體驗就更容易被抹去、打破。學生光顧著怎麼拿它來應付考試了,感受不到。所以這要老師尋求一個應試技巧與審美體驗之間的平衡

其次,大多數的DP學生缺乏語言的基礎性訓練,在高中學習初期或多或少會感覺力不從心:很多字都會寫錯,不知道如何用論文語言表達觀點。這些事實上在國中階段就可以開始訓練了。

還有一個問題:根據IB的文學大綱,學校每年選的文本會落在小說、詩歌、散文等體裁中的一個。我們這屆因為選擇小說,便全部學小說;但有的同學興趣不在此。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是否有兩種選擇?選修課程可以再豐富一些。

樂於分享是IB學生的品質

結 語

感謝兩位同學的所思所談。他們的體悟很大程度上是對我們前面四講的印證和補充。訪談中,「重要的是情懷」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現實的壓力,我們往往忽略「情懷」對一個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但正如他們所說:情懷可以催生能力,也可以成為他們共同創業的的動力,是難以取代的。這種精神力量的培養,才是一切教學目標的源頭。

談及文化融合的問題時,我們應看到文化新陳代謝的必要。我們對外交流時一直使用的文化符號:餃子、京劇、春聯等是否能夠代表真正的文化面貌?對它們感興趣的人真的還那麼多嗎?當代的教師,特別是國際課程的教師應當重新整理思路,賦予學生更加普適和現代的文化觀,這才是我們指引他們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IB文學五講到此就告一段落,但我們對於課程的思考必將無限繼續。感謝大家這五期以來的閱讀,希望以後我們有機會再進行交流。我願意認定這幾個月來我們討論課程的意義、學習方法、文學比較原則還有批判性思維等等,落到最深處實際上也是教師對學生的一種「情懷」或「愛」,它與學生對於課程的「情懷」別無二致。既是出發,也是歸宿。

點擊關鍵字閱讀外灘教育3000+篇優質文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