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走得早怕O型腿,走得晚擔心發育遲緩,寶寶走路到底何時/如何訓練引導才是最合適的?

)和高知麻麻做朋友。

OK媽前面說幾句:

OK爸昨天還在說我,也沒見哪個號像你這麼沒定數的,一會兒晚上八點/一會兒晚上十點,還有好多次都是差0點幾分鐘。看你公號的媽媽那真是「驚心動魄」啊!參與你的團購時間也是特別不穩定,一會兒周四一會兒周五,要把人弄暈的。我特別厚臉皮地說,是啊,你難道不知道我們是「午夜育兒號」嗎?他硬是沒接上話……

不過嗆他歸嗆他,內心我也是認識到這樣是「不好的/不對的」,幸虧你們都好寬容的。我爭取盡量時間固定。

所以這裡提醒大家今天晚上有開團的,具體內容看昨天的推送或者今天的二三條,分別是我都在公號里說過無數次的讓娃不受鼻塞/鼻涕困擾的吸鼻器出行/去醫院特別需要的洗手液(還有獨家贈品喲!

學會走路是寶寶1歲前後最值得爸媽們期待的一件大事了,所以大家對這事格外關注,也總是容易以「1歲了會不會走路」來判斷娃的發育水平。但事實上並不是,娃的走路有先後,真正拿來判斷娃的大運動發展如何的時間標準也不是1歲。

走路的早晚到底何時才是最合適的?

娃兒走路到底需不需要訓練?該怎麼訓練?

而早走會不會有問題,娃是不是還沒爬夠?腿部力量還沒發育好,是不是會變O型腿?

扶站是走路的前提,但也別盲目練習站

扶站是走路的前提,有了扶站就有扶走,有了扶走才有獨走,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扶站早的寶寶走路也會早。但扶站只能代表著寶寶站立的意願,絕不能作為訓練環節,去達到提早走路的目的。

我們都知道,寶寶扶站時,和他們之前爬行時用到的腰背部支撐力不同,全身的力量支撐開始往下移,會更多的用到腿部支撐力(會有一部分手臂輔助力量)。所以當寶寶通過自己扶站起來時,身體會告訴他需要在哪些部位用力,此後他會不斷強化這些部位的肌肉括張。但如果是我們支撐著寶寶的腋下站立,寶寶的大部分重量都落在大人的手上,他自己反而不到任何鍛煉,所以盲目的扶站練習可能會耽誤寶寶。

與此同時,在寶寶還沒有獨坐、爬行能力時,其下肢力量是無法支撐自己的,這時候盲目地練習站立,會讓寶寶容易形成踮腳。因為寶寶在發現自己的腳力不足以支撐自己時,會不自然地用小腿以及腳部力量來彌補,而踮腳習慣了以後,會在學走路時防礙平衡。

很多老人一見寶寶會站了,就急吼吼地要拉著娃兒的兩條手臂練習走,為其正名為「早點練走有利於強化腿部力量」。但事實上拎著娃學走路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成天貓著腰容易傷著自己不說,更重要的是娃兒被剝奪了自己的判斷。

寶寶能夠從坐位到站立、能夠從扶走到獨立邁步,這兩項重大的能力其實都是基於掌握了重心的轉移,前者是重心從低位轉移到高位,後者是重心在更全面的方位空間中的轉移。

重心的轉移,這項技能一定得讓寶寶親自體會並得到,它需要在不斷積累對環境的試探、感受自己的身體、控制自己的大肌肉等等經驗后才能真正俱備。

別以為不就是個重心轉移嗎,天生就會啊~ 才不是呢!學溜冰容易嗎?再簡單點說,前陣子OK爸買了個ninebot平衡車玩,ninebot的前進、後退靠的是感應人體重心心的前移、后頃,可為要給出重心前移、后頃,我可是練了好久啊。小區里的小孩們人手一部ninebot平衡車

學走路,寶寶有自己的時間表

每個娃兒的發展表現都不相同,也都會展現出自己的小個性。有些娃兒一會站就再也不肯爬了,直接躍過爬行期的就心急火燎地開始邁開腿;有些娃兒性子穩,非得爬夠了才穩篤篤地站起來,一步一步往前移。

所以,「什麼時候獨走」這件事,與寶寶的智力、體格以及大人的訓練都沒有關係。總體來說,大部分寶寶會在12- 14個月時學會走路,如果爸媽們還想再細化一下時間,不妨參考下面這個從大動作發展專書來的數據,也是絕大多數學者專家都同意的。

- 約50%寶寶在11個半月可以放手走。放手走的意思並不是會走,而且寶寶願意獨站並且嘗試著往著移步。

- 約90%可以在14個月時獨自行走。

- 100%都可以在18個月大時自行走路。

當然,爸媽們一定不要把這個範圍當成黃金標準去衡量寶寶,因為走路這事有很強的個人意願性,並不完全是發展水平的體現。只有在寶寶已經超過18個月大還不會獨自路的情況下,爸媽可以帶寶寶去醫院做相關檢查,確認有沒有什麼阻礙因素或者疾病。

寶寶學走路,我們也不是完全插不上手

那麼對於寶寶學走路這事,我們就真的啥也不用管、任他自己發展嗎?

也不是!還是有幾個點我們是可以去幫助寶寶強化的。

1. 練習彎腰。在寶寶最初扶物站立時,可能還不會坐下。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教他如何學會低頭彎腰然後坐下。

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把玩具安放在近腳一側的地面上引誘他,讓他低頭彎腰去抓,即使他是一手抓住傢具的扶手后蹲下,另一手伸出去抓玩具的,也是進步。當寶寶知道怎樣低頭彎腰去抓玩具后,接下去他就會學會不用依靠傢具的扶持,再接下去他就能靠自己的力量站立和坐下了。對,最終目的其實就是為了練習如何切換站立和坐下,要知道,很多娃都是先會走,才會從站立到坐下的。

2. 練習從坐著到直立。多數寶寶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徘徊在獨站的門前,這裡的原因一方面是沒有克服自己的恐懼(和前期大人拎著走有很大關係),一方面是因為沒有找到重心轉移的感覺。

可以用這樣的方法:讓寶寶坐在小板凳上,兩隻腳底踩到地板上,微微地扶住他一點點讓他站立起來,反覆練習,他就會掌握腿部支撐起自己身體的方法。

3. 保護和鼓勵。雖然我們不提倡拎著寶寶學走路,但在寶寶學步初期,必需的安全感還是需要給足的。例如寶寶基本掌握了走的方法,力量支撐、重心轉移都已經達到90%以上程度的時候,我們可以保護著寶寶讓他們往前走,比如給一隻手給寶寶,他在學走時會扯著你的手以在失去平衡時借力一下,不至於動不動就摔倒。同時,別忘了給出你的大聲喝彩,這是對寶寶最高的精神激勵呢

學走路到底要不要穿鞋

關於是否要穿學步鞋,有兩種說法。

Babycenter的說法是:建議光腳,因為寶寶非常需要去用足底感觸他所踩的地板的質感,這些觸覺可以讓他們知道他們在哪裡。光腳走也可以鍛煉寶寶的五趾抓地力。

當然光不光腳和環境有很大關係。在美國的家庭中,居室中基本都是地毯,並且室內溫度也都合適,寶寶光腳當然不會冷,而在家庭,現在很多家庭的裝修地面喜歡用大理石、地磚,這些就不適合寶寶光腳走路啦。

國內一些醫生專家建議寶寶要穿鞋子,不僅是為了防滑、防冷,更是因為穿鞋可以幫助形成良好的走路姿勢。有關如何選擇學步鞋,大家可以查看之前的推送《穿鞋不對,寶寶的腳容易畸形!專家的22個選鞋竅門,幫你挑雙合腳的涼鞋》。

OK媽給大家根據不同環境總結出這樣幾條比較有實操性的建議:

1. 家裡木地板、地毯。最好光腳,不失為感統訓練的好時機;不要穿襪子,會打滑;如果是冬天,可以穿帶有防滑膠條的襪子,或者是鞋子。

2. 家裡地磚、瓷磚、硬地面。最好穿專業學步鞋;不要穿襪子,會打滑,即使要穿也要穿防滑襪。

3. 戶外。一定要穿專業學步鞋,底的厚度適中,以一體成形的橡膠底為最好。

走路姿勢不對嚴重嗎?

除了走路的遲和早,很多寶寶的走路姿勢、腿形也成了讓爸媽揪心的事。說一說比較普遍的小娃學走路時會出現的問題。

O型腿或者X腿型

很多寶寶學會走路的時候,他們的腿會變得更「O」。O型腿的表現是,當寶寶直立行走時,他們的膝蓋是分離的。

事實上,這是很正常的一種情況。絕大多數情況下,寶寶的O型腿是不值得擔心,也不需要額外干預的。寶寶的雙腿會隨著他們學會走路之後,兩腿負重越來越重而慢慢變得越來越直,一般情況下到寶寶三歲左右時,他們腿就不會再「O」了。但也有可能會X型了,但到寶寶七到八歲時,腿的角度基本都會正常,也會定型,不用焦慮哈。

當然,由於佝僂病而表現為病理性的「O」型腿也是有的,這是一種病態的「O」型腿。如果行走6個月以後或者兩歲以後仍然彎曲嚴重,並且有更加彎曲的跡象,身高低於同齡寶寶正常身高的25%,就需要去看醫生了。

寶寶在學步過程中,無論是大腦對腿部、腳部的控制,還是腿部、腳部的骨骼、肌肉發育,都還沒有很好,這時候寶寶出現外八字或其他走姿(如踮腳)都很正常,女孩子這種情況要多一些。也不必干預,保證給孩子穿合適的鞋子即可,一般6-8歲會自然恢復。

只要是偶爾為之,不是一直這樣,就沒有大礙。很多寶寶特別是女寶寶有點小臭美,覺得自己踮著腳走很美、很哆,所以動不動喜歡踮著腳走一走,這都沒啥問題。如果是學會走路後幾個月一直都踮著腳走路,或者站立時腳不是平放在地板上,這種情況是可以去看下醫生。

最近好多媽媽會說,一不小心漏看了公號,文章錯過了,團購點開,發現已經秒完了,那就置頂一下公號吧:)么么噠

OK媽說:

這兩天接連有媽媽私信我反饋說,之前推薦的育兒書《孩子:挑戰》真的太有用了,恨不得一口氣讀完,必須啊,我都說了,這是我看了不下十遍的育兒書,非常贊。到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在群里開展一下讀書心得交流/話題討論什麼的?大家有好的建議告訴我哈。

另外,明天也要繼續送書咯,是關於怎麼給寶寶陪玩的,推送的內容也會很好看滴。哦哦哦,六月會有涼席/睡袋/彩窗磁力片/燜燒罐的團購哈(我爭取養成啥事預告的習慣,也希望推送時間能固定起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