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怎麼知道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是好問題,我用新奇的角度來回答,肯定很實用。

你曾經見過「混沌」嗎?我模仿一下康定斯基的畫作給你看:

能看得出來這裡面有什麼規律嗎?其實是沒有的。

這張圖要說的是:

假設世間存在兩種物質:圓形是價值觀,方形是信息,它們之間會產生相互影響,並有意識和沒意識的植入到我們的腦子裡。

比如網路信息、上學讀書、電視節目、爸媽說的道理、老闆說的道理、老婆說的道理、各種宗教說的道理...

這些價值觀和信息,不知道怎麼被它植入的,也不懂它們之間的關係,所以形成了我們現在的行為準則和價值判斷,這就是混沌(chaos),又稱渾沌

這是自己嗎?當然不是。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很難意識到,原來自己一直活在混沌狀態里(chaos)。

因此,人和人之間只有一些觀念會有交集,但各自又有不同的盤算。像這樣:

到這裡,我們可以開始理解,為什麼人跟人之間的溝通那麼難?

這種無法預測結果的持續碰撞,讓我們產生焦慮、執念以及迷惘

所以必須深入解讀產生的原因才行,不能隨隨便便的把自己「定位」了。

我們想要通過閱讀來尋找方法(處世方式)、通過電影的寓意來尋找答案(站在上帝視角來看待不同人生的解答),試圖去了解我是誰,我要幹什麼。

這是好的開始,先說電影:

比如,我們把問題放大到宇宙這麼大,在《星際穿越》電影里跟著諾蘭飛到黑洞裡面去尋找人生的意義。

結果得到的答案是5度空間。看到漂亮的黑洞,也開了腦洞,卻沒解答內心的疑惑。

至少可以明白一件事:「我是誰」這個問題,上升到宇宙高度來看,是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

知錯就改。然後,又跟著電影《地心引力》,從外太空開著破飛船,拼了命的返回地球。

處在千鈞一髮之際的太空,用盡洪荒的腦力+神跡般的運氣,最後有幸的回到了地球。

劇情是相當緊張的,科學也相當寫實的。

才知道,原來我們天天都能看到的藍色天空、泥土、花草、水,這些才是我們需要珍惜,並且用心對待的東西。

有意思的是,用這個心態面對生活的人,不管五官結合起來的長相是不是完美,看起來一定都會是很令人舒服的樣子。

到這裡,你可以得出自己長相還不錯的結論,只是還沒有理解」生而為人」這個重要的課題。

人會傷人,只要有人就有江湖。而人在最傷心、無奈、被生活擊垮的時候,都想要窩在一座孤島,能與世隔絕、希望能毫無壓力地生活著。

《金氏漂流記》剛好是解答類似問題的電影,看著被生活所逼的鄭在詠,跳江之後漂流到孤島上,這是一個如何尋找自我的故事。

在電影的世界里,看起來是那麼的好笑,卻也反應了真實的世界。

原來,世界的冷漠不會因你的儒弱而溫暖起來,在沙灘上寫了斗大的HELP求救也沒人瞧一眼。

當一個人開始接受孤獨,獨自承受風吹雨打,不再畏懼被世界拋棄,願意把HELP改成HELLO之後,就能理解:

獨處和時間,可以治癒一切,包括內心的傷口,還有不知所措。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當我感到沮喪,回到了家,只想一個人躺在書房裡的椅子上,這就是在自我癒合的過程。

所以,自我是什麼?大部分的人,是受傷、不知所措的在面對未來。但是,每個人還是會想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感。

所以,我們可不可以重新塑造自我?當然可以。

我們可能是一個天天碌碌營營過日子的人,怎樣提起改變的勇氣?需要改變自己嗎?這些相關探討很像電影《白日夢想家》故事裡遇到的情況。

當本·斯蒂勒被激發之後衝出辦公室,而Arcade fire 《Wake Up》的音樂一出現,那種頓時覺醒的高潮,配合高亮的曲調,我的血液一下子沸騰起來。

音樂在預告里有:

白日夢想家 台灣預告片1:加長版 (中文字幕)

大概是因為被打了雞血,所以為了完成任務而飛檐走壁,探山入海,不斷的跑阿跑,越跑越起勁,然後,這句話出現的實在太贊了:

咦,我們內心不是一直希望獲得「別人」的關注嗎?所以我們的「自我」並不美好?

直到最後(這電影劇透就沒意思了),我頓時明白電影里的寓意:

我們這一生在尋求的,就是找到自我的認可。

意思是對自己的人生說,「哈,我沒白來一場」。

所以我們可以找一個小目標去完成,然後獲得自己對自己的認可。

但怎麼才能達到目標呢,所以我們開始想要學習,試圖在書海里找到處世的方法,以此找到自我的認可。

這一找,不妙!因為:

(忘記這圖打哪來的了,我為了記住,所以一直保留著這張圖,侵權刪。重點只是傳遞觀點。)

這是一份學習漏斗圖。經過實驗分析:一個人在兩周之後,還能記得多少。

學習處世方法,至少也要記得學習過什麼吧。但是...

閱讀只是一種被動狀態,只能獲得10%的殘留記憶。

原來,要把學習過的好東西運用起來,那麼你至少需要主動的進行簡報。

如果你不敢在大庭廣眾下進行簡報,在知乎寫答案也會有70%的記憶。

另外,把學習到的方法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也會面臨失敗和挫折。也許是用錯了時機,或是用錯了對象,但是你依然可以獲得90%的記憶。

也就是說:

唯有把學習到的好東西,經歷大量的運用和傳授,無論過程中是失敗或成功,你都可以找到自洽的處世方法。

用積極的心態來看待失敗,而不是害怕自己失敗,失敗只是為了達成人生任務的台階,完善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無論成功失敗,這些過程的記憶,就是幫助你不斷完善自己的台階。

你應該把自己回歸到重新定義自己的心態,儘可能的拋棄以往堅持的成見(混沌),讓自己變成一個願意重新吸收正能量的海綿體。

更重要的是提高效率。

想要提高效率,要先給自己一個精準的目標,並且縮國小習範圍。我再畫個圖,直接上:

這是一個鍾型曲線(通常也叫做正態分佈曲線)的前半部份,Y軸代表影響力增長。無論是創業、或是自我提升,前期總是緩慢的。

X軸代表時間。很多人即使活到了60歲,長期處在混沌中緩慢成長,還沒到紅點點的位置就停滯,接著就下降了。

所以,這張圖是說:

想要加快增幅,首要的目標設定,就是找到關鍵意見領袖(KOL)合作或互動,或者讓自己成為關鍵意見領袖(KOL)。

奇怪,這句話怎麼那麼眼熟?是阿,前面有說到:主動的進行簡報。

無論是經營公司,或是重新定義自己是怎樣的人,目標和方式都是相同的。因為都想要創造自我存在的價值,找到自我的認可。

尤其是在網路上會更好實現。需要提醒的是,關鍵意見領袖不是網紅,不是嘴上五湖四海皆兄弟的人,也不是透過手段吸引冬粉來證明存在感的人。

怎麼吸引KOL?如何讓自己成為KOL?精準的重點是要學習如何言之有物。

首先最好是以你的興趣或是你擅長的能力為主要考量,一來上手更快、二來更持久、三是學習更起勁,長板理論才是有效率、見效果的好方法。

然後廣交友。如果能吸引到10位以上也是言之有物的朋友,相互之間保持互動、相互影響,這樣就能加快提升影響力增幅。

除非你只是在打發時間,如果想成為KOL的目標而閱讀任何一本書、演講、在網路上發表文章,想要產生效果,就要記得相通的3原則:

1、觀點,不是去抵制和跟隨潮流,而是從潮流中,形成自己獨立觀點。

2、利他,不是鼓吹為他人奉獻的精神,而是為他人分辨優劣、避免風險。

3、實用,不是似是而非的觀念,而是論點具有可操作性,投入可獲得產出。

尤其在閱讀和發表的時候,你需要不斷用這三點進行學習和判斷。

圖也畫好了,這樣你可以更快理解:

利他和實用是推進觀點的有效方法。

最後,你想成為怎樣的人?我已經告訴你方法了。

希望你覺得有用,歡迎隨手點個關注。謝謝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