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高層火災,該怎麼逃生?

古時候最恐怖的火災是高密度居民區的連片燃燒,現代社會隨著居住質量的提高已經不多見,唯有可燃物密集的集貿市場之類,仍可能復現類似場景,好在不住人,死傷有限。

現代火災除了危化品爆燃等特例之外,高層建築火災最令人望而生畏。

高層火災最突出的特點是撲救困難,即便雲梯能達到一定高度,水量也跟不上,直升飛機等高科技也於事無補,而高層特有的拔風效應,使得火災進展尤為迅猛,常常在聚集了大量消防車的情況下,也只能眼睜睜看它燒完。

在通常逃生理念中,防煙意識高於防火燒,是基於火情擴展需要一定時間,而暴露於有毒煙霧中卻可迅速昏迷,因此逃生常識會指導大家在火勢較大時,退回房間封死門縫,或者向上逃生至樓頂等待救援……然而在最新的倫敦火災中,大家會發現這是一個坑,沒能抓緊時間疏散至地面的幾乎毫無生機。

預案高於一切,不同的火情需要不同的對策。

在早期的六層磚樓或者鋼筋混凝土小高層中,火災還沒那麼可怕,因為結構體不燃,也沒有太多可燃附加物,因此火災會被局限在一家一戶,把一家都燒沒了也很難燒到鄰居,按照傳統常識退回室內避煙是可行的。

但現代高層建築增加了一個危險變數:外保溫。大面積使用外保溫的歷史並不長,在早期譬如本世紀前10年內,絕大多數外保溫材料都是泡沫聚苯板等可燃易燃材料,會在火災一瞬間把整個建築封障在火海之內。

經歷了很多血的教訓之後,已經強制要求100米以上高層(公建50米)採用A級保溫,通常是岩棉、玻璃棉等無機不燃材料,可抵禦800度以上高溫。

但是存量建築中,仍有大量採用低標準外保溫的,不可能大面積更換,就成為最兇險的埋伏殺手。目前很多高層建築過節時都會貼出公告,禁止在周邊燃放煙花,這絕對不是杞人憂天,2009年央視配樓就是這麼掛的。

在倫敦等歐美大城市,從70年代以及更早就建設了大量高層住宅,以應對人口增長熱潮,早期都是沒有保溫的,出於節能舒適等新時代需求,可能會面臨改造,發生災難的這幢高層公寓,據悉就剛剛經歷過外保溫改造。

英國等發達國家採用外保溫體系更早,也有相應的防火規範,是領先於的。目前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是否中招了劣質建材。這幢大樓的內部設施據說是老化的,但是火情如此劇烈的決定因素,只能是某種大面積採用的材料,保溫或裝飾板之類。

災難靠臨場發揮是不夠的,大家需要熟悉自己常呆的建築,包括逃生路線和外保溫性質。如果外牆屬於非A級保溫,或者包含大量鋁塑板等可燃裝飾,就不能再有等待救援的僥倖,在濕毛巾濕被子等盡量防護之下,必須不顧一切地向地面逃生,這是倖存下來的最大機會。

火是向上燒的,外層可燃,但鋼筋混凝土結構不燃,疏散樓梯內會有煙霧,但肯定燒不死,你可能被熏暈在5樓,但也好過被活活燒死在10樓。越低越安全,越容易被消防員解救,消防員也只會走這一條通道,他們可能會衝到5樓發現你,但絕對沒辦法衝到熾熱的頂樓。

向上逃生並不明智,更何況高層樓頂不允許上人,通常都是鎖死的。而如果躲到窗戶、陽台,是只剩跳樓一條路的。一切都跟六層磚樓的時代不同了,舊有常識需要更新,所有的寶貴時間和智慧,都要用來設法向地面逃生。

不要輕信床單打結、降落傘等神器,沒有經過訓練的人,這通常都是浪費時間。也不要等到火大了再跑,一旦發現煙霧等任何火災苗頭,哪怕是相隔較遠的樓層,立即做預防性撤離。譬如倫敦這場火災,只用15分鐘就吞噬了全樓,有機物材料燃燒之快,是難以想象的。

外保溫並非萬惡不赦,事實上它是採暖、空調時代的必備選項,兼顧了舒適和節能環保。但它也的確是重大火災隱患。目前100米以下建築仍允許採用B級(難燃、可燃)保溫,包括擠塑板之類,這個領域魚龍混雜,有些產品並不達標。各國都需要面對類似挑戰,就更是如此。

作者:紙上建築(凱迪社區原創作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