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金融去槓桿 上市銀行「縮表」

2017強監管年已過去大半程,截至8月30日,25家A股上市

銀行

相繼交出了各自上半年的成績單。在監管的一系列重拳下,曾連續擴張的銀行資產負債表悄然發生變化,銀行資產規模增速整體放緩,有的已出現了「縮表」。不過,積極調整業務結構的銀行,也收穫了較快的凈利潤增長率,有7家銀行同比凈利潤增速上雙,多於2016年的5家。與此同時,銀行的資產質量「保衛戰」還在持續,只有不到10家銀行不良率出現上升。

凈利增速持續回暖

近兩年來,銀行凈利潤在歷經2015年「斷崖式」下跌后重新回升。2016年推進轉型改善之後,2017年上半年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回暖。北京商報記者統計,25家A股上市銀行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7750億元,上半年平均每天賺43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在25家A股上市銀行中,除了江陰農商行外,其他銀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都實現了增長(平安銀行在半年報中只披露了凈利潤)。其中,凈利潤增速高於行業平均水平3.54%的有13家銀行,實現兩位數增幅的銀行有7家,增速最高的為上市一年左右的貴陽銀行,達到23.26%。

國有銀行凈利增長出現了很大變化。此前由於基數過大,國有銀行凈利潤增速徘徊在1%左右,但從2017年中報可以看出,五大國有行凈利潤增速都超過1.5個百分點,其中建行為3.69%,中行甚至沖至兩位數,為11.45%。

從利潤絕對額來看,五大國有行的「賺錢能力」更難企及,上半年五大行凈利潤總額共計5425.92億元,日均賺30.14億元。

在8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只有招商銀行一家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速達到兩位數,較去年同期增長11.43%。

不過,華夏銀行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只增長了0.1個百分點,基本上與去年同期持平。相比基數較大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來說,7家A股上市的城商行,凈利潤增速均高於行業水平。其中,增速最高的貴陽銀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3.26%。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的5家農商行中,此次凈利潤負增長的江陰農商行是惟一一家自2016年在A股上市后凈利潤連續兩年下跌的銀行。

該行2017年中報顯示,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滑2.57%,而去年底的凈利潤同比下降4.49%。除此之外,其餘4家農商行增速也均高於行業水平,尤其是吳江農商行和無錫農商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幅都達到兩位數,分別為11.8%、10.41%。

收入結構再調整

受到利率市場化的影響,銀行「吃息差」盈利模式早前就開始難以為繼,這也是銀行面臨的痛點。不可否認的是,利息凈收入目前還是銀行營業收入的最大組成部分。國有銀行的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普遍仍在六七成上下,城商行和農商行佔比更高,例如無錫農商行達到89.66%,吳江農商行超過90%。

在利差受到擠壓后,銀行普遍在中間業務方面加足「馬力」,疊加今年負債成本高企等影響,銀行利息凈收入佔比進一步出現下滑。例如農行提到,利率變動導致該行上半年凈利息收入減少63.18億元。據統計,股份制銀行利息凈收入同比下滑幅度多數在6%-15%,興業銀行較高,下滑了25.26%。

加大中間業務發展力度的表現之一,就是銀行收入來源更趨多元化,收入結構進一步調整。數據顯示,上市銀行上半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多數呈正增長,增幅達到兩位數的有7家。值得一提的是,增加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中,主要的利潤點並非來自跨行轉賬、業務諮詢等獲得的手續費,因銀監會在2014年出台銀行服務收費新規,這些業務的手續費已經被大大削減,多家銀行年報顯示,上半年信用承諾、諮詢顧問等業務手續費收入都同比下降。

例如中信銀行上半年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27.61億元,同比增長6.88%,但其中顧問和諮詢費同比減少5.83億元,下降18.4%;民生銀行由於代理業務手續費和信用承諾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下降等因素,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下降12.77%。

銀行新的利潤增長動力已轉為資產管理、理財、零售等。南京銀行代理及諮詢業務同比下降59.48%,而債券承銷收入同比大增99.45%,資產託管業務收入同比猛增141.18%。吳江銀行也提到,得益於理財業務增長,該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增長41.36%。

資產質量惡化趨緩

在經濟運行企穩和銀行風控加強的大背景下,銀行不良貸款率增速放緩乃至下降,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25家上市銀行中,今年上半年有16家銀行不良率出現下滑,2家銀行不良率沒有增長,6家銀行的不良率增速在0.1個百分點內,浦發銀行增長最快,上半年不良率上漲0.2個百分點。整體來看,資產質量惡化勢頭得到遏制,不良率穩中向好。

從已公布半年報數據來看,風險數據的邊際改善無疑成為一大亮點,在不良率下降的16家銀行中,農業銀行降幅最大,截至去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2.19%,較去年初下降0.18個百分點;招商銀行常熟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下降0.16個百分點、0.11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5家國有大行中,農行依然居於不良率最高位,其次是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銀行,今年上半年不良率分別為1.57%、1.51%、1.51%、1.38%。

為了降低不良率,銀行普遍祭出多種處置手段,並通過加強授信管理、綜合運用貸款重組、批量轉讓等方式,一邊「消化」存量的不良貸款,一邊防範新的不良生成。即使不良率仍在上漲的銀行,信用風險管控也出現了積極變化的信號。業內人士指出,需要警惕的是,滋生不良貸款的環境並未根本改善,存量債務仍存在惡化的可能性,需繼續保持關注。

去槓桿下銀行擴張減速

而在今年上半年,最受關注的是隨著MPA考核逐步落地,以及金融業去槓桿不斷加碼,銀行紛紛調整業務增速、壓縮資產規模。從25家銀行半年報來看,有3家銀行總資產規模出現負增長,其他多數銀行總資產額增速也有所下滑。

3家總資產規模下降的銀行分別為中信、民生和上海銀行。具體看來,中信銀行今年上半年總資產為5.65萬億元,比上年末下降4.72%;民生銀行總資產規模5.77萬億元,比上年末下降2.18%;上海銀行資產總額1.71萬億元,較期初下降2.5%。

對此,中信銀行半年報指出,上半年負債總額比去年末有所下降,主要是由於客戶存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項及拆入資金下降所致。

業內人士指出,事實上,銀行「縮表」主要受監管影響,尤其是此前同業業務佔比較大的銀行,為滿足監管要求,今年上半年,不少銀行同業資產和同業負債規模「剎車」。疊加銀行主動控制成本,同業業務出現規模收縮。未「縮表」的銀行中,也不乏資產規模增速放緩者,例如光大、浦發上半年的資產規模增速,分別為0.34%和0.99%。

不過,也有行業人士表示,對銀行「縮表」尚不必過於擔憂。監管層表態處置風險不應帶來新風險,機構對於監管加強也在逐步消化和應對,商業銀行縮表即便發生也預計在適度範圍內。例如民生銀行方面就表示,「縮表」是因為報告期內,在M2增速下降、市場環境日趨複雜嚴峻的形勢下,該行主動收縮業務規模,調整資產結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