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刀劍龍鳴:揭秘明代刀的發展

明代的兵器發展史,可說是冷兵器的餘暉,其中的主力仍為刀和劍。此時的火兵器得到空前的發展,冷兵器趨於式微,但仍屬軍隊中必要之配備,其地位不可取代。刀屬於一種用於劈砍的單面利刃格鬥兵器,由刀身本體與刀柄所構成,根據劉熙《釋名.釋兵》中記載著:「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刀擊之也,其末曰鋒,言若鋒刺之毒利也。其本曰環,形似環也。其室曰削,削峭也,其形峭殺,褁刀體也。室口之飾曰琫,琫捧也,捧束口也。下末之飾曰珌,珌卑也,在下之言也。」明代刀的種類有:短刀、長刀和腰刀;適用於近戰與

拼搏,此時騎兵、火器兵、弓箭手及牌手等,皆會裝備短兵器,用以實戰中自衛。

(1)短刀

短刀,刀類中的一種。短刀的刀身相對長度長於刀柄,刀柄大多只能用單手執之。短刀又可稱為拍髀,因佩帶時拍髀旁。

明代茅元儀(1594-1640)在《武備志》中認為宋朝軍隊通用的八種軍刀(手刀、掉刀、屈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到明代所用的只剩下四種:「即長刀、短刀、鉤鐮刀、偃月刀。后一種以之操習示雄,實不可施於陣也。」

《武經總要》中記載的刀八色中的手刀樣式、下面兩張為宋代手刀實物圖

另外,茅亦對明代短刀解釋為:「短刀,與手刀略同,可適用於馬上。」可知,手刀往後演變成現今短刀,為單持握的近距離作戰短兵器,刀刃的強度可以破鐵甲;但是,因其長度短,不適合單兵作戰使用,最好能夠再搭配長柄兵器。例如敵我攻城掠地之時,進行短兵相接之戰,由於攻城戰,不適合攜帶長柄兵器,所以手刀為部隊之首選。

《武備志》對短刀的介紹就像刀一樣短:短刀,與手刀略同,可適用於馬上。上圖是一些明代短刀的樣式:圖一為明代西南地區流行的短刀,S型護手,可以格擋鎖住對方兵器,圖二為官造短刀,裝備騎兵。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海寇侵擾蘇州,時有「中后所官軍三百人,皆精銳,立什伍相救護,各持長槍,帶短刀,不用弓矢及他器械。寇至與之戰,不爭利,不甚追北,戰罷方取首,貨財則均分之。浙西諸衛所,惟此軍號為有紀律,然僅不大失,無他功。」宋代慶曆三年(1043)時,曾因「曩時手刀太重,今皆令輕便易用」,進行手刀形制之改革,宋初手刀運用在對抗北方騎兵之上;明朝時,由於倭寇熾盛,於是由手刀演變而來的短刀被使用在對抗海寇之上。

(2)長刀

環首鋼刀從漢代以後,歷經了魏晉南北朝和隋唐,其形制更迭變化。一直以「長刀」或「長劍」的名稱,活躍在戰場上及軍隊之中,成為一種雙手握持的軍事武備。到唐宋之交時,「長劍」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兵種,「長劍軍」往往是由最驍勇的將領統領的軍中主力。到了宋代,的雙手長刀技術已近於純熟,出現一種環首直刀的加長版,也就是史書中赫赫有名的「斬馬刀」。此類型即為步兵作戰的環首長柄雙手刀,北宋曾大量用于軍中,用以對付契丹、西夏、蒙古等游牧民族的騎兵。明代的長刀多仿日本刀式,作雙手握柄砍殺的長刀,可以削斷或砍損對手的長兵之柄。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講:「長刀,自倭犯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內光而前,我兵已奪氣矣。倭喜躍,一進足則丈餘,刀長五尺,則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明代名將何良臣在《陣紀》中談到倭刀時也說:「日本刀不過三兩下,往往人不能御,則用刀之巧可知矣。」明將程宗猷在《耕餘剩技.單刀法選》中更是盛讚日本刀:「鍛煉精堅,製度輕利,非他方之刀可並。」由於其「雙手用一刀也,左右跳躍,奇詐詭秘,人莫能測,故長槍每常敗於刀」。

圖為明代雁翎刀

明朝中葉時,倭寇使用的刀,鑄造精良,刀長器利,其雙手握刀,擊法敏捷;沿海水師屢受日本刀的打擊,使抗倭將士紛紛仿效日本之刀製,改製刀式,習其刀法。戚繼光在嘉靖四十年(1561),曾得倭夷原本《太刀習法》,並融合了十八般武藝及傳統刀法、槍法和棍法之技擊精華,獨創十五式刀法,訓練士卒。如此,讓戚家軍在平倭作戰中,所向披靡。《紀效新書.短器長用解》中有長刀的刀製:「刃長五尺,後有銅護刃一尺,柄長一尺五寸,共長六尺五寸,重二斤八兩。」上面說明改造后的戚家軍刀,要比倭刀長。由於明代史籍中對於長刀或仿倭刀記載詳盡,讓長刀的形制清楚,主要是配裝長柄的雙手刀;其外形,已和唐宋環首直刀相異,趨近於日式風格。

(3)腰刀

明代初期,時值洪武、永樂朝,日本刀開始通過朝貢和走私貿易等方式大量流入。加上,后來倭寇的騷擾,其所持的倭刀佔有優勢;因此,明朝政府開始仿製倭刀,裝備在部隊之中。但倭刀不適用於騎兵作戰,也不利於與藤牌配合,所以,戚繼光自創出新形制的腰刀,將倭刀的鍛造刀身和腰刀的短刀柄結合起來,此即「戚家刀」。「戚家刀」長度多在 70 到 80 公分,刀身無反刃和血槽,刀柄平直,刀尖屬倭刀式,能夠劈砍金屬鎧甲。

圖為明朝戚家刀

嘉靖朝後,明軍即開始大量裝備這種腰刀。腰刀多與藤牌並用,故稱「腰也藤牌」。戚繼光則講:「鐵要多煉,刃用純鋼,自背起用平剷平削至刃,刃芒平磨,無肩乃利,妙尤在尖,…刀要與手相輕,柄要短、要彎,庶宛轉牌下,不為所礙。」

圖為電影綉春刀中所出現的斬馬刀

另外,《天工開物》中也有提到關於腰刀製造的工藝技術:凡鐵兵,薄者為刀劍,背厚而面薄者為斧斤。刀劍絕美者以百煉鋼包裹。其外,其中仍用無鋼鐵為骨。若非鋼表鐵裡,則勁力所施,即成折斷。其次尋常刀斧,止嵌鋼於其面。即重價寶刀,可斬釘截凡鐵者,經數千遭磨礪,則鋼盡而鐵現也。倭國刀,背闊不及二分許,架於手指之上不復欹倒。不知用何錘法,未得其傳。凡健刀斧,皆嵌鋼、包鋼,整齊而後入水淬之。其快利則又在礪石成功也。凡匠斧與椎,其中空管受柄處,皆先打冷鐵為骨,名曰羊頭,然後熱鐵包裹,冷者不沾,自成空隙。凡攻石椎,日久四面皆空,熔鐵補滿平填,再用無弊。

明代將含碳量低的炒鋼加熱后,反復摺疊鍛打,讓雜質析出,后再夾入宿鐵,

當作刃鋼,然後淬火鍛造,使明代刀劍剛柔互濟,達到鍛造科技的最高水準。《水滸傳》中的眾多英雄好漢將腰刀作為普及使用,可知腰刀約於明代中期后始盛。

若您對刀劍感興趣也可加龍泉鑄劍師李師傅的私人微信號:longquandjlsf

若您想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可鎖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