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趙雷「火」與「不火」,獨立民謠都是一門越來越好的生意

在昨晚新一期《歌手》的舞台上,趙雷第二次登場,帶來了他滾燙的《理想》,這次唱的是北漂生活,依舊讓人淚流滿面。

一個人住在這城市

為了填飽肚子就已筋疲力盡

還談什麼理想

那是我們的美夢

夢醒后還是依然奔波在風雨的街頭

有時候想哭就把淚掩進一腔熱血的胸口

公車上 我睡過了車站

一路上 我望著霓虹的北京

我的理想把我丟在這個擁擠的人潮

車窗外已經是一片白雪茫茫

又一個四季在輪迴

而我一無所獲的坐在街頭

只有理想在支撐著那些麻木的血肉

理想今年你幾歲

你總是誘惑著年輕的朋友

你總是謝了又開,給我驚喜

又讓我沉入失望的生活里

又一個年代在變幻

我已不是無悔的那個青年

青春被時光拋棄

已是當父親的年紀

理想永遠都年輕

你讓我倔強的反抗著命運

你讓我變得蒼白

卻依然天真的相信,花兒會再次的盛開

陽光之中到處可見奔忙的人們

被擁擠著,被一晃而飛的光陰忽略過

我可能是全世界最後一個知道趙雷火了的人。

直到主編私戳我說,關於趙雷,你可以寫一篇文章。

才愕然發現,朋友圈、公眾號、乃至各大音樂門戶的首頁推薦,鋪天蓋地全是「趙雷」,連帶著「民謠」、「成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了主流的視線。

和許許多多民謠歌手一樣,《歌手》之前,趙雷也有一段顛沛流離酒吧賣唱不為人知的心酸過往。這個眼神純凈的單眼皮少年,站在萬眾矚目的舞台,背後是滿天繁星,安靜地唱著一首關於鄉愁的歌。

一把吉他,一把好嗓,和曾在酒吧,在個唱會上無數次的演繹並沒有什麼不同

(叱吒風雲的天後巨星因一首歌靜靜地倚靠在一起,嘴角帶笑,眼中帶淚,好像尋常人家姐妹的模樣。)

無數篇寫趙雷的文章中,或褒或貶,一部分人高喊著「趙雷不紅,天理難容」,一邊暗自慶幸民謠總算火了;另一部分批評《歌手》舞台上的不過是小資情調下的偽情懷,民謠真正的獨立精神並沒有得到展現。

然而無論如何,一曲《成都》,這以小眾為標籤的音樂又火了一把則是不爭的事實。

但冷靜下來想想,鋪天蓋地的搜索量和話題度真的說明了什麼么,要知道,沒有什麼比互聯網浪潮下受眾的注意力轉移的更快。

百度指數和新浪微指數都說明,2月4日開始掀起的「趙雷熱」正在消溫。

趙雷是火了,但這背後可以轉化成資本的元素又有多少呢。朋友圈轉發那首《成都》的人,有多少是以後能去買他的唱片和演唱會的門票的。關注度暴漲的同時,真正核心冬粉的增長量又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這爆紅當中,有多少是水分和泡沫,有多少的曇花一現的關注,到目前為止還無法統計。

還有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獨立民謠的小眾地位真的可以得到改善么。

民謠分為校園民謠和獨立民謠,校園民謠早在80年代時就在民眾中廣為流傳並經久不衰了,像《外婆的澎湖灣》、《同桌的你》、《一生有你》等包含著一代記憶的歌曲都屬於此類流派。

那些哭天喊叫著民謠不火民謠小眾的,大都是獨立民謠。這一部分歌手以獨立自由的精神見長,善於將個人情感提煉為普遍共情,曲調清揚辨識度高,但傳唱度低,很難為大眾熟知。這一現象的形成有其現實原因。

首先,受限於作品的傳播渠道。獨立音樂人發布歌曲總是面向特定平台的特定少數群體進行發布,如豆瓣,蝦米,網易雲音樂這樣的文青聚集地,主流媒體甚少曝光,這樣就流失了一大部分潛在受眾。

網易雲音樂的封面推薦

其次,傳播方式的單一性。不像培養傳統歌星時聲勢浩大的「造星活動」,一首歌曲一經發布,各大平台主推,線上線下同時運作,明星會去各個綜藝節目「打歌」,高出鏡率和曝光率塑造了歌星在唱歌以外的立體形象,這也給歌曲本身的推廣帶來了正面效果。

最後,是由獨立民謠歌手本身的氣質決定的。校園民謠興盛的時候,老狼、高曉松、朴樹都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後來的水木年華、李健也都是擁有很高知名度的民謠歌手。但這幾年民謠屆的代表人物李志、萬曉利都偏地下,不和主流媒體合作打交道,不屑於將自己作為商品推銷,使得民謠在變成了小眾產物。

最後一個問題,對於趙雷和民謠,「小眾」真的不好賣么?

要知道,小眾音樂自有其生產模式。

趙雷們從一開始就有數量不多但粘度極高的冬粉群,發歌也好演唱會也好,這批人自會掏腰包為愛豆買單,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去年趙雷在北京星光現場開唱,冬粉去了快2000人,內場票價超過千元,比很多偶像明星還要爆棚。

趙雷北京演唱會,《成都》一言不合就全場大合唱

娛樂事業在方興未艾,在這種背景下,音樂市場開始細分,個人的需求開始凸顯,特定人群聽特定音樂的現象越來越明顯,小眾的音樂類型不一定比通俗流行樂更難做。像民謠,古風,blues這樣的類型樂,雖然不為大眾所熟知,但在自己的圈子裡還是相當有影響力的,「票房透視鏡」記者採訪了一位先前做流行樂後來轉而做小眾音樂的音樂人,他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小眾比大眾好做。

一方面是競爭相對少,優秀的作品更容易浮現。「雖然市場更大,但做流行樂的人太多了,你的聲音能被聽到的概率太小,做小眾音樂就不一樣了,完全靠作品說話,只要你的東西夠優秀,就會有人喜歡。」

另一方面,冬粉更容易轉化成資本。和流行樂的冬粉不同,他們大多懷著狂熱的熱愛,通常不滿足於只在網上聽聽,再加上獨立音樂人很難得能出唱片,收藏愛豆專輯成了一種風潮,專輯一經發出總是被搶購一空。「我在做流行樂的時候,發歌一兩個月就有了十幾萬冬粉,但之後你會發現,他們大多只是聽聽,但做古風不同,冬粉更容易為自己的愛好付費。」

古風音樂和民謠一樣的小眾音樂類型,歌手河圖從未被主流大眾熟知過,但早在10年,他的首張個人CD《風起天闌》首次預售3000張專輯就於25分鐘內銷售一空,第二次預售500張也在15秒之內也迅速售完,第三次預售300張10秒再次售罄。最後終極預售1000張在3秒內完售。

綜上所述,小眾不一定就不如大眾好做,民謠愛好者們也大可不必嗟嘆「趙雷不紅,天理難容」。音樂類型的選擇,傳唱度不高,主流媒體上少見宣傳,這些都不能影響真正優秀的歌手。流行通俗我們需要,華語樂壇上站著的巨星固然令人驚艷和尊重,但還有一批人,他們正努力把自己真正熱愛的這一小撮音樂做細做精,做到極致,同樣值得我們熱淚盈眶。

從市場的角度,民謠在近年來所獲得的認可已經今非昔比。在互聯網時代,民謠歌手的成長和生存有了足夠的空間。

這樣的音樂,需要的不是排山倒海的掌聲和鮮花或突然暴漲的關注度,而是培養核心冬粉,挖掘一批和自己有著相同氣質的人,做到小而美,小而精。

畢竟趙雷火不火,民謠都在那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