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琅琊榜冤案平反太容易?歷史平反很困難

熱播劇《琅琊榜》中,赤焰軍統帥林燮被誣與祁王蕭景禹謀反,以至被冤殺。林燮之子林殊化名梅長蘇,周旋於朝中各大勢力之間,終於輔佐靖王登基,平反了當年這樁冤案。這時距冤案發生,僅僅過去了13年。這雖然是一部架空歷史劇,但其人物、事件卻非完全無跡可尋。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歷史上,政治冤案數不勝數。楊師群主編的《三千年冤獄》,僅收錄其中著名者,即有100餘起。張海鵬主編的《冤臣傳》統計,從先秦的龍逢、比干,到晚清的「戊戌六君子」,被冤殺的名臣有84人。這兩本書中所列的被冤殺者,有一部分獲得了平反,有名的如岳飛、于謙、袁崇煥、多爾袞等。揆諸史料,不難發現,這些獲得平反的冤案,幾乎全部需要滿足兩大基本條件,也可以說是兩大基本規律。

條件一:冤案的製造者已從權力檯面消失。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個皇帝製造的冤案,冤殺的大臣,都要等到新皇帝即位后,才有可能昭雪。而新皇帝出於籠絡前朝舊臣、鞏固權力,以及表示對先皇的孝道,所做的平反工作通常也是有限度的。因此,如《琅琊榜》中,靖王還未登基,就為赤焰軍全面翻案,並懲處所有涉案者的事,並不會真的發生。

歷史上,宋高宗在位末期,完顏亮發動侵宋戰爭,大臣中有人上書為岳飛鳴冤,但高宗不為所動。孝宗即位后,「追復岳飛元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並對岳飛之子岳霖說:「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但在各類官方文件中,南宋朝廷依舊諱言岳飛案為冤獄。淳熙六年(1179年),孝宗即位后第17年,才為岳飛議謚。太常寺擬的謚號是「忠慜」,一方面肯定岳飛是大宋忠臣,一方面又表示了百姓對其蒙冤的悲傷。但孝宗看到后,認為若用這個謚號,就相當於批評太上皇「失政」,錯殺忠臣,於是改謚岳飛為「武穆」。而陷害岳飛的元兇秦檜、張俊等也都未被追究責任,官爵、謚號如故。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死後也葬在西湖邊,同岳飛合稱「岳於雙少保」的于謙,在「土木堡之變」后,擁立郕王朱祁鈺為帝,擊敗瓦剌大軍,穩定了局勢。英宗復辟后,于謙以意圖謀反的罪名被殺。英宗之子憲宗即位后(1465年),追贈于謙「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下詔稱,並稱對於謙「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但憲宗並沒有給於謙賜謚。

袁崇煥的問題更為複雜一點。依照錢海岳所著《南明史》,南明朝廷曾為袁崇煥平反。崇禎十七年(1644年),弘光帝登基后,「又復袁崇煥、趙光抃原官」;次年,「予袁崇煥、王在晉祭葬」。永曆帝時,還謚袁崇煥為「襄愍」。但以上內容都不見於南明官方文件,可信度至今存有爭議。真正為人所知的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頒詔為袁崇煥平反,讚揚「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混,不能罄其忱憫,以至身罹重辟,深可憫惻」。並在京都廣渠門為之建立祠堂。從崇禎帝到乾隆帝,不僅皇帝不同,甚至已經改朝換代。乾隆為袁崇煥平反,肯定其為忠臣,既能激勵群臣效忠清廷,又映襯出明朝皇帝的昏庸。

在明朝還發生過一次較大規模的集體平反。因反對魏忠賢而被害的左光斗、楊繼盛、楊漣等人,在崇禎帝即位后「撥亂反正」,都很快獲得昭雪。由於冤案製造者不包括皇帝,所以平反起來也容易得多。

新皇帝會不會平反冤案,還得取決於有沒有強烈的現實利益的驅動

條件二:光有「歷史正義」不夠,還需要有強烈的現實利益驅動。如果沒有重要的現實原因,即使時間已過百年,製造冤案的當事人都已不在,當局一般也不會對對冤案的全面平反有多少興趣。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岳飛一案上,岳氏子孫對宋孝宗的平反作為是不滿的,一再稱先祖「孤忠未盡明,遺謗未盡雪」。直至韓侂胄欲主持「開禧北伐」,有意借重對岳飛的平反,來為南宋的對外政策路線的大轉折做政治動員,才建議宋寧宗在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岳飛為「鄂王」;不久后,追奪秦檜爵位,將其謚號由「忠獻」改為「謬丑」。開禧北伐失敗后,秦檜爵位、謚號被恢復,但對岳飛的禮遇未變。寶慶元年(1225年),岳飛被冤殺后的第83年,宋理宗將其比作諸葛亮、郭子儀,賜謚「忠武」,從官方層面上認可了岳飛的忠臣身份。

對於于謙,要到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衛安宗社」的功績才被明廷肯定,給予其「忠慜」的謚號。不過謚號最終頒布的時候,變成了「肅慜」,迴避了「忠」字。又經過100年的時間,萬曆十八年(1590年),鑒於前謚飽受士林非議,不利於開展新時代的「忠君」宣傳,朝廷才順應浙江巡撫之請,將于謙改謚為「忠肅」,使之名實歸一。

歷史上有一位同《琅琊榜》中祁王蕭景禹命運差不多的皇子——漢武帝太子劉據。他們都是因為自身有賢名,且有一批擁護者,而被皇帝猜忌。劉據在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蠱之禍」中被冤殺,罪名是謀反。武帝晚年,為穩定政局以完成皇位的交接班,曾懲治了陷害太子的江充等人,並修建了「思子宮」,但沒有進一步的平反舉措。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武帝死後,即位的昭帝,是隨著太子劉據倒台,才獲得帝位繼承資格的,因此對巫蠱之禍「這起亟待平反的冤案漠然視之」。昭帝之後即位的宣帝,是劉據的孫子。為了提升自身的皇位合法性,宣帝開始為祖父平反。宣帝下詔,「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謚,歲時祀,其議謚,置園邑。」最終,劉據獲得「戾」的謚號,置奉邑200家;劉據同時遇害的兒子(宣帝生父) ,被謚「悼」,置奉邑300家。宣帝同時還借著為祖父昭雪,封賞了一大批恩人、外戚,構建起自己在朝廷中的「嫡系勢力」,以對抗當時的權臣霍光。劉據從被殺到逐步被平反,前後歷時40餘年。

綜上,對於一樁欽定的帝制時代的政治冤案而言,冤案製造者已從權力檯面消失,後世當權者有強烈的現實利益驅動,是其獲得平反的兩大最關鍵要素。至於《琅琊榜》里的平反故事,與歷史相較,終不免顯得太過輕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