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憶聞|「九一八」前的張學良戰功如何?

撰文 | 楊琳

又到「九一八」。

對張學良來說,這是他人生的重大轉折。經此一變,他和諸多東北同胞失去家園。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好奇的是,年紀輕輕就執掌東北軍,這位少帥軍事能力到底如何?

細究其一生,在九一八前,張學良經歷了三次重大軍事行動,論純粹的軍事素質,還是過硬的。然而在20世紀初的,列強環伺,內部紛爭,有很多力量比單純的軍事能力要更為重要。

21歲為何取得大戰唯一的勝利

在旁人看來,張學良是銜著金湯勺出生的,他18歲進入東北講武堂學習,20歲就當上了東北軍軍官。

兩次直奉大戰,是張學良第一次親身參與並指揮的軍事戰鬥。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年僅21歲的張學良擔任奉軍東路軍第三混成旅旅長,參與了奉軍在霸縣和山海關的戰鬥並取勝,由於第一次直奉大戰奉系大敗,張學良的部隊也成為奉系唯一獲勝的部隊。在奉軍其他各路全線潰退至東北時,張學良的部隊戰而能勝,退而有序。

在張學良身邊輔佐他的是良師益友郭松齡,當年張學良在東北講武堂學習時,郭松齡擔任教官,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1920年張學良擔任軍官后,立即將郭松齡調至軍中,輔佐其治軍。張學良一直對郭松齡言聽計從,兩人情同手足。張學良經常向人表示:「我就是郭茂宸(即郭松齡),郭茂宸就是我。」

△ 郭松齡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此時的張學良已是第3軍軍長,郭松齡則擔任副軍長。帶領奉軍精銳的張學良在山海關取得大捷。經過張學良部隊的猛攻,奉軍突破山海關,直搗北平,取得了中央政權。張作霖一時間成為北洋政府魁首,張學良也在戰後升為京榆地區衛戍總司令。

張學良後來回憶,「這次勝利的功勞不是我的,我沒有那樣的能力,實際上是郭松齡支持著我。我最敬重郭松齡,我前半生的事業完全靠他。」

如果他在,歷史會否改寫?

然而張學良的命運註定曲折離奇,他人生中第二次重大軍事行動的對手恰好是郭松齡。

由於奉系內部的派系鬥爭,加之對於國內軍閥混戰局面的不滿等原因,1925年11月,郭松齡在灤州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反奉,發出討伐張作霖及其部下楊宇霆的通電,並提出要求張作霖下野。

面對手握奉軍精銳的郭松齡,張作霖派張學良勸和郭松齡。張學良要求與郭松齡面談,均被拒絕。

當年12月初,郭松齡佔領錦州,進逼巨流河,張作霖的大本營瀋陽岌岌可危。張作霖命令張學良為前線總指揮,並向藉機前來勒索的日本人保證,「一切要求都好商量,」並答應了日本提出的修建鐵路,獲得商租權等一系列條件。

要挾張作霖得手后,日本隨後對郭松齡提出警告,表示如果郭松齡要進入奉天,必須承認張作霖與日本的約定,承認日本在滿蒙的利益和權利。

郭松齡表示,原有日本在東北的利益可以保證,但不能同意日本與張作霖新達成的密約。

經過再三抉擇后,日本決定支持張作霖,對郭松齡的軍事行動進行干預,宣布滿鐵周圍區域不允許軍事行動,這使得郭松齡的作戰計劃完全被打亂,夾擊瀋陽的行動無法實現。與此同時,張作霖獲得充足的調兵時機,在彈藥和運輸方面,日本也提供了保證。

此外,郭松齡的盟友馮玉祥畏葸不前,郭松齡陷入孤軍的境地,而東北軍在吉林和黑龍江的部隊看到日本暗中支持張作霖,迅速決定挺張。

張學良與郭松齡這對好友在遼寧巨流河對峙決戰。

對峙期間,張學良乘機加緊策反工作,表示對郭松齡下屬既往不咎,還用飛機撒下傳單「老張家人不打老張家」,這些攻心戰術極大地瓦解了郭松齡軍隊的士氣。

郭松齡最終在巨流河兵敗身死。然而張學良在晚年曾哀嘆道,「若是郭松齡反奉成功,歷史將改寫,可能就沒有民國二十年的『九一八』事變。」 「如果當時郭松齡在,日本就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

中東路事件

1929年是張學良人生中的重要分割點。

此前,他在軍事行動方面順風順水。但當年中東路事件爆發,這是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之前最後一次指揮大規模軍事行動。面對異國的對手,張學良以慘敗告終。

中東鐵路是沙俄根據不平等條約,在東北修建的鐵路,貫通東北。1905年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日本取得中東路長春至旅順一段,沙俄繼續控制長春至哈爾濱、滿洲里至綏芬河一帶。

蘇聯曾於1924年與張作霖簽署條約,約定中東鐵路由中蘇共管,但實際上,蘇聯依然把控著中東路的管理權。

1928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服從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1929年,他決定收回中東鐵路管理權。

據民國外交家顧維鈞回憶,張學良聽信手下幕僚的推測,認為蘇聯國內困難重重,無力守衛中東路。而且還得到蔣介石允諾出兵十萬,他決定武力接管中東路。

△ 張學良與蔣介石夫婦在一起

讓張學良沒有想到的是,蘇聯態度極為強硬,蘇軍頻繁在東北中蘇邊境活動,甚至進行武力滋擾。而蔣介石方面則認為外交事宜應由中央處理,張學良不能徑自與蘇聯講和。

當年10月中旬,蘇聯出動飛機25架,軍艦10艘,騎兵800多人,步兵3000多人,向境內的同江發動大規模進攻。東北軍無力抵抗,大敗。

為九一八埋下引線

日俄一直以來都在爭奪東北,分歧不斷。但中東路事件致使蘇俄與斷交,中方失去了有利地位。

對於日本而言,中東路事件令其收穫滿滿,中東鐵路因戰事中斷運輸,日本經營的南滿鐵路趁機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在戰爭中,日方保持所謂的「絕對中立」,拒絕東北軍使用南滿鐵路及周邊附屬地,蘇聯為此對日本生出好感。中東路事件無意中讓日蘇化解糾葛。

日本在戰爭中還觀察到東北軍損失慘重,實力下降的一面,認為東北軍「簡直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這激發了日本的軍事冒險慾望。日本如在東北採取軍事行動本會忌憚蘇聯,但默許蘇聯進攻東北軍給了日本信心,讓他們有理由相信,如果日本對東北採取行動,蘇聯也不會幹預。

中東路事件對張學良則是一次重創,這是他第一次獨立自主地指揮重大軍事行動,結果的落差必然帶來信心的重創。中東路事件后的東北軍也從此萎靡,很多官兵認為,連未出動主力的蘇聯部隊都打不過,遑論對日抗戰。

資料:

[1]楊奎松.蔣介石、張學良與中東路事件之交涉【J】.近代史研究,2005第1期

[2]王玉祥.試論「中東路事件」與「九·一八」事變【J】.史學月刊,1997年第7期

[3]楊雪.1925年郭松齡事變與日本的援張政策再抉擇【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13

校對 | 項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