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透視】家國情懷詮釋歸國學子文化心理密碼

【「歸國潮」透視】

「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擔當。」2017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的重要講話,在海內外留學人員中引起了強烈共鳴。

「家國情懷是植根於我們血脈之中的文化傳承,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是海外學子奮發圖強的精神歸依。」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曹衛洲指出,「近百年來,無數海外學子胸懷家國天下,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用行動詮釋了家國情懷,挺起了民族的脊樑,樹起了精神豐碑。」

兩次「留學熱」,兩次「歸國潮」

風雨如晦,愛國之心不改;家國多難,報國之志彌堅。「1847年,以容閎為代表的第一批留學生拉開了近代留學史的序幕。近兩百年來,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兩次留學熱潮和兩次歸國熱潮。」曹衛洲說,「百年曆程詮釋了留學人員的家國情懷和愛國本色。」

第一次留學熱潮,是在20世紀初期。1919年起,在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等人的推動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達到高潮,先後共有1600多名學生抵達法國,學習新思想、新知識,研究社會主義思潮和馬克思主義,古老迎來第一次留學熱潮,開啟了走向世界、學習外國先進文化和技術的新紀元。

第一次歸國熱潮,出現在新成立后。從1949年到1957年,留學歸國人員大約有3000人,約佔同時期在外的留學生、學者總數的一半。以錢學森、李四光、華羅庚、周培源、錢三強、鄧稼先等人為代表的留學歸國人員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為新各項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1999年受到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中,這一時期回國的就有21位。

第二次留學熱潮,出現在改革開放初期。1978年,和美國達成協議互派留學生,第一批國家公派訪問學者赴美留學。1984年12月,國務院出台《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打開自費留學之門,的出國留學工作日益步入正軌。路甬祥、韓啟德、陳竺、萬鋼、白春禮等一大批傑出人才,都是這一時期的留學生。

第二次歸國熱潮,出現在2008年以後。以國家「千人計劃」為龍頭,在黨和國家的召喚和優惠政策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海外學子學成后回國工作或以適當的方式為國服務。截至目前,已有7000多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回國發展。「這一時期學成歸國的傑出人才不僅有施一公、潘建偉等世界聞名的科學家,也有以汪潮湧、張紅力等為代表的金融領域的優秀人才,還有李彥宏、嚴望佳等互聯網領域的領軍人物。」曹衛洲強調,「他們不僅帶來高新技術,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在各自專業中創造了輝煌成就,引領在各個領域走向世界前列。」

從「救國夢」到「強國夢」

「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也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鬥!」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從美國回國途中,在《致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里這樣寫道。

「百年留學史中,面對祖國危難,為了救國圖存和民族復興,莘莘學子上下求索。」曹衛洲說,「他們身上激蕩著傲然於天地之間的愛國情懷,他們心中堅守著無私無畏的獻身精神。」

早在20世紀初,國家受難、民族存亡之際,蔡元培倡導「交換所長,蔚為國用」。詹天佑提出「各出所長,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遠赴重洋,刻苦學習,尋找救國良方。學成回國后,他們先後參與了愛國民主運動,投身於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事業之中。

「回國不需要理由!」著名物理學家彭恆武擲地有聲的一句話,道出了新成立初期毅然歸國的海外學子的共同心聲。當時,錢學森、李四光等一大批科技界巨匠從海外回國,凝成科技發展的中流砥柱。「對這些懷有赤誠大愛的知識分子來說,祖國是他們生命中永不平復的烙印,報效國家是他們不可更改的人生命運。」曹衛洲說。

改革開放以來,科技事業蓬勃發展,海外科技精英紛紛回國。2009年,在海外建樹頗豐的化學生物感測器專家張學記響應國家「千人計劃」的召喚,毅然選擇了「回家」奉獻。「我出生於安徽鳳陽的一個普通教師家庭,大學里一路讀到博士都是拿學校的獎學金,從沒花過家裡一分錢。」他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欠祖國和人民一份情。」

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新一代海歸精英積极參与了「神舟」上天、「嫦娥」奔月、「蛟龍」入海、「雪龍」科考、「高鐵」飛馳、「天河」問世、量子衛星升空、「大飛機」首飛、國產航母下水等一個個科技奇迹的創造。「我們帶著先進的思想、理念與技術回國,就是要為趕超世界一流作出自己的貢獻。」海歸精英們說。

把「個人夢」融入「夢」

「在哈佛任職時,總有人問我,你是日本人嗎?我說,不,我是人。那你是美籍華人?不,我是人。」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在美國生活了26年,是「衛生體系學」創始人之一,他與同在哈佛任教的妻子堅持保留國籍,並於2013年全職回國工作。

作為衛生政策和管理學的國際一流專家,劉遠立把回國后的工作概括為「頂天立地」。所謂「頂天」,是指承擔了包括起草第一部醫療衛生基本法在內的一系列國家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政策研究課題,併產生重要的影響;所謂「立地」,指的是融合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將理念轉化為公共服務實踐。例如,在四川省汶川縣創立了農村第一個「移動診療體系」,相當於一所流動二級醫院,將診療服務送到老百姓家門口。

黨的十八大以來,出國留學規模穩步擴大,留學回國人數持續增長,回國與出國人數「逆差」逐漸縮小。2016年,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43.25萬人,較2012年增長15.96萬人,增幅為58.48%。據統計,逾八成留學人員在學成后選擇回國發展。

像劉遠立一樣,有很多學子雖然在國外生活多年,在工作上取得了國際一流的成績,但依然堅持保留自己的國籍。「因為,從出國起,我們就想著,出去學習是為了回來報效祖國,讓祖國變得更美好。知識分子的血液里,一直流淌著不盡的家國情懷。」他們如是說。

「美國夢講的是個人奮鬥,『夢』除了個人夢想之外,更強調國家和民族的夢想。」張學記在美國工作生活15年,所在公司和身邊朋友多次建議其加入美國國籍,他都不為所動。他認為:「只有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富強緊密結合在一起,人生才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有句古語:『梁園雖好,非久戀之鄉。』」曹衛洲介紹,有調查顯示,91.7%的海歸群體和海外華人華僑認為,情感和文化因素是回國的主因之一。曹衛洲說:「愛國主義情懷是海外學子情系祖國的紐帶,『夢』的提出更增強了海外學子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廣大留學人員創新正當其時、圓夢適得其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