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媒意見獨家│主持藝術:是素質教育還是技能培養?

文 / 葉昌前

作者系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播音主持系副教授、廣播電視協會媒介融合研究基地研究員

【編者按】

關於主持人的學界業界文章可說早已汗牛充棟,然而當海歸學者葉昌前副教授以排炮式火力在本刊連發數篇文稿,不啻再點起「硝煙」。由此,《南方電視學刊》關於主持人的話題也再被激活,引發業界和學界新的關注。本文選自作者2016年度收官之作《主播的迷霧與主持的悲情——2016「直播元年」網路主播引發的理論聯想》,其融學理與思辨為一體,深入的學術思考見諸於激情四溢的行文,引觸動,發深思。我們欣見並倡行這種實事求是的學術態度和彈不虛發的學問之風,盼更多這樣的學者湧現……

主持藝術是素質教育還是技能培養?這也是筆者最大的困惑。明知這種思考沒有答案,卻還是不斷為自己的理論思維主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日新月異的現實所改寫與變向而困擾著、鬱悶著、苦苦求索著。無論主持人還是主播,他們如何看待信息,又如何操作信息,應該是全部主持理論的圓心和初始點。現實中總是有那麼多的非科班出身的跨界主持人和主播獨領風騷,不得不令學這個專業的人產生疑慮和困頓,也令教這個專業的人很難自圓其說地解讀此類現象。

節目主持人誕生的背景始於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廣播電視業的大發展時期,由傳播模式和信息呈現方式所主導的這一媒介角色逐漸浮出水面,進入普通民眾的視線。這與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傳媒以及人們認知水平的現狀相吻合,主持藝術的土壤和條件由此具備。然而,經過30多年的社會巨變與革新,被主持傳播這一模式培養起來的廣大受眾也一直在前進,並不斷產生新的信息訴求;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的變化令人們求新、求奇、求變、求特。加之科技的飛速發展平添了助力,互聯網平台、移動客戶端的出現給媒體業帶來革命性的變革,這一切也都是網路主播走向前台的理由。

如果說主持人的出現是對播音員工作方式的改寫與重塑,那麼網路主播又是對主持人工作方式的改寫與重塑,又前進了一步。即時傳播、實時互動、話語權的草根性和平民性這些特點都比較適合網路融合時代下的語境要求及現代人的生活節奏,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製造了在表達上欠缺完整與嚴謹的「網路資訊」和簡短隨意的「語錄體」,無形中對傳統傳播信息文本的固定化產生顛覆,打破了傳統媒體主持形態固化的僵局。總之,網路主播身上散發出來的特質,在某種程度上會消解傳統意義上媒體的嚴肅性和專屬感,但卻強化了傳媒對於信息流通傳達的本質功能;它對傳統節目主持從業人員的職業習慣正在或已經形成挑戰。

播音主持最早的教學理念應該是技能型的培養思想。通過播音發聲、各類作品播讀創作、節目主持藝術導論、節目主持技藝、電子傳媒節目播音與主持、演講與口才等課程體系的訓練來培育學生的播主意識和職業敏感度,讓其進入有聲語言的思維通道和表述系統。正是這種技能化的培養思維鍛造了全國幾百所高等院校的播音主持專業與學科的橫空出世,並一度成為炙手可熱的專業。然而這種傳統的培養思路遭遇互聯網時,卻不由自主地暴露出自身的某些局限,也已經不太適應當前人們的信息消費習慣和接受心理了。專業與學科教學的變革與創新勢在必然。

最主要的是,廣大受眾對節目主持人的功能和作用已經開始改變,缺乏時代感和個性生命力的傳播漸漸被遺忘和唾棄。「英雄莫問出處」,人們並不在乎主持人的出身、背景和來路,更在乎他們在節目中的精彩表現,更注重品牌素養和人格魅力。單純的技能型培養已不足以打造出這樣的主持人,所以素質教育便開始映入廣大學界和業界教育工作者的眼帘。綜合素質應該是主持人恆久不變的條件,素質教育已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頭戲,播音主持專業也不例外。只有綜合才能整合,主持藝術是厚積薄發、高度整合的藝術,博學與力行應該是主持人和主播們要走的路。筆者認為,在主持藝術教學中,素質與技能的比例不妨以四六開為好,素質教育佔四成,技能培養佔六成,或許比較符合目前的實際狀況。畢竟,專業、學科的明晰度和識別性是要通過獨特的不可複製的賣點來體現的。

職業操守和專業精神:永不過時的話題

不管是傳統節目主持人還是新興網路主播,從事的都是「信託」和「信任」行業。傳媒戒律、媒介法規等帶有行業行為準則和法律尺度的規範要求挖掘得不夠、普及得不夠,就會導致從業人員的無知和亂來,點擊率、收聽率、收視率、吸引力等一旦佔據從業人士主旨理念,撞擊職業道德底線的事便會出現。新聞資訊是特殊的商品,裡面一定要有人文精神和法律意識。職業、專業、事業、行業這「四業」是互動聯通的,始終不離「職業操守和專業精神」這條生命線。而有「業」的地方就有「學」和「術」,「學」在融合,「術」在經驗。對於播音主持學科及學人來講,行的是大眾傳播之事,對社會、人心應有積極的建設作用和影響;無論是主持人還是主播,一旦背離了職業操守和專業精神,便會遭到大眾唾棄。主持人主持的其實是生活這套百科節目,不管是輿論領袖還是網路紅人,釋放出來的都應該是一種健康的正能量,以不辜負自身的公眾形象。一旦走進社會的公共平台,你就不可能將「自我」凌駕於人類永恆的真善美之上,如果你還在乎自己的公信力的話。近年來,關於主持人或主播在節目中或生活里的某些不良表現早已成為公眾議論的熱門話題,不難看出,這一行走的是「信譽經」。我們不能只追求知名度,必須得有美譽度,出名在現在的科技水平和經濟狀況來講不難,難的是出好名。我想萬千冬粉們不管怎樣狂熱地追捧他們的明星主持或主播,在心目中至少還是有一桿秤的。

最後,我想引用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1978、1953:46)中的一句話來作為本篇的結束語:「我們考察用的參考軸必須旋轉,但那是圍繞我們真實需求不動點的旋轉。」

本文節選自《南方電視學刊》2016年第6期

媒意見編輯:曾 瑜

微互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