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笨鳥跑步】一個普通的慢跑者的遐想——為什麼跑步

碰到朋友有時候問:你為什麼跑步?首先,先拿數據說話,說明一下,為什麼我是一個「普通的慢跑者」。2012年開始斷斷續續跑步,當年7月正式用Nike軟體做記錄,到今天差不多有5年的數據了。

5年中,總跑步次數698次,里程7914公里,平均每公里7分07秒的配速。平攤到每一天,平均每天跑4.3公里,耗時30分鐘。平攤到每一周,平均每周30公里,耗時大約3小時33分鐘。這5年中,跑了13個全程馬拉松。

首馬在廈門,2014年元旦,完賽時間4小時36分,最快的是今年2月香港馬拉松,完賽4小時21分,只快了15分鐘。不論是跑量,還是成績,在跑步人群的分佈中,剛剛好在正態分佈的中值。所以,我這真是標準的「普通的慢跑者」。

跑了5年,想想為什麼跑步這個問題,還真有點感想。如果說剛開始的理由是減重,實際上減重的效果確實明顯,體重共減了15公斤,帶來的問題是衣服大多不合身了,至少小了一號。但在這5年中,逐漸地,跑步再不為了什麼了,不再需要什麼理由,跑步變得很簡單,很純粹。即便如此,還是可以描述一下客觀上跑步帶來的好處:

1、首先,可以看得見的,健康狀態、生活狀態得到了明顯改善。這不光是體重一個指標,是各個健康指標。生活的作息更加規律,飲食更為合理。由此帶來的,平常的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

2、其次,更多的是無形的變化。比如,我跑步不戴耳機,而且有時候也不帶手機。這樣在跑步的過程中,聽著腳步的聲音、細細的雨聲、喳喳的鳥鳴、還有各種背景的聲音,人很容易進入一種近似「冥想」的狀態。在這種放空的時候,其實大腦在積極運轉著,經常會迸出一些很清晰的想法,得到工作上、生活中待解決問題的答案。

3、更重要的收益在精神、心智層面。在長期慢跑中,堅持和自律是非常關鍵的。而在馬拉松的過程中,如何面對「撞牆」是對一個人的毅力的極好考驗,也是考驗一個人如何挑戰個人的極限、了解個人的極限。另一方面,在越野跑中,我們學會了對大自然的敬畏。

4、跑步可以是一個人跑,也可以是一群人跑。這個時候,跑步就不僅僅是自己的事了。這個時候就是正能量的互相傳播、互相加強。在我的團隊,已經有兩個年輕人完成了全馬,還有多人完成過半馬,而這些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學業、工作,反而提高了學習、工作效率。而在我們的馬幫中,約跑成了聚會的必選項目,不再只是吃吃喝喝,同窗之情愈來愈濃。

5、跑到下一個層次,這個圈就划大了。在平常跑步中,迎面跑來的一個陌生人,我們都會伸出拇指,為對方加油。在馬拉松賽事的最艱難時刻,初次謀面的跑友的一句鼓勵的話、一個輕輕的拍肩、一杯默默遞來的水,都讓人倍感溫暖。我們為公益而跑,這點做的還遠遠不夠。我曾經在香港馬拉松為防癌會募捐、在「為愛同行」徒步中為壹基金募集捐助山區的孩子,也為朋友參加的馬拉松賽事的慈善活動捐款。當然,這一方面,還有很多可以做的。

跑步是簡單、純粹的。它不應該帶功利性,所以也沒有什麼為什麼。正如有人喜歡午後泡杯茶,有人喜歡聽聽音樂,有人喜歡看看書,其實都沒有什麼理由。

像我的跑步數據提示的,每天平均30分鐘的跑步,也就是泡杯茶的功夫。雖然跑步不需要什麼理由,但客觀上帶來的好處卻太多。對於個人,有利於身心健康。當你將跑步的氣息感染給身邊的人,這些益處就傳遞出去了。

推而廣之,當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跑起來,正能量的傳播,也許會對改變世界有一絲絲的幫助?

想起王國維的三重境界,其中的第二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不正是跑步起步之後大約一兩年的境地嗎?

而我認為,當你終於跑步不再需要尋找理由,才漸漸地開始成為真跑者,這不正是「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017年最值得關注賬號

笨鳥讀書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點擊標題,欣賞熱文

長按識別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看看G20峰會指定用什麼毛巾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