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海口十大奇葩地名,正宗海口人都未必全知道!

在海口這個城市中

地名就像是一個城市文明

城市歷史的忠實記錄者

刻印著城市文明及文化歷史的足印

有的古老,有的嶄新

地名是城市文化的鏡像

在海口,有著一些反映海口城市特色

海口人生活、語言習慣的特色地名

這些地名耐人尋味,卻隱藏著歷史文化

可惜這些地名很多都被新名字取代

成為老海口人心中難忘的回憶

這些海口最古老最奇葩的地名

你們都還記得嗎?

1

「海 田」

(即是現在的海甸島)

許多海口本地人在用海南話說起海甸島時,往往不說「海甸」,而是「海田」;而在海口的市志里,說起海口的得名是因為宋開寶五年(972年),在海田村建浦,由於當時的海田村位於南渡江的出海口處,因此起名「海口浦」。

「海田」可以說是海口一個最為古老的地名,這個地名也最為直接,就是「海邊的田」,最早應該是老百姓的口頭語,但後來隨著宋代海口港口業的興起、海南香料的不斷外運以及作為一個遠航船隻的補給站,海田所在的海口浦漸漸地繁華起來,從四面八方來居住的人增多,逐漸形成了新的城區,「海口」也因此而得名。

2

「馬 房」

(位於現在的新華南路的居仁坊)

海口市的老街區中有座「居仁坊」,它有一個更古老的名字——「馬房村」,為海口老街坊們所耳熟能詳。在300多年前,這座老社區是駐紮在海口的明代軍隊屯馬場所,因此得名「馬房」。

誰能想象得到,曾經是水草豐茂,馬兒奔跑嘶叫的馬場,如今成了由一條條歷經百年風雨的古巷道組成的居民區。

3

「田 邊」

(位於文明中路南邊,即現在的「聯桂坊」)

阿婆,請問吃十三小炸炸的地方怎麼走?

在「田邊」往前一點就是了

哪裡?沒有聽說過這地名呀?叫什麼田?

阿婆說,我也不嘰道叫什麼路,那裡就叫田邊

清明時期,「海口所城」的城牆就築這裡,因水系發達,海口居民便繞城牆而居且開墾農田,人流漸旺,所以便有了「田邊村」。

4

「少史巷」

(臭屎=少史在海南話里發音相同)

記載了海口半個多世紀風雨,數代人記憶的少史巷(海南話:臭屎巷)。據傳上個世紀30年代,附近的商家、住戶很多,住在新華南、中山路、博愛路等路段的居民每天都在固定的時間抬出自家的「木桶」,將臟物都倒在此處,由專人收走,因此臭氣熏天,街道由此得名。

連通臭屎巷,還有打鐵巷、牛叉巷,這裡就是當年的海口的「市中心」,這裡的南洋建築風格充分印記了華僑商人帶回來的繁華,也記錄了日軍侵佔后的沒落。

5

「三角池」

(位於海府路、海秀路和博愛南路的交叉處)

三角池公園緊鄰著海口博愛南鬧區,加之旁邊有個東湖,曾是當地人民的休閑去處,因俯瞰呈三角形狀,故稱「三角池」。因人流密集,這兒曾是頗為熱鬧的小集市,四周擠滿了商販。

現在由於城市車流量加大,交通道路改造的緣故,三角池的面積已漸漸被擠壓,成了城市綠化帶。雖如此,老一輩人還是習慣稱呼這一帶為三角池。

6

「四排樓」

(海南話四邊與四排同音)

1858年(咸豐八年)清廷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瓊州口(海口)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往來客商驟然增多,貿易繁榮,海口城內現博愛路與新民路的十字路口成為了海口的商貿中心。民國時期,由於經濟的迅速發展,十字路口四邊都建起了樓房。為此,人們稱為「四排(海南話四邊與四排同音)樓」,一直沿襲至今。

從「四排樓」到城南門叫南門街(今博愛南路),從「四排樓」到城北門叫北門街(今博愛北路),從「四排樓」到城西門叫西門街(今新民西路),從「四排樓」到城東門叫東門街(今新民東路)。

7

「七層樓」

(位於現在大同路的華僑大廈)

華僑大廈是座綜合性的酒店,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海口的地標,共七層,人稱「七層樓」。在當時,華僑大廈是全海南最大、最高級的涉外酒店,主要以接待歸國華僑為主,當時交通並不發達,華僑歸來后多數先落腳海口然後再轉回市縣,可見海南華僑的思鄉情懷,而當時的海口也是滿滿的「南洋范兒」!

現在的華僑大廈雖有些陳舊,幾乎淹沒在都市的各種高樓里,卻見證了海口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也承載了數代人的悲歡離合。

8

「黑袍教路」

(位於現在的大同路)

海口大同路曾名叫「黑袍教路」,曾是一條用宗教信仰命名的道路,1929年,法國天主教堂(俗稱「黑袍教堂」)在此建立,當時的老百姓於是將這條路稱為「黑袍教路」。

9

「鹽 灶」

(位於原龍華區鹽灶路,現已拆遷)

鹽灶是很多海口人小時候長大的地方,這裡的一角一景,有故事,也有偶的童年。據記載,明朝以前這一片是海灘,人們利用海水煮海鹽,以鹽業謀生,后因人口漸漸密集,便形成了鹽灶村。

現在老一輩的聽他們的祖輩說,后因鹽灶的鹽業市場逐漸擴大,便分成了幾個村坊,同時也將生產流程分工細化。現在的上灶村、下灶村、六灶村、八灶村就是那時流傳下來的村子,每個村名都帶著「灶」字,可見當時煮鹽的主要工具就是灶台。可惜隨著年代久遠,這些歷史都已鮮為人知了。

10

「四九間廊巷」

(緊挨著水巷口)

「四九」是海南話里「四狗」的同音。當地老百姓說,因為巷子太小,僅夠四隻狗並排走過,海南話里對比較小的地方往往用「Galang」(旮旯)來稱呼,「四九間廊」是根據海南話的讀音得名。

但也有居民說,「四九」確實是指「四隻狗」,卻是因為過去這裡養了四隻狗而得名。還有 「打鐵街」、「馬鞍巷」 、「草芽巷」等無不透著一種生活的氣息。

時光荏苒,這些地方很多已經

在歲月的洗禮中漸漸淡去最初的模樣

而這些奇葩地名也只能從老一輩人口中聽到了

歲月的流逝讓這些鄉土文脈風韻更加濃郁

如今的我們只能在記憶中尋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