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老照片 | 抗戰初期中日軍人的體能對比

在過去的抗日戰爭中,軍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取得最終的勝利。但是,作為當時貧窮的,物質條件極差,從軍隊士兵的營養中可以略見一斑。士兵大多數營養不良,他們擔負極其艱巨的戰鬥任務,可是經常吃不飽,穿不暖,有些部隊士兵甚至可以說骨瘦如柴。與日本兵相比,他們無論在裝備和身體上都差一大截。可是,畢竟戰勝了日本,在這艱難的取勝中,他們要付出加倍的代價。

這是抗戰時一張軍隊閱兵時小憩的照片,90%以上的士兵低於基本營養標準,他們雖然敏捷性不差,但體力和耐力較差。

以今天的標準,他們真難達到入伍的體格水平。

1935年,國民政府軍政部制定了陸軍戰時伙食標準: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頭肉4兩、乾菜2兩、鹹菜2兩、食鹽3錢、醬油4錢。而實際上,國軍士兵一天僅9兩米,副食基本沒有,大多數情況就是鹽水煮菜泡飯。他們的應急口糧是雜糧大餅。

營養不良是裝備以外軍隊的最大「物質性劣勢」。

這是一張士兵體檢時的照片。

日軍這邊,1938年日本制定了《軍人戰時給予規則細則改正》,對軍人當時定下的基本伙食定量為:精米660克、精麥210克、鮮肉210克、蔬菜600克、澤庵60克、醬油0.08升、味增75克、鹽5克、砂糖20克、茶葉3克、清酒0.4升或者甜食120克、香煙20支。

圖為日本士兵正在製做年糕,對日本士兵來說,親身製做年糕的目的更像是為了取樂和鍛煉體魄。

數名日本士兵正以半機械化的方式製做年糕。

已經工廠化的日軍廚房。

正在製作飯糰的日本士兵。

正在製作飯糰的日本士兵。

正在處理食材的日本水兵。

日軍的廚房,可見食材品種雖然不甚豐富,但卻保質保量。

據有關方面統計,抗戰期間士兵的平均身高要高出日軍10厘米,但日軍的平均體重要比士兵重十公斤。體能差距的直接後果是:雙方進行較持久的戰鬥時,士兵往往會因體力和耐力跟不上,導致戰鬥失敗。

更多好文請關注世紀歷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